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哈医大三院创新膀胱肿瘤治疗方法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本报黑龙江讯哈医大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赵丕显教授,在其承担的一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研究中,采用其设计的“术前动脉化疗+术中黏膜下注射噻替派+膀胱部分切除术”方案,对121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治疗。最近,赵丕显教授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黑龙江讯 哈医大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赵丕显教授,在其承担的一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课题研究中,采用其设计的“术前动脉化疗+术中黏膜下注射噻替派+膀胱部分切除术”方案,对121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治疗。最近,赵丕显教授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法对膀胱癌具有明显的降级、降期、控制病灶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癌的膀胱内复发率和膀胱部分切除率,并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在该治疗方案中,膀胱癌动脉化疗的基本技术原理是经一侧腹壁下动脉,将硅塑导管插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以定期注入化疗药(即动脉灌注盆腔区域化疗);注药时压迫患者双下肢股动脉,以利于药物充分进入其盆腔、膀胱及周围组织,使其盆腔及肿瘤获得较高浓度的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杀伤癌细胞;在行动脉灌注药物的盆腔区域化疗时,少部分化疗药物经血液循环进入静脉,从而可起到静脉全身化疗的作用,且全身获药浓度小,副作用少;在接下来对患者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治疗的同时,通过黏膜途径为患者注射化疗药物噻替派,以使其黏膜下获得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目的是杀伤肉眼不易发现的原位癌和将要癌变的细胞,同时杀伤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的癌细胞。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赵丕显教授采用上述方案,对121名膀胱癌患者进行了治疗。最近,赵丕显教授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6%,10年生存率为80%,其膀胱内肿瘤复发率仅为5.8%。
赵丕显教授等还通过膀胱镜检查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改变、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癌基因蛋白表达和预后影响等研究,验证了上述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衣晓峰 孙理)
作者: 2006-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