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诺贝尔医学奖

2011诺奖得主发中国高影响因子期刊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Beutler因其在免疫系统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其他二人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近期这位科学家在中科院主办的Cell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Prion-likebehaviorofMAVSinRIG-Isignaling”的文章,概括阐述了免疫系统中著名的信号通路RIG-I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RIG-I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

点击显示 收起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和免疫学教授Bruce  A.  Beutler因其在免疫系统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其他二人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近期这位科学家在中科院主办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Prion-like  behavior  of  MAVS  in  RIG-I  signaling”的文章,概括阐述了免疫系统中著名的信号通路RIG-I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



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已经被鉴定为RNA病毒感染的细胞传感元件,它与线粒体衔接蛋白MAVS/IPS-1/VISA/Cardif相互作用,诱导I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介导的宿主抗病毒感染天然免疫,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RIG-I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的华裔科学家陈志坚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无细胞体系(cell  free  system),这种体系可以从5\'-pppRNA到IRF3激活的范围内,重组完整的RIG-I途径,之后其他的科学家在体外利用这一体系获得了MAVS的重要成果:MAVS能形成类似阮病毒的聚合体,传递RIG-I信号。



这些成果说明了MAVS在天然抗病毒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MAVS与阮病毒存在不少共同点——阮病毒会引起一些脑部疾病,比如Creutzfeldt-Jakob综合征,疯牛病。对于MAVS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加深对于此类疾病的了解。不过目前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MAVS与RIG-I之间的相互作用在MAVS激活,或者说聚合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Beutler教授开始研究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背后的机理。脓毒性休克可能致命,休克过程涉及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他在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做相关研究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分子成分也可起到免疫“感应器”的作用。当这些分子遇到入侵者时,能激活人体的先天免疫系统。



目前Beutler教授担任厦大兼职教授,并于近期又被聘为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学科引智基地”(111引智计划基地)的学术大师。  



Cell  Research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为全英文出版的月刊。2010年影响因子为9.417。



(生物通:张迪)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