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药价居高不下:大医院成高价药品“集中营”

来源:医药网
摘要:药价高的源头之一是外资药品享受超国民待遇。国内大医院和小医院的一大区别是,前者是外资药品占据主流。近5年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期,这本应是仿制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在中国却出现了原研药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的情况,很值得有关方面深思。大医院是药价贵的“集中营”。...

点击显示 收起



  

    药价高的源头之一是外资药品享受超国民待遇。国内大医院和小医院的一大区别是,前者是外资药品占据主流。近5年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期,这本应是仿制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在中国却出现了原研药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的情况,很值得有关方面深思。
 
    医改方案正式公布后,感觉医改造福国民还有曲折的路要走,因为还有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运行潜规则没有触及。笔者一直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表象下,其实是投入、效率、发展3个不同断面的问题。医改方案要真正落到实处的是投入问题。
 
    大医院是药价贵的“集中营”。大医院门诊和住院的药品费用都很贵,住院费用更能体现目前的结构性矛盾。根据我们测算,2008年,综合医院住院平均药费为2190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平均药费为363元。在住院人次比例为2:1的情况下,综合医院住院药费约占总体药费(包括门诊)的75%,可见,能否降低综合医院住院药费,对解决“看病贵”问题十分关键。近年来,外资和合资类药品占我国医院终端市场份额在一半以上,2008年这一比率还在上升,且销售和利润集中度很高,其对我国医院利润的实际贡献率已达到60%~70%,外资企业在大城市医院采购中已成为绝对的赢家。
 
    笔者认为,药价高的源头之一是外资药品享受超国民待遇。因为大医院和小医院的一大区别是前者是外资药品占据主流。近5年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期,这本应是仿制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在中国却出现了原研药市场份额大幅上升的怪事。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却要支付不低于发达国家的药品费用,看病怎能不贵?以默沙东公司的舒降之(辛伐他汀片)为例,舒降之属于“重磅炸弹”级药物,2005年其全球年销售额高达43亿美元,由于大多数仿制药品价格不及其1/4,故在2006年6月其美国市场专利到期后,辛伐他汀的全球市场大幅萎缩。
 
    而舒降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又是如何?目前,每盒舒降之(20mg×7片)在北京市场的售价为54~65元,最低价就是社区医院零差价政策的产品;而相比加拿大等地网上药店每片辛伐他汀的售价低于0.9美元,平均价格约为1美元;美国市场价格不等。再分析两个问题: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的优质价廉的同样成分的药品在医院市场却受到冷遇。而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药品定价部门给了外资药品超国民待遇,医院在外企的“公关”下形成了利益链条;一些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那些自费医疗的弱势群体能不觉得看病贵吗?再看看两个数据:2003年,辛伐他汀原料药价格每公斤高达2000美元,2004年下降到500美元,2006年达到了最低点320美元。而我国的药品价格情况是:2007年1月26日起,国家对心脑血管等十大类354个品种2101个品规进行了调价,仅对舒降之20mg×7这一规格作了调整,由原来的每盒62.20元下降到52.20元,下降幅度为16.08%。该降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挤牙膏”。
 
    医改方案中有这样的建议:取消原研药和首仿药的概念和政策支持。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就是因为国内提出了原研药和首仿药的概念,并应用到了药品定价行为中。全球通行的是专利药和非专利药的概念,专利药过了保护期就不享受独占市场的保护,这也是专利法的精神。
 
    首仿药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国外的首仿药是仿制药生产厂家因为挑战了原研药厂家的专利,所以政府给予了其180天不等的时间优惠,目的也是鼓励竞争。而我们的首仿药是政府部门率先批准的概念,这样一来,难怪不少跨国药企的年报称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是充满投机性了。故笔者认为,对药品定价问题,在市场能解决的情况下,作为主管部门要做好的是协调工作。
 
    原研药价格问题如何解决?其实很简单,不要搞什么政府定价,应以国内厂家的招标价为依据,高于此价格部分的外资药品医保部门不给予报销。同时,大医院所用的非专利药必须包含国内品种。就此一招,估计国内药品支出能下降1200亿元以上。

    如果真的采用了该政策,外资药品价格和市场份额估计会大幅下降,同时也扶持了民族医药工业,显着降低了患者和国家医保的负担,这实乃大快人心之事。但考虑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势力,还需上下各方多加呼吁。     



作者: 2009-5-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