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技术动态

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

来源:www.chc.org.cn
摘要: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谢昭然(中国化工商务网信息部,北京,100011)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品种作了介绍,指出了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通过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要求和建议。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现状发展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持性产业......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谢昭然

(中国化工商务网信息部,北京,100011)

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品种作了介绍,指出了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通过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现状 发展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持性产业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工农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的稳定。食品工业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食品添加剂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食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 000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有4 000多种。常用的添加剂有681种。美国食品添加剂品种有3 450种,其中直接使用有1 200种;日本合成食品添加剂品种有389种,其中香料95种,天然食品添加剂有800种,其他国家如西德食品添加剂有420种,加拿大426种,瑞士343种。在一些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美国1990年销售额达50亿美元,几乎所有食品都含添加剂;日本每年用量约500 kt/a。

我国食品添加剂是近一、二十多年开发和发展起来的,1986年颁布的GB2700-86国家标准允许使用品种为16个品类618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22个品类1 500多种,其中食用香料为700多种。

1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很快,从1978年至今20多年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471亿元增长到5 900亿元,增加了12.5倍。从1993-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3 428亿元增长到5 900亿元,年均增长11.6%。全国已形成食用植物油加工、制糖业、屠宰及肉类 加工、食品、乳品、水产加工、加工罐头食品、糕点行业、糖果蜜饯业、饮料、调味品等24个行业,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

食品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初步调整,新产品的开发,新门类的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方便食品、儿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软饮料的行业概念逐步得到确立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食品专用油脂、等级面粉,植物蛋白、变性淀粉等食品基础原料工业得到了开发,软饮料打破了单纯生产碳酸饮料的格局。

尽管过去食品工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发展速度上低于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食品工业的加工深度低,食品工业产值和农业比仅为0.38∶1,而发达国家两者比例一般为3~4∶1。食品工业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仍然不合理,半成品多,制成品少,烟酒等产品比重过大。从行业总体看,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仍然偏低,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偏低,氨基酸组成不平衡,新品种少,保鲜能力低,货架期也短。

1.2 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未来的食品工业将发生巨大影响;

(1)食物的营养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2)食品工业的加工深度及制成品率将有一定的提高。加工食品将占食品总消费的60%~70%;

(3)食品的总消费将有一定的增加,食品工业生产率年均递增率将达12%~13%;

(4)在提高食品的营养卫生水平的同时,食品的色香味及包装装璜将进一步改进。

1.3 重点发展方向

(1)大力开发进入一日三餐的组合营养的方便食品;

(2)大力发展具有免疫功能的第二代婴幼儿食品;

(3)开发具有防病、抗病、抗衰老的老年食品;

(4)开发适合我国消费习惯的各种植物蛋白食品;

(5)利用我国特种资源开发各种活性物质的特殊营养食品。

2 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个品类1 513种左右,1998年总产量达1 400 kt。据行业的不完全统计,1991-1998年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品种生产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91-1998年主要品种产量统计 (kt)

品种

1991年

1995年

1998年

味精

柠檬酸

制剂(包括工业级)

酵母(包括药用和饲用)

食用色素

(其中天然色素)

苯甲酸钠

木糖醇

甜菊糖

甜密素

糖精(干基)

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C

黄原胶

食品级CMC

单甘酯

品质改良剂

食用香精香料

异维生素C

总产量

250

65

100

20

3.196

2.2

4

2.73

0.4

3

13.4

2.743

8

0.09

1

1.63

6.566

13.91

0.42

496

523.7

15.4

221.3

32

10

8

10

6

0.8

16

22.5

-

22.981

2

-

-

-

25

2

-

650

200

210

100

12

10

20

10

1

22

25

10

24.5

2.5

2

4

30

30

3

1 400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超过500余家。品种和产量可基本满足食品工业发展需要。1998年进出口同比增加10%,其中出口5亿多美元。小苏打、纯碱、明矾、谷氨酸钠(味精)、柠檬酸、醋酸、糖精、甜蜜素、山梨糖醇、发酵粉(泡打粉)、焦糖色素、明胶、酶制剂、香精香料等品种已形成万吨以上的产量。

随着食品工业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生产、应用日渐活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已渗透到所有食品加工领域,如糖油加工、肉禽加工、果蔬加工以及酿造、调味料、饮料、营养保健品等工业部门,营养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新热点,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3 主要品种产需分析

3.1 防腐剂

防腐剂是为了抑制食品腐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添加剂。防腐剂市场约占整个食品添加剂市场的4%,虽然市场比例不高,但受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加工食品低脂肪及多水分的趋势影响,使用防腐剂增加,使市场稳定增长。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品种很多,美国有50多种,日本有43种,中国香港特区27种,我国允许使用的超过18种。世界各国常用的防腐剂有丙酸及盐类、山梨酸及钾盐、苯甲酸类、噻菌灵、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聚赖氨酸、鱼精蛋白、乳酸、链球菌素、双乙酸钠、单辛酸甘油酯等。

我国的防腐剂生产能力约30 kt/a。主要品种有:苯甲酸钠:由于价格低,效果佳,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生产能力约25 kt/a,估计2000年年增长率为2%~3%。山梨酸及其钾盐:应用广泛,年产能力约超过万吨,年增长率4%~5%,出口5 kt以上,现已能批量出口。噻菌灵(苯并咪唑):是一种驱虫、杀菌添加剂,无毒不残留,一般作为水果、蔬菜的防腐保鲜剂,国内产量不大,进口较多。丙酸钙:主要用作糕点、面包等的防腐。年产约1 kt,但由于原料短缺,每年要进口15 kt左右。我国批准使用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两个品种即乙酯和丙酯,使用在食品中数量不多。另外,近年来,我国允许使用的还有脱氢醋酸、双乙酸钠、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单辛酸甘油、霉克,以上产品均有一定量的生产和使用。防腐剂中新批准使用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牛奶发酵制品的一种多肽,它可作为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的防腐剂,而且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3.2 抗氧剂

抗氧剂主要为了防止食品被氧化而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鲜作用的一种添加剂。随着肉类制品和含油脂食品的增多,抗氧剂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美国允许使用的抗氧剂为28种,日本16种,德国13种,瑞士26种,我国允许使用的为11种。目前,各国常用的品种有丁基羟基苯甲醚、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酸(TBHQ)、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维生素C等。

我国的抗氧剂生产能力约7 kt/a,主要是异抗坏血酸钠和BHT等。异抗坏血酸钠,在我国发展较快,生产能力约4 kt/a,由于价格便宜,特别是肉类价格制品有明显的抗氧化剂保色作用,发展前景广阔。食品级的BHA目前主要产家为上海冠生园益民食品有限公司。而没食子酸丙酯(PG)在国内的生产厂家有:广东珠海市金山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化学试剂总厂试剂一厂、上海化学试剂总厂试剂二厂、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美国70年代开始使用一种合成抗氧剂――叔丁基对苯二酚,该品种在我国1991年被批准使用,国内的山东省微山县化工厂生产此产品。原化工部上海食品添加剂开发中心1992年开始研制,1994年建成20 t/a中试装置,该产品特点是在铁离子存在下不着色,添加剂食品无异味,效果比BHA、BHT、PG都好。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其抗氧化能力不亚于BHA和BHT,这是纯天然提取物且具消炎杀菌功能,在食品工业中可大力推广。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生产厂家,主要问题是纯度、质量、销售价,还需要做大量推广应用工作。

3.3 乳化剂

乳化剂是食品添加剂中产需量较大的一个品类,是为改善或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目前世界总耗量已超过350 kt/a,美国为250 kt/a,日本40 kt/a。

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乳化剂合计有60多种,美国有58种,日本20种,我国允许使用的乳化剂33种。

我国乳化剂产量约为6 kt/a,预计今后几年内食品工业需求量达25 kt/a左右。除单甘油酯产量较大以外,其他品种产量和用量均相当小,尚处于发展阶段。乳化剂的主要品种有:单甘油酯、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大豆卵磷脂、丙二醇酯等,这些品种产量约占乳化剂总产量的70%。单甘油酯:美国消耗150 kt/a,其中蒸馏单甘油酯在30 kt/a以上,生产厂家有40余家。国内主要生产混合单甘油酯。近年来,分子蒸馏单甘油酯有较大发展,广州食品添加剂技术开发中心、丹东单甘油酯厂等单位已生产蒸馏单甘酸。蔗糖酯:国内产量约2 kt/a,产品单一,质量较差。由于其(HLB)范围广,即可水包油型又可油包水型,是当今世界颇为引人注目的减肥和疗效食品之一。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制,金华第二制药厂、湛江市廉江第一食品厂、卫生部上海生化试剂厂等单位均有生产。山梨糖醇脂肪酸脂分为司盘(Spam)和吐温(Tween)两类,国内Spam、Tween系列产品生产厂近10余家,主要是工业品。80年代开始 研制生产食品级Spam、Tween,但产量不大。如广西南宁葡萄糖三厂生产的Spam-60,产能为1 kt/a,旅顺化工厂生产的Spam、Tween品种齐全,但大多为工业品,仅有少量食品级,另外,上海助剂厂的Spam-60、80和Tween-60、80,温州清明化工厂食品级Spam、Tween均有生产。

3.4 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又称酸味剂,是增强食品中酸味和调节pH值或具有缓冲作用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总称。世界各国的食品酸味剂共有20多种,我国允许使用的酸度调节剂15种,主要品种为柠檬酸、富马酸、磷酸、乳酸、己二酸、酒石酸、马来酸、苹果酸等,其中以柠檬酸、磷酸用量最大,其次食用醋酸和乳酸,用于食品的富马酸、苹果酸、己二酸只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偏酒石酸和琥珀酸尚待开发。柠檬酸:是酸味剂中的主要品种,约占酸味剂总耗量的三分之二。世界消费量约600 kt/a,75%~80%应用于食品工业,其中美国耗用200 kt/a,日本年需27 kt,西欧各国总耗量为150 kt/a,我国生产能力为300 kt/a,实际产量不足200 kt/a,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主要用于饮料,市场基本饱和。乳酸:世界各国乳酸总产量约45 kt/a,其中用于食品添加剂的32 kt/a,美国耗用4 kt/a,日本2.2 kt/a,英国2 kt/a,我国乳酸厂家约40家,总生产能力超过25 kt/a。近年来市场形势看好,年需求量增长5%左右。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准备建设L-乳酸生产装置。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东亚橡胶厂、郸城金丹乳酸实业有限公司、湖南生物化工厂、常德乳酸厂、湖南安化乳酸厂等厂家。

另外,DL-苹果酸世界总产能在25 kt/a以上,我国产量约1.2 kt/a,主要用于工业,食品级数量不多。而国内的富马酸、磷酸(食用级)尚在开发中。今后,应在苹果酸、酒石酸、磷酸、富马酸在食品中应用开发研究,扩大应用范围上加大投入。

3.5 食品增稠剂

食品增稠剂是为了改善或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它主要是一类水溶性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目前,世界上增稠剂50余种,日本批准使用的增稠剂10多种,我国允许使用的超过20种。主要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明胶、黄原胶、改性淀粉、田菁胶、低聚果糖、海藻酸钠等,其中黄原胶的年增长率高达6%~8%。我国生产的增稠剂,主要问题是产量低、生产技术(尤其是提纯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推广困难。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世界总产量约200 kt/a。国内生产能力约50 kt/a,生产企业40余家,实际产量约40 kt/a,用于食品工业的就更少,大约6 kt。主要生产厂家有湘潭市化学助剂厂、上海赛璐珞厂、苏州依利法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泸州化工厂、山西晋安化工厂、广州花县南方实业公司、南秀化工有限公司、宁波新建工业公司等。

明胶,世界总产量200 kt/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明胶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约55 kt/a,我国年产量约8 kt,但国内需求达20 kt/a,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明胶的原料猪皮及杂骨供应紧张。主要生产厂家有江苏海安明胶化工厂、湘潭制革总厂、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等。

黄原胶,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天然碳水化合物聚糖体,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世界总产量30 kt/a左右,我国近年来开始开发研究,生产能力约5 kt/a,国内食品工业需求约9 kt/a。目前国内黄原胶生产技术不先进,生产规模较小。主要厂家有河北邢台鑫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隆生化有限公司、濮阳市生物化学工业公司、江苏金湖黄原胶厂等。

海藻胶,我国沿海地区海藻资源丰富,海藻酸钠发展很快。我国目前生产能力约11 kt(含工业级),食用级比重逐年增加。主要厂家有烟台宏达海藻物资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青岛黄海海藻工业公司、日照洁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332厂等厂家。

另外还有果胶、卡拉胶、淀粉及改性淀粉等增稠剂,但产量均不大,具有较宽市场开拓空间。

3.6 甜味剂

甜味剂是近期发展较快、销售额很大的一类添加剂。主要品种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APM)、安赛蜜、山梨酸糖醇、木糖醇及复配品种。世界的甜味剂总产量过亿吨。美国消耗营养型甜味剂5 000 kt以上,主要是山梨糖醇、果葡糖浆、APM。西欧合成甜味剂中,糖精及其盐的消费额最大,占43%,其次为甜蜜素,占合成甜味剂市场的38%,日本甜味剂市场基本由甜叶菊苷、革草甜素、糖精、APM。国外甜味剂发展趋势是生产和使用低热量高甜度的合成或天然的甜味剂品种,其中以APM为代表品种。新开发的还有蔗糖氯代衍生物、索石玛啶、甘草甜素、Acesu Hame-K等。

我国允许使用甜味剂11种,糖精钠、甜蜜素、异麦芽酮糖、天门冬酰苯丙氨甲酯(甜味素APM)、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甜菊糖甙、甘草、甘草酸-钾及三钾、乙酰磺胺酸钾。

糖精钠,为蔗糖甜度500倍,我国已有60余年生产历史和使用历史。生产能力40 kt/a年,1998年产量24.1 kt/a,出口量13.9 kt/a,是世界主要出口大国。主要厂家有辽宁本溪化工集团有机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苏州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辽源化工一厂、上海第六制药厂、安徽蚌埠江淮化工厂、河南开封化工三厂等厂家。

甜蜜素,甜度为蔗糖的40倍。系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属低热值高甜度的合成甜味剂。目前生产能力约35 kt/a,生产规模小。主要厂家有广东中山食品添加剂厂、厦门富厦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深圳方大添加剂有限公司、中山石岐化工厂、大连恒源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山梨糖醇,国内总生产能力160 kt/a,也是甜味剂中用量较大的一种,国内该产品50%~70%为液体产品,用于食品的量不多。主要生产厂家有河北石家庄滹沱河化肥厂、石家庄华兴医药化工厂、牡丹江制药集团、山东寿光联盟化工集团公司等。

木糖醇,国内生产能力超过万吨。主要生产厂家有保定市化工二厂、唐山龙翔化工有限公司、吉化江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木糖醇厂等。

3.7 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分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目前世界天然色素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高达5%~10%,合成色素的年增长率达3%~5%。国外天然色素94种,合成色素58种。美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品种为26个,广泛使用的有胭脂树红、β-胡萝卜素、辣椒红、甜菜红、胭脂红等。日本是世界上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之一,收入食品添加剂目录的品种有20多种。欧共体批准使用的天然色素近30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红、诱惑红等人工合成色素9种;天然色素40种,年产能力在20 kt/a左右,主要品种有焦糖色素、辣椒红、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盐、高梁红、红曲米等。

由于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天然食用色素颇受注目,但天然色素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高,合成色素在食用色素中仍占主要地位。

3.8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合理营养,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补充剂。世界上食品强化剂总数达130种左右,日本有70多种,世界氨基酸总产量超过500 kt/a。世界上各国营养强化剂,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品种各异。维生素主要品种有VC、VB、VE、叶酸和β-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补充剂有钙强化剂、锌强化剂、硒强化剂、碘强化剂及亚铁盐。

根据国家对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规定,营养强化剂不能在任何食品中添加,它必须根据食用对象来确定,对添加量也有一定规定。

我国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主要由医药行业生产。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最大品种是赖氨酸,我国有近30家企业生产。生产能力35 kt/a左右。另外还有甘氨酸、牛磺酸等在我国均有生产消费。牛磺酸在美国用于饮料和其他食品约6 kt,日本用于食品3.1 kt。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用于专供婴幼儿的食用牛奶、奶粉中,其营养价值接近母乳,为了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婴幼儿副食品质量,日本还将牛磺酸加入饮料、复合味精、豆制品、乳制品中以增强营养。

矿物质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少,但与人体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碘、钙、铁、锌、硒等。我国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少,有些品种还是空白,如柠檬酸-苹果酸钙(CCM)溶解性和吸收率较好,是理想的补钙产品,我国已批准使用。

近年来,国内对食品强化剂的开发十分重视。在黑龙江、浙江等厂家开发研制出葡萄糖酸系列产品,如葡萄糖钙、葡萄糖亚铁、葡萄糖锌等,目前市场处于热销之中。国内还在开发既有强化作用又有疗效作用的有机锗强化剂。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食品添加剂外,国内外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还有很多种。如为了使食品增加香气、香味,提高食欲的调味剂及香精香料;改善食品的品质的水分保持剂,即食品磷酸盐等。这些品种在我国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发展的潜力极大,市场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宽、不够深等特点。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世界上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4 000种,我国仅有1 000多种,且品种较单一,尚未形成系列化。如乳化剂是食品工业需求量较大的一类,世界上允许使用的品种60余种,我国仅有30种,且主要集中在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5个品种上。

(2)产品质量差,功能性不强。我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很大一部分是粗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不强。例如,作为乳化剂的蔗糖多酯,国外发展很快,可以代替食用油,不产生热量,还可防治高血脂等病症,前景广泛,而我国只有蔗糖酯,且HLB值较低。

(3)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例如,我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生产能力约50 kt/a,有40余家企业生产,平均每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1.2 kt/a,远低于经济规模。

另外,部分企业盲目上马,一哄而起,造成供大于求,特别是出口产品,自相竞争压价,令渔翁得利,不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同时,全行业企业多,技术基础差,缺乏高新技术,离集约化经营模式相差甚远,管理不力、质量不稳定、对外信誉差,少数企业不顾产业改革和人民健康,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极坏。

5 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建议

我国即将加入WTO,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更好地迎接挑战,提高我国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世界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1)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农副产品十分丰富,今后应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以适应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我国有丰富的玉米资源,利用玉米芯可制成甜味剂木糖醇、增香剂麦芽酚等。我国甘薯资源丰富,年产量约100 Mt,居世界之首,利用甘薯可生产拧檬酸、乳酸、低聚葡萄糖、环糊精等系列产品,每吨甘薯经加工增值达5倍。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可以从大豆油脱臭油馏分中提取天然VE,从油渣中提取集乳化剂、抗氧剂、润滑剂、脱膜剂多功能于一身的食品添加剂――大豆卵磷脂。田菁豆是我国的特产,资源丰富,可从田菁豆中提取田菁胶作为增稠剂。此外,我国西北和内蒙地区亚麻油丰富,可利用亚麻油生产亚麻籽胶(富兰克胶)。

(2)对市场缺口较大的品种和原料产品向规模化生产发展。

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原料产品很多,应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大品种和原料产品重点给予支持,提高其生产水平,扩大其生产规模。改性淀粉,世界总产量已达2 500 kt/a,原料易得,我国已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品种少,规格不多,建议增加品种开发,并扩大生产规模。丙酸,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中防腐剂的原料,目前,全部依靠进口,每年进口12~15 kt/a,国内需求量较大,建议建设万吨级丙酸生产装置。山梨糖醇是甜昧剂中用量较大的一种,国内单台结晶生产装置能力为100~200 t/a,应扩大生产能力。明胶国内生产能力3 kt/a,需求量约15 kt/a,目前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应向规模化发展。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已有9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原料易得,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目前产量不大,建议规模化生产。我国磷酸盐食品添加剂起步较晚,包括食品级磷酸在内的生产能力约50 kt/a,实际年产量近万吨,常用品种仅10种,而世界食品磷酸盐的消耗量已超过340 kt/a(以P2O5计),最常用的品种有30余种。因此,今后应加大磷酸盐品种开发,以开发复配型品种为主,并扩大生产规模。

(3)开发新技术,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食品添加剂工业是世界上近百年来兴起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之一,据国外资料介绍,国外的食品添加剂工业已有90%采用了新技术,因此它又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工业由于起步较晚,其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今后应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同时加强新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应用工作,以突破以下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重点:

①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猛,是食品添加剂工业最重要的共性技术之一,在食品添加剂许多品种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增稠剂类、酸味剂类等许多重要产品及L-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都采用了生物工程技术,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用。

②微胶囊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有精巧制作方法和微妙功能,引人关注,在食品添加剂中的酸味剂、香精香料、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营养前景广阔,并能大大促进食品添加剂产业化的发展。

③膜分离技术是当代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包括有透析、离子交换膜与电渗析、微滤、超滤等,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广泛,如天然色素的提取精制、酶制剂和柠檬酸等产品的浓缩精制、大豆蛋白及谷氨酸等生产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资等。

④吸附分离技术是食品添加剂在提纯和分离过程中最常用的新技术之一,他是利用不同成分与吸附树脂不同的吸附性,将主要成分与杂质进行分离和精制,如甜叶菊糖的提取就采用了该技术。

此外,分子蒸馏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都可以作为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的新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4)加强应用技术的开发,同时提高制剂化水平。

在食品添加剂的开发过程中,其应用技术开发十分重要。国外对应用技术开发十分重视,投入的力量约占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一半。国外产品的型号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应用技术开发得好。如日本公布的已投放市场的食品添加剂复配品就达1 252种之多,主要得益于其复配化和制剂化技术水平高。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技术较落后,已经成为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去,研究开发单位考虑资源多,而考虑市场和用户需求少,因此往往造成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与食品添加剂品种开发衔接不上,从而影响了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的重点是复配技术和制剂化技术。多个产品的复配应用可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功效,如抗氧剂、甜味剂和增稠剂往往都不是单一品种使用,而是几种复配在一起,产品产生协同效应,达到用量少、效果好的目的。新剂型可以使某些产品具有独特效力,同时扩大应用范围,今后应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加大力量,加大投入。

6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20年来,在品种与数量上均有很大的增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食品添加剂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6.1 积极倡导天然、营养、多功能食品添加剂

尽管我们食品工业在产品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生产仍未能满足市场需要,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其总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50%左右);其二,食品工业结构不合理,初级加工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加工工业总产值的一半,缺乏深加工产品。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生产方面积极倡导“天然、营养、多功能”的方针,与国际提倡“回归大自然、天然、营养、低热能、低脂肪”的趋向相一致。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几千年药食同源的传统。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生产方面,我国与世界食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世界食品添加剂每年约有15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我国仅有约14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还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高质量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步伐,学习和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及进口某此高档次产品,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档次,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食品市场的需求。

同时,食品保鲜量大面广,农产品要工业加工,就少不了食品添加剂,即使是生鲜食品,也存在一个保鲜的问题。全国62 Mt/a的肉类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如何保鲜?作为商品,上了货架,如何延长货架期?这些均需相应的保鲜剂。国外已有一种肉禽保鲜剂,能抑制新鲜肉腐败菌的生长,冷藏时能抑制脂肪氧化,胴体喷淋用量约2%,肉禽制品注射用2%~4%,最终表现为产品延长货架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并稳定色泽、改善口味,而我国目前主要还是冷冻保藏。

我国约年产300 Mt蔬菜,现在推广净菜市场,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减轻家务劳动,但用塑料薄膜包装的净菜要求有货架期,特别是叶菜类,如我国广东省供应香港地区的净菜,要求货架期延长3~5天,这都要求解决叶菜类的无毒保鲜问题。

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卖水果难的现象,除可以从品种调整和扩大加工量方面解决问题外,通过延长贮存保鲜时间和货架期也能得到缓解。如果能将一些不耐贮存的水果多存放一段时间,就能延长加工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全国每年约有100 Mt小麦,消费约70 Mt面粉,就需要十分巨大的保鲜量,这是保鲜剂巨大的市场所在。

6.2 致力开发各种各样添加剂

根据我国食品工业对加快发展“进入一日三餐的方便营养食品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特种营养食品”的要求,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后应努力进行研究开发。

(1)我国已有实用香精香料30 kt/a,批准使用香精1 200多种,但是有些香精品种不尽如人意,例如香味不典型、香气不足、性能不稳定;有时技术应用不当,未能发挥香精应有的作用。以中式菜肴为例,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菜肴型香精相对薄弱。鸡和鸡汤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菜肴,所以鸡味香精尚需攻关。

(2)在增鲜剂中,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国际流行且具营养性、功能性的新型增鲜剂,我国已有几千吨的生产规模,但是其鸟苷酸二钠产量不足,鲜度不够,而且酵母中所含核酸未能够被分解成呈味核苷酸二钠。我国有近20 Mt/a的啤酒产量,这是一个潜在资源,其副产物啤酒酵母至今还没有很好地被加以利用。相对而言,目前我国的酵母提取物企业仍采用面包生产酵母来加工。

(3)我国有2 500万糖尿病患者,以及约1亿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优质的甜味剂。但目前国内市场的甜味剂中,高倍甜味剂是以化学合成为主,天然的很少;甜度在蔗糖500倍以下的较多;1 000倍以上的很少。我国化学合成糖精核甜蜜素的产量均超过20 kt/a,占世界第一位。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现象并不正常。国际推荐适度为蔗糖3 000倍的天然提取物索马甜,我国至今还未有生产。索马甜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性能稳定。对于250 mL饮料,只需加上0.008 3 g就相当于10%蔗糖的甜度,热量只有0.141 J,基本上可以说是无热量。此外,甜度为蔗糖2 000倍的阿力甜也在国内也无生产,而阿力甜的生产成本较经济,是极具潜力的甜味剂品种。

(4)糖醇是目前国际上无蔗糖甜食的理想甜味剂,常用的有麦芽糖醇、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乳糖醇。由于糖醇类具有不龋齿、不影响糖尿病人血糖值的优点,而且带有甜味,并能提供一定的热量。但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肠鸣腹泻,所以有些国家将糖醇列为缓泻剂,限制其在食品中的用量。近年,国外推出了赤藓糖醇和异麦芽酮糖醇,它们除了具有一般糖醇的优点外,还具有促进吸收、代谢少、不易导致腹泻的功能,可以放心食用,是极具发展前途的品种。目前,由于上市不久,价格较高,预计今后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将会下降。

(5)在功能性甜味剂方面,低聚糖在我国发展较快,生产能力30 kt/a,1998年生产了10 kt/a,但绝大部分是50型,即有效物达50%以上。要提高质量,有效物应该在90%以上,在这方面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还需努力。

(6)在防腐抗氧保鲜剂中,目前主导的产物仍是化学合成物如苯甲酸钠,因为天然提取物如甘草抗氧灵、茶多酚等价格偏高,生物合成物如乳链菌肽的价格也很高;而一些品种如聚赖氨酸、纳他霉素(霉克)等尚未开发,特别是用于生鲜食品的防腐剂还未有解决的方案。

(7)在质量改良剂的开发中,目前较热门的是面食和肉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面食中,比较成熟的品种是面包和蛋糕的复配添加剂,但面包和蛋糕只是点心。真正用于一日三餐的面食如馒头、中式点心、生鲜面等食品专用的添加剂还相当缺乏。我国小麦麸质差,面食口感差的缺点众所周知,但一些小麦蛋白的改良剂如谷氨酰胺酶尚未有生产。在肉食添加剂方面,少量肉肠(西式火腿肠)的复配添加剂刚刚起步,但许多中式熟肉的复配添加剂尚未开发。

总之,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远远落后于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需要。从加工的数量来看,差距更甚,如全国肉类产量62 Mt/a,但加工成熟肉制品的不到3 Mt/a;全国小麦100 Mt/a,城镇加工的面粉约25 Mt/a;方便面产量只有1.5 Mt/a;冷冻食品只有4.7 Mt/a。换句话说,有大量农产品未用于加工或深加工。不少农产品在进行工业化加工时需要食品添加剂,即使是生鲜食品也存在保鲜问题。作为商品,上了货架,为达到保鲜作用均需应用相应的保鲜剂,例如荷兰推荐的保利舒L-乳酸盐肉禽保鲜剂,能抑制生鲜肉腐败菌的生产,冷藏时又能抑制脂肪氧化。然而,我国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冷冻保藏的方法。这对食品添加剂行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不久前,国家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鼓励乡镇企业搞食品加工,这意味着食品工业将和农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向21世纪,摆在食品工业面前的是大好机遇,同样,这对食品添加剂工业的高速发展也是个有利时机,食品添加剂行业将成为我国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Food Additiv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Xie Zhaoran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China Chemical Commercial Net, Beijing100011)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duct varieties for domestic food additive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The gap between the food additiv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and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s indic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rend for food additiv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Keywords:food additive industry,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作者: 2006-1-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