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老人“犯糊涂”亟须引重视专家呼吁定期记忆体检
“‘十一’回家去看她老人家,她竟把我当贼防,把钱捂在胸口不撒手。”50多岁的郑先生向大夫诉说自己独居的母亲突然性情大变,总是一个人发呆,还经常疑神疑鬼。经过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他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不可能吧,她以前可是教数学的老师,好好儿的怎么会痴呆呢?”郑先生大为震惊地说。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北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发病率约为8%的老年痴呆症这一被忽视许久的“杀手”,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退休之后落差大成诱因
“一年有几个月啊?”朝阳医院神内科主任医师胡文立大声地问面前的一位老先生。老人目光迟疑,愣了一会儿,在反复追问之下才小声念叨着:“13,13个月。”一旁陪同的女儿无奈地告诉胡大夫,两年前老人刚退休的时候挺好的,这两年越来越糊涂,出去买张报纸都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被胡大夫视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红灯”,尤其是近半年内不止一次在家门口迷路时。虽尚无明确的数据统计,但从他接触到的病例来看,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要略多一些。
这一初步判断也得到中医大夫的认同。同属“三甲医院”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内科副主任医师郭蓉娟曾接触这样一则病例,一位山西省某县的政协主席退休后情绪低落,不爱与人交往,两年内即完全不认识人了,进京救治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时已病入膏肓,终因免疫力下降去世。从退休到去世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病情发展之快让专业研究老年痴呆症的郭蓉娟也为之惊愕。
“因为退休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是个负性事件。”郭蓉娟分析老年痴呆症为何更易发生在男性身上时解释说,男性的社会角色是“男主外”,特别是身处领导岗位的人,一旦退休赋闲,心理落差比旁人更大,极易焦虑抑郁,加之一些心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作诱因,因此老年男性更易患痴呆症。
家庭负担挥之不去
“家里离不开人了。”在医院候诊室外,病人家属互倒苦水,“老人拿着裤子往头上套、嘟囔着不知所云还算轻的,好容易找个保姆,他非要撵出去,说不是好人。”
除了一刻不停地照料之外,无底洞似的药费也是患者家庭的一大负担。“目前最好的药是安理申,进口的,800多块钱。”胡文立介绍说,现在并无专门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药,只能开一些脑康复、健朗星等营养药做辅助治疗。而且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所有的药目前全部是自费,没有医保报销。
建议每年做“记忆体检”
治疗老年痴呆症必须尽早,郭蓉娟提醒,记忆力不好本身就是脑功能衰退的信号,应该到医院内的专科门诊去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如果已是病理上的记忆力减退,就要找出原因,看有没有焦虑、抑郁和失眠,有没有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不及时就医很有可能发展成痴呆。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年在进行体检的同时也做个“记忆体检”,别把病症当成一般的“犯糊涂”。晨报记者 姜葳
据郭蓉娟介绍:如出现以下9种信号,就要留心老年痴呆的发生。
1、记忆障碍。常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2、视空间技能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语言障碍。虽然口若悬河,但口吃而含糊,让人无法听懂;
4、书写困难。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认。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6、计算障碍。购物不会算账,严重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了;
7、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8、精神功能障碍。常常出现狂躁、幻觉、性格改变等;
9、运动障碍。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到处开门、关门,大小便失禁等。
据日本一份杂志刊载,退休后易得老年痴呆症的上班族类型有下列几种:
1. 对年节送礼馈赠非常热心;
2. 对上司绝对服从、对下属相当严厉;
3. 喜欢将部下的功劳归己,将自己的失败归人;
4. 假日与家人外出时习惯穿西装打领带;
5. 对演艺界绯闻或家人闲聊话题完全摸不着边;
6. 不善闲谈、不会讲笑话、缺乏幽默感;
7. 一点也不觉得猫、狗等小动物可爱;
8. 不被同事或部下喜欢;
9. 对同事或朋友的升迁反应过敏;
10.对音乐、电影毫无兴趣,并且对玩电子游戏嗤之以鼻;
11.生活步调相当固定,每天走过的街道几乎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