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家庭药箱辨药识药

地黄地之精髓草之英华

来源:药物分析网
摘要:地黄大概是我最早认识的植物了。我们亲眼所见的东西应该有个名字。一旦叫出了“名字”,万物就离我们不远了。地黄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

点击显示 收起

     地黄大概是我最早认识的植物了。所谓“认识”,首先是“识”。我们亲眼所见的东西应该有个名字。一旦叫出了“名字”,万物就离我们不远了。然后是“认”。物在眼前,名在其上,辨认就开始了。最后,“认识”就是从更深的层面,从根本上理解事物,是对事物根由的追问。有的问题有答复。有的问题没回答。世界就是从这里发现的。事物的神奇之处往往在于它们的平常与凡俗。因为“平凡”是一层“膜”,而且是不透明的“膜”,它总是掩盖了事物的真与理。看不见“真”,“理”是不会搭理我们的。

  造物主把万物留世上,对造物主而言,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对人而言,则神而又神,百思不解。至于我们如何对待、如何采纳、如何保护它们,就要看我们自己的造化之功了。我常常寻思,万物存在,并非是给人单独预备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似乎比人更了解它们的环境。只是它们不言。或者,它们的“言”,我们听不着。美丑善恶,都是人类的文化附着物。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物皆备于我”,但要紧的是,“物我皆备于世”。不能平等相处,物我必将不存。

  地黄还有许多其他的名字。比如“地皇”,其名之肃穆,与花之素朴,相距甚远。倘若追索其中奥义,实在是因为地黄作为一味草药声名远播,药力神乎其神的缘故。比如,“地髓”,《神农本草经》上说,地黄可以“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药农以为,地黄得大地之精髓才根深茁壮。传说种植地黄的药田不能年年种植。要种一茬,休耕八载,否则地力匮乏,药效递减。地黄还有个简单富有童趣的名字,叫“蜜蜜罐”,凡是采过地黄的花的孩子,都可能尝到此花的甜蜜滋味。野生地黄的花是紫红色的,也有枣红色和粉白色的,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联。把花摘下来,可以从后面吸出甜甜的汁液,就像盛着美酒的小酒壶,所以地黄在民间也叫“酒壶花”、“甜酒壶”。

  地黄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已知地黄有6种。常见的是地黄和天目地黄。天目地黄,花红茎细,多为野生。比较少见的是裂叶地黄,叶浅裂或深裂。古人以地黄名之,大概取天青地黄之意。还有一种原因,大意是地黄的地下根茎为黄色,用它做颜料染衣不易退色,所以叫地黄。在北京地区,和地黄同时开花的泡桐,也是玄参科植物,同样是原产中国。泡桐花落,一年之春也就快结束了。

  中国古代,对地黄的药用价值,评价极高,并视为珍品。《抱朴子》一书记载:有一山鸡被老鹰叼伤,山鸡便逃到地里用地黄叶点之而愈。谢灵运《山居赋》曾有“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冬”之句。苏东坡《小圃地黄》有“地黄食老马,可使光鉴人”之说。以地黄喂马,更早出自《抱朴子》:“韩子治用地黄苗喂五十岁老马,生三驹,又一百三十岁乃死。”足见地黄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的神奇夸张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认为是补药的六味地黄丸,地黄是主药。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曾被列为皇封贡品。清时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有诗云:“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诗中把“四大怀药”山药(薯蓣)、牛膝、地黄和菊花的种植盛况收罗殆尽。

  地黄的地上部分长得并不发达,它的主要精力都在地下根茎上。每年的秋天,当地黄叶片逐渐枯黄的时候,就可以采挖了。地黄的根茎发达,野生的地黄根茎比较细一些,大约指头粗细。而栽培的地黄,纺锤形的根茎粗壮发达,有点像我们熟悉的小块红薯。

  地黄还常用来女性养颜。“益寿永贞膏”就是以地黄为主药。此外,还常用以煎汤、熬膏、酿酒、煮粥等多种方式服食。地黄的美容作用主要在于润肌肤,明耳目,乌须发。地黄补肾益精,也是固齿护牙的良品。地黄对齿黄不白、虚火牙痛、牙疳露龈有较好疗效。

  地黄在中国据说有近三千年的栽培史。作为植物分类爱好者,我对野生地黄更感兴趣。荒芜破败之地,墙根路边田头,三月破土抽芽,四月生叶发花。虽说地冷雨少,依旧生机盎然。它就在我们身边默默生长,默默地枯萎,不在意我们知不知道它的名字。是药是草还是花,全凭我们的用意,我们的采纳。在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上,我曾拍摄到迎风而立的地黄。在地坛的琉璃瓦上,地黄也一簇一簇地开着灿烂且素朴的花儿。

  物种在消失。就在谈论物种的此刻,必有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物种在消失。人与天斗,与地斗,只能是两败俱伤,败得更难看的一定是人。诗意地栖居,到头来也许就是“失意的”栖居了。唯有顺应天地,才能顺应未来。一旦眼前的野草当春不再生发的时候,人类离自己的毁灭也就近在眼前了。但愿野生的地黄年年开放,作为药,作为草,并像草一样,风来依依,春来灼灼。
作者: 2011-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