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安全快报

认真贯彻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来源:www.foodsafe.net
摘要:对此,我们认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国家规范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在内的标签内容的唯一标准,该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对治理乳制品乱用非标准规定的名称、配料表不如实标注等不规范行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诚信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范乳制品标签内容,反对利用标签标示进行不公平竞争、保护北方奶牛带农民利益的公开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中国奶业协会:去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关方面在国内食品行业进行了宣贯。

    在乳品行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去年12月20日向全体会员发出了题为“认真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范乳制品标签标示内容”的一封信,要求全体会员要认真贯彻执行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范乳制品标签标示内容。

    对此,我们认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国家规范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在内的标签内容的唯一标准,该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对治理乳制品乱用非标准规定的名称、配料表不如实标注等不规范行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诚信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认真做好实施新标准的准备工作。

    近来,围绕着《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贯彻实施,引发了一些巴氏奶企业及一些地方奶业协会的不满,起因是《通则》中第5.1.1.1.1的规定: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我国乳品企业所生产的液体乳产品所执行的国家标准有2个 ,即:GB5408.1《巴氏杀菌乳》,GB5408.2《灭菌乳》,这就意味着今年10月1日《通则》实施后,许多乳品企业特别是巴氏奶生产企业其产品名称不能再标示为“鲜牛奶”或“纯鲜牛奶”而只能标示国家标准规定的名称,这就是俗称的“禁鲜令”。数个地方奶协组织了二次会议,统一了立场,声称要对此联合抵制,中国奶业协会也向国家有关部委递交了报告,提出质疑并要求修改,并认为如果“禁鲜”将会损害乳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三农”问题。同时,一些专业人士及媒体也加入进来,对此事大肆炒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也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乳业诚信的空前关注。

    对于俗称的“禁鲜令”,我们的认识是这样的:

    一、必须严格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国家标准没有规定某个乳制品名称中有“鲜”字, 所谓的“鲜牛奶”、“纯鲜牛奶”不过是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寻求卖点的产物,而这样的产品名称已经违反了现行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和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即将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众所周知, 城市型乳业在一直以生产巴氏杀菌乳为主,当时这一产品的习惯名称是“消毒牛奶”,1985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5408-85《消毒牛乳》也应是基于这一传统称谓确定的标准名称。1999年,《消毒牛乳》国家标准经修订,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名称改为“巴氏杀菌乳”。由于巴氏杀菌奶的特点决定了这一产品的市场范围是地产地销,所以当北方奶牛带基地型乳业在1990年代后期凭借质优、价廉、保质期长的灭菌奶迅速占领大中城市市场时,当地巴氏奶企业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多卖点,便扛起了“鲜”字大旗, 以突出宣传其产品的“新鲜”来抗衡灭菌奶,于是使出现了“鲜牛奶”、“纯鲜牛奶”等不规范名称,所以说它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而非标准名称。

    我们认为,企业如果客观地、科学地向消费者介绍、说明自己的产品,消费者是可以正确地了解你的产品的,而与名称中有没有“鲜”字无关,相反,如果名称中随意增加“鲜”字,会在消费者中造成对产品认识的混乱,进而造成市场的混乱,既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损害了乳制品的公信度, 毕竟我们还没有法定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巴氏奶灭菌奶的新鲜度。

    关于在媒体上将巴氏奶与灭菌奶的工艺与产品质量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对我国乳业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两种产品均是技术上已成熟的产品,在产奶国家均有生产,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在我国巴氏奶与灭菌奶的比例约为3:7。刻意宣传一种产品好而另一种产品不好来诱导消费者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客观地告诉消费者,两种产品的特点,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如果灭菌奶果真很差,国家是不会将它作为学生奶计划中唯一可提供给在校学生饮用的产品,“蒙牛”灭菌奶也不会成为我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二、关于还原奶

    还原奶是近来“鲜”字争议中经常出现的词,我国因乳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使用进口奶粉还原生产某些品种的液态乳制产品,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使用还原乳必须在标签配料表中标示,否则不仅违反了国家标准,也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骗。是否使用还原乳作原料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产品的品种及配方,二是奶源不足,三是与收购鲜奶比较、奶粉的价格是否足够低。目前,进口奶粉价格为2200-2400美元/吨,完税后,合人民币2400-2500元/吨,北方奶牛带收奶价格在1.5-1.9元/kg之间,使用还原奶很不合算,广州的奶价则在2.7-2.8元/kg,据广州奶协一位负责人公开声称广东的还原奶比例在60-70%,谁在生产还原奶一目了然,从海关统计资料也可以了解到,进口奶粉多的口岸是广州和上海。

    其实,到底是不是还原奶,不取决于加工工艺而取决于使用的原料,用还原奶生产巴氏奶违反了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可一些别有用心的地方行业领导和专家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他们依据国家标准巴氏奶(或他们所说的鲜奶)只能用牛(羊)乳作原料这一规定,认为巴氏奶中无还原奶,而把《灭菌奶》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复原乳(还原奶)等同于灭菌乳,即:灭菌奶就是还原奶,是用奶粉还原生产的,从而实现了概念的偷换,继而公开宣称如取消巴氏奶的“鲜”字,便将鲜奶与还原奶也就是无菌奶等同,使消费者无法区分,也为洋奶粉进口大开方便之门,让洋奶粉扼杀中国乳业等等,完全无视北方乳业企业使用地产优质鲜奶作原料生产质优价廉的灭菌乳供应全国市场,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乳业发展这一铁的事实,公然站在少数企业及团体的狭隘立场上,公开抵毁份额占70%的灭菌奶产品,误导消费者认为灭菌奶就是还原奶,严重毁坏灭菌奶生产企业的声誉,这无疑会损害中国乳业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在缺乏法定的、科学的还原奶检测方法情况下,只依靠企业自律,单只允许巴氏奶称“鲜”,会给乳品市场地方保护开绿灯,也会被巴氏奶生产企业当作一种竞争工具,在市场上围堵、打压灭菌奶,更会使一些用还原奶生产巴氏奶的不规范企业将产品打上“鲜”字,堂而皇之地摆到货架上愚弄消费者,而这显然对灭菌奶生产企业是不公平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科学、严谨、完善的,也是公平、公正的,如果对个别产品搞特例,则会失去国家标准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如果再被当作不公平竞争工具,那就是这个标准悲哀!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允许巴氏奶可以称“鲜奶”。如果可以调整为使用生鲜奶为原料的巴氏奶或灭菌可以标示为“鲜奶”,我们可以接受。我们的乳业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我们不惧怕竞争,但我们渴望得到公平的竞争。

    三、关于乳业与“三农”关系问题

    中国的奶源带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这一个饲养带横贯在东北、华北、西北,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60%以上的原奶产量。这里的农民过去仅靠单一的种植业,收入增长很慢,生活水平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农村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三北地区又为国家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建设任务,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再造秀美山川,是我们这一地区为国家生态建设,为造福子孙后代做出的重要承诺。可是, 我们的“三农”问题怎样解决呢?乳业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内蒙古地区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农民通过奶牛养殖业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乳品加工业与奶牛养殖业作为自治区经济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到2004年底,自治区奶牛存栏达186万头,全年牛奶产量达到498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全区有1/3的农户从事奶牛饲养,乳业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第一优势产业,乳业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到内蒙古的“三农”、“三牧”问题,所以我们内蒙古地区的乳业只能向前走,因为乳业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因此,我们的乳业没有退路。三北地区的基地型乳业同样如此。

    如果说“禁鲜”涉及到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奶牛养殖业生产,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我们要问中国奶业协会和一些地方奶协:是“三北”地区占全国70%的奶牛代表的农民多,还是那30%的奶牛代表的农民多?如果代表这70%奶牛及奶农的基地型乳业被你们用“鲜”及还原奶等概念炒作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方式搞垮,才会真正影响到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奶牛养殖业生产,才会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中国奶业协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奶业行业协会不应该站在少数企业的立场上为少数企业欲施行不公平竞争服务,而更应该站在行业的高度总揽奶业全局,为全行业服务,充当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努力消除少数企业、地方奶协、专家的恶意概念炒作、随意贬低竞争对手产品这种行为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全行业一道,共同维护中国乳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开创中国乳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