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保健常识

熊猫眼太吓人?如何去除黑眼圈尽显年轻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眶周色素沉着症又称“眼眶周围黑皮病”,俗称“黑眼圈”。黑眼圈以眼眶周围发黑为特征,严重时甚至眉眶及颊部也有色素沉着,多因睡眠不足,或脾虚、肾损、气血瘀滞所致。黑眼圈中医分为脾虚痰湿、肾精亏虚、瘀血内蓄三种类型。黑眼圈分两种颜色,一种是青色黑眼圈,这是因为微血管的静脉血液滞留。...

点击显示 收起

眶周色素沉着症又称“眼眶周围黑皮病”,俗称“黑眼圈”。黑眼圈以眼眶周围发黑为特征,严重时甚至眉眶及颊部也有色素沉着,多因睡眠不足,或脾虚、肾损、气血瘀滞所致。黑眼圈中医分为脾虚痰湿、肾精亏虚、瘀血内蓄三种类型。 

黑眼圈分两种颜色,一种是青色黑眼圈,这是因为微血管的静脉血液滞留。另一种是茶色黑眼圈,因黑色素生成与代谢不全而产生,两种黑眼圈产生的原因完全不同。

青黑色眼圈通常发生在20岁左右,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尤难避免,因其微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量增多而氧气消耗量提高,缺氧血红素大增的结果,从外表看来,皮肤就出现暗蓝色调。由于眼睛周围较多微血管,因此睡眠不足、眼睛疲劳、压力、贫血等因素,都会造成眼周肌肤淤血及浮肿现象。

茶黑色眼圈的成因则和年龄增长息息相关,长期日晒造成色素沉淀在眼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挥之不去的黑眼圈。另外,血液滞留造成的黑色素代谢迟缓,还有肌肤过度干燥,也都会导致茶色黑眼圈的形成。

肌肤活泼的功能原本是由运送营养和氧气到皮肤细胞中的血液所带动但由于眼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循环容易停滞,因此要比其他部位肌肤的养份补充更为困难,故眼睛四周的皮肤经常会出现问题,也是形成黑眼圈的主要原因。

坚持做好眼部护理,才能拥有紧致、娇嫩的完美眼周肌肤。

1.一感到双眼疲劳,就不自觉揉眼睛

眼睛一疲累,就不自觉用手去揉,卸妆时也毫不留情的大力搓,就像大力揉捏一张脆弱的纸,不产生皱纹、鱼尾纹也难。

2.紧盯电脑时间,毎日10小时up!

上班盯萤幕,下班啃韩剧,每天都是双眼「直盯萤幕」的接力赛,眼压高到炸,连眼周肌肉也超级紧绷,可怕的眼皮松弛、眼窝凹陷,都是这麽来的!

3.Iphone不离手,通勤、吃饭都不放过

别以为才20多岁就远离抗老化了!连吃饭、通勤时间都要猛滑iphone。撇开眼压高不谈,3C用品散发的〝微量辐射〞也正一点一滴的加速眼睛老化。

24hr美眼计画,让双眼随时随地『蓄电力』十足

每次决定努力擦眼霜,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吧!把伤害眼睛的坏习惯通通改掉,再加上随时随地的护眼小撇步。今天开始就向无神双眼说掰掰!

8:00 wake up

如何去除眼袋?常听人说「冰敷消除眼袋」,但这招对於鼻子过敏、血液循环超容易塞车的双眼来说,效果往往只有一点点!眼袋怎么消除?反倒是「冷热交替敷」才能让血流顺畅,减少静脉郁血。只要在早晨洗脸时,使用热、冷毛巾各敷上一分钟,搭配〝冰镇滚珠笔〞将眼皮松弛收紧,就能立即赶跑爱困眼。

9:00 Commuting

肌肤80%的老化来自紫外线的伤害,对於既薄脆弱的眼周肌肤来说,更是无力抵挡紫外线「催生皱纹」的威力,通勤绝不能忘记防晒!除了白天上眼妆前,就得擦上〝眼周专用防晒霜或者精华液〞,当阳光真的很刺眼时,也别忘了戴上太阳眼镜!

11:00 Working

千万不能小看「辐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眼科医师早就证实,造成眼球混浊的凶手之一就是「辐射」,连随时紧盯不离手的智慧型手机也不例外!

抗眼睛〝辐射老化〞守则:

1 避免注视微波中的微波炉

2 电脑萤幕加装辐射保护贴

3 缩短紧盯手机萤幕的时间

白天眼睛总是肿到不行,起床後才抢救绝对来不及!其实「眼袋」是夜间形成的产物,就像「漏水」一样,夜间身体水分容易一点一滴的聚积在肌肤表面下。专家建议:大分子「眼胶」比霜状去眼袋眼霜更能在肌肤表面形成收缩薄膜,就像隐形的塑身衣一样,让眼皮肌肤不「渗水」膨胀,隔天双眼自然神清气爽。

2:30 pm Break of work

中医美容的观点看来,穴道是动脉和静脉间的肌肉组织,是神经线的集合处,神经又控制着肌肉运动,想改善眼部「筋僵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刺激穴道了!另外,因为头部也是身体的「百穴之汇」,随身携带一把按摩梳,利用梳头按摩头皮,其实也有放松脸部肌肉的效果。

A 攒竹:预防浮肿、疲劳 (眉头内侧凹陷处)

B 丝竹空:紧致脸部(眉尾外侧凹陷处)

C 四白:使眼神黑白分明、减少血丝(眼正视时,在黑眼珠正下方,沿眼眶骨下0.5公分,用手指按捏有个凹窝处)

D 睛明:可提神、明目(眼头与鼻骨间的位置)

Point1》用中指按压每个穴道6秒,最後在鼻梁骨两侧,以大拇指指腹深层按压

Point2》由内向外按摩额头放松前头筋後,按压太阳穴,动作来回三次,舒缓上眼皮肌肉紧张。


作者: 2015-7-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