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欢度新春佳节,人们在走亲访友的同时,饕餮大餐往往也必不可少。
医学专家提醒,节日饮食要注重健康、有度,大吃大喝可能会引发以下这些“急”病。
急性肠胃炎
春节期间,医院急诊室里总是不乏被急性肠胃炎困扰的患者。
不洁食物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首要“元凶”。佳节前夕,家中总会大量采购各种年货,食品长期囤积在冰箱中,新鲜度降低,加上冰箱开门次数频繁,内部温度常常会升高到10℃左右,大大超出4℃的标准温度,使细菌的大量繁殖有了可乘之机。很多人习惯把未经洗涤的鸡蛋放在冰箱里,殊不知蛋壳所携带的众多细菌最容易散布到冰箱中,污染其他食物。人们一旦摄入这些被污染的食物,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就会引起肠胃炎,腹泻、发烧接踵而至。
除了“冰箱性肠胃炎”外,节日里走亲访友,顿顿大餐,油腻的食物不知不觉就会吃得比较多,不少人尤其是孩子又爱喝碳酸饮料、吃零食。油腻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冰镇饮料的刺激,肠胃的抵抗力自然会下降,给各种病菌以可乘之机。
不少人还习惯把饭桌上剩下的食物打包回家。隔夜食物一旦保存不当,也很容易引发肠胃炎。因此,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储存。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煮熟,尽量不吃生食,慎食凉拌食品。
专家指出,“饮食不过量,冰箱不库存”是春节期间预防肠胃炎的好方法。一旦出现腹泻等症状,体内的电解质就会失衡,所以肠胃炎病人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如果腹泻严重,出现脱水、体重迅速下降时,需尽快到医院救治,以免延误病情。
急性心梗
饮食不当除了会破坏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外,还会侵害心脏。每逢春节长假,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一方面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原本就容易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另一方面再加上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心梗患者便陡然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猝死是由饱餐引起的,部分冠心病的急性发作也是在饱餐后发生的。有研究显示,暴饮暴食后两小时内出现心脏病的危险几率是正常情况下的4倍。
尤其是那些已经被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平日里可能会比较注意饮食健康,可逢年过节饮食就会放开些,以为偶尔大吃大喝几天无关紧要。殊不知暴饮暴食对冠心病患者更危险。一项有2000名冠心病人参加的研究发现,有158人在发病前26小时内曾大吃大喝,另有25人在心脏病发前两个小时内曾大吃一顿。
专家分析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减弱,饱餐过程的本身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饱餐后,机体为了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血液会在体内重新分配,并大量向胃肠道分流,心脏的供血便相对减少,外周血压就会下降,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原有的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同时,饱餐后食物中的脂肪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黏稠度也会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就容易形成血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在节日期间尤其不宜进食过饱,要坚持清淡、宜消化的饮食,少吃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每天应保证足够的蔬菜与水果。注意少食多餐,晚餐要适当吃得少一点,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可以适当多吃些深海鱼类,以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急性炎症。急性胰腺炎非常凶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特别是油腻食物进食过多、饮酒过量,最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胰腺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这些酶在胰腺内以不活动的“酶原”形式存在,不会消化自身的组织。但当人们暴饮暴食时,大量酒菜的刺激就会导致胰液排泄不畅,引起胰管高压或肠胰返流。“酶原”进入胰腺和它的周围组织时,会被激活而变成有消化作用的酶,从而消化自身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胰腺损害和炎症反应。
因此,饱食或酗酒后的当晚或第二天,如果上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或左侧腰背部疼痛难忍、恶心呕吐,且吐后疼痛无法缓解,同时伴有明显腹胀等症状时就要警惕急性胰腺炎。严重者的腹部还会出现淤斑或血压突然下降、皮肤湿冷、手足冰凉等表现,这类患者一定要及时送医院抢救。
胰管结石、肿瘤、胆道疾病也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胆结石患者尤其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食物,节日期间的饮食更要保持清淡。否则高脂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小结石一旦被挤压进胆道,可能会造成胆汁胰液的淤积滞留,引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