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科普:袋獾为何易得癌

来源:新华网
摘要:作为在野生袋獾种群中肆虐了10多年的致命癌症,袋獾面部肿瘤正把珍稀的袋獾推向灭绝边缘。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11日刊登论文说,袋獾之所以易得癌是因为其肿瘤细胞能“逃脱”免疫系统攻击。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由于几种关键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袋獾面部肿瘤细胞不会表达MHC分子。研究人员使用一......

点击显示 收起

作为在野生袋獾种群中肆虐了10多年的致命癌症,袋獾面部肿瘤正把珍稀的袋獾推向灭绝边缘。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11日刊登论文说,袋獾之所以易得癌是因为其肿瘤细胞能“逃脱”免疫系统攻击。

    正常情况下,动物能够依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探测和攻击“异己”细胞,进而阻止大多数癌细胞在个体间传播。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由于几种关键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袋獾面部肿瘤细胞不会表达MHC分子。

    进一步发现,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并非由结构突变引起,而是由调控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修饰造成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免疫信号传导分子诱导这些基因的表达,恢复了MHC分子在袋獾面部肿瘤细胞的表达。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袋獾面部肿瘤如何逃避免疫排斥,并提供了开发防范袋獾面部肿瘤疫苗的线索。

    袋獾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主要生存于塔斯马尼亚岛。袋獾面部肿瘤是一种独特癌症,常出现于袋獾面部或嘴部,会扩散至袋獾内脏,还可以通过撕咬或身体接触而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可以治疗这一癌症。过去10多年,由于袋獾面部肿瘤肆虐,野生袋獾的数量已经减少60%。

    科学家警告说,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这种疾病可能会在未来25年至35年内使野生袋獾灭绝。2009年5月,澳大利亚将袋獾列为濒危物种。

作者: 2013-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