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女性人物职业经理人

记北京梦狐服饰的董事长张士军

来源:www.51fashion.com.cn
摘要:北京梦狐服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士军,一位纺织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前瞻性地把握住了未来纺织市场的命脉,在全国率先着手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环保健康纺织面料——竹纤维,引起了纺织行业的一次革命。就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都无不赞扬地称张士军为“中国竹纤维服饰第一人”。“五年一变”的曲折创业回溯......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梦狐服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士军,一位纺织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前瞻性地把握住了未来纺织市场的命脉,在全国率先着手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环保健康纺织面料——竹纤维,引起了纺织行业的一次革命。就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都无不赞扬地称张士军为“中国竹纤维服饰第一人”。

    回顾张士军这二十多年来的商海沉浮,就仿佛一卷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饱含着他创业的艰辛、创新的勇气、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对竹文化难以割舍的热爱。

   “五年一变”的曲折创业

    回溯到二十多年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张士军是河北省宁晋县粮棉油供销公司的一名内燃机司机。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起步,河北作为华北地区的一个大省,如同中国的大部分内陆城市一样,依然处在政府对国内市场统一调拨和统一规划的计划经济时代,米面油布和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凭票供应。就以老百姓穿着的服装为例,不外乎就是黄、蓝、白、黑几种颜色,花色和款式也都近乎雷同。对于那段日子,张士军可谓是深有感触。

由于宁晋县粮棉油公司办有贸易站,时常与广州有货物贸易往来,为了提高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1980年张士军租用了粮棉油公司的空余厂房,购买了一批服装加工设备,组织粮棉油公司的部分家属成立了一个小型的服装加工厂。张士军带领这些人从广州购进新颖面料,依照国外杂志上的样式设计加工成服装。由于他们生产的服装颜色好、款式新,从第一批开始便得到省会石家庄大型商店的欢迎,销路一直很好。几年下来服装加工厂积累起了一定资本,颇具了一些规模,不但增加了职工家属的收入,服装厂良好的效益也引起了宁晋县政府的重视。

    1985年,张士军在原有厂房、设备和人员的基础上,创建了河北迎星阁服装公司,专门从事各类服装的加工和销售工作。为了使公司得到进一步发展,1986张士军办理了停薪留职,专心经营起了迎星阁服装公司。当时“迎星阁”正在加工生产一批狐皮大衣,张士军便将迎星阁生产的服装命名为“梦狐”品牌。一是取“狐”之高档珍贵;二是“狐”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灵,取其天然、环保的含义;另外,“梦狐”的“梦”字也引人遐想,耐人回味。

    当时河北省的面料行业才刚刚起步,迎星阁服装公司作为河北宁晋县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其生产加工的服装辐射到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带动了宁晋的服装行业,对宁晋乃至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张士军被选为宁晋县工商联协会常委,迎星阁公司还被评为河北省“百强企业”之一。面对随之而来的种种荣誉,张士军更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1989年梦狐品牌正式进军北京市场。

    凡事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迎星阁服装公司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五年一变”的规律。张士军总能及时地洞察市场走向,与时俱进地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1990年,国家允许私营企业购买国有土地的政策刚刚下发,张士军的迎星阁服装公司就率先购买了河北宁晋县的一块土地,成为河北省私企购买国有土地的第一例。张士军在这块盖起了六层楼,使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迎星阁服装公司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厂房。

    1995年,迎星阁发展成为两个分公司,梦狐科技研究中心和河北迎星阁服装公司,专门从事面料的研发和生产。

    2000年,香港“金狐狸”品牌看准了迎星阁“梦狐”的品牌价值、对华北市场的高占有率以及良好的信誉,打算以2000万元收购“梦狐”。面对刚刚起步的河北服装行业以及跟随自己多年的老职工,张士军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婉言谢绝了“金狐狸”的收购,当“金狐狸”的老总问他这么做的原因时,他只是简单的反问:“如果是你的孩子你卖不卖?”金狐狸老总无言以对。

    新千年的到来让张士军看到了事业的新契机,中国为加入世贸而作的艰苦努力让他感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走出厂门便是国门的局面已经形成,将产品定位于国际市场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张士军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将迎星阁服装公司从河北举家迁往首都北京!公司投入6000万,在经过多方筹划之后,2001年7月12日,也就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灿烂时刻,新公司厂房正式在北京大兴区“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破土动工,占地39997平方米,并被正式命名为“北京梦狐服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除了梦狐本部外,还拥有梦狐宇通研究中心和河北迎星阁服装公司两个下属企业。之所以选择申奥成功这一历史时刻,张士军有他特别的用意。新的梦狐公司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的服装经销工作,它的经营理念被定位在了为奥运服务的“珍爱生命,回归自然”上。也就是说,梦狐公司的工作方向已经转变成开创环保产品和引导绿色消费。张士军要求梦狐公司无论是厂房的建设、机器设备的购买以及人才的选用和储备上都要与国际接轨:厂房被设计成密闭的两层楼结构,密封的窗户既可以方便车间采光,又保持了室内的恒温和节能;总量1000台的设备全部从著名的日本兄弟公司和意大利南齐公司进口;梦狐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招贤纳士的人才发展计划。至此,梦狐公司终于成为集设计开发、生产、营销对外贸易于一体的综合中型科技服装企业。张士军下定决心要把梦狐带入一个国际化的新领域。

    诞生、完善、突破——竹纤维研发的不寻常之路

    在一次江南之行中,张士军来到了有“中国竹乡”之称的四川宜宾。那一望无际的竹海美景给了张士军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聆听着竹海静谧的回声,呼吸着雨后竹林的清新空气,当微风轻轻吹拂起片片竹叶时,“沙沙”的声响更让他联想到了文人雅士的悠然诗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人不可医”。竹之美、竹之韵、竹之节,竹的一切都让张士军深深地着迷。



    回到北京后,张士军回味着竹乡景色,忽然突发奇想,要是能把“竹子”穿在身上该有多好啊!当时有一种名叫“天丝”的纺织材料,因为发现它可以改善其它纺织材料的性能,纺织厂都相继生产含有这种成分的棉、麻、丝织品投放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而天丝的主要原料是植物内活细胞的一种纤维素,从树木木浆中提取,通过加工而制成的。张士军想,既然木材可以制成纸张,竹子也可以加工成纸张,说明竹子与木材的内部结构有相似之处。那么竹子是否也可以像“天丝”一样,被如法炮制地制成竹纤维呢? 张士军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资料,了解到竹子密集的纹路呈直线型,单位细胞细、韧性及耐磨性都很强,并有独特的回弹性,纵向和横向强度也较强;竹分子的横截面还布满了大大小小椭圆形的孔隙,可以在瞬间吸收并蒸发大量的水分;另外竹子具有很强的抑菌抗菌性能。通过了解竹子的这些性能,张士军以他从事纺织行业的经验认为竹子完全可以提炼出竹纤维,加工成纺织原料,成为继棉、麻、毛、丝四大天然纤维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纺织元素。他与多家科研机构进行联系,说明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权威机构的帮助,但是这种近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受到不少同行的冷嘲热讽,得到的只有拒绝。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张士军将“竹纤维”进行到底的决心。他逐步退出了已经日趋饱和的“彩棉”市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竹纤维”的研制中。他聘请科研人员自行研究,开始了他探寻“竹纤维”的不寻常之旅。

    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永远是那么的遥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张士军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在实验室,他们往往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而连续几宿不眠不休。他们进竹林,访农户,查资料,拜老师,分别选取不同质地的竹子进行竹纤维含量对比,又在不同的样品中寻求最佳纤维组成,了解它的物理、化学变化。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比较,最终确定“慈竹”作为提炼竹纤维的不二选择。然而到了生产线上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竹纤维不服其他纤维生产线的“水土”。张士军与科研人员“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11个关键问题,这种全新的绿色生态纺织材料终于在2000年9月产出了第一批1.67dtex*38mm的短纤维,张士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竹纤维诞生后,可纺性又是一个难关,张士军与科研人员严格按科学程序一丝不苟的试纺。试纺是多方位的,从纯纺到混纺,从气流纺到环淀纺,从低支纱到高支纱,从本色纱到漂白纱,又从本色布到漂白布,从平纹到斜纺,提花、镂花,凡是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但是竹纤维易碎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近一步的研究试验发现由于竹子的特殊物理性能,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纺制,即温度在20℃-30℃,湿度大。功夫不负有心人,改变了生产环境, 2001年张士军成功地推出了“竹纤维”第一代产品,包括纯竹、竹棉、竹麻、竹真丝、竹天丝、竹羊绒等各种混纺的梭织、针织、色织服装面料,并于同年申请了国家专利,成为中国“竹纤维”服饰第一人。

    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将竹纤维产品推向市场,张士军在王府井金街举行了竹纤维新品推介会,引起了媒体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打响了面世第一炮。随着产品的大量投放市场,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由于竹纤维的强度不及木纤维和棉纤维,缩水问题成为攻克的难关。不能水洗,只能干洗,严重的制约了竹纤维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面对问题张士军没有默然对待,他带领科研人员再次投入到了枯燥乏味地研究之中。



    2003年3月张士军带着他的竹纤维第二代产品参加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会上,张士军的竹纤维产品受到了中国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的特别关注,杜会长亲自来到展位询问产品特性。同时与会人员对其产品也是兴趣浓厚,当场签下上百份订单。

    这极大的激发了张士军的热情,回到工厂,为了按时供货,他抓紧生产。就在此时,SARS疫情肆虐全国,供货中断,产品大量积压。看着库房堆满的产品张士军没有心灰意冷,他相信阴云终要散,相信政府有能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我能做些什么呢?”当时,消毒液、预防中药、口罩成为那一特定时期供不应求的商品,张士军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主动向当地政府提出加工口罩的请求。“非典”期间,张士军的工厂24小时连续作业,赶制口罩200万只,全力支持了抗击“非典”工作。就如同他所钟爱的竹一样,张士军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发挥出了他作为一名企业家的高尚品格。

    2004年张士军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深入研究竹纤维的产业化,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竹纤维”被列入了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获得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

    为进一步弥补竹纤维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梦狐公司终于在2005年成功地推出了国内首家完全克服了竹纤维缩水大、色泽差、易褶皱等缺陷第三代竹纤维产品。第三代竹纤维的成功问世标志着一个新纺织时代的到来,竹纤维面料更被业内专家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

    张士军又一次成功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从头再来、多少辛酸化作喜悦的泪水润湿眼底,政府的扶植与引导、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朋友的帮助与鼓励给了张士军无限的力量,加快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正像他本人说的“我已经顾不上得病,顾不上长岁数了。”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的责任促使他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前进。

    回顾张士军的这二十年,从河北宁冀到首都北京、从一名普通的职工到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从销售服装面料、开发彩棉到竹纤维产品的面世,张士军与他的“梦狐”一同并肩成长着。“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张士军始终把这句话作为他人生的座右铭。我们期待着梦狐的竹纤维能有一片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期待着张士军能继续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用他的智慧和财富更好的造福于消费者、奉献于社会。

 

作者: 2007-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