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制药工艺与技术

中药颗粒剂开发期待入轨

来源:健康报
摘要:如果中医师给你开了几服中药,你从药房中拿到的不是草根树皮,而是一包包加工好的颗粒剂(或称为“免煎中药”),回家自己按照剂量用水一冲,即是一剂汤药,这有多方便。目前,我国已经有5家企业生产这种颗粒剂,也有医院使用,但尚不普及。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还不统一,5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全国政协委员周超凡在今......

点击显示 收起

如果中医师给你开了几服中药,你从药房中拿到的不是草根树皮,而是一包包加工好的颗粒剂(或称为“免煎中药”),回家自己按照剂量用水一冲,即是一剂汤药,这有多方便!
  目前,我国已经有5家企业生产这种颗粒剂,也有医院使用,但尚不普及。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还不统一,5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标准不统一也就不可能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中。
  全国政协委员周超凡在今年的两会上递交了关于研发中药配方颗粒剂的提案。他的提案得到了中医药界委员的响应。两会之后,部分在京的中医药界政协委员和专家在生产中药颗粒剂的首创药业有限公司,召开了一个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讨会。专家们各自谈了对开发中药颗粒剂的看法。
  开发颗粒剂不是取代饮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姚达木:很多年前考察过台湾和香港等地区的“科学中药”,也提出要把我们自己的配方颗粒限期搞出来,但现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是对中药颗粒剂学术上有不同观点,有专家误认为颗粒剂要取代饮片了。必须先确认,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不是用其取代中药饮片,二者应该是一种长期并存的关系。中药饮片的生产是比较原始的,多是小作坊式的小农经济,质量无法保证,也无法工业化生产,配方颗粒则是GMP认证的企业生产的。
  积极慎重 统一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李佩文: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我大力支持配方颗粒剂尽早进入临床、进入市场。中药颗粒剂方便群众、也可以缓解百姓看病难。其实,病人看病难,医院也难。传统中药饮片一抓一大包,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不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需求,也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时候,门诊病人上午看病拿不到药,必须下午再来一次取药。而配方颗粒对医生、病人、药剂师都方便许多。
  全国政协委员姚乃礼:改革传统的煎药技术和剂型应该支持,但因为涉及革新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煎药方法等,应该慎重。配方颗粒不单要方便,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应该让临床医生,特别是老医生,了解颗粒剂研究的进展。
  姚达木:现在虽然有几家试点企业的产品上市多年,但一直没有扩大临床使用。另外配方颗粒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不能5家生产企业5个标准,虽然有红外、薄层等等鉴定方法,但应用这些方法成本加大了。中药配方颗粒要想进一步推广,建立和统一标准是首要的。5家企业不应相互保密,各自执行自己的标准,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推进。
  关注性价比
  全国政协委员龙致贤:除了质量标准问题外,还要看到疗效问题。学术上有分歧,尤其是单煎共煎问题,单煎与共煎的疗效究竟有没有差别呢?首创公司对400个常用品种做了中红外指纹图谱,虽然初步整体性比较研究显示,40个经典方对比相似度均达90%以上,但会不会以偏赅全?是不是临床疗效方面也能如此?还要继续研究。
  还有价格问题。配方颗粒如价格非常高,市场推广就会有问题。如果价格仅高于汤药30%,大生产高科技,患者和国家医保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发展颗粒剂有助于出口
  李佩文:开发中药颗粒剂对中药出口很有好处。我国中药出口所占份额很低,很多洋中药是买了我们的中药材加工完成后,又卖到中国市场,有质控标准的配方颗粒可以加快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龙致贤:国内的市场要去推广使用。国际市场我们也要占领。我们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有世界各国的中医药学会协会,覆盖了很多国家的中医诊所,他们现在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台湾地区的“科学中药”,从我们的产品品质方面看是有优势的,应该宣传推广出去。
  资料——颗粒剂发展简况
  20世纪50年代,有人把一味味中药饮片制成水剂,加入防腐剂,调配时依据医生处方,把几种单味水剂混合在一起,配制成合剂随时服用。此种水剂是中药浓缩颗粒剂的前身或雏形。
  上世纪80年代初始有了中药颗粒型或称“饮片颗粒”、“粉剂”,是将中药材除杂后干燥,由过去的切制规格粉碎成颗粒或粗末,经干燥灭菌,然后用滤纸按不同规格包装,供临床调配入药。
  我国台湾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古代典籍中有效的经方和验方制成复方浸膏颗粒,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供临床辨证选药调方,对症治疗。每种浓缩颗粒均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作原料,有生有熟,供临床医师选用。浓缩颗粒被称为“科学中药”,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而应用中药饮片者则不予报销。
  目前,台湾的复方中药大多采用真空煎煮、浓缩干燥成粉状的制法,药罐上的标签分门别类写着“四物汤”、“逍遥汤”等字样,单味药亦浓缩成粉状,随证加减。其后,中药浓缩颗粒以健康食品的名义进入美国,占领了中药浓缩颗粒的主要市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汉方颗粒剂发展加快,首先将颗粒剂列入国民健康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规定使用此类药品的患者,费用可由国家健康保险基金支付。日本现在很少应用中药饮片,多数汉方药厂的骨干剂型为汉方颗粒剂。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日本医生在临床中应用颗粒剂,很多日本人欢迎此类剂型。日本在浓缩颗粒的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的复方中药浓缩颗粒剂有200余种,单味中药浓缩颗粒200余种,并销往欧洲等地。
  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中药浓缩颗粒剂,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到300多个品种,并将其列入健康保险用药范围。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