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世界的中医药百科全书

来源:大河网
摘要:御生堂博物馆大厅复原的老牌坊(图片来源人民网)御生堂老药铺恢复景观(图片来源人民网)御生堂博物馆的古代中草药标本(图片来源人民网)御生堂博物馆的展厅(图片来源人民网)大河网讯早在5年前,就听说过北京有家专门收藏中医药文物的博物馆——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馆藏的中医药文物......

点击显示 收起

  大河网讯 早在5年前,就听说过北京有家专门收藏中医药文物的博物馆——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馆藏的中医药文物及史料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许多国内的中医博物馆,馆藏文物远至战国时代,近至民国时期传世珍品,这些馆藏实物让曾经参观过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国医史专家、文献专家、考古专家赞赏不已。不仅如此,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众多专供皇族宫庭御用药品、药具,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规模的中医药博物馆是民营性质的、家族式的博物馆,这就不能不让人叹服了。

  文章前面提到的5年前的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位于北京丰台花乡四合庄园的博物馆旧址,那时候的博物馆刚刚建成,只有三件平房,但在当时也被满满塞下了3000余件与中医药有关的文物。今天,这三间平房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即将于今年春节后开放的新馆,新馆位于北京昌平北七家镇王府街1号王府公寓,是一座崭新的四层建筑。今天,记者很荣幸地邀请到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柏杨先生,带领记者进入这座刚刚落成的新馆,先睹为快。

  尽管事先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见到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时,我们还真是着实地吃了一惊。走进博物馆大厅,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楼便首先吸引住我们的视线,中间扁额上书“御生堂”三字金字,据博物馆馆长御生堂后世传人柏杨先生讲,御生堂系山西榆次白氏始创于明代万历36年,距今已有将近400年历史。原址在山西榆次县城东门内,后转到河北,最后落户北京。白氏家族祖上曾在明清时期曾出过二代御医,告老还乡之时,乾隆皇帝赐予“御生堂”匾额,意为:“御为普济,生乃永盛”,以后便以御生堂为名。

  走过牌楼,进入博物馆,给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环境幽雅,展厅风格极富中国古典韵味,展厅中还复原了御生堂的老药铺。据柏杨先生讲,药铺里的陈设都是按照御生堂老照片里的场景摆放的,博物馆每一处的设计都是我们精益求精的体现。在博物馆内,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御生堂”匾额,手捧灵芝的明代神农雕像,生了锈的铁钩挂着木色斑驳的幌子,老式药柜上立着的药王像,柜台上摆着出诊用的木药箱……简直让我们穿越时空,重回到二三百年前的明清时代。按着当时的旧貌陈列的御生堂曾使用的各种金银药器、老药柜、老账本和御生堂当年使用的带有甲骨文字的龙骨和熊胆、红珊瑚、龙骨、犀角等珍贵药材,让感受到当时老药铺前人来人往,生意红火的景象。

  柏杨先生讲,御生堂是集中医、中药、历代医具医案于一体的商号、药铺,它不仅有医道高明的医生,而且所制丸散膏丹皆货真价实,载誉民间。御生堂是清代北京最好的药铺之一。兴盛时期曾在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都有分号。在建国前后御生堂有过一段断档期,当时家族中大部分人都参加了革命,或是到了海外,或是分散到其他地区。

  近年来,御生堂后世传人越来越感到应该把中医的历史文化展示给民族,使人们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华夏医药医术的神奇。于是柏杨先生开始在家族中收集整理挖掘祖先的文物,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万水千山,就有了今天的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从《内经》时代的九针、砭石到宋代的黑釉大药缸,再到明清老药铺医方广告包装,无不述说着中医的源远流长。从带有甲骨文的龙骨、汉简、给同治皇帝开的宫廷御方到有百年历史满墙的老草药标本,这些绝世珍品无不展示着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展厅里的展品虽然多,但摆放合理有序,让我们完全沉浸在中医药灿烂的文化之中。诸如良渚文化时期的玉针、辽代用于包针筒的手帕,有着300年历史的灵芝,清代太医院按摩器、清代医用藏冰箱等,清代名医劳徵、有“江南药王”美誉的胡庆余堂、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首施今墨等人使用过的医案,同仁堂、鹤年堂和胡庆余堂的药目药方,各种朝代的药缸、药勺、药杵等各种中药用具。大大小小各种砭石用具,青铜质、牙质、竹质、檀香木质、黄杨木质……长长短短的针灸针具,玉针、骨针,青铜针、扁鹊针、梅花针……,各种朝代的,各种质地的。还有李时珍、孙思邈的木雕像,针灸铜人像,远古时代的解剖图,各种练功的挂图,占卜的医卦,历代医药的说明书,几百个老广告,明清时期制做至今尚未开封的中药,数千件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白瓷雕花药罐,每个正面都有釉下彩书多的老药铺名称、字号、地址和药名……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馆长柏杨告诉记者,历经战火和文革等,很多文物保存下来非常不易,而收集工作更加困难。就是那个宋代的黑釉的药坛子,在文革期间,不得不忍痛把上面2个白色的“内府”字刮下来了,然后里里外外都拌上泥,作为腌咸菜的缸子多年才保存下来。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教授见到此药坛后,觉得非常难得,因为像这种药坛目前见到的只有3个,一个在上海博物馆,一个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馆,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是最大最完整的一个。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不仅影响国内民众,还吸引着大量的国外学者纷纷参观学习,柏杨先生告诉我们,2003年开馆的第一年,就有近10万人来参观,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外国人,可见中医文化也逐渐被外国人接受,并不断地传播海外。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在参观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后表示,很多中医陈列馆都是史料、文献居多,而实物东西非常少,而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实物量之大,让人难以想像!同年,北京市文物局专家参观后表示,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北京最好的医药博物馆。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开个展厅更大、设施更先进的博物馆的想法,让更多喜爱中医药文化的人们都来参观,把御生堂办成全世界中医药藏品最丰富、展馆设施最好的博物馆。

  据悉,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一百万件,仅馆藏的老广告就有20余万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将近3万件与中医药有关的玩具。新馆的建成,将解决其中一部分文物史料的展出需求,另外一大部分馆藏珍品,将按照系列特展方式逐步展出。馆长柏杨还告诉记者,他们还打算在全国各省市举办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巡回展,让更多热爱中医药和中华文化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些民族瑰宝。

  举办即将开馆的文物陈列展大致分为八个部分:清代御生堂老药铺景观及传世珍品、历代制药工具和中医诊治用具、古代中草药标本、历代中草药包装及器皿、历代中医药书籍及报刊创刊号、近代名医医方医案真迹、中医药老仿单及老广告、明清中国各地老字号药铺药庄资料。

  我们相信,每一件的展品背后,也肯定有一部风雨御生堂的兴衰历史,也肯定有像大宅门一样的一个个善恶悲欢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参观过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就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中医的另一种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另一种大智慧。

  注: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为了创建国际化博物馆的参观环境,博物馆将控制每天参观人数,保证观众更好的参观,因此,观众必须先拨打电话预约(81788271),否则不准许进入。

作者: 2007-1-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