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孙连宇
上周,有两则新闻放在一起读颇耐人寻味:一是,一些常用药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之间存在巨大差价,中间利润甚至超过6500%,记者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结果发现治疗常见病的便宜且好用的药品却进不了医院的采购目录。二是,深圳市“地沟油”已流入某些政府机关的饭堂。
该进的,就算削尖脑袋也没进去;不该进的,却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上述两则新闻所要告诉我们的——笨理儿合计,用红霉素、土霉素就能治愈的病症,如果不用点儿某某沙星似乎对不起这三甲名号;与破落小铺紧密相连的地沟油,也会曲线上位了,让某些“有关部门”既吃惊又尴尬。因为,很多人觉得,看病上大医院,吃饭去小食堂,是习惯更是特权,可曾经与你有的幻觉,如今却要反受那些“脸不知往哪儿搁”的窝囊气。
其实,我们搞医改、抓食品安全等,都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成果呢?看病越来越贵,糊口越来越险,“地沟油”进了“衙门”,平常药还在等着“良民证”。很多时候,“有关部门”的“人员”,总觉得平价药、地沟油等离自己很远,很远——看病有人报销,吃饭有人埋单。纳税人的钱,要多少有多少;自己的小灶,要多干净又多干净。所以,医改也好,食品安全也罢,都是可以“等等”的“其他事项”,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可如今,享受惯了“良药”的身体再也经不起风雨,总以为自己与庶民不一样的“特供”,也会“地沟化”。所谓落差,就是这样——大张旗鼓追究地沟油,大鸣大放批判药品链,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上隔靴搔痒。就像猫被踩了尾巴,有关部门想hold住所有对自己不利的,可是这些“不利”已经深入骨髓,不是一次两次的运动化执法就能解决的。就好比,“有关部门”吃地沟油不是一年两年了,只不过如今发现了、跳脚了,可然后呢?
食药安全,是到了该用重典落实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的时候了。不要总以为自己能够置身事外,所谓“监管”也就可有可无。事实上,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尘世间,就一定不会脱离所有的“纷扰”——某一时某一地,我们可以“特殊化”,但从宏观来看,任谁也逃脱不掉。
所有一切的元凶?和电影一样,主角不会第一个出场,而是潜伏在幕后。你?我?都不是,也都可以是!许多人总以为自己可以“跳出三界外”——或用金钱或用特权,其他人爱咋咋地。但实际上,孙猴子都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我们又如何能够在“食药危机”中独善其身?
便宜药咋进不了公立医院?地沟油咋混进了机关食堂?两个问题,一种答案——我们的食药监管程序吃错了药,喝错了油,被利益蒙蔽了眼睛。大家都觉得跟自己无关,可实际上,我们放纵的正是我们受到的。用了未来的高价药,似乎病就能好的快一些,但以后咋整?别了这次的地沟油,好像食堂就是安乐窝,可谁敢担保以后啊?便宜药是给自己准备的,地沟油是给自己提防的,且进且出,不要等到事已关己,才想起来挥舞“惩治之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