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眼科

人工生物角膜问世

来源:武汉晨报
摘要:100多名角膜病患者尝试移植人工生物角膜,治疗总有效率90%左右。这是国内首个研发成功的人工生物角膜,将来有望缓解角膜紧缺现状,为200万角膜病患者寻回光明。昨从武汉协和医院获悉,该院是国内5家参与临床试验的医院之一,近3年为47例试验者移植了人工生物角膜。监利的周女士接受人工生物角膜......

点击显示 收起


    100多名角膜病患者尝试移植人工生物角膜,治疗总有效率90%左右。这是国内首个研发成功的人工生物角膜,将来有望缓解角膜紧缺现状,为200万角膜病患者寻回光明。

  昨从武汉协和医院获悉,该院是国内5家参与临床试验的医院之一,近3年为47例试验者移植了人工生物角膜。监利的周女士接受人工生物角膜移植后,不但保住了严重溃疡的眼球,视力也恢复到0.4。

  该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介绍,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组织,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混浊或受损会影响成像效果,甚至导致失明。角膜分5层,人工生物角膜可针对板层角膜(即浅层角膜)进行移植,治疗因炎症、溃疡、外伤、灼伤、肿瘤等因素造成的角膜损伤。

  参加该院临床试验的都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此病致盲率极高,药物治疗无效后,必须进行角膜移植。最终受试者的真菌性角膜炎全部治愈,视力得到一定恢复。来自5家医院的100多例试验结果证实,人工角膜有理想疗效。

  据介绍,全国有500万角膜病患者,每年还新增10多万患者,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移植异体人角膜。但每年捐献角膜仅3000例,可谓杯水车薪。张明昌估算,至少四成角膜病患者适合移植板层角膜,如人工生物角膜能上市,可令这200万人重见光明。

  目前,人工生物角膜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投入临床正式运用要等待国家批准,这一过程至少要一年以上。

  角膜替代品的曲折道路

  武汉市红十字会指定的角膜捐献登记接收站有两家,一家是同济医院,一家是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自愿捐献眼角膜的人太少,两家眼库常年零库存,成立12年来,全市实现角膜捐献仅193例,更多人在苦苦等待。

  “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例,发展很缓慢,但真菌‘扎根’很深,一旦深入眼球内部,药效很难渗入。如不及时做移植手术,其结果是失明、摘除眼球。”张明昌教授介绍,为帮角膜病患者寻回光明,全球几代科学家积极探索角膜替代材料,可惜研究多、上临床的少,真正推广应用的寥寥无几。

  高分子材料,容易排异

  张明昌介绍,1789年,法国学者Pellier曾提出用玻璃替代角膜,植入眼球。此后,科学家们在高分子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玻璃、塑料、氧化铝、硅胶等材质制作替代品。

  人的角膜仅0.5毫米厚,由无数排列紧密、纵横交错成网状的胶原纤维构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纯人工材料,很难做出这样精密复杂的结构,也容易引起排异、发生变性,所以仍处于研究进程中。

  羊膜敷角膜,暂保眼球

  目前,我国并无获批使用的人工角膜产品。不少患者在等待角膜或角膜替代品的过程中逐渐失明。

  张明昌介绍,近年来,专家研究出利用羊膜修复角膜,能暂时保住眼球。羊膜是胎盘的最内层,能产生一些生长因子,促进皮肤修复,是外科皮肤移植手术常用的敷料。将羊膜应用到角膜移植方面:切除眼角膜的溃疡病灶,再敷上新鲜羊膜,长好后能阻止眼球溃烂,保住眼球、等待移植更适合的角膜。

  协和医院每年做羊膜移植手术约300台。严格筛选新鲜羊膜,覆盖后的排斥反应较小,能促进角膜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但它的透明度不好,移植后无法挽回视力,也不适宜需要移植多层角膜的患者。

  器官培养、克隆,还不成熟

  随着科技发展,替代角膜、寻求光明的探索渠道更多。张明昌介绍,目前较前沿的科学探索包括器官培养和克隆。前者利用高分子载体,让细胞定向分化,分层“制造”人工角膜后再重建。有人成功研制出角膜中的数层,但怎样将这些层次复合起来,仍是难题。后者是利用干细胞,通过克隆手段培植人工角膜,但技术手段不成熟,也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国内外对人工角膜的材质研究很广泛,但进展很有限。”张明昌说,希望人工生物角膜能继续改进材料,顺利应用到临床,为角膜病患者解燃眉之急。不过,医生们仍鼓励角膜捐献,毕竟人工材料不能全部解决问题,人体材料才是最佳供体。

  我国约有500万因各种角膜病致盲的患者,但每年仅5000患者可成功获捐进行角膜移植,很多医院和眼库都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尴尬局面。昨天,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获悉,一种取材于动物角膜的新型人工生物角膜,历时3年半在该院眼科临床试验成功,可为200万角膜患者带来脱盲福音。

  47名患者

  移植人工角膜全部成功

  3年半前,家住湖北松滋市朱家埠村的村民黄元珍,因农忙时划伤右眼角膜需要移植。因捐献角膜者太少,等不到供体,黄元珍决定尝试移植人工生物角膜。上周,黄元珍到协和医院复查,移植了人工角膜的右眼视力恢复到0.4,而正常的左眼视力本身也只0.5,双眼看上去并无差异。

  和黄元珍一样,共有47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医学临床试验的要求,在武汉协和医院眼科选择移植“人工生物角膜”,这47人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2岁。经过临床试验观察,“人工角膜”的愈后效果已经接近人体角膜。

  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介绍,全国有5家医院都在进行“人工生物角膜”临床试验,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河南眼科中心、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全国总试验例数115例,其中有效病例109例,总有效率90%;而协和医院的47例应用人工生物角膜治疗角膜真菌感染的成功率高达100%。

  200万人脱盲不“求人”

  这种人工生物角膜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高科技人工角膜产品,该产品完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一层高度透明的组织,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对成像起了关键作用,一旦混浊或受损将直接导致患者失明。而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角膜病,治疗难度很大,一旦药物无法控制感染,必须进行角膜移植,否则面临摘除眼球。

  人工生物角膜是否能够替代人体捐献的角膜?“只能针对未穿透性的角膜损伤进行移植,如果是穿透性角膜损伤,移植人工生物角膜的效果并不理想。”张明昌教授严谨地说,“前者占所有角膜致盲患者的40%左右,也就是说全国有200万患者可望通过该技术脱盲。”

  猪角膜参数和人比较接近   如何寻找有效的替代物用于角膜移植,专家首先想到用动物角膜,他们选择了与人类较为相近的猴子做实验,但因其繁殖率低,饲养成本较高,来源上成了一个难题。在对猪、牛、羊、鸡、鸭、鹅等筛选后,他们发现猪角膜参数和人比较接近,其携带的病毒不太容易传染给人类。在反复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2010年我国专家进行了第一例将猪角膜移植到人眼中的移植手术。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