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脑血管相关

臂踝脉搏传导速度检测对心血管疾病评估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随着临床界对血管病变认识的深入,医务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血管壁病变及其发生发展所致的管腔病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型医院开始使用一种可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的简单、无创的检测装置,以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冠......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临床界对血管病变认识的深入,医务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血管壁病变及其发生发展所致的管腔病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型医院开始使用一种可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的简单、无创的检测装置,以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其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判断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外周动脉壁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外周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先于冠状动脉硬化的倾向,因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将来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的评估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预测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所有死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是非常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指示器”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装置基于当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两次心跳之间的波动传导速度,以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
  国外研究人员Arika Yamashina等在包括两个群组的交叉研究中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共有10828位年龄30~74岁的受试者接受了年度健康筛查,并获得Framingham风险评分和Pocock评分。多变量分析表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两个评分都有关联。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4.0米/秒是用于按Framingham评分进行风险分层和用于检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变量。研究认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成为新的心血管风险识别标记的潜力,其易于测量,既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风险的“指示器”,也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害严重性的“指示器”。
  ▲高baPWV预示冠脉疾病风险
  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否能预示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国外研究人员RoyImanishi等检测了123位年龄为63.5±11.8岁的血管造影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冠脉疾病的定义是直径狭窄达50%以上。研究显示,男、女受试者患冠脉疾病的年龄都明显偏大。女性高血压和胸痛症状与冠脉疾病存在相关,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脉疾病不相关。男性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糖尿病、高血脂及胸痛与冠脉疾病存在相关。对男性患者进行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糖尿病、高血脂及胸痛是冠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不论有没有胸痛,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于男性,都对冠脉疾病存在有正预报值,分别为81.8%和71.7%。总之,男性中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冠脉疾病存在的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男性病人即使没有糖尿病和高血脂,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也预示冠脉疾病风险。
  对于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踝臂指数哪个更适于预测冠脉疾病呢?研究人员YutakaKoji等测量了472例患者的臂踝指数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诊或排除冠脉疾病。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最低臂踝指数四分位值是冠脉疾病存在的显著独立变量,最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四分位值是冠脉疾病不存在的显著独立变量,即对于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低臂踝指数是存在冠脉疾病危险的独立因素,同时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排除冠脉疾病的独立因素。
  ▲治疗高血压的控制指标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知,脉压(PP)和动脉僵硬度升高是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升高的收缩压(SBP)导致左心室肥大,而降低的舒张压(DBP)则导致冠状动脉循环量降低。已知动脉僵硬度升高是脉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在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更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因此需要降压药来减轻这一影响。
  研究人员Takeshi Takami等比较了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血管紧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替莫普利(temocapril)、L型和N型钙通道阻滞剂西尼地平(cilnidipine)、L型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对脉压和动脉僵硬度(用脉波速度法进行3个月的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RB降低脉压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效果最好,其次是ACEI和N型钙通道阻滞剂,而L型钙通道阻滞剂没有产生显著效果。药物特性不同,对脉压和动脉僵硬度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虽然ARB使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产生最大程度的下降,但这一下降与PP、SBP、DBP或平均血压的任何下降没有关联,这与其他药物获得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不同,表明ARB除了有降压功效以外,还能降低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动脉壁僵硬度相关,较高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表明了较高的僵硬度。为了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率,应该将血压降低到何种程度,这是一个处于争论中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深度降低与较低的心血管事件相关联;将血压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这种降低与治疗用药的种类没有关系,提示深度降压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壁有好处。一项近期开展的研究观察到,187位经降压治疗后血压达到150/87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在6年的随访期间有主动脉加速僵硬的现象,这表明如果血压降得更低一点,或许可以防止主动脉僵硬化。
  理论上,血压的急剧下降会延缓脉搏波沿动脉壁的传播,从而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那么,让血压在较长期间内维持在下降后的水平是否会更好地改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Atsuhiro Ichihara等研究了深度降压和适度降压对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僵硬度的长期影响。该项研究用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方法来评估动脉壁僵硬度,比较了在降压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和血压变化的比值。结果表明,适度降压没能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而深度降压显著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反映了功能性和解剖学动脉壁弹性,研究的结果提示,如果深度降压至接近正常水平,并维持至少12个月,解剖学弹性是可以改善的。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不仅可以预报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发病率,还可以作为高血压长期治疗的血压控制指标。
  ▲评估2型糖尿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值被广泛地作为动脉弹性和僵硬度的指标。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的动脉僵硬度反映了早期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的发展决定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发展相关,因此人们认为高血糖明显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早期的测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者。最近的研究表明,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是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人群强有力的、独立死亡预测因素。有报道显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的外周动脉僵硬度增加。
  为了确定中度糖尿病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对外周血管病(PVD)的影响,MikiKoizumi等选择36位中度糖尿病患者,根据他们的空腹胰岛素(F-IRI)浓度将所有被试对象被分成两组:A组,F-IRI>5微单位/毫升,B组,F-IRI<5微单位/毫升。对受试者除了测量踝臂指数外,还用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他们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A组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B组。两组间的踝臂指数没有差异。与B组比较,A组的肥胖指数、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A-R)、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性增高,这表明A组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中度糖尿病患者发生PVD的一个因素。
  Katsumi ASO等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三分位值将90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三组,分析了这些变量和蛋白尿、末梢神经病、静息时心电图上R-R间隔的变异系数(CVR-R)以及视网膜病的相关关系。在针对年龄、收缩压和糖尿病龄进行了调节后,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蛋白尿的频率、CVR-R增加、末梢神经病以及视网膜病成正相关,但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任何糖尿病并发症无显著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震荡法测量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病相关,表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
  此外,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臂指数等的检测还被用于肾病、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中,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面世。
   (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黄从新)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