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黑名单制”护航 药企故意踩线将被“禁足”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摘要:针对药品降价所带来的降价药难买等现象,记者采访了受到降价体系影响的生产、销售链条中所涉及的医院、药品生产企业、零售药房,社区医院,试图从中解读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记者探因质疑一医生不愿用。记者在走访一家三甲医院时碰到去治感冒的谢女士,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共开了三种药共1......

点击显示 收起

  针对药品降价所带来的降价药难买等现象,记者采访了受到降价体系影响的生产、销售链条中所涉及的医院、药品生产企业、零售药房,社区医院,试图从中解读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同时,也采访了省卫生厅、市药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相关部门也给出了保证基本药物执行时如何保证其质与量的部分可行措施。

  记者探因

  质疑一 医生不愿用?

 记者在走访一家三甲医院时碰到去治感冒的谢女士,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共开了三种药共162.20元。记者随后查询了该医院的药品价格,发现医生给王女士开的药每种单价均在20元以上,而这三种药均没在降价药之列。

  记者从一家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到,的确有一些医生不愿意开低价药。这位工作人员为记者列了一个不完全的低价药清单,包括维C银翘片、黄连素、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以及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类低价消炎药等,而这些药的市场价几乎都不超过10元。当记者探问,医生不愿意开这些药是否因为利润太低?这位工作人员言辞有些闪烁,“有这种可能”。

  而社区医院工作人员则说,市民还不是太了解基本药物,其实药价降了不等于效果不好。但会存在另一个问题,有一些药社区没有,患者就会再转回大医院。

  质疑二 药企不愿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联邦制药生产的罗红霉素等药均已买不到。对此,联邦制药股份公司成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个别降价幅度大的药品也只能暂停生产线,观察一阵再说。他举例说,这次降价幅度最大的罗红霉素,售价从原先的每盒23元,一下降到了10元以内。面对这一变局,公司只得暂停罗红霉素胶囊生产线。“现在只消化库存,如果再继续生产下去,企业可能就亏大了,现在原材料采购一直在涨价,我们吓得不敢多买原料了。”

  中标企业成都迪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代表彭胜利也道出苦衷,“药企不愿生产大概基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近年来,受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都大幅度提高的影响,药企生产成本增加,出售价格与成本"倒挂",企业无利可图、不愿生产也是正常市场反应;而另一方面,根据国家规定,医院可在购进药价之上最高加价15%卖给患者,由于一些廉价药利润低,因而医院会考虑进价格更高的药品,从而获得更大的绝对利润。这也就造成廉价药被生产出来后没有市场。”

  质疑三 药店不愿卖?

  记者在近10余家零售药店调查发现,维C银翘片、感冒通、替硝唑等极少量低价药在药店也是有卖的,但都在药店的货架不起眼的位置,例如背向入口的货架上,且是靠近中下层的位置等地方,只有仔细找才可以找到。

  记者询问玉双路上一家药房的店主,“这么多的降价药,为什么你们只卖这两种啊?”,“降价药只能加价15%销售,卖多了药店要亏本得嘛。我们都是做生意,要赚钱得嘛。”这位店主告诉记者。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经理则向记者透露,经过多次药品降价后,他们柜台也已经有五六十种药品消失了,“有些也不是没有了,而是换个包装或规格再上市,每次限价只是针对特定厂家和特定规格,同种疗效的药品要是其他规格的就不在限价之内;而且我们很难进货,厂家也停止销售了。”作为药店,因无利可图,售完后便不再进货。

  部门说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在答媒体问中指出,为了平衡药品生产经营者、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各方利益,降价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家对某个药品实行的是分次降价。比如某种药过去为100元,第一次降到80元,第二次又降到70元,现在是50元。由于降价是分次进行,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觉。由于政府降价,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需要重新协商供货价格,从而会造成临时性的药品下架现象,但很快都能恢复供应。

  对于市民质疑降价药品的质量、价格和数量问题,记者也采访了省卫生厅和市食药监局,了解相关部门在“保质保量”上的监管措施。

  焦点1:如何保证药品质量?

  省卫生厅药政处负责人说,根据国办《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等行为的企业,采取清除出全国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处罚措施。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药品企业配送的基本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包装等须与省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中标信息一致。所配送的药品有效期限不得少于整个药品有效期的1/2。

  质量不合格的,将被取消该企业违规品种的基本药物中标资格或解除购销合同,三年内不得再参加四川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对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取消企业基本药物中标资格且两年内不得参与四川省任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同时,在采购环节中,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生产环节,市食药监局安监处负责人表示,要对基本药物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对于成都的药品生产企业要对处方工艺、投料等进行远程监控,从而实现对生产系统的质量监管。市食药监局市场处则表示,在流通环节中,本来是对基本药物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食药监部门也会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频率和次数。

  焦点2:如何保证价格合理?

  省卫生厅药政处负责人介绍,我国实行的是区别情况对药品分类采购,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价格。比如,对价格虚高的基本药物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双信封招标制度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合理采购价格。同时,对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采购价格已经比较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则通过探索政府统一定价的方式合理确定价格。

  而对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以及临床常用廉价药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的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以保证供应。对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的,取消该企业所有基本药物的中标资格,且两年内不得允许该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参与四川省任何药品的集中采购工作。

  焦点3:如何保证供应足量及时?

  据省卫生厅药政处负责人说,由确定的基本药物供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并由供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将药品配送环节过渡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分工的作用来实现药品及时配送,这是一个创新。

  政府将主要通过监管和服务来确保基本药物及时配送到位,方便可及。在监管上,明确药品配送的责任主体,通过合同进行约束。基本药物一旦出现供应不及时等问题,由供货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在服务上,建立非营利性网上集中采购平台。有关部门利用集中采购平台对药品交易和供应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分析药品采购、使用和回款情况,一旦出现不及时供货情况,迅速协调处理,避免出现基本药物断供、缺货的情况。

  无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量多少,配送企业都应做到一般药品不超过2个工作日,急救用药不超过8小时配送到位。

作者: 2011-5-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