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历史证明,产业革命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同时它又构成商家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准确地说,是有备者的历史性机遇。
从需求刺激技术的角度考虑,未来全球新的产业革命,不见得是基因工程,不见得发生在美国,而是最有可能发生于中国,出现在制约中国经济扩张的瓶颈产业——能源和原材料领域。
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历史性的赶超,必须依赖于新产业革命,必须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新产业革命是弱国、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所以,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关注规模的增长,更要关注规模增长背后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
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契机是资源的约束、能源的不足以及环境破坏的压力。显然,除非我们能够克服自身弱点,在技术和产业上实现领先,否则中国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13亿人民的现代化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的半个世纪时间里,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推进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过程。中国人必须十分重视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必须把加速“世界工厂”的形成与积极推进新科技新产业革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类文明的四项革命与全球产业的五个周期
现代化专家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大约发生在250万年前,它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进入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第二次是农业革命,大约发生在1万年前,它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人类随后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200多年前,它使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生产,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第四次是知识革命(信息革命),大约发生在20多年前,它使人类消费模式从物质消费型转向知识消费型,人类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的四次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四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是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第三次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四次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人类经济活动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
一些学者则专门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几次产业革命的演进。譬如,有学者认为,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经济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已有五个长周期,先后发生了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石油和重化工及电力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以及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
这种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技术创新,几乎每个长周期都与一次大的产业革命紧密相联。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大规模集中的浪潮。技术革命包括新的关键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新的基础设施及新的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必然会演变为产业革命,在原有技术创新逐渐衰落时,新的技术创新周期又孕育并导致新的产业革命,新的经济周期也就被启动。
以IT产业为主导的第五个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凭借其在以IT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率先进入这一以IT时代为特征的新长周期,欧洲的许多国家、日本和中国紧随其后。这一周期发生了以IT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革命。随着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脑、激光、微电子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世界新的技术经济体系。
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演变方向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下一次产业革命演变方向可能是什么。对此,存在着不同的预测。
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预测:经济发展的内在冲动会激励着技术创新,突破性技术及由此带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在未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将是延长人类生命周期的生物、生命和基因产业。
福建师大学者钟惠波、连建辉则认为,纳米技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目前多数重大的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和创新都是在纳米水平上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创新是以纳米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网络板块中的一个亮点。
西南财经大学学者方行明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研发新能源,推动新的能源革命,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已迫在眉睫。而以生物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将是新能源革命中的主力军。
所有这些分析的共同特点,主要是从产业的先进程度来考虑,却未考虑产业革命最主要的动力其实是需求。其实,需求的刺激是技术革命更为重要的动力和线索。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社会一旦产生需求,则这种需求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技术推向进步。从需求刺激技术的角度考虑,笔者相信,未来新的产业革命最有可能将发生于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原材料等领域。
“中国会饿死世界吗?”对于这个命题的回答,显然要从两面来看,一方面,中国是世界市场的需求者,因此中国的需求将对世界市场产生强大压力,世界的资源和能源也将对中国经济的大扩张构成约束,所以才会有“中国饿死全世界”这样的问题出现;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需求对新的产业革命是强大的刺激,从而比10所大学更能把全世界的技术推向进步。
事实上,中国增长与资源约束问题的严峻性可以这样来看:全世界积200~300年之功,才发展到7亿工业化国家人口,现在中国14~16亿人口却要凭借“世界工厂”的一跃,在短短十几年里跨入工业化国家行列。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一个饭厅,200多年来最多时候才有7个人在吃饭,现在却一下子闯入了14~16个人来吃饭,这还了得!很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饭厅的面积不够了,饭菜也不够了。
那怎么办呢?只好扩建饭厅,增加饭量了。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十多亿的人口急速加入工业国行列,累加在200多年渐进形成的世界7亿工业化人口之上,星球爆炸式的市场需求将是最有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革命出现的动因。
市场需求导致了技术进步,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说是真正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最接近市场需求的地方往往最容易产生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而中国企业是最接近中国市场的地方。
中国企业该如何作好准备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迎接挑战呢?大的方面来说有这么几点:
一是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要瞅准中国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机遇,决不轻易放过。最近香港华润的朋友前来拜访,我就跟他们谈到,华润的产业结构有必要做些调整,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投资比重应增加。华润的朋友则谈到了他们在节能项目上的雄心。有道是:抢占先机者胜。谁能认识先机,谁能把握先机,谁就拥有更多的胜算。
二是要有全球眼光。技术进步有很多方式,有的是独创,有的是引进。日本曾经用60亿美元引进了欧美1200亿美元的先进技术,从而一举将自己推向技术的巅峰。美国的思科公司是一家做得非常成功的高技术公司,但思考的技术与其说来自于其自身研发能力,不如说来自于管理层卓越的市场把握以及技术把握。其做法便是,瞅准市场最需求的技术方向,从全球购买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市场与技术的互动,通过全球高新技术的组合,实现快速成长。思科的经验无疑值得许多中国公司学习。
第三是要适当加大研发力度。中国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通常不超过1%,而世界500强通常在5%~10%,某些领域如医药还要更高。韩国的三星原来并不是最先进的企业,但现在通过加大研发的力度,已经后来居上,在很多领域甚至将日本的企业甩在了后面。韩国企业既有雄心,又有志气,是值得中国企业很好借鉴的。
第四是要变革企业治理结构。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靠已有的人力资源,而要靠天下的人才。何以能聚天下人才,关键是要有吸引天下人才的良好的治理结构。
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英国发端,英国遂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发端,美国遂成为20世纪最为强大的国家。亚洲的成功,则在于承继了发达国家的产业传递,使自身迅速地提高了综合实力。但中国是个大国,中国将不会完全遵循亚洲国家的老路,中国除了承继外,还必须有创新,惟此地球才能容纳中国巨大的身躯进入先进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中国最大的幸运在于,他是个大国,一方面可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过程中将传统工业向境外转移的机会,加速自身“世界工厂”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还可以借助市场优势,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形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完成中国的崛起与文明复兴。至于生逢其中的中国企业,则如当年曹孟德诗中所唱,是“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