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女性品味读书

听杜拉斯讲杜拉斯

来源:www.pclady.com.cn
摘要:她离去的那天,巴黎的街头下着小雨,天地如诉,人们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听到她的倾诉与叙说,化作音符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她一生写了40余部小说、拍了近10部电影,掷地有声,映之如虹。然而,其中一本极特别,书名为《写作》的书(见春风文艺出版社《杜拉斯文集》之十五)引人以思。作为女作家,她的语言音乐,她讲......

点击显示 收起


  3月的一天,写《情人》的她走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生于西贡,死于巴黎,享年81岁。她离去的那天,巴黎的街头下着小雨,天地如诉,人们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听到她的倾诉与叙说,化作音符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她一生写了40余部小说、拍了近10部电影,掷地有声,映之如虹。她去世后,其作品在全世界一版再版。在中国,《情人》、《广岛》、《琴声如诉》,加上最近《杜拉斯文集》的出版,她文本的风貌豁然开朗。然而,其中一本极特别,书名为《写作》的书(见春风文艺出版社《杜拉斯文集》之十五)引人以思。看来,杜拉斯生前就对自己的读者有所感知,留下的“遗言”(书含几篇评论),可以揭开“杜拉斯之谜”。作为女作家,她的语言音乐,她讲故事的方式,以及诗化的书写:时急时缓,随心所欲;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长久的疑问,好像一张张的纸牌等待各方开启……而最终,她的写作要由她自己来讲述。

    这就是“杜拉斯风格”。无论对人、对己均毫无保留,也毫不留情;无论是写小说、做电影、还是搞评论,她一样“苛求”以待,创意倍出。阅读《写作》,读者将重温她的生活、爱情以及孤独。所谓杜拉斯方式,首先,她是在生活中“书写”,而后,在《写作》中“书写”。因此,无论生活还是艺术都玉璞难辨,要区分书中的杜拉斯和无数个日常的杜拉斯,已无可能。她的写作,正是将生活上升至极限的努力,让人感到在平面的、碎裂的日常事件中,她搅动文字的波澜;它们和人类最古老的乌托邦精神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永远地告别了过去,朝向未来,却又彼岸无边,无法抵达,只能存在于读者感觉的深处。

    在这样一本书中,杜拉斯始终在向我们谈论“谁是杜拉斯”;然而,即使读完她的小说,再读这本书,她交到读者手中的答案,依然令人忐忑不安,因为,以她的眼光阅读她的写作,谜题犹存……。 

    在《写作》中,她说:

  “写作,那是我生命中惟一存在的事,它让我的生命充满乐趣。我这样做了。始终没有停止……”1934年,杜拉斯发表其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到了翌年,一位作家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天才,敦促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另一部小说《安静的生活》。之后,人们很快注意到她。引人注意的是,1950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发表后,她以几乎问鼎龚古尔文学奖的气势,崛起文坛,仅因为她当时的共产主义倾向才被落选。30岁,她处于战后创作的高峰,与萨特等人成为知识界的明星。但其后,经过波峰过后的低谷,等到她的面容融刻了蛛网般细密的皱纹,她才嬴得世界性的声誉。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她说:

    “我在一个洞里,待在她的底部,处于一种几乎是彻底的寂寞中,然后,发现只有写才能拯救你。不为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念头……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像一种生动的不加修饰的写作,可怕得无法超越。”没有疑问,这是一位女性作家的独白。写作于她充满了生与死、爱与恨,其中原始的情感,荒芜、空洞,充满感知又处在未知,在那精神底蕴无比深刻的洞穴里,她聆听外界的召唤,而不仅仅是躲避。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创作深植于女性心灵,具有耐心、坚强的意志;16岁在越南光彩夺目的照片,异域生活的痕迹在作品中难以磨灭;老妪般疲倦的面容,眼睛还凝望着战争的烟云未散:1939年,她与诗人罗贝尔·昂特勒姆结婚,他们有过不平静的岁月;1942年,巴黎被占领,孩子刚出生就已夭折,丈夫被捕,很多人在流放中死去。昂特勒姆活了下来,密特朗把他从德国集中营领回来,密特朗还将杜拉斯引入抵抗运动,最终参加解放集中营的工作;她那饱尝烟酒的容貌,也像她的名声一样显赫。最终,杜拉斯病倒床榻,这时的她说:“经历过68年的人都因希望而生病了,所谓希望就是人们对无产阶级这一角色的希望。……然而,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能够治愈我们一代人的希望之病。”至此,她以一种特别的眼光看待世界,据说,那是一种“情人”的眼光。她那样地看待世界,没有一天的安全感,她的爱和恨也显得失去了遮拦:

    “整整一冬,都属于这种癫狂。当事情转向不那么严重以后,一个爱情的故事出现了。后来我就写了《如歌般的中板》。”然后就写下:《80年夏》、《痛苦》、《蓝眼睛黑头发》、《萨凡纳海湾》、《埃米莉·L》……每一部书,她都等待着形而上的形式感赫然降临,她的绝望,她的执著,寻迹攀升,找到声音的旋律,找到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籍。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9-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