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活熊取胆

中国科学报:熊之痛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图片来源:中国产经网在归真堂的黑熊养殖基地,一只刚被取过胆汁的黑熊爬上高高的铁塔向远处眺望。■本报见习记者甘晓近日,福建归真堂披露,其公司上市计划已经福建省厅初查并获得通过,而公司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和年繁殖黑熊200头等项目。由于归真堂旗下熊胆系列产品原料需以残忍......

点击显示 收起



归真堂福建养殖基地内的熊舍。图片来源:中国产经网

 

在归真堂的黑熊养殖基地,一只刚被取过胆汁的黑熊爬上高高的铁塔向远处眺望。它行动缓慢,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像一尊雕塑……

 

在我国,由于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缺失,许多动物被“不合理利用”,人们看重它们的经济价值,而无视它们和人一样在生物进化上所具有的地位。

 

■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近日,福建归真堂披露,其公司上市计划已经福建省厅初查并获得通过,而公司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和年繁殖黑熊200头等项目。

 

这条消息顿时引爆了舆论。

 

由于归真堂旗下熊胆系列产品原料需以残忍的方式从黑熊身上直接提取,因此,不仅上市计划遭受广泛质疑,整个产业体现出的道德水平也被推向风口浪尖。

 

子非熊,安知熊痛不痛

 

在归真堂的黑熊养殖基地,一只刚被取过胆汁的黑熊爬上高高的铁塔向远处眺望。它行动缓慢,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像一尊雕塑……

 

这是在2月22日归真堂组织的媒体开放日上,一名记者捕捉到的一幕。这张看起来让人不安的照片也在网络上被疯狂地转载。

 

这天,100余家媒体的196名记者接受归真堂的邀请来到福建省惠安县,参观养殖基地并亲眼见证“活熊取胆汁”的全部过程。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一片养殖基地,和那只爬上高塔的熊命运相同的黑熊,还有400多只。

 

3岁之后,它们肚子上那片浓密的黑色皮毛将被剃光,随后被人切开。通过外科手术,熊的胆囊从肝脏附近被牵拉到腹壁,胆囊被做成小管子缝合在腹壁上。需要引流胆汁时,就拿钢管插入胆囊,胆汁便顺着导管导引出来。

 

这便是福建归真堂药业创始人邱淑花所称的“无管引流”技术。归真堂网站上还称,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只黑熊引流胆汁的年产量相当于猎杀300—365只野生黑熊的熊胆产量总和。

 

“其实,这是通过外科手术制造一个‘瘘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原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是,创口在无法固定的软组织上,发炎、牵拉都必然给动物带来痛苦。”

 

开放日上,取胆汁的全过程也向记者们呈现出来了。不过,这个过程既没有专家解释,允许逗留时间也只有短短5分钟左右。在场记者认为,取胆的同时能进食,不代表熊就“很舒服”,而毛色光鲜、叫声响亮,也不代表熊很健康。

 

因此,开放日不仅没有解释公众的怀疑,反而引来更激烈的交锋。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火药味变得很浓。

 

“怎么能做到让取胆汁无痛?”“它本来就是不痛的!”

 

“你怎么知道它不痛?”“那你怎么知道它痛呢?”

 

记者们和归真堂董事张志鋆的争论到这里似乎无法进一步推进,发布会现场便响起了一阵讥讽和愤怒的掌声和欢呼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出自《庄子》的哲理问题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竟然再次无解。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教师、环境法博士杨朝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们绝不能抛开常识去辩论一些高深的理论!”黑熊和人一样,在外科手术伤口永远无法痊愈时,当然能够感受到身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煎熬。

 

同时,据马原野介绍,由于胆汁是碱性物质,细胞在碱性环境下更容易受到感染。“这时候,黑熊便处于反复感染的状况,一定是痛苦的。”

 

一只名叫“安德鲁”的熊曾于2005年被解救。一年后,安德鲁死于严重的肝癌。医生解剖它时,发现它的腹部看起来就像一张画满了鹌鹑蛋、鸡蛋、垒球、乒乓球的艺术“画布”。据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回忆,熊是非常坚韧的动物,而安德鲁也只有在最后时刻才发出轻微的呻吟。

 

如果黑熊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甚至能向人类顺利地表达,它会说些什么?

 

“名贵”的熊胆

 

黑熊若对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知,它一定后悔自己长了一颗名贵的“胆”。

 

《本草纲目》中记载,熊胆苦、寒、无毒,主治时气热盛、暑月久痢疳慝心痛,治一切恶疮、小儿惊痫,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的功能。

 

不仅如此,现代医学下,一些临床药学专家仍然认为熊胆几乎是一位“全能”型选手,功效包括解热、镇痛、抑制肝纤维化、抗病毒、降血脂等。因此,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记者查询到含有“熊胆”两字的药品超过200种,其中包括熊胆粉、熊胆救心丹、熊胆痔疮膏、熊胆眼药水等。

 

熊胆也是稀缺资源。从前,人们杀死熊取出熊胆。我国野生熊数量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大幅度减少,随后,熊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禁止猎杀。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朝鲜发明的活熊取胆汁技术才取代“杀熊取胆”方法。

 

1991年,《中国中药杂志》报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活熊取胆汁技术的进展。文章叙述,胆囊造瘘手术后穿上“铁甲衣”能限制熊正常活动,“受压部位常患褥疮”。同时强调了其经济价值,20只熊50天可获利润20多万元,利润率可达89.4%。

 

实际上,根据中医典籍记载,“名贵”的药材远不止熊胆一种。据统计,我国有12809种中药资源,其中动物药有1581种,占12%。格外“珍贵”的动物类药材还有牛黄、麝香、虎骨等。

 

但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邱仁宗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要对药物效果下结论,必须有实验的证据,对于熊胆疗效的实验并没有进行。”在循证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仅相信以经验记录为主的中医典籍恐怕是不够的。

 

马原野则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我不认为熊胆汁和其他动物胆汁有多大的区别。”他说,“同样,和其他猫科动物的骨头相比,虎骨也并不特殊。”

 

那么,为什么偏偏虎骨受到青睐?在马原野看来,“不过是人们认为老虎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动物,吃它的骨头会有令人惊奇的疗效”。

 

因此,中医药正在现代科学的支持下不断发现人工替代物。比如,已证明鹿茸的活性成分为雄性激素。

 

而早在1954年,熊胆汁中的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在日本成功合成,目前广泛用于治疗胆结石、原发肝硬化、结肠癌等疾病。

 

在国内,沈阳医科大学从1983年成立了人工熊胆项目组,目前其成果已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与天然熊胆相似的疗效,研究人员称“已能等量替代天然熊胆”。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称,天然熊胆包括多种成分,而人工熊胆则只有一种成分,二者类似“森林”和“树木”。中国中医协会会长房书亭也表示,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具备相同功效的替代品。

 

究竟能不能完全替代?以归真堂、中医药专家为代表的利益方与动物保护方的争论僵局再次形成。

 

因此,杨朝霞指出,这需要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专门针对熊胆及其替代物进行比较实验。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机构在我国仍然缺位。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归真堂的熊胆粉、熊胆茶等产品的广告多次刊登在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领导文萃》上。在一本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受众的杂志上刊登广告,其购买和使用对象不禁令人生疑。

 

“归真堂的产品价格昂贵,许多购买者自己使用少,主要用于送礼。”杨朝霞指出。

 

对此,邱仁宗认为:“我们应当责怪卫生行政当局,应当由他们请专家来作这个判断,究竟应当怎样使用动物及其药物制品。”

 

动物的福利

 

无论天然熊胆能否被人工产物代替,在一些动物保护者看来,停止利用黑熊便能够停止它们的痛苦。这时,新的争论又产生了。

 

就在2月22日归真堂开放日当天,媒体同行间也产生了不同看法。一种观点是,人类会直接杀死动物食用肉类,比插管取胆汁更为残忍,同样都是动物,为什么仅仅保护黑熊而不保护猪、牛、羊甚至苍蝇呢?

 

杨朝霞则认为,首先,法律所保护的动物往往是一些功能上对人比较重要、属性上与人比较接近的动物。“如与我们比较亲近的猫、狗,及生物学上关系相近的猴子、熊等”。

 

虽然残忍,但杀猪食肉是人类的必须和习惯,活熊取胆却可替代,且熊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而猪、牛、羊只属于一般的经济动物。

 

邱仁宗对记者解释:“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实际上是在讨论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今天普遍认为,动物不仅能被利用,还和人一样具有进化上的地位。

 

“不能再以动物没有语言、无法制造工具为依据来判断动物没有内在价值,应当依据它是否能感觉到痛苦。”邱仁宗说,“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合理利用动物的前提。”

 

事实上,通过饲养动物繁育并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种类,动物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品等都是利用动物带来的好处,而各种动物试验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如果没有动物试验,我们的世界将无法想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沈铭贤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数据显示,英国2008—2009年共进口约5000只灵长类动物用于进行各种实验。

 

沈铭贤认为,首先应承认动物是平等的、有价值的,但同样应当承认存在“价值链条”,在这条价值链的顶端,便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尊重和保护动物,并不等于我们不可以利用动物。”

 

据沈铭贤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有关生命伦理的指导文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两难选择”。“我们现在碰到的很多问题,包括人体实验、干细胞研究、胚胎研究、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等,都在伦理上存在两难选择。”他说。

 

为了人的发展不得不利用动物,“动物福利”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杨朝霞认为,福利的本义是给予弱者道义上的帮助,而动物福利的实质是把动物视为弱者,主张人们应把福利救助的对象扩展到动物,把人们的道德关怀延伸到动物。

 

从1822年英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法律《马丁法案》到今天,共有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2002年,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动物权利写进宪法的国家。

 

1974年,欧共体制定了规范动物运输和宰杀的法律文件,其中包括小猪出生后要吃28天的母乳才能运输;猪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主人要为其提供拱泥土的便利;杀猪前要先使猪失去知觉,在猪恢复知觉之前放血,放完血的猪才能肢解。

 

“较好的动物福利条件,对动物及其身心健康有益,食用享有较高福利的猪、牛和鸡所产出的肉、奶和蛋等产品,也有助于人类的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说。

 

不过,尽管动物福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国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上的缺失却带来了不良后果。

 

活熊取胆汁的行为便是违背动物福利的典型案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家陈可冀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对的!”

 

同时,动物制品在生产和出口上也蒙受了巨大损失。例如,国内某毛皮兽饲养场屠宰动物的血腥场面在国外曝光后,导致毛皮制品的出口严重受限。而快速冷冻甲鱼制取的营养滋补品,出口基本为零。

 

专家纷纷表示,是时候考虑动物福利立法的问题了。

 

复杂的利益纷争

 

各种各样的争论在继续,归真堂的上市之路似乎也在继续。

 

一项针对基金公司、券商和各类投资机构的调查显示,53%的受访基金经理和投资业务高管表示,归真堂这样的企业不应上市,而7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在归真堂发行过程中参与询价。

 

不过2月28日,有媒体报道,归真堂董事张志鋆认为被基金拒绝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股市股民道德水准还没有那么高的程度,以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平,可能都会去申购。”当天,张志鋆对此言论便予以否认,并称发展动物产业不能与人类的道德结合起来。

 

2月21日,亚洲动物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提出倡议称:“是时候取缔活熊取胆业了。”

 

然而,杨朝霞却并不认同整个产业必须马上取缔。熊胆产业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目前,我国有68家合法的养熊企业,存栏黑熊数量已经增长至1万只以上,涉及123种中成药产品、183家下游企业,整个养熊产业的产值达到100多亿元人民币。

 

“即使要立法取缔,也必须有个计划表,循序渐进。”他说。

 

对此,沈铭贤也表示认同:“马上取消还做不到,只能在保证动物福利的条件下来做。”

 

不仅归真堂、熊胆产业成为舆论焦点,对于在争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亚洲动物基金会也没能逃过对于利益纷争的舆论漩涡。

 

而对于利益纷争的关键则是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药物与天然熊胆药品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德国霍克药厂生产的“优思弗”熊去氧胆酸是世界人工熊胆粉的知名品牌。一家医药网站显示,优思弗价格为6.25毫克售价235元人民币,约折合每克37600元,而归真堂的熊胆粉价格则为每克188元。

 

那么,着力推动取缔活熊取胆业的亚洲动物基金会是否接受了霍克药厂的资助?这个问题也连同反对归真堂上市、反对熊胆产业一起进入公众视野。

 

这场因熊之痛而起的争论,远未结束。

 

“活熊取胆”事件观点摘录

 

归真堂董事张志鋆:“你不是熊,你怎么知道它痛?”

 

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反对我就是反对国家。”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我想这就像挤牛奶一样吧!”

 

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每一只熊都是病熊。”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周超凡:“天然熊胆是森林,人工熊胆只能‘勾兑’出其中的几种成分,就像森林中的树木,只能部分地替代天然熊胆。”

 

沈阳医科大学教授姜琦:“经30年努力,人工熊胆的熊去氧胆酸含量在35%—40%之间,优于引流熊胆的23%。”

 

《中国科学报》 (2012-03-02 A3 深度)

 

更多阅读

 

动物福利立法须平衡各种利益

作者: 甘晓 2012-3-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