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女性品味读书

《张曼玉画传》从花瓶到花样

来源:腾讯QQ
摘要:书名:张曼玉画传作者:李尔葳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8月初识张曼玉是在1995年的夏天,她在北影一条街拍摄电影《宋家王朝》。在摄制组的休息室,我们聊天,张曼玉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广东味。——作者序■图文连载从片场里泡出的魅力爱电影的小玛姬最上镜的香港小姐花瓶时代的电影明星成龙的恶言相向气......

点击显示 收起


■图文连载

从片场里泡出的魅力

爱电影的小玛姬

最上镜的香港小姐

花瓶时代的电影明星

成龙的恶言相向

气得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活得很自我”

她拔掉了两颗小虎牙

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大奖

滚滚红尘的情缘

第一次开窍

演技启蒙老师

无脚鸟与红衣背影

惊为天人

三个女人在纽约

取代梅艳芳

在玲玉与曼玉之间

不同于阮玲玉的传奇

青蛇的爱恨缠绵

 再夺金像影后


一段错爱



  张曼玉的魅力,是从片场里泡出来的。最初她一年接演十几部电影,在许多并不算优质的电影中磨炼演技,一直到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张曼玉的演技才出现了转折点。在接下来的《客途秋恨》、《双城故事》、《新龙门客栈》、《青蛇》等作品中,她开始累积出了个人的口碑,也渐渐走向国际舞台。这是时间打磨的结果,更离不开她的勤奋和悟性。当然,还有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对她的点拨和启发。当张曼玉的青春、美貌和孩童式的浪漫随着岁月流逝时,是王家卫、关锦鹏、严浩、徐克、杨凡、许鞍华等一批极具才华、独具风格的导演发现并锻造了另一个她。多少女明星梦寐以求的从“花瓶”到一个真正的演员的转变,张曼玉很从容地走过来了,尽管这一过程并不轻松。

  在当今华人电影圈,像张曼玉这样演技出色,为人真诚且气质高雅的女演员并不多见。

  “《阮玲玉》的恍如隔世的造诣让她成为中国女演员中的枭雄。而她的演艺魅力在于灵性。从《阿飞正传》到《新龙门客栈》,那些角色好像‘呼’地被她吸了去,化在她身体里,变作她的模样和你说话。那气氛好像水晶磨石,用她的灵性去与平凡真实的东西碰撞出火花;又似鱼儿潜底,瞬间钻到你心里跳舞。”一位评论者这样赞扬说。

  “香港女影星中我最中意张曼玉。对她有种解释不清的喜爱。最早看《东方三侠》,被她扮演的女飞侠的娇俏任性仗义所吸引;接着看关锦鹏的《阮玲玉》,被她悲怆却又冷幽默的美深深打动;后来又看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被她肢体语言流露出的不经意的憔悴而折服;到了看陈可辛《甜蜜蜜》的时候,那个势利却又不失善良的广州姑娘被她刻画的是如此的自然和逼真。她扮演充满浓重市井味道的小人物的功夫可数上乘,是让人看到笑里有泪的表演。”一位观众这样赞叹道。

  作为一位拥有一座戛纳电影节影后奖、一座柏林电影节影后金奖、四座香港电影金像奖、五座台湾电影金马奖、并被世界最具权威的电影杂志——法国《电影手册》称作“香港公主”的女演员,张曼玉不但在获奖数量上足以傲视华人女星,而且其夺奖频率之高在世界影坛也并不多见。她纯熟的表演功底令所有的角色在她的手中都不会有闪失。对于华人影坛,张曼玉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上等水晶,放在哪里,哪里就发亮。到了20世纪末,张曼玉凭着在《花样年华》中出神入化的表演第五次领取金马奖时,“90年代最出色的华人女演员”非她莫属。

  张曼玉的魅力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电影于她不再是挣钱的手段,而是生命和事业。只要是好电影,她可以减低片酬来演出。更为难得的是,她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待别人,以一个普通人自居,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感受、去寻找快乐。她带着东方的素静神韵和西方的明艳光彩,不虚饰,不矫情,自然流露着清澈而深沉的内在美感。那份气定神闲、那份雍荣华贵、那份平淡自然都在显示着: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假如您喜欢她,就请读下去,静静进入这个美丽女人的世界吧!

李尔葳

2004年8月于北京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并在香港的Paul Convert School 读小学。

  八岁时,她还没读完小学,就随全家移民到了英国,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城落了脚。 她的父亲在英国经营港货进出口生意,家里很富裕。张曼玉从小就受着严格的家教,对父母又敬又畏,做人规规矩矩。后因父母婚姻破裂,她便与母亲、姐姐三人相依为命。

  在英国,张曼玉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字,叫“玛姬”(Maggie)。与英国的生活相比较,她讨厌香港的那种被严格管理的学校生活。13岁那年,张曼玉在Kent Spring park接收中学教育,她染了发,以西方穿衣模式为主,读书成绩也不怎么好,调皮捣蛋的性格使她在学校出了名!从艺术家少年即露天赋的角度来看,那时还看不出她将来会有什么成就。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张曼玉说:“我从小并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也许是性格有些孤僻吧。我是当地学校里惟一的中国小孩,经常被人戏弄。我和母亲一起在英国居住,上学,一起似乎都很平淡。那时的我并没有发现自己有演艺方面的天赋,我也没有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艺员。”

  在英国受完小学和中学教育后,迫于家中的生计,张曼玉没有继续升学,而是跑到伦敦的一家书店当了收银员。她在这家书店打工的短短的时间里,就意识到作为有色人种,她永远是最佳人选的“第二选择”,心里就有些不平。她在书店只工作了一年。

  1980年,年仅17岁的张曼玉随母亲回香港探亲,却在这里找到了一份美容化妆师的工作。1981年,有一天她在大街上闲逛时,极其偶然地被一家广告公司的星探发现,认为她俏丽淘气的外形、稚气未脱的娃娃脸,是难得寻觅的广告人才;而她那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明亮慧黠的双眸、窈窕动人的标准体形和老是笑盈盈的模样,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家广告公司想请张曼玉当广告片模特儿,邀请她拍一则推销维他命汽水的广告。张曼玉觉得很好玩,便答应了。经过试镜之后,她不但拍了这个广告,后来还成了专职模特儿,经常拍一些汽水、洗发水、电器和百货公司的广告,出镜的机率很高。她还受香港一家大公司之聘,当了服装模特儿。

  在大做广告模特的同时,张曼玉还成了一名出色的封面女郎。但这跟做电影演员、跃登大银幕相比,前面那些都不过是小试牛刀。

  张曼玉从小就喜欢电影,但没敢做明星梦。当上广告模特儿后才知道这是一条通向影坛的道路,便决定不再回英国,索性留在香港求发展。由于广告片并不是天天都拍,而她又不愿闲着,便到连卡佛百货公司当兼职营业员。这家公司每星期上五天班,但假期可以灵活调换,所以并不妨碍她拍广告片。

  张曼玉那时也曾想进入演艺圈,但并没有制片人发现她,或者说没有制片人欣赏她。导演王晶在筹拍影片《出古惑》时,从玉泉汽水的广告中看到了张曼玉的形象,曾有心想起用她当女主角。但由于制片公司选定了另一位女演员,难得的一次机会也失去了。

  认真研究一下香港女星成长的历史就会发现:她们所走的其实是两条极为相似的路,一条是进入无线或者亚视的艺员培训班,结业后与这两大演艺公司签约,并且逐步在一些电视剧中担当角色,渐渐走红。另一条路则是参加港姐亚姐的角逐,一朝胜出,立即就会与无线或者亚视签约,成为其艺员,同样会得到一些上镜的机会。至于日后是否能够成为大牌明星,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张曼玉知道:如果想到演艺圈发展,就得自己去争取机会。


  如果说1981年那次与广告星探的街头奇遇触发了张曼玉的演艺梦的话,那么两年后参加无线电视台举办的“香港小姐”竞选就是张曼玉实现梦想的转折点。

  1983年,18岁的张曼玉决定走一条通往梦想的路——实际上这也是众多香港美女所走的路:参加选美。当时,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港姐竞选正在接受报名,广告片铺天盖地,张曼玉将自己想参加选美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在英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自然比一般的香港人开明,她全力支持女儿的选择。

  或许是在英国的生活经历使她显得与众不同,或许是她清纯的气质让人着迷,在初选结束时,张曼玉并没有被淘汰。她与另外49名佳丽一起参加选美前的训练,并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在准决赛中,她以清纯的形象和大方的仪容荣获“最上镜小姐”称号,而在决赛中,她又获得“港姐亚军”的荣誉。当时冠军是杨雪仪,季军是李月芙,友谊小姐是钟子纶,青春小姐是谭锦芳。

  在准决赛中当选“最上镜小姐”后,张曼玉对港姐凤冠志在必得,她的青春活力、修长的双腿,还有那极富有气质的兔齿大门牙确实格外引人注目。后来凤冠被别人夺走,她有些不服气,但能够当选亚军,她觉得也还算是一种安慰。

  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曼玉曾经这样说:“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作出的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我最怕与人竞争和比较,因为我怕输。念书时,我拒绝参加一切竞赛活动,什么田径、赛跑、跳高、跳远、游泳等等,我都害怕参加。但这一次我下了决心,因为参加港姐竞选是我进入娱乐圈的重要机遇。就算落选,我还会有机会当艺员,因为演戏实在太吸引我了!”

  成为港姐“亚军”后,张曼玉又被“无线”电视派到英国参加“环球小姐”比赛。张曼玉击败许多对手,连过两关,挤进了前15名决赛者的行列,最后虽被淘汰,但已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参加世界性选美获得最好成绩的美女。回到香港后,她身价倍增,成为演艺界受人瞩目的人物。

  后来有一次,张曼玉在接受一个电视访问时曾被问及为何当年参选香港小姐,当时她率直的回答是:“因为贪慕虚荣。那时我梦想做明星但并没有周详的计划,只是想利用港姐这条最容易的捷径。但我也并非要不择手段做成明星。我那时打算,如果选不上的话,我便返回英国。我作好了心理准备,要忍受外间的一切批评。尽管是这样,我还是没想到这种滋味是那样难受。赞美与谣言纷纷接踵而来,使得自己一时欣喜一时难过。我被宣传媒介捧为大热门,这增添了我自己的信心,同时又加重了我的心理压力。那些恶意的批评常常使我泄气万分……尝过这种滋味,我想我再也没有胆量参加第二次了。”


  香港“无线”电视很器重张曼玉,与她签订了两年的艺员合约。最初张曼玉是到电视台主持节目。接下来的时间里,她相继拍摄了大量的广告和香港最大的电视网TVB的几部电视剧。

  张曼玉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名叫《画出彩虹》。那是一部爱情片,由张曼玉、黄造时、关礼杰、詹秉熙四人主演。张曼玉此时演技虽嫩,但挟选美获胜之余威,一上荧屏就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成龙的父亲陈志能当时曾大胆预言:“此人终有一天会成为影后!”

  1984年,张曼玉越来越走红。无线电视岂能坐失良机,立即推出她和梁朝伟、任达华、曾华倩等一流演员同拍的电视剧《新扎师兄》。该剧题材新颖、故事离奇,在香港获得极高的收视率。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都争相到香港购买播放权。经过几个回合,张曼玉开始大红大紫了,又接连主演了《豪门恩怨》、《武林世家》等电视剧。在此期间,她的演技虽尚显稚嫩和缺乏深度,却独有一股清纯爽朗、娇憨可爱的气质,颇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观众所喜爱。

  张曼玉通过拍电视剧走红了,但这并不是她最想要的。她想去做一些更有挑战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拍电影。

  张曼玉主演的电视剧《新扎师兄》收视率很高,但在那个阶段,她所演的角色集中于搞笑和淑女两种角色,因此即使知名度不断攀升,仍落了个“花瓶”的封号。为改变自己的形象,她决定将主力放到大银幕上。

  张曼玉很幸运。电视剧《画出彩虹》播出后,香港有名的邵氏影片公司导演王晶决定起用她拍电影。

  王晶是香港无根文化土壤中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代表作有《赌神》、《鹿鼎记》、《新少林五祖》。王晶电影以喜剧搞笑见长。他的影片内容无非就是黑社会、搞笑、色情、恐怖、赌博几种题材,但却牢牢地抓住了大众的胃口。他认为电影要关注市场,而且要适应市场。王晶在从影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近百部电影,创下数亿港币的票房。这在华语影坛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虽然其作品一直与艺术无缘,“滥俗痞”是其代名词,但在香港电影低谷的时期,只有王晶的电影能收回投资却是不争的事实。

  1984年,王晶执导的电影《青蛙王子》选用了张曼玉,同时参加该片演出的还有林子祥、钟镇涛、钟楚红、关之琳等人。林子祥、钟镇涛、钟楚红当时早已经名扬港台。关之琳比张曼玉大两岁,进入影视圈也比张曼玉早两年,两人都是以拍广告片开始,而关之琳却因一两部广告片而迅速走红。当他们一起合拍《青蛙王子》时,关之琳已经拍过好几部影片,星相已露。但张曼玉有着自己的优势,她的扮相甜美活泼,生动可爱。 

  “王晶给我很深的印象。我拍第一部戏《青蛙王子》时,有一点相信没有人会猜到:我在他面前会很放胆地说出心里话。虽然他拍的戏比较粗俗,但他的分析能力相当强,而且很多时候都正确。”

  《青蛙王子》群星联袂,帅哥美女云集,花枝蝶影,上映后获得好评,票房收入达1500万港币,被评为香港十大最卖座影片。张曼玉第一炮打响了。

  同一年,她又接着拍摄了《缘分》。

  由导演黄秦泰执导的《缘分》描写的是一名农村姑娘进城寻找负心的未婚夫时,与一个汽车司机 产生恋情的故事。在影片中,张曼玉跟张国荣搭档,把少女的焦虑、喜悦和无奈的复杂感情刻画得真实可信,她也因此被誉为“最有前途的女星”。由于该片故事引人入胜,导演水准也高,因此上映后很叫座,票房收入又获得1500万元。

  当时的张曼玉虽然还谈不上有什么演技,但她凭着自己在《缘分》中毫不矫揉造作的表演荣获了颇有预见性的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有前途新人奖”。

  很难讲张曼玉是不是缪斯女神钟爱的幼女,但与众多跌爬滚打上来的艺人相比,她从影的经历的确平坦幸运。“大概是时代的关系,我入电影圈的时候还是流行许冠文的大片,什么‘人打人’、‘鬼打鬼’等类型的戏。对我来说,当时拍电影只是个游戏,我对它一无所知。我的机遇在于我出现在人们正寻找新面孔的特别时刻,在行业正繁荣时刻。”


  张曼玉真正得到电影观众的喜爱,是在她认识了成龙、主演了成龙电影并成为“成龙女郎”之后。因为那时的成龙已是香港最红的明星之一。

  成龙原名陈港生,出生于香港,从小不喜上学,后来习武并学京戏。成年后仍习武,便做武师的工作。在当武师时期,他的名字是陈元龙,专门做名演员的替身。

  成龙演出卖力,导演都乐意用他。在担任武师的日子里,成龙认识了陈自强。那时陈自强在“百万导演”罗维新成立的公司担任总经理。他邀请成龙担任一部新片的男主角。这是成龙首次真正出任男主角。罗维新希望把成龙塑造成第二个李小龙。“成龙”这个名字也是在那个时候改的。

  1976年,《新精武门》开拍,成龙本要继承李小龙的形象,可是又不适应李小龙的演绎方法,导致票房失利。

  直至1978年,成龙被外借到吴思远的思远公司拍摄《蛇形刁手》。他把大量的喜剧元素加入到戏中,很受观众欢迎,使该片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之后,他主演的《醉拳》很卖座,巨星的地位更加稳固。

  《醉拳》走红后,成龙便正式当起导演来。他开始的几部导演作品《笑拳怪招》、《师弟出马》、《龙少爷》都有不错的成绩。1985年,成龙作为导演和主演拍摄《警察故事》及其系列片,这才开始自然流露出成龙自己的风格。

  张曼玉认识成龙,也就在成龙刚开始筹备《警察故事》的时候,是当时已成为成龙经纪人的陈自强在中间做介绍人的。

  1985年1月15日,陈自强正式与张曼玉签约,成为张曼玉的经纪人。

  之后陈自强将张曼玉推荐给成龙,让她在《警察故事》中充当女主角,饰演警官陈家驹(成龙饰)的女友阿美。

  因为这是成龙的第一部向美国人证明自己的影片,所以他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在选择演员方面,成龙十分认真。据说,张曼玉进剧组拍第一场戏时,成龙觉得不满意。这使得张曼玉和成龙的合作最初并不顺利。在成龙看来,张曼玉演得四平八稳,却很难说出有什么不好。她虽然在演戏,却并没有进入角色,怎么看她似乎都在玩,而且玩得很高兴很尽情。一般人可能觉得她的模样十分可爱,但内行人却能一眼看出她所演的角色跟剧情有些格格不入。


  

  没有办法,成龙只好跟她说戏,让她再演。再来一次,还是一样,怎么演都入不了戏。第三次,还是一样。成龙火了,开始对张曼玉恶言相向。

  张曼玉平常是那种嘻嘻哈哈的性格,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是什么事都没有。遇到跨不过去的山,她就绕过去。没想到,这次跟大明星配戏却碰到了这样的事,她气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倔犟起来,怎么都不肯服输,一遍又一遍拍下去,一直拍了三十多次。成龙虽然还不满意,但见张曼玉如此倔犟,也只好说:“算啦,算啦,就这样吧。” 可张曼玉仍然要继续演,直到成龙说:“这一场还不错,拍下一场吧。”

  说来也奇怪,等下次再拍戏的时候,张曼玉像完全换了一个人。成龙事前说戏,她听得十分认真仔细,并且会提许多问题,经过自己一番思考之后,再提出一些意见,比如某一个镜头,她想加进一些动作以增强喜剧效果。成龙是个直性子,听到她的发挥,立即就赞扬她说:“这就对了,戏是你在演,怎样做最能表现你自己的性格,你是清楚的。” 接下来的一场戏,张曼玉只拍了三次,成龙就表示可以了。但张曼玉自己不满意,要求再拍几次。成龙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让她重新再来。

  在《警察故事》拍摄中,有一场戏是描写她为了帮助陈家驹夺取贩毒集团的罪证,在与匪徒搏斗时从十几级的楼梯上一直骨碌碌地滚下来。对一个武打演员来说,这类动作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于张曼玉这样一个只演文戏的“靓女”来说,这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潜藏着可能摔伤的危险。万一在拍摄中撞伤脸部毁了容,那后果可不堪设想。为此,摄制组曾经考虑过找个替身,但张曼玉却坚决拒绝了。她坚持要自己来演,终于勇敢地完成了这个镜头的拍摄。

  张曼玉的这种表现令成龙大大吃惊。在成龙眼里,张曼玉只不过是一个看上去娇娇弱弱的小女孩。可没想到她竟如此执着、如此倔犟。她如果永远保持这股倔劲,一定可以在演艺圈中成功,绝对会比现在更为成功。后来,张曼玉曾几次公开承认:自入道以来,对她演艺事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成龙。

  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警察的故事》荣获最佳故事片奖。该片中,张曼玉那种青春可爱的形象开始深入人心。但在走红的同时,她还未能走出“花瓶”的阴影。


  1987年,成龙又拍摄《A计划续集》。这一次,他放心地请张曼玉来合作。

  《A计划》(1983年)是由成龙导演,成龙、洪金宝、元彪、黄曼凝、董骠、林青霞联合主演的又一个成龙式系列电影。而《A计划续集》是(1987年)由何冠昌导演,由成龙、刘嘉玲、张曼玉、关之琳等联合主演。

  在拍摄中张曼玉虽然极其投入,也花了很多时间琢磨角色,但总体来说她仍然没有摆脱花瓶演员的特征。无论是她的外貌还是她的性格,似乎都较适合文艺片而不是武打片。但成龙对于张曼玉评价很高:“她的成就并不主要在演艺方面。重要的是做人方面。她是我所见过的最成功的一个女人,也是最快乐的一个女人。她活得很自我,因此,她也就显得与众不同,显得比任何人都可爱。我从没有见过像她那样乐天知命的人。”

  张曼玉红而不骄,职业道德极好。后来无论再演成龙的戏还是别人的戏,她都非常认真,并且不怕演苦戏,挨打、摔跤、跳楼都不用替身。1988年夏天,张曼玉接拍了《警察故事续集》。

  这是一部由成龙导演,成龙、张曼玉、郭锦恩、何家劲、董骠、午马等主演的影片。

  其中有一场戏是要求张曼玉疾穿过十余张铁架床的铁架,然后铁架在她身后一个接一个骨牌般地倒下……为了安全,导演曾进行过六次排练。哪知等到正式拍摄时,第一个架子却提前倒下,张曼玉躲避不及,顿时被铁架击中,眼前一黑,跪在了地上,头上流血不止。她被送进医院,头上伤口整整缝了十七针。三个星期之后,她走出医院,又立即投入到影片的拍摄工作中。

  事后曾有记者问她:你日后是否还会拍这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镜头?

  张曼玉回答说:“这次事件的发生纯粹是意外,所以绝对不会打击我的信心。我将来还是不用替身拍戏的。”

  记者夸她有胆色,她说:“事实上我的胆子很小,但谁叫我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呢?为求逼真,只好硬着头皮鼓起勇气去做。当我投入到戏里,便会忘记了危险。”

  的确如此,张曼玉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拍摄文戏,她也从不马虎。每到一个地方拍外景,她总要先去参观那些与电影内容有关的地方,藉着自己对环境的真实体验来加强角色的生命力。


  张曼玉要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首先表现在争取《玫瑰的故事》(1986)的女主角上。

  这部根据香港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原本想由林青霞饰演故事中那位从清纯到成熟的美丽女子。张曼玉为了改变大家认为她“太可爱”的印象,为了能得到这个角色,不惜剪掉了长发,拔掉了两颗小虎牙,让自己得以转型。

  《玫瑰的故事》共分四个部分,写了女主角玫瑰从少女到少妇的前半生。这四部分的男主角分别是玫瑰的兄长、玫瑰兄长的学生、玫瑰的未来女婿、玫瑰第二任丈夫的儿子,都是用男性第一人称写的,作者完全以男性的心态及语气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电影由周润发一人分饰玫瑰兄长和玫瑰一生的至爱傅家明两个角色,由当年还是青春少女的张曼玉出演玫瑰。张曼玉于是有机会跟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周润发一起对戏。她把黄玫瑰这个角色在少女时的纯真活泼、成熟时的妩媚动人和老年时的冷峻凝重表现得颇有层次,她的演技从这部影片开始得到肯定。

  1988年,张曼玉主演了由张坚庭导演、洪金宝等参加演出的《过埠新娘》、杨凡导演的《流金岁月》。

  在《过埠新娘》中,张曼玉演的香港女孩小玉为去美国和男友团聚而卖掉了香港的房子。岂知男友卷光了她所有的钱不知所终。为了拿到绿卡,小玉和唐人街的一个胖子假结婚,招来无数麻烦。张曼玉在该片中的表演获得香港影界好评。

  同一年,由张曼玉主演的《流金岁月》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张曼玉。在这部电影中,张曼玉和钟楚红搭档,共同演绎了一部有关女性友谊和爱情的电影。一对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挚友投入社会后,一个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起来;另一个则成为一个出色的白领丽人。人事沧桑,岁月无情,她们遍尝了生活的种种滋味,成为最成熟最美丽的女人。然而无论生活怎么变化,她二人始终是患难与共的挚友。

  《流金岁月》是张曼玉的表演进入全新境界的标志之一。正如某些评论所说:“在1988年的那部影片《流金岁月》中,尽管钟楚红饰演的角色更讨巧,但张曼玉把握内心戏的能力已初露锋芒。”“后来张曼玉拍了很多片子,可是给别人的印象仍旧是她是好看的、有灿烂的笑容的女人。但是,没有什么人在那个时候会说,张曼玉是国际影星,她有表演的潜质。直到《流金岁月》的上映,人们开始注意到她将来可能成为影后的潜质。”

作者: 李尔葳 2005-2-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

    书名:张曼玉画传
    作者:李尔葳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8月

      初识张曼玉是在1995年的夏天,她在北影一条街拍摄电影《宋家王朝》。在摄制组的休息室,我们聊天,张曼玉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广东味。那天她穿的是有褐色花纹的长袖衬衣,外套一件黑色马夹,修长的腿上裹着蓝色牛仔裤,脚穿棕色皮鞋,脖子上戴着银项圈,胸口上挂着墨镜。 ——作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