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禽流感

严家新: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先例和启示

来源:光明网
摘要:H7亚型禽流感病毒早在20年前就曾感染过人类,主要引发结膜炎和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偶尔也曾引发死亡病例,但未见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历史上发生过H7亚型病毒感染哺乳类(包括人)的病毒有H7N7、H7N3和H7N2等抗原组合,目前国内发现的H7N9亚型病毒是H7亚型中一种新的抗原组合(仅NA不同),此类病毒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点击显示 收起

  H7亚型流感病毒早在20年前就曾感染过人类,主要引发结膜炎和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偶尔也曾引发死亡病例,但未见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历史上发生过H7亚型病毒感染哺乳类(包括人)的病毒有H7N7、H7N3和H7N2等抗原组合,目前国内发现的H7N9亚型病毒是H7亚型中一种新的抗原组合(仅NA不同),此类病毒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已知甲型流感病毒的全部17种HA 亚型和9 种NA 亚型都可从野生水禽中分离到。野生水禽是各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最终来源。

  不同亚型病毒之间的基因可“杂交”。其中H1N1、H2N2、H3N2亚型主要感染人类(都曾引发大流行),其他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猪、马以及一些水生哺乳动物。

  大多数毒株感染家禽只引起轻微的疾病。这些毒株被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某些LPAIV感染家禽后,会变得非常致命,这些新出现的毒株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至目前为止,具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只有H5和H7这两种亚型。

  H7亚型最早是1956年从马身上分离出来的,H7N7病毒在马群中流行了很多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慢慢趋于消失。

  历史上发生过H7感染哺乳类(包括人)的病毒有H7N7、H7N3和H7N2等抗原组合,目前国内发现的H7N9亚型病毒是H7亚型中一种新的抗原组合(仅NA不同)。

  能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只限于H5、H7和H9亚型(H9对禽类和人类通常都不致病)。

  20年来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若干先例   甲型流感病毒的H7亚型,曾在欧洲和美洲的陆上家禽中多次爆发流行,人类感染通常伴随或继发于禽类感染。

  最早的一例H7亚型感染人的情况于1993年发生在英国:一个农妇打扫鸡舍,发现眼睛肿起来了,医生检查发现是H7亚型病毒引起。

  2003年之前, 甲型流感病毒H7亚型对人的感染很罕见,主要发生在实验室或因职业接触。

  2002年,低致病性禽流感H7N2病毒暴发流行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火鸡和普通鸡农场。有一人参与扑杀活动后发生流感样疾病,血清学检测证实感染禽流感H7N2病毒,没有人传人的证据,后完全康复。

  2003年11月,在纽约因急性呼吸道症状住院的成年男性中检测到禽流感病毒感染。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低致病性禽流感H7N2病毒。此人的感染源是未知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H7病毒在家禽中爆发的次数大幅增加,人类感染H7病毒的事件也多次发生,已造成超过100例已证实或推测的人类感染。大多数人类感染的临床表现是结膜炎。

  迄今H7病毒在人类中最大规模的爆发发生在荷兰。200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7N7病毒造成超过80人发病(主要症状是眼结膜炎),主要是因在扑杀行动期间接触受感染的家禽。此次暴发导致一人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无证据能说明发生了从人到人的传播。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2004年曾有高致病性H7N3病毒在家禽中暴发流行,导致参与扑杀行动或有密切接触的2人受感染。这两例患者的症状为结膜炎(眼部感染)等轻微疾病。病人完全康复,治疗采用了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虽然只有上述2人是经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另有一起工作的10位家禽业工人参与扑杀活动或在与家禽密切接触后产生结膜炎和/或上呼吸道症状,可推断也发生了H7N3病毒感染。

  另有报导高致病性禽流感H7N3病毒曾在墨西哥的家禽中流行,并导致两人感染。

  此外,还有更多的血清学证据可证明多次发生过人感染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H7病毒。

  上述例证的启示

  上述案例及20年来未见H7亚型病毒继续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事实也说明,禽流感病毒要适应在人群中传播,同时保持高致病性是不太容易的,这样的巧合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目前已知的曾感染过人类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中已有H7N7、H7N3和H7N2等多种组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毒力都不太强,主要导致眼部感染(结膜炎),能完全康复,都未能取得在人际传播的能力。笔者推测,目前国内新发现的H7N9亚型病毒显著偏离这种进化框架的可能性较小。

  目前从受感染人体获得的3株H7N9亚型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发布,据此可从理论上对这些毒株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作些预测。当然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际疫情如何发展,再酌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只要我们加强监测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新型流感病毒的危害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今年是SARS十周年,甲流四周年。

  我们整个社会和个人在应对传染病方面都应当更加成熟。

  但愿今年的H7N9只是全球传染病防治史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

作者: 2013-4-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