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苦参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其内服剂量为5~15g,体质强壮、湿热盛实者,可用至30g。现就苦参的临床应用举隅如下:心律失常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大多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其临床表现为心中悸动、惊惕不安,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性味苦寒,入心、肝、小肠、大肠、胃经。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而根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抗心律失常及腺性癌细胞的作用。其内服剂量为5~15g,体质强壮、湿热盛实者,可用至30g。因于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或不宜久用,过量服用个别病人有头晕、恶心之反应;外用剂量为30~50g,小儿宜轻,具体应视病人体质而定。现就苦参的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心律失常
  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大多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中医属“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之范围,是由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心中悸动、惊惕不安,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笔者常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加入苦参以清心安神、拮抗心律,《本草经百种录》谓其“专治心经之火”。《别录》谓其“安五脏,定志益精。”现代药理证实苦参有显著抗心律作用,还有扩张周围血管,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因此,苦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如治林某,男性,65岁,患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反复发作5年余,先后更替服用很多西药而效果不理想,增加中药治疗。症见心悸惊慌,胸闷,气短,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头晕,夜寐不安,神疲乏力,纳差,咳嗽痰黄,苔薄黄腻,脉滑数而结代。辨证属心虚脉瘀、痰热扰神。药用:黄芪15g,苦参15g,丹参20g,麦冬10g,茯苓15g,全栝楼(杵)20g,薤白10g,广郁金10g,制半夏10g,陈皮10g,川贝5g,酸枣仁10g,生甘草10g,焦山楂15g,加减调治3匝月而心律控制,症状改善。
  阿米巴痢疾
  本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侵入人体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以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主要表现,属祖国医学的“痢疾”之范畴,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所致。苦参清热解毒、杀虫止痢,对此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应根椐症状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而辨证用药。
  大肠癌
  本病是指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属中医学的“脏毒”、“肠蕈”、“症瘕”、“下痢”、“肠风”、“肠癖”等范畴。临床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前者腹痛先呈间歇性隐痛,后为持续性疼痛,当发生梗阻时则出现绞痛,大便溏薄,带脓血,便次增多,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腹中有包块。后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常有出血现象。肿瘤生长表面产生溃疡和感染时,则出现大便溏薄,黏液便及便血、腹泻、里急后重等症。当肠瘤肿大时,则肠腔变窄,大便量少,变细而次数增多。肠镜检查及病理可确诊。早中期首选手术切除后化疗,若手术后不愿化疗或不适宜化疗,或晚期病人不宜手术及化疗者,可采用中药扶正以提高免疫力,抗邪以消癌肿抗转移(所谓“中药化疗”)。笔者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肠,加苦参10~30g(视病情而定),以预防复发与转移,延长生存期,疗效满意。如治金某,62岁,直肠癌手术后2月,病理诊断为腺性癌症,患者因体质虚弱,又恐化疗后毒性反应大,体力不支而拒绝化学疗法。转邀中药治疗,症见头晕,气短,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薄不爽,一日2~3次,有里急之感,苔薄腻,脉细弱,治以健脾化湿,清肠抗邪。药用:党参15g,白术15g,土茯苓20g,苡仁30g,扁豆15g,白花蛇舌草30g,陈皮10g,炒谷麦芽各20g,枳壳10g,黄芪20g,苦参15g等,加减调治3年,病情稳定。后以本方隔日1剂,续服2年,病情稳定。
  滴虫性阴道炎
  本病是妇女常见的传染病 ,它是因阴道毛滴虫寄生于阴道内,破坏了阴道正常的防御能力而得病。中医属于“阴痒”之证,是由于脾虚聚湿,湿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病虫乘虚侵入阴道与湿热相结而发阴痒。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混浊、泡沫样白带、有腥臭味,有时为乳白色或黄白色稀薄液体,外阴瘙痒、灼热、疼痛,甚至伴有泌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影响夜间睡眠。阴道分泌物悬滴标本镜检可找到滴虫。治用《疡科心得集》中的萆薢渗湿汤加苦参以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可获效。如治王某,女性,48岁。患滴虫性阴道炎有半年余,用过灭滴灵栓剂治疗,开始效果尚好,以后使用时其效不显。症见阴部瘙痒难忍,白带量多,呈灰黄色,有腥臭味,伴有尿频、尿急、尿黄,苔薄黄,脉弦。药用:萆薢15g,苡仁15g,黄柏10g,土茯苓30g,泽泻10g,六一散(包)12g,苦参12g,白鲜皮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用苦参50g,蛇床子30g,黄柏15g,水煎后,先薰蒸阴部30分钟,然后外洗。内外兼治1月,症状消失,滴虫检查为阴性。
  皮肤湿疹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其临床症状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瘙痒不已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此病“湿”是主要因素,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证属湿热内郁于血分,发于肌肤,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苦参以清热利湿、杀菌止痒。而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衍变而来,发病较缓,病程较长,伴有身倦、纳差、便溏或干,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或寒湿内蕴,郁结营血,肌肤失养,方用除湿胃苓散加苦参,以健脾利湿清热;若病延日久,邪留血燥,则皮损粗糙肥厚、边界清楚,脱屑,阵发奇痒无度,治当养血祛风止痒,方用《证治准绳》中的当归饮子合苦参散加减疗效满意。如治张某,男性,56岁。患慢性皮肤湿疹3年余,全身皮疹反复发作,皮肤变厚粗糙,奇痒难忍,或时搔破后感染,引起红肿糜烂渗血,夜间增剧,影响睡眠,伴有头晕乏力,纳差,大便先干后溏,苔腻薄黄,脉弦滑。治以内服:当归12g,赤芍15g,生地15g,苦参15g,丹参15g,蛇床子10g,防风10g,荆芥10g,苡仁20g,白鲜皮15g,土茯苓 30g,刺蒺藜12g,夏枯草15g,生甘草10g,六神曲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外用:黄柏30g,苦参50g,川椒30g,蛇床子60g,地肤子60g,百部30g,枯矾30g,水煎后待适温时淋洗患处。同时注意饮食调整,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刺激和酒类、海鲜、贝类等易致敏的物品。上方连用2个月而诸症告瘥。(储水鑫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中医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