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分析实例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及有关问题评述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北京100810北京市药品检【刊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67-73【文摘】对中药注射剂现状及已收载于国家标准的80个品种进行了归纳,对注射剂质量、临床不良反应及质量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强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并提出了有关临床应用的注意问题及改进工艺、提高完善......

点击显示 收起

【机 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北京100810 北京市药品检
【刊 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2).-67-73 
【文 摘】 对中药注射剂现状及已收载于国家标准的80个品种进行了归纳,对注射剂质量、临床不良反应及质量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强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并提出了有关临床应用的注意问题及改进工艺、提高完善质量标准、研究指纹图谱、改进生产管理以达到GMP要求等建议。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应用,突破传统中药给药途径,扩大了应用范围.鉴于注射剂是将药液直接注人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故对其质量要求不同于其他剂型。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药液中数种成分共存,对注射剂澄明度、稳定性、疗效、安全性难免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中药注射剂这一特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制定《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应根据临床急、重症用药需要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给药途径者为原则。”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但品种极少,如柴胡注射液,治疗感冒发热,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70年代中草药群众运动以来,新增不少中药注射剂品种。如1977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芍咳注射液等23种。目前,临床疗效较好的品种有抗休克用的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用的灯盏花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用于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现改名为香丹注射液)。镇惊开窍的清开灵注射液等,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急症首批必备中成药品种。二类新药康莱特注射乳剂,对肺癌肝癌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已在数个国家取得专利,并已向美国FDA申请临床试验研究。二类新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是首次载人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注射用粉针剂。总之,当
前市售及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属于国家标准的有80种,其中收载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2种;卫生部药品标形《中药成方制剂》收载70种、尚有8种为批准生产的新药(见表1)。
    中药注射剂用法分别为穴位、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等,药效发挥迅速,尤其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更适用于临床急救与危重病症。但住临床应用和检验过程中发现中药注射剂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其不良反应、质量标准及市售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ADR监测工作的进展,中药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口服制剂。1983—1998年国内医药期刊论文中报道有32种中药注射剂257例不良反应(见表2),如头痛、关节痛、全身肌肉痛、消化道反应.大多数为药物过敏反应,个别引起休克.仅1991—1995年31篇报道中药注射剂所致77例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呼吸系统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血管刺激及全身肌肉酸痛等。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由多种原因引起,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出发分析其相关关系已有报道,但对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尚缺乏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处方主要含牛黄、水牛角、黄芩、黄连、板子、板蓝根、金银花、珍珠母等,过敏反应可能与所含动物药有关。静滴双黄连注射液所致l0例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超量使用.或药物浓度过大(超过1%),或输液速度过快(每分钟大于助滴)。;肌注肝炎灵(山豆根)注射液,出现中毒反应.肌注每日4mL,24h尿排出给药量88.7%,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脉络宁注射液为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有一例因过敏性体质,静滴15mln后出现四肢震颤,但同一批号药物其他患者却无此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是多原因的。
2  质量标准方面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它应具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质量可控是安全有效的保证,故要求制订较完善的药品质量标准,注射剂尤其如此。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止喘灵注射液和注射用双黄连,其质量标准基本符合新药审批办法《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收载的注射剂品种,其质量标准存在问题较多,现分述如下。
2.1  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  《中药成方制剂》收载的70种注射剂中,有9种规定测定总黄酮成分,以芦丁计算含量,这些品种的总黄酮成分中不一定都含有芦丁,结构不同,分子量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尽相同,应采用该品种本身含有的黄酮成分作对照品并计算含量。例如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中蒲公英、鱼腥草、野菊花三味药均含黄酮类成分,但其结构与分子量各异,均以芦丁作对照并计算含量,科学性差。更严重的是含测方法错误,如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由八味药制成的复方制剂,测定总黄酮,以绿原酸为对照品计算绿原酸含量。众所周知,绿原酸属有机酸,非黄酮类,显然此种实验设计不能成立,谈何质量可控。
2.2  缺含量测定  卫生部标准收载的70种注射剂中有8种末规定含量测定,即无量化指标,有的仅在“[检查]项下规定在某一波长下吸收值不得低于多少。如黄瑞香注射液,在278正负2nm波长,吸收度不得低于0.30,类似这样检查吸收值的情况还有5种注射液。而且所用波长相近,专属性差。特别是红花注射液,除肌注外,尚用于静脉滴注,只有吸收度的测定且列入“[鉴别]”项,其质量难于控制。
2.3  可控指标少,含量微  如退热解毒注射液,由八味药组成的复方,但只测定绿原酸
含量,并规定每毫升不得少于0.4mg。脉络宁注射液规定每支(10mL)含滨篙内酯不得少于0.05mg ,即每毫升为0.005mg,百万分之五(5ppm).又如鱼腥草注射液甲基正壬酮含量,规定每毫升不得少于0.8ug,仅为百万分之0.8(0、8ppm),含量如此之微,对药品质量控制有何意义。
2.4  标准不完善,缺原料质量标准  部颁药品标难《中药成方制剂》收载的夏天无、血塞通、血栓通、雪上一枝篙总碱、正清风痛宁、灯盏花素、莲必治等11种注射剂,其原料为单体或有效部位,但夏天无、猪芽多糖及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未附原料标准;血塞通与血栓通注射剂,其原料均为三七总皂苷,前者为三七芦头提取物,后者为三七主根提取物,而且测定方法与限度规定均不相同.
 3  市售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
    根据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从1995年1月至2000年9月,检验商品中药注射剂250批次(拍、送检),有39批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6%。不合格的项目及批次:性状有2批次,澄明度有8批次,PH有8批次,吸收度有2批次,含量测定有9批次.热原有2批次.规格及用法项与标涟不符有8批次c由此可看出.市售商品中药注射剂存在多方面质量问题,主要有:
3.1  澄明度  澄明度是中药注射剂稳定性考
核项目之一。除特殊规定外,注射液必须完全澄明.不得含有任何肉眼能见异物,照卫
生部颁布施行wBl—362(B—121)—91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对上述检品进行澄明度检查,结果发现不合格者多属白块、玻璃屑等异物.
3.2  pH值  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茵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3.3  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有热原的注射液注人人体后,约半小时,被注射者出现发冷、寒战、发热、出扦、恶心呕吐的症状,有时体温上升至40℃以上,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故注射剂.特别是供静脉及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均应进行热原检查。所检验的检品中,双黄连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2批次热原检查不合格.
 3.4  含量  含量测定项是评价药物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应按照该注射剂质量标准
规定的含测方法依法进行测定、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原儿茶醛含量、血
塞通注射液三七皂苷含量、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总黄酮含量均不符合规定。
4  几点建议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标准及质量的可控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药药注[2000]157号文发布“关于加强中药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规定.注射剂停止仿制审批,建立指纹图谱、提高质量标准等.对已批准上市的品种要求在2004年底完成.否则将撤消其批堆文号.为贯彻执行上述通知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为了防止和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已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时.对安全性应予以特别重视G用药要符合中医证型,应认真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处方中含毒性药,应注意用量或依法炮制;如为杂质引起.需改进工艺,并注意防止污染等。对药品质量方面,起码应检查药品有无挂壁或沉淀生成及有效期。过敏性体质应慎用.
4.2  中药材产地、栗收季节、加工炮制及制备工艺等因素均可影响注射剂的质量,首先应按《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的附件二《质量标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检查厂项试验,然后按“;含量测定厂项规定进行试验.如不符合要求,则应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若涉及内在质量达不到要求,可需要改进工艺者,应按《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部颁标准收载品种,尤其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注射剂起点较低、基础研究较差,而又确有疗效的品种,可考虑研究换代产品。
4.3  在上述项目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药管注:2000]348号文件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并应按国药管安[1999:372号文关于重申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的通知要求,“粉针剂(含冻于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基因工程产品生产应在2000年底前符合GMP要求,通过GW认证;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应在2002年底前符合GMP要求,通过GMP认证.”
    总之研制中药注射剂,必须持慎重态度,并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处方应体现源于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原则,药昧宜少而精,质量控制严谨、可控,保证用药安全与有效。







作者: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