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风波 十大超市何以失守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就在业内还在为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争议不休的时候,一家叫做上海盛禄的食品有限公司,捅出了更大的篓子。这家供应上海数百家超市门店馒头的企业,在央视镜头前将自己违规加工生产的流程暴露得全面且彻底。这家企业的操作工往面粉里随意撒几把色素和玉米粉,蒸出来就敢当玉米面馒头卖给消费者,这个事件也因此被多数媒体定义......

点击显示 收起

  就在业内还在为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争议不休的时候,一家叫做上海盛禄的食品有限公司,捅出了更大的篓子。这家供应上海数百家超市门店馒头的企业,在央视镜头前将自己违规加工生产的流程暴露得全面且彻底。

  这家企业的操作工往面粉里随意撒几把色素和玉米粉,蒸出来就敢当玉米面馒头卖给消费者,这个事件也因此被多数媒体定义为“染色馒头事件”。

  让人更为诧异的是,这家生产场地简陋、操作极不规范的企业,居然是上海区域最大的馒头供应商之一,他们违规生产出来的馒头,长期以来每天都会以数以万计的量供应给上海的多家知名超市,如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作为消费的最后一环,联华、迪亚天天等超市,本应尽到的商品质量准入职责,但在利益和现实面前统统“失守”。

  10家超市被卷入

  位于上海宝山区南大路380号的大场镇福鑫工业园里,10多家机械加工、运输、服装行业的公司和仓库紧挨在一起,机油和化工品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工业园里。每当有汽车出入,工业园里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便会掀起一阵灰尘。

  馒头供应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工业园的一个角落。这家公司回收再加工过期馒头,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添加山梨酸钾、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柠檬黄的行为,被摄入了央视《消费主张》暗访记者的镜头里。面对这些色相诱人的“染色馒头”,该厂工人们表示“自己打死都不会吃”。

  4月1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再赴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时,诺大的车间里已经空无一人,馒头、面粉原料以及生产设备被凌乱的堆放着,该公司产品向超市的送货单及订单则散落一地。记者获悉,11日晚,在央视新闻播出几个小时后,该工厂已被上海质监局连夜查封,企业负责人也已被公安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上海盛禄食品已至少入驻这个工业园里3年,每天都会有货车进出运送馒头商品和原料,常年供应上海知名超市。

  上海市有关部门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问题馒头在上海的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乐家购物中心松江店、雨润发购物中心、吉买盛、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的数百家门店里均有销售。

  仅2011年l月以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向各大小超市供应的,违禁添加有柠檬黄的“问题馒头” 即逾30万个。

  “我们选择的余地不大。”有超市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在馒头这个商品种类上,盛禄本就是上海最大的馒头供应商之一,其他规模更小的企业,商品质量可能更加无法保证。

  被漠视的商品质量

  “12日一大早,超市营运、商品、信息、财务、质量监督的负责人就已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对消费者进行退赔的事宜。”联华超市新闻发言人孙明表示,将会对从旗下联华、华联门店购买问题馒头的消费者,进行“退一赔十”的赔偿,并采取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超市本应对其采购的商品有进行检验的义务,但涉及问题馒头的10家超市可谓集体失职。联华方面表示,将保留对上海盛禄食品公司的法律追索权。迪亚天天等其他涉事超市则至今未有回应。

  “每天几万个问题馒头能够顺利进入超市,可见相关超市在采购监管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该人士称,首先,超市本身没有商品质量检测的能力,而进入超商的商品,都会有质监部门出具的抽检合格报告。其次,即使部分超市之前已知采购的商品有瑕疵,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一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任家乐福店长的业内专家王涛表示,事实上,外资超商如沃尔玛和家乐福,都会有专门的品质控制团队,跟踪采购商品的质量和品质,但也很难做到对商品质量的严格准入。联华的商品部门下面也有类似功能的综合部,与采购部门平行,但其功能主要还是配合质检部门工作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很难做到事前防范。
  不过在他看来,超市本身对此类商品的重视就不够。一方面,对采购人员考核的依据更多是考虑产品的销售和毛利,商品质量并未纳入到常规考核的范畴。另一方面,对于生鲜产品而言,每天都有采购和销售,即便是“退一罚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不大。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针对染色馒头事件表示,已明确要求上海市质监局严查严办。

  目前食品行业的市场规则,无非是企业自检加上质监部门抽检。企业自检的力度可想而知,而质监部门的抽检也聊胜于无。比如说针对馒头的抽检,质监部门的抽检只会针对大肠杆菌、致病菌等主要指标。而面对近千种食品添加剂,质监部门根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项目都会检测。

  外资超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都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但有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办法也不好用,因为机构入厂前,商家多数都已跟厂家打过招呼,“对方都准备好了,我们还怎么查?”

  该人士说,其实根治这一问题的方法并不难,就是有国家属性的质检机构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生产企业,一可了解厂家最真实的卫生状况,二可搜集厂家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上报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备案,以便于随后的市场抽检有效。哪怕是现场一无所获,质监部门总归是可以查食品企业的企业记录,通过他们的财务走账和原材料采购方面获取有效信息。

  但相关部门类似事前防范的行动,目前在国内并不常见。食品卫生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


作者: 2011-4-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