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本来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也是常事,但每天看着儿子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时,我们总是不免心痛,但我们又不能老因为这些小事去责问老师,于是孩子他爸就对儿子说: “儿子,以后谁打你,你就打还他,你要学会自卫还击。”每回他爸这样说,我就隐隐地觉得不妥,这不是瞎引导吗?可他爸振振有词:“我们不是常说要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要在孩子跌倒时学会自己爬起来,难道在自我保护的问题上就不遵循这一原则了吗?如果每回孩子被欺负时我们一味的教他回避或是找老师庇护,他又怎么正确地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便可克服困难这一道理呢。”被他爸这么一抢白,我竟说有些语塞,明明觉得不妥,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傻愣愣地叮嘱儿子:“别人不打你,你就不要打他啊。”
孩子慢慢地长大,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他身上也很少出现伤痕了。正当我感到欣慰的时候,老师与小朋友的投诉却接踵而来。今天老师说:“冬冬今天在跟小朋友争玩具时把人家抓伤了。”明天小朋友说:“阿姨,冬冬今天打我,还把我的彩笔扔楼下了。”晕,我的儿子,什么时候从被打者变成了打人者了?
我问他:“你为什么打人啊?”他说:“某某抢我的玩具,我不让他抢,就打他。还有某某某,把我的笔套抢走了我才打她的。”他说得理直气壮,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错的。我一下就懵了,原来,我一直担心的,就是自卫还击教育会产生这种负面效果.
我再次跟孩子他爸认真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爸还一直觉得没什么不对。我说:“你儿子都快成小霸王了,人家碰他一下就被他打,这叫还击吗?这就攻击啊!”其实他爸所谓的教会孩子自卫也不是不对,错误的是他高估了两三岁孩子是非分辨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自卫教育,应该放在儿童时期而不是在幼儿时期。我说:“在孩子幼儿阶段,如果家长告诉他‘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会让他造成一种意识混淆,认为打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谁打得历害谁就会胜利,因此就促成咱儿子现在这种以打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其实,我们现在最应教会他的是与人为善,教会他宽容与谅解啊。”
在列举了儿子种种不好的表现之后,他爸终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回我们的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决定同心协力地去纠正儿子这种自卫过激的坏习惯。
我们开始给儿子灌输新的理念,告诉他打人是坏行为,别人会孤立他讨厌他,这样他就没有朋友了。可每次儿子听我们这么一说,便会为自己辩解:“是别人先打我的!”每每这时我们就懊恼不已,真是自尝苦果啊。为了消除儿子身上的戾气,爸爸诚恳地作了自我检讨:“以前爸爸说错了,以后别人欺负咱,咱不去打还人家,咱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咱不要变坏孩子好不好?”儿子眨吧着大眼疑惑地看着他爸爸,一脸的不理解,我赶紧趁热打铁对他说:“以前冬冬被别人打时,是不是很痛很伤心啊?”他想了想点头说是,我说:“那你打别的小朋友,他们也会伤心也会疼,你喜欢看到小朋友流眼泪吗?”小伙子不服气地嘟囔道:“那人家又能打我?”我说:“他打你,他就是坏孩子,你就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如果他还不改过,你就不跟他玩儿,好不好?我们不打人,我们是小警察,警察是保护别人而不是欺负别人的的,对不对?”警察的正义形象很快将他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出来,他重重地点头,信誓旦旦承诺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说理法有一定的效果,却不能彻底改掉儿子打人的毛病。我经常发现他跟小朋友有争议时,总是很自然地就伸手去推去打,每次动手之后他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便很主动地去道歉,并信誓旦旦承诺以后再也不打人了。可是转眼的功夫,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用暴力解决问题似乎成了他的习惯,虽然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但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他为什么改不掉这个坏习惯呢?
是不是我们太过轻易地原谅促使了他学会用道歉这种方式化解自己打人后必须面对的指责呢?犯错后道歉,也许可以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深刻地记住犯错后的严重后果,但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惩罚似乎就显得轻描淡写了。惩罚太轻,就不足以产生制约效应,所以才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吧。
明白了这点后,我们决定加重处罚力度。有一次他又因为抢玩具而打了别的小朋友,看到我生气的表情,他立刻就跟那小孩说对不起,明显的不诚心,而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那孩子的妈妈看到他道歉立刻说没关系没关系,但我却不再轻易放过他,我很严肃地对他说:“道歉还不够,要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谁打人谁就没有资格玩这个玩具。”他虽不甘心,却慑于我的威严不得不把玩具让给那个小朋友。后来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说:“你总是欺负小朋友,这样的坏孩子谁会喜欢呢?”他立刻就搂着我的脖子嘤嘤地哭起来:“我不是坏孩子,我以后再也不打人了。你不要不喜欢我。”这是我第一次在他道歉之后没有立刻原谅他,他似乎非常伤心,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象他这种无知无畏的孩子,只有说理法与情感疏远法同时并用,才能让他更加刻骨铭心吧。
但总用这样的方式制约他似乎有些消极。后来再带他出去玩或上幼儿前,我会事先跟他说:“如果你今天表现好,不打人,妈妈会很高兴,会更加爱你,还会给你买果冻哦。”我惊喜地发现,奖励法似乎对巩固孩子的正面行为更有效力。每天去接儿子放学,他都会很自豪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表现很好哦,没有被老师批评。”而这时的我,会抱起着他一阵狂亲,相信我,这绝不是奖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哦。
现在儿子打人的习惯基本改掉了,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也很少听到老师投诉了。也许也有不少孩子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总是动手打人而烦恼,那不防试试我们这种方法吧。不过千万不要学我们初期犯的那种错误,不要教他还击别人,也不要因为他打了人而体罚他,因为那只会强化他的打人意识,如果那样,你的孩子就永远无法改掉打人的毛病了。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