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诺贝尔医学奖

病毒之战的阶段性“馈赠”

来源:财经网
摘要: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因为最早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女性宫颈癌,而获得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oiseBarré-Sinoussi)与法国世界艾滋病研究和预防基金会主席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因为共同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HIV,各获得250万瑞典克朗。宫颈癌:曙光已经......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来自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分享了这一奖项。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为最早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女性宫颈癌,而获得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与法国世界艾滋病研究和预防基金会主席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为共同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HIV,各获得250万瑞典克朗。



宫颈癌:曙光已经在前

  目前,宫颈癌对于全世界女性而言,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多发癌症。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位意大利医生曾发现,患宫颈癌的妇女大多数为已婚者,在修女中几乎无人罹患这种疾病。他据此提出:女性的性生活状况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此后,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性行为为什么会传播宫颈癌,却仍然是个谜。

  这个谜的谜底首先被豪森揭开,真正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是一种名为HPV的病毒。

  豪森1936年出生于德国,于1960年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6岁开始担任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

  在当时,由于HPV难以在细胞中培养,因此通过传统方法很难找到它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但豪森提出,HPV的遗传物质DNA能以非增殖状态存在于肿瘤中,因此进行病毒DNA的特异性检测,就可以在宫颈癌肿瘤中找到HPV。

  此外,他还发现,只有某些特定类型的HPV(HPV16、HPV18),才比较容易引发宫颈癌。

  这些开创性的研究,促使人们最终揭开了宫颈癌的致病机理,并为人类进一步应对宫颈癌奠定了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告诉《财经》记者,豪森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确定了病毒的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的原因之一。今天,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疫苗已经问世并且投入使用,也得益于豪森的研究和发现。

  “以前我们认为宫颈癌不可预防,要到晚期才能发现并治疗。但豪森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点,让我们知道,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他解释说。

  1983年,豪森接受了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主席职位。现在,他仍然是该中心的荣誉教授和研究主任。



艾滋病病毒:曲折之路

  与HPV不同,HIV的发现虽然整个过程要更快一些,但也更为曲折。

  艾滋病最早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几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史,这是世界上有关艾滋病的最早正式记载。随后,该病被全面报道。

  艾滋病立刻引起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一些研究人员的注意,其中就包括了时任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酶病毒所主任巴尔—西诺西和时任肿瘤学部主任蒙塔尼。

  生于1932年的蒙塔尼一直对病毒致癌研究十分关注。他在伦敦的医学研究委员会期间,和别人共同发现了双链RNA病毒,它可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从而使病毒将自身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中。在苏格兰期间,蒙塔尼又和同事合作发现琼脂是培养癌细胞的理想物质,从而为体外癌症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到巴斯德研究所后,蒙塔尼和同事发现逆转录病毒含有的逆转录酶可催化病毒RNA转化成DNA,并最终将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基因中,并随着宿主细胞的增殖而增殖。

  1982年底,以蒙塔尼为首,包括巴尔—西诺西和另一名研究人员罗森巴姆在内的三人研究小组开始了艾滋病的研究。他们从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处获得了一些组织并进行体外培养。1983年,他们从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将其命名为淋巴结病(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会不断变大)相关病毒(LAV)。研究小组随后还迅速发明了LAV抗体检测方法,以便迅速测定血清中的病毒数量。

  1986年,LAV被正式改名为HIV。同年,蒙塔尼等人又发现了一种新的HIV,于是,两个病毒被分别称为HIV—1和HIV—2。

  “就在艾滋病刚刚被发现的几年之后,其致命病毒HIV就被锁定了,这对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吴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为在HIV发现之前,艾滋病已经在美国逐渐蔓延开来。但由于不知道该病的病因是什么,人们自然难以检测、预防、治疗它;病毒也可以随着卖血而迅速传播开来。而HIV和其检测方法的发现,迅速改变了这一切。

  “如果HIV晚发现几年,今天的艾滋病患者也许要多上百倍。”他对《财经》记者坦言。

  知道了HIV的存在,科学家们也就如同找到了艾滋病这个敌人的“踪迹”,从而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去避免它的传播、如何用药物抑制它。

  不过,HIV的发现还曾伴随着一段激烈的争论。就在蒙塔尼小组发现HIV不久之后的198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罗伯特·盖洛(Robert  Gallo)也发表文献,称自己发现并分离了艾滋病病毒,当时被命名为人类细胞白血病病毒Ⅲ。盖洛随后也发明了检测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于是,一场“谁最早发现艾滋病致病病毒”的争议开始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甚至惊动了法、美两国的政府。1987年,在多方协调之下,蒙塔尼和盖洛同意作为HIV的共同发现者;时任法国、美国领导人的希拉克和里根也签署协议,HIV检测所获得的利润两国平分。

  然而,这场争论在1989年再次升级。《芝加哥论坛报》经过锲而不舍的调查,称盖洛的研究“借助了”蒙塔尼的病毒样品。原来,蒙塔尼在1983年曾把自己的研究样品送给盖洛,请其辨认和鉴定。经过有关机构的反复调查,最终得出结论,盖洛的研究样品受到了蒙塔尼样品的“污染”,因此才有了如此的“误会”。

  如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布给蒙塔尼和巴尔—西诺西,在无形中承认了蒙塔尼小组昔年第一个独力发现HIV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小组的第三人罗森巴姆并未能获得这一奖项。

  当然,人类对抗艾滋病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发现病毒,如何治疗它,并研究出疫苗预防它,是人们目前最关心的话题。在刚分离出HIV之时,巴尔—西诺西曾以为,HIV疫苗很快就能面世。但直到今天,HIV疫苗仍然是个未被攻克的难关。

  “因为HIV很容易变异,人体产生的抗体又极不稳定,使得疫苗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吴昊指出。正是由于这一点,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艾滋病疫苗也许永无实现的可能;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这一工作仍未展现出太多确定性的未来。

  1993年,蒙塔尼创立了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并担任主席,同一年还成为纽约女王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中心的教授和主任。目前,蒙塔尼还继续着关于HIV的研究。
作者: 2008-10-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