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家庭药箱辨药识药

白茅根的药用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白茅根,原名茅根,以根色白而得名。中医认为,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茅根可“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茅根“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点击显示 收起

       白茅根,原名茅根,以根色白而得名。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此草多生长在路旁、山坡、草地。春出苗,茎丛生,直立,叶扁平,条形,边背粗糙。夏开白花,细软如毛。根洁白,横地而生,有节。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切段,阴干备用,亦可鲜用。
       中医认为,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茅根可“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白茅根“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名医别录》中记载:白茅根可“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临床上此药多用于治疗因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以及因肺胃蕴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呕吐、咳嗽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茅根富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甘露醇、薏苡仁素、芦竹素、印白茅素、钾盐等,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肺结核、麻疹、痔疮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下面介绍10个用白茅根治病的民间验方:
       1.慢性肾炎  用白茅根(鲜品)30~60克,赤小豆100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效果尤佳。    
       2.急性肾炎  用白茅根250克,车前子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数剂即效。
       3.肺结核  用白茅根(鲜品)60克,侧柏叶20克,藕节、栀子、仙鹤草各15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对肺结核所致咯血效果明显。
       4.黄疸  用白茅根、金钱草各30克,马鞭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5~15天。
       5.鼻出血  用白茅根30克,炒栀子1 5克,水煎服,每日1剂。也可将白茅根研成细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6~8克。
       6.咯血  用白茅根45克,墨旱莲30克,鱼腥草15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3次服,以愈为度。
       7.尿血  用白茅根30克,车前子25克,白糖15克(后放),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可1次服下。也可用白茅根60克,木通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3次即效。
       8.便血  用白茅根、地瓜根、鱼腥草、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9.刀伤出血  用白茅根适量炒焦,研成细末,撒布患处,即可止血。
       10.麻疹用白茅根、板蓝根各30克,玄参15克,栀子、牡丹皮各10克,生地黄、紫草各12克,犀角3克(后放),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对邪窜血分型麻疹疗效甚佳。也可用白茅根30克,芦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可治麻疹口干,以愈为度。
作者: 2009-5-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