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宣颗粒剂中麻黄碱的含量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处方以麻黄为君药,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文参照文献[1]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宣颗粒剂中麻黄碱,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了依据。盐酸麻黄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加酸性甲醇(盐酸调pH为2。5mg的溶液,作为......

点击显示 收起

 

  清宣颗粒剂是由麻黄、甘草、苦杏仁、生石膏、川贝母、枇杷叶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效,临床上用于痰热郁肺所致咳喘的治疗。处方以麻黄为君药,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文参照文献[1]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宣颗粒剂中麻黄碱,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了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谱仪;Tunable absorptance detector 486检测器;PC 800色谱工作站;盐酸麻黄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清宣颗粒剂(山西神泉保健制品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色谱条件及供试液的制备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pherisorbC
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甲醇(95∶5),磷酸调pH为2.5;检测波长:210nm;流速:1.2mL.min-1;柱温:室温。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加酸性甲醇(盐酸调pH为2.5的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清宣颗粒剂样品约5g,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mol
.L-1盐酸溶液40mL,超声处理40min,用上述盐酸溶液补足失重,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以6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12~13,加入氯化钠2g,使溶解,用乙醚提取5次(20、10、10、10、1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加入酸性甲醇1mL,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及生产工艺制备麻黄阴性对照样品,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3 方法学考察
3.1 选择性试验 
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色谱图见图1,色谱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峰相应位置上没有干扰。

图1 色谱图
A.盐酸麻黄碱对照品 B.样品 C.阴性对照样品
1.麻黄碱

3.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不同体积的对照品溶液,分别依次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A=1232790.3C-4652.3 r=0.9998

盐酸麻黄碱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0.068~0.816μg之间。
3.3 精密度试验 
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每次10μL,测定峰面积,RSD=0.47%。
3.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0、4、8、12、24、36h进样10μL,记录峰面积,RSD=0.95%。
3.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按样品测定法测定6次,计算盐酸麻黄碱的含量,RSD=1.9%。
3.6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测知含量的样品2.5g共5份,精密称定,加入对照品溶液适量(含盐酸麻黄碱0.840mg),挥干,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溶液,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5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为1.2%。

4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外标法计算样品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为970508批:0.353 mg*g
-1;970510批:0.350 mg.g-1;970511批:0.365mg.g-1

5 讨论
5.1 清宣颗粒剂为10余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药味较复杂,试验曾采用碱性氯仿提取,提取液再用盐酸水溶液提取,盐酸提取液用氢氧化钠调至碱性,加氯化钠饱和,再用乙醚提取的方法,与现行直接用盐酸溶液提取的方法做了比较,结果一致,而现行方法更为简便易行。
5.2 麻黄碱在257nm处有弱吸收,但在近紫外区有很强的末端吸收,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参照文献[2],选定210nm作为检测波长。
5.3 由于麻黄生物碱类成分呈碱性,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其流动相中多含有一定比例的缓冲溶液,并通过调整pH来改善分离度。我们参照文献[3]选用磷酸二氢钾-甲醇为流动相,并在试验中比较了不同pH对分离的影响,认为pH为2.5时,分离效果较好。

作者单位:梁宏 李文英 山西省药品检验所 太原030001
陈燕 卫生部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北京100061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1995.一部:附录37
2 王宝NFDB1.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99
3 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190

收稿日期:1998-12-29

作者: 梁 宏李文英陈 燕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