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牙防组认证事件

牙防组的相关财政问题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全国牙防组官方网站显示,它已经为9个品牌提供了认证。1992年以来,牙防组借助其卫生部下“准政府组织”的外衣,一步步从一个牙病宣传预防机构,走上靠“认证”牟取商业利益的道路。会上公布了一份80年代对14万人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让口腔专家们震惊:中国13亿人口有40亿颗蛀牙,6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掉......

点击显示 收起

  全国牙防组官方网站显示,它已经为9个品牌提供了认证。1992年以来,牙防组借助其卫生部下“准政府组织”的外衣,一步步从一个牙病宣传预防机构,走上靠“认证”牟取商业利益的道路。

  不明身份下的“找钱”

  成立全国牙防组的想法是1988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口腔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会上公布了一份80年代对14万 人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让口腔专家们震惊:中国13亿人口有40亿颗蛀牙,6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掉牙11颗;发达国家的口腔科医生占人口的千分之一,中国是十万分之一。

  据参会的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震康回忆,与会专家一致要求卫生部设立一个口腔卫生司,至少也要设立一个口腔卫生处。但当时,增设机构的要求就像是天方夜谭。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是精简机构,原有的机构都面临调整、合并。

  当时参加座谈的卫生部医政司司长想出了一个变通的方法:把这个组织挂靠在一个医疗单位里,由卫生部来进行政策领导,但编制又不在卫生部里。不要国家编制,不要经费,不要基本设备。他还提出人员的“三结合”,一是在职的卫生行政官员;二是口腔界的专家;三是牙防工作者。

  1988年12月16日,卫生部正式下发文件,批准成立“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地点,就设在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担任第一届组长,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四川口腔医学院等一些学院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均是来自各口腔医学院的专家和牙防工作者。

  “类似牙防组这样的组织在中国太多了,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对记者说,牙防组是卫生部主管的、没有法人身份的临时性组织,它靠着卫生部这棵大树,却没有从那里得到任何的经济支持,于是“不给钱,就只好给政策”,这所谓的“政策”就是可以适当利用大树的“阴凉”。

  “1989年,中国的第一次全国牙防组会议,大伙儿是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开的,包括80多岁的老教授。买盒饭都没钱。”张震康说。一开始没有经费,主要靠中国牙膏协会的“赞助”,当时,焦玉峰是中国牙膏工业协会的副理事长,他50年代就提出牙膏工业“医、工、商”相联合。焦玉峰发动协会下所有的牙膏厂向牙防组提供赞助。牙防组的宣传果然奏效:一年后,各个牙膏厂的牙膏就脱销了。

  1994年7月,出现了新融资渠道——中国牙防基金会成立,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担任理事长,许多企业纷纷以现金和实物等不同形式投入资金。而牙防组对口腔保健用品进行认可和推荐,从1992年就开始了。牙防组为此专门成立“口腔保健用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开始对口腔保健用品的“口腔健康促进功效”进行检测和认证,然后尝试推荐一些“优质口腔保健用品”。最初,推荐的都是些国有品牌,直到宝洁公司进入中国。

  张博学介绍,1992年刚开始“认证”的时候,他们还在“推荐”、“认可”和“认证”几个词中斟酌了半天:“推荐”有一点强加于人的意思,我推荐你这个好的你得用,这就有失公允;“认可”就是说你这个东西是好的,但是没有体现出我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给没给你检测;“认证”是建立在验证的基础上,我认可你了。

  张博学说,“牙防组搞认证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合作伙伴,为牙病防治做贡献”。他说,在认证过程中,除了检测和试验等发生费用,牙防组不收取任何资金,当然认证过程中的试验费用,需要企业来出,试验费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上百万元。而通过认证后,相关企业则需要给牙防基金会提供“捐赠”。

  毛寿龙认为,牙防组的认证行为在中国的法律上处于一种空白定义的区间。大多数的人、包括商家,都会注重它与卫生部之间的关系;即便这种关系很模糊。但正是这种“摆不到台面”上的关系却是大多数商家愿意找它认证、消费者愿意购买产品的原因。

  “宝洁”的角色

  作为宝洁旗下的唯一牙膏品牌,佳洁士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他们迅速与全国牙防组建立了联系,寻求认证,并为中国牙防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自此,牙防组正式开始走向“市场”了。

  在美国,佳洁士自1955年创立后不到10年,就占据了霸主地位,而它的主要对手高露洁,实现这目标则花了近100年。在佳洁士瞬时称雄的道路上,美国牙医协会(ADA)无疑是最大的推动者。这个拥有15万会员的组织在1960年将他们的唯一认证证书交到了佳洁士手中,他们认定佳洁士突破了在牙膏中添加“氟”的问题,“如果周期性地刷牙和做牙齿检查,佳洁士能够有效地防止蛀牙”。从此,拿着这张金丝玉帛的佳洁士在牙膏战场上所向披靡。

  其实,佳洁士在最初进入中国时并非一帆风顺,高露洁早已先于它3年成功地抢滩登陆;正是利用这3年的优势,高露洁在中国做了详尽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发现防蛀型牙膏在当时的中国市场最具潜力。于是他们将对手佳洁士在美国的招数如法炮制到了中国:抢注了防止蛀牙的概念,并且也找到了一家中国的权威机构——中华预防医学会进行了验证和推荐。等到佳洁士来到中国的时候,高露洁通过权威和专家的品牌打造,早已在内地消费者心中成了“口腔护理专家”的代名词。仅一步之差,佳洁士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内地就一直不如高露洁,甚至曾经还不到后者的一半。

  转机从1996年开始,这一年佳洁士也拿到了一家他们所称权威机构的认证——全国牙防组。这也是牙防组成立8年来给出的第一份认证。认证报告中称:“经实验室监测认证,广州宝洁公司生产的含氟牙膏具有抗龋作用和较明显的再矿化作用。”这一为期两年的试验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两年后,使用佳洁士的儿童新生龋齿减少了21%。这一研究数据被宝洁公司原封不动平移到了佳洁士的电视广告之中,之后在广州的一次调查中,54%的家长表示他们肯定会买佳洁士;全国另外13个城市,这一数据是69%。

  在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陈刚看来,宝洁公司的意图相当明确:他们在美国市场傍着ADA的唯一认证战无不胜;来到中国的他们也急于寻找到这样一个组织,借由专家之口进行营销是他们屡试不爽的招数。牙防组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个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全国各地口腔医院的主治医师和院长,这与美国ADA的人员组成极其相似。“证言式的广告语言也是宝洁公司全球宣传营销的惯用手法;这一方式迎合了消费者信任专家说法的消费心理。而且它的效果在中国更为明显。”陈刚说,中国消费者对于广告公信度判别在39%~40%,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12%,民众对于广告公信度判别越高,就表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不成熟,越容易轻信广告内容。

  陈刚形容,“宝洁公司就是中国营销界的黄埔军校”。如果他们的公关营销模式再进一步本土化,国内商家便会完全丧失招架之力。他说,宝洁公司在这一事件中利用牙防组的伪官方身份打了“擦边球”:“广告就是用传播技巧去影响消费者,但如果这种影响存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便是一种不良的营销手段了。”

  在佳洁士得到牙防组认证后的每一个电视广告结尾,总不忘记盖一个“全国牙防组权威认证”的章,也一次次深深印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大打“认证牌”让佳洁士的销量猛增。而一个被忽略的变化是,2003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出炉之后,宝洁迅速做出调整,立即取消佳洁士包装上的“认证”字样,在风波来临之前抽身而退。

  市场跟风者

  《牙膏工业》主编丁恺对记者说,当年,佳洁士的盖章广告对牙膏行业的冲击太大了,迫使代表民族产业利益的中国牙膏工业协会发起反击,联合两面针、芳草、草珊瑚、蓝天等六大国产品牌也搞了个认证——“中国牙膏工业协会认证”,也做了电视广告,但却没什么影响,消费者不认。丁恺说,或许,一个行业协会听上去不像冠以“全国”字样的牙防组有权威吧。牙膏市场份额迅速向跨国公司一方倾斜了。

  几大国产牙膏品牌坐不住了。2001年,江苏雪豹日化公司开发出“FE牙膏”,为“验明正身”,他们也找到了牙防组“认证”,这是继佳洁士之后的第二家。2002年牙防组给出的认证陈述词为:“雪豹FE牙膏含有复旦生物复合蛋白酶(FE),对多种口腔致病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并且不产生耐药性,能有效地减少牙菌斑,预防和减轻牙龈炎。经常使用雪豹FE牙膏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雪豹公司董事长童渝对记者说,认证后的广告一经播出,雪豹牙膏的产量马上增长了20%。“这就是一个没有执照的好医生把病人的病治好了,你还怪他没有资格吗?”

  “证书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一分钱没有花。”童渝说,其后所有的捐赠都是雪豹公司“自觉的行动”。他自2002年后陆续捐赠了1200万元,他说:“外国品牌佳洁士为了认证,赞助中国牙防事业1000万元,作为我们民族品牌的雪豹FE捐赠了1200万元!”

  牙防组认证越来越火爆。2003年,一直扛着民族品牌大旗的“两面针”也找来。“我们不去认证,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一部分消费者。”两面针董事长梁英奇说。

  几家企业刚刚从“权威认证”中尝到甜头,牙防组就出事了,雪豹等9家认证品牌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童渝说,“工商局罚款就有几百份,像雪片一样飞来”。他的产品包装换也不是,不换也不是,损失很大。

  在童渝看来,其他8家企业在这件事上非常“不仗义”:“去年牙防组搞的‘爱牙日’除了我,其他企业都不去了,世态炎凉啊。只有我为牙防组喊冤。”

  “我不相信什么认证。”曾“赞助”牙防组的焦玉峰一直担心,一做广告,商业化了,就不实事求是了。“我当初支持牙防组进行保健宣传,是为了提高群众对牙齿的保护意识、保健意识,而不是宣传产品。”

  2006年4月24日,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原牙膏工业协会)以书面形式向国家“认监委”递交了一份文件,称如果把牙膏纳入认证,将不利于企业发展。但据业内人士介绍,协会也在草拟自己的标准,希望能将行业认证纳入麾下,毕竟,认证市场的利益是很诱人的。-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2007-5-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