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复方鱼腥草颗粒系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收载的复方鱼腹草片的改型制剂,处方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方中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等[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苷有抗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2],是复方鱼腥草颗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

点击显示 收起

  复方鱼腥草颗粒系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收载的复方鱼腹草片的改型制剂,处方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5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方中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等[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苷有抗菌、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2],是复方鱼腥草颗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选用黄芩中化学成分黄芩苷(C21H18O11)的含量作为复方鱼腥草颗粒质量控制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关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报道的方法很多,有HPLC[3]、分光光度法[4]、聚酰胺薄膜层析法[5]等。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进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条件能消除杂质的干扰,方法简单易行,经9次回收试验,其平均回收率为99.27%。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515泵、PDA 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010色谱工作站;Sartorius BP211D电子天平。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黄芩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复方鱼腥草颗粒(广西半宙制药集团公司第三制药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μ Bondapak C
18, 250 mm×4.6 mm,10 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
2.2 溶液的配制 
黄芩苷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在60 ℃真空干燥4 h的黄芩苷对照品30 mg,加适量甲醇溶解,加甲醇稀释至100 mL,作为储备液,精确量取5 mL,至50 mL容量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取复方鱼腥草颗粒样品,研细,精密称取1 g,准确加入70%乙醇25 mL,振摇使溶解,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5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取鱼腥草、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按本品的制备方法制成空白样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空白对照液。
2.3 色谱图 
将配制好的对照品、空白及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 μL,见图1,由图可见,所测样品中黄芩苷峰与杂质峰完全分离,分离度佳,且无空白干扰。经用色谱图归一化(不同波长的色谱信号归一化,归化光谱几乎重合)、光谱图归一化(从色谱峰不同部位取光谱归一化,归化光谱几乎重合)、差光谱(接近于直线)及比率图法鉴定为纯峰。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不低于1500。

图1 色谱图
A.空白 B.供试品 C.黄芩苷对照品
1.黄芩苷

2.4 线性范围 
精密吸取对照品储备液1.0,3.0,5.0,7.0,9.0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20 μL测定,以黄芩苷的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回归处理得直线方程:

Y=2.81×106 X-7.36×104 r=0.999 9

线性范围为0.124~1.112 μg。
2.5 加样回收试验 
取已知黄芩苷含量的复方鱼腥草颗粒研细,精密称取9份,分别加入0.961 2,1.281 6,1.922 4 mg的黄芩苷对照品,按溶液的配制项下的方法,自“准确加入70%乙醇25 mL……”操作,进样20 μL,结果回收率为98.70%,99.35%,99.89%,RSD小于1.12%。
2.6 重现性试验 
平行6份样品,各取供试液20 μL进样,结果各份测得含量差异较小,平均0.52%(g/g)(n=6,RSD=0.82%)。
2.7 精密度试验 
同一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结果峰面积差异较小,RSD=0.81%(n=6)。
2.8 稳定性试验 
样品1份,分别于0,1,4,8,12,24 h取供试液20 μL进样测定其峰面积,计算含量,RSD=0.42%,说明样品稳定性好。
2.9 样品的测定 
取供试品溶液和黄芩苷对照品溶液20 μL,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按外标峰面积法计算含量。测定6批样品,结果含黄芩苷为0.51%~0.57%。

3 讨论
3.1 曾对流动相中磷酸不同浓度对峰形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随磷酸浓度的增加,峰形进一步变尖锐。但考虑到酸度对柱子的影响(要求流动相pH应大于2.0),当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时最好,此时流动相pH为2.5左右,具有较好的峰形,分离效果佳。
3.2 黄芩苷可溶于乙醇溶液、甲醇、乙醚、醋酸乙酯或热冰醋酸;难溶于氯仿,不溶于水[6]。根据本制剂的生产工艺,用70%乙醇即可将黄芩苷溶解制成供试液,无需复杂的提取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药检验所 南京530021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17
2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科学科技出版社,1997.299
3 中国药典.1995,一部:270
4 杨桦,陈馥馨,刘雪峰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47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十二册.31
6 林启寿.植物药品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07

收稿日期:1999-02-11

作者: 宋宁宁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