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发表张田勘的文章,就韩国首尔大学教授
黄禹锡在胚胎干细胞研究中作假进行了点评,强调求真是科学的基本精神。文章说,所有的梦想都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并同时受制约于保证这种梦想实现的职业伦理——实事求是。
一切终于水落石出了。围绕在韩国克隆先锋、民族英雄黄禹锡身上的光环终于褪去。2005年12月15日,韩国“克隆之父”、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正式承认,其研究小组于今年5月在《科学》杂志发表
论文所说的胚胎干细胞,大部分并“不存在”,并要求《科学》杂志撤销该论文。
黄禹锡研究小组于5月19日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宣布,首次成功利用11名不同疾病患者身上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了11个干细胞系。
论文作者之一、韩国米兹梅迪(Mizmedi)医院理事长卢圣一在接受韩国KBS电视台采访时说,“黄教授称培养成功的11个胚胎干细胞中九个确实是假的。另外两个也不能确定真假。”
遗憾、震惊、痛惜,或者正如韩国人所说的,将12月15日视为韩国科学界的“国耻日”。但是,这决不是幸灾乐祸或说风凉话的时候。因为弄清这样一位被视为“民族英雄”的研究人员或科学家为什么要作假,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黄禹锡为什么要作假,而且是在世界尖端科学领域,同时又是敏感的“科学雷区”踩雷?这个问题也许只有黄禹锡自己能回答,但事情的起因总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除了黄禹锡自己要负责任,整个社会的浮躁心理和大而言之的“民族主义”心理,都是推波助澜的罪魁。
继今年5月20日黄禹锡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用病人的皮肤细胞克隆出了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的成果后,又一发而不可收拾,于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史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