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关注“两会”关注药价

来源:www.yyjjb.com.cn
摘要:守着“两会”,守着国计民生。春来两会如花开。眼下,正是“两会期间”。不管是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还是高屋建瓴式的提议,代表们嘴上的风暴和手中的提案就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浮世绘。...

点击显示 收起

守着阳光,守着你。守着“两会”,守着国计民生。蹲守在庄严肃穆的大会堂门外,记者们如是说。 
     
    春来两会如花开。眼下,正是“两会期间”。不管是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还是高屋建瓴式的提议,代表们嘴上的风暴和手中的提案就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浮世绘。他们风尘仆仆,递上提案提着笔,仿佛手握喇叭大声疾呼,以此促进和推动决策之变。 
     
    人生之头等大事莫过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政治协商协商政治。他们中间有政府公务员、企业经营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药价问题于是便成了年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重点反映的问题。但有一点似乎让人失望:扭曲和虚高仍然是关键词。看病难、药价高、乱收费、招标怪,呼吁、提案、议案年复一年,药价问题仍然尖锐和突出。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问题缘何悬而未决?“三医改革”难以突破和无法联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医疗卫生机制仍然相对落后,市场与垄断的博弈,保守者与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阻碍,等等。此中原因复杂而深刻。 
     
    关注两会,关注药价问题。再一次满怀期待。 
     
     
     
     药品招标串标突出 部分药价不降反涨 
     
     
     
    《羊城晚报》 
     
    “目前药品招标普遍存在几大‘蛊惑’。”代表说,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一定程度上能遏制药物价格虚高不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互相“串标”,你中这个药,我中那个药,“实现双赢”,已是行内公开的秘密。还有一种常见操作,招标看起来激烈,其实,“竞争对手”都是志在必得的中标方买通了的——即使真是竞争对手,在给药品留下足够的“回扣空间”这一点上,彼此都心照不宣,谁也不会主动破坏这一“潜规则”。 
     
    来自农工党广东省委会的一些政协委员同时指出,过去,药厂、药品供应商“公关”的对象只是医院的院长、药房主任、临床医生、药剂科科长等。现在实行药品招标,本意是加强招标采购的公开透明,但由于大量管理机构的介入,导致环节陡增、人员庞杂,招标办、卫生局等相关领导全都列入“公关”对象。这种“公关”导致药品招标失去应有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药厂增加的成本最终转嫁到病人身上。 
     
     
     
     一些医保药改名后就涨价  
     
     
     
    (新华社贵阳电) 
     
    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很多免费甲类药没人生产,或者‘更名改姓’变成自费药,导致医保病人只能自掏腰包购买原本可以享受免费的药品,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怪现状。 
     
    委员们指出,医保目录规定的甲类药药费,按政策全部由国家医保基金支付。而上面开列的很多常规药医院根本买不到,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少厂家认为这些药品价格低、利润薄,不愿生产。更可恶的是,一些生产厂家甚至将常规药品换个包装,改个名字,“换汤不换药”,价格却涨了几倍乃至十几倍。 
     
    血液科有一种甲类常用药硫酸亚铁,以前5元钱100颗,能吃一个月,医保病人可免费。现在改名叫“福乃得”,一下子涨到19元一盒7片,只能吃一个星期。而且不在医保目录内,“医保病人意见能不大吗?”  
     
     
     
     平价药房无法解决药价虚高 
     
     
     
    《东方早报》 
     
    在上海两会期间,平价药房和药价虚高的问题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的意见不尽相同。市人大代表高均芳认为,单靠平价药房是无法改变目前药价虚高现象的。市政协委员陈江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则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扶持、发展本市低价药房的建议》的提案。 
     
    “只能说,药价降了,平价药房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这决不是我们在现阶段赚钱的短期行为。我们打算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做出自己的品牌!”益丰大药房总经理刘湘岳说。 
     
    市政协委员陈江也认为,上海相继出现的一些低价药房已经改变了以往以垄断方式谋取高额利润的现象。 
     
    一位市政协委员也认为,老百姓需要平价药,但平价药房不可能是慈善机构,它毕竟要赚取利润。我们必须注意到,无论药品的价格高低,质量是最重要的,所以平价药房的药品质量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保证才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两会”代表关注看病难 
     
     
     
    《贵州都市报》 
     
    杨兴慧代表(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对江村农民): 
     
    杨兴慧告诉记者:“农民靠种庄稼为生,一年的收入就那么一点,现在,看病的开支太大,要花一大笔钱,有的大病要动手术,没有上千块钱根本看不好,农民们不舍得,也负担不起,我们队上有1/3的人生病了都不到医院看。”  
     
    “以前一颗土霉素两三分钱,现在已经一两毛钱了,普通感冒去医院,拣药要五六块以上,输液就要花几十块了。”  
     
    刘凤云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生): 
     
    一些价廉物美的传统药药厂不生产了,或者换个包装,减轻分量,价格却翻了好几倍,有的一盒还不够一个疗程,这样医疗费用自然就上去了。他们不少医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曾经跟药厂或者药商沟通过,希望以此减轻患者负担,但是人家往往都说那种药利润太小,他们宁愿不做这笔生意。 
     
    郑开忠代表(贵州省清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政府和医疗管理部门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严厉打击药品交易中的“暗箱操作”行为,从源头上真正消除药品价格虚高,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省人大代表建议建“医药超市”让医药分家 
     
     
     
    《新快报》 
     
    广东省2003年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住院。为此,代表们呼吁政府出资建医药超市,以实现真正的医药分家,从而降低药价。 
     
    代表们认为,造成当前情况的主因是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代表们指出,医院事实上是一个“药品零售商”,同时还垄断了一些药品品种的进货权、销售权以及消费者的用药选择权。医生与药品经销商之间的回扣协议已经成为社会上公开的秘密,不仅加重患者的负担,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为此,代表们建议由省政府拨款建设医药超市,看病与卖药相分离,从体制上杜绝医生开药收回扣现象,降低药品价格,让群众看得起病,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推动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的改变。医药分家后,所有的药品必须在药店销售,特殊的药品患者凭医生的诊断书到药店购买,做到医院彻底与药品销售脱钩。 
     
传媒关注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14期  
     
     
     
   
 
作者: 本报记者邢少文 2005-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