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山茱萸最好合核入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祝之友现行全国统编教材和《药典》均记载山茱萸为干燥成熟果肉入药。但是,山茱萸全果实(FRUCTUS)入药和去核后果肉(ARILLAS)入药均有历史记载。本人建议山茱萸合核入药,药材名定为:FRUCTUSCORNI,或果肉另行入药,定名为:ARILLASCORNI。古代文献研究山茱萸名称和药物使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味......

点击显示 收起

□ 祝之友

  现行全国统编教材和《药典》均记载山茱萸为干燥成熟果肉入药。但是,山茱萸全果实(FRUCTUS)入药和去核后果肉(ARILLAS)入药均有历史记载。本人建议山茱萸合核入药,药材名定为:FRUCTUS CORNI,或果肉另行入药,定名为: ARILLAS CORNI。
  古代文献研究
  山茱萸名称和药物使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浊。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未说明入药部位,但从药名的特点与字义以及所主病症应是全果实入药。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是《神农本草经》的最早注释本。陶氏认为:“山茱萸……既干后,皮甚薄。合核为用也。”已明确指出,山茱萸应以全果实入药。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用山茱萸只有一方“肾气丸”。治消渴病:“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圆主之。”治妇人杂病“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各一两。”仲景用药最讲究修炙。山茱萸一药未加任何脚注。仲景所用药物基本都在《神农本草经》之内,从所治病症和处方用药目的、药物剂量配伍比例看,应是以全果实入药。唐代苏敬等所撰的我国第一部国家级药典《新修本草》,全文著录了陶氏《本草经集注》内容:“山茱萸,味酸,平。微温。无毒。九月、十月采实。阴干……出近道诸山中、大树。子初熟未干,赤色如胡颓子,亦可嘬,既干后,皮甚薄,当合核为用也。”
  临床上去核只用其假种皮,又称之为“枣皮”、“山茱萸肉”,不是古人用药意图。《张仲景药物学》也认为“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泻,乃所以补骨髓。今人剥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
  山茱萸中医临床应合核为用
  古代用药善于类比取象,不可能作深入药理研究,且古代对山茱萸是否去核用也带有疑问。如清《本草思辨录》卷四:“今人用山茱萸,惟取其强阴益精。原非不是,但其木高丈余,二月开花,一交冬令,即便结实。是全禀厥阴木气,而实酸温,足以温肝祛风宣窍。然则肾气丸用之,盍不弟强阴益精之谓已。”《衷中参西录》也提出质疑:“其核与肉之性相反,用时务须将核去净,近阅医报有言核味涩,性亦主收敛,服之恒使小便不利,椎破尝之,果有有涩味者,其说或可信。”
  近年来对山茱萸果肉和果核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果肉和果核均含有没食子酸、苹果酸等多种相同成分。没食子酸和苹果酸含量,果肉为0.062%和0.907%,果核为0.127%和 0.544%。二者毒性都很低,果核比果肉毒性更小。果核半数致死率(LD50)为90.8g,果肉LD50为53.55 g。从果肉和果核化学成分来看,果肉和果核基本相同。在某些营养成分方面,果核优于果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山茱萸作为中医用药,不必去核,应合核使用,更能体现中医传统用药要素。其一,果核和果肉有效成分相近或相同,果核有效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优于果肉,更符合中医入肾功效。其二,果核之辛,可抑制果肉之酸,不致酸性过甚,一开一合,使其相济成功,更能发挥其临床效果。同时也不致浪费药材,更有利于中药材的第二次开发。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