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材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国药用濒危野生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摘要:本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000~100000头,年需求量却高达200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

点击显示 收起

 

  摘 要:本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 000~100 000头,年需求量却高达200 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建议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对策,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同时积极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加强药用穿山甲代用品的研究,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迁地保护作前期准备,还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穿山甲离体保护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穿山甲;资源现状;保护战略
  穿山甲(Manis spp.)是名贵的中药材原料,是我国14种重要的药用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由于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破坏,已造成野生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对此,我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产于我国的穿山甲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定为易危级[1](V),国际组织IUCN将穿山甲所有种列入CITES附录II。保护我国野生穿山甲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不仅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需要。分析我国穿山甲资源现状,探讨保护方略,不仅可以为国际保护组织制定穿山甲国际贸易限额与禁止贸易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也能为科学制订我国野生穿山甲资源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1 世界上现有穿山甲的种类及分布
  全球现存穿山甲7种[2~4],隶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鳞甲目(Pholidota),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属(Manis)。这七种穿山甲的学名及地理分布如下。
  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中国台湾、海南岛,泥泊尔 ,锡金 ,缅甸 ,泰国 北部和印度支那 。
  印度穿山甲(M. crassicaudata):分布于印度半岛 ,巴基斯坦(Pakistan),东至孟加拉 西部和中国云南,南到斯里兰卡 。
  马来穿山甲(M. javanica):分布于缅甸 ,泰国 ,印度支那 ,马来半岛 ,苏门答腊 ,爪哇 ,婆罗洲 ,菲律宾西部的巴拉望岛 及邻近诸多小岛。
  大穿山甲(M. gigantea):分布于塞内加尔 到肯尼亚西部,南到卢旺达,扎伊尔中部和安哥拉西南部。
  树穿山甲(M. tricuspis):分布于塞内加尔到肯尼亚西部,南到赞比亚的东北部和安哥拉西南部以及赤道几内亚比可。   
  南非穿山甲(M. temminckii):分布于南非北部, 纳米比亚东部和北部,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安哥拉,肯尼亚,扎伊尔 南部,苏丹 南部,窄得 。                                                                          
  长尾穿山甲(M. teyradactyla):分布于塞内加尔 、冈比亚到乌干达西部,南到安哥拉西南部。
  可见,世界上现存的7种穿山甲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南纬10°,东径60°~125°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南纬35°,西径20°~东径53°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亚洲分布的穿山甲有中国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3种,在非洲分布的有大穿山甲、树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长尾穿山甲4种。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穿山甲地理分布的变迁:始新世(Eocene)中期到更新世(Pleistocene),分布在欧洲;上中新世(Miocene)到全新世(Recent,即近代)分布在亚洲;渐新世(Oligocene)早期分布在北美;渐新世(Oligocene)中期到全新世(Recent)分布在非洲[3]。穿山甲地理分布变迁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穿山甲的资源价值、市场价格及国际国内贸易
  2.1药用价值
  具有药用价值的穿山甲是中国穿山甲,见于我国历代本草,也被我国近代医学研究证实,用药部位主要是其鳞甲,其次是肉。其它几种穿山甲,因不是同一个物种,因而性状差别较大,是否具有药用价值,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但Nowak, Ronald M记述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南非穿山甲的鳞片也被当地居民用来入药[3]。目前,在国内市场见到的穿山甲主要有中国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三种,在研究其药用成分时应鉴定到种,避免引起混淆。
  2.1.1古代药用记载 穿山甲的鳞甲为临床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就有记载[5]。如《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疗蚁瘘。”《药性论》:“治山瘴疾,治小儿惊邪……痔瘘恶疮疥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滇南本草》:“治疥?痈毒,破气行血,胸膈鼓?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本草纲目》:“除痰疾寒热,疯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其肉也可入药,《医林纂要》:“杀虫,行血,攻坚散瘀。”《串雅内编》中用治大麻风。
  2.1.2 现代医学应用 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穿山甲的应用[5~7],主要有乳糜尿、肺痈、毒蛇毒虫咬伤、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结节性红斑、子宫肌瘤、皮肤疣、硬皮病、泌尿系结石、小儿疳症、卵巢肿瘤乳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出血、上消化道溃疡、男子不育、寻常疣、银屑病、声带疾病、扁平疣颈椎病、腮腺炎、中晚期肝癌、早期肝硬化冠心病心绞痛、乳腺炎、慢性咽炎、慢性结肠炎等。
  2.1.3 含有穿山甲成分的中成药剂 主要有麝香追风膏(天津市中西制药厂)、万灵筋骨酒(北京中药厂)、拔毒膏(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癃闭通胶囊(南昌光华制药厂)、一粒珠(天津乐仁堂制药厂)、颈复康冲剂(承德市中药厂)[8],金不换膏、蕲蛇追风酒、风湿关节膏、活血膏、祛风活血丸、催乳丸、茴香橘核片、骨结核散、黑虎散、下乳通泉散、狗皮膏、追风膏、黑砂丸、银屑丸、龟令集、拔脓净、涌泉散、万灵筋骨膏、乳疮膏、阿魏化痞膏、化核膏、百灵膏、卤砂膏、五香伤膏、烧伤药膏、生乳糖浆、生乳灵、痔疮膏、万灵五香膏京万红烫伤药膏、可利肝糖浆、生乳汁(资料来源于林业部林函护字[1990]130号“关于请协助做好含野生动物药材成份中成药出口管理工作的函”)。
  2.2 食用营养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穿山甲肉味鲜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并有清凉、益气、补中和催乳的作用。含有17种氨基酸,锌(Zn)、铁(Fe)、钙(Ca)、钾(K)等18种无机元素,其中与人体智力发育有关的锌元素含量最高。民间认为其肉有滋阴、清热解毒之功效,并能主治久病体虚、清疮痒、疗癌肿,少乳或缺乳的产妇食其肉可刺激乳汁分泌[2,5],研究表明穿山甲确有刺激乳汁分泌的作用[9]。所以穿山甲的肉是世界各国产地人喜食的食品,人们猎杀它主要是为了食其肉[3],而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
  2.3 制革
  其皮可制革,在美国用于制造皮鞋、皮靴等,倍受美国人亲睐[3]。
  2.4 生态价值
  白蚁是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危害多种林木,水利堤坝,房屋建筑,我国每年因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10]。穿山甲主食白蚁,是白蚁的天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对控制白蚁的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一只体重为3kg的穿山甲,一次能食白蚁300~400g,可以保护17hm2的森林不受白蚁危害[11]。
  2.5 市场价格
  国内市场:甲片的价格在80年代初为10元(¥RMB)/kg,90年代初为80元(¥RMB)/kg[5],90年代中期为120元(¥RMB)/kg , 90年代后期为320~400元(¥RMB)/kg[8] ,2000年初为420~450元(¥RMB)/kg[12],逐年上扬,且幅度越来越大。调查了解到,70、80年代穿山甲活体在海南岛公开叫卖,2~3元(¥RMB)/头;90年代转入地下,广东地下市场价为90年代初期40~80元(¥RMB)/kg,中期160~240元(¥RMB)/kg,后期420~680元(¥RMB)/kg。
  国际市场:80年代初期,穿山甲活体在美国约6美元($US)/头,鳞甲18美元($US)/kg;90年代中后期,国际市场上穿山甲的鳞片价格为7 000~8 000卢比(INR,印度货币单位)/kg[13]。价格上扬幅度更大。
  随着需求量增加,穿山甲资源的减少及其贸易被严格控制,价格将继续大幅度上扬已是必然。
  2.6 国际国内贸易
  1995年,世界上现存的7种穿山甲全部被列入CITES附录II,其活体、副属物等国际贸易被受到严格控制。
  国际贸易:穿山甲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90年代以前,新加坡、南韩、中国台湾、美国是主要进口国。例如:1958~1964年,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依法出口60 000多kg的穿山甲的鳞片,主要出口到新加坡,估计相当于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加里曼丹(Kalimantan, Indonesian Borneo)岛上的50 000头穿山甲全部被捕捉所获得的鳞片,这样的商业活动一直延续到整个80年代,与此同时穿山甲附属物的走私活动也随之发生;1980~1985年,估计台湾和南韩每年共进口3000~5000头穿山甲活体;穿山甲的皮张贸易更加泛滥,1980~1985年,产地国共出口皮张185 000张,其中90%出口到美国[3]。90年代中后期,穿山甲国际贸易在个别地区依然十分猖獗。据Manoj 报道[13],东印到90年代中后期还有每周举办一次的6个穿山甲甲片交易市场,在印度―缅甸边境甲片贸易十分红火,印度曼尼普尔(Manipur)每月甲片的交易量大约有25~45kg,其中80%去向缅甸。跨越印(度)缅(甸)边境的茂切(Morch,Manipur-India管辖区内的一个城镇)和达木(Tumu,Myanmaar 的一个城镇)这两个地方是最引人注目的甲片贸易中心。
  国内贸易:90年代之前,我国药用穿山甲主要靠自给,1993年起我国药用穿山甲则主要靠从越南和缅甸进口[5],同时走私活动也不断发生,每年有大量的穿山甲从越南非法进入我国境内的广西、云南,并转运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销售。据徐龙辉等人的调查,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的穿山甲交易总数达60 000多头,1992年为30 000多头;范志勇报道,每年约有2 000头活体和500~800kg甲片从云南边境走私进入中国[15]。对国内几家大型中药材市场(如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穿山甲甲片的贸易情况调查,发现穿山甲鳞片贸易量最高年份共计可达80 000~100 000kg[1],主要来自云贵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境外,若按每千克甲片由1头穿山甲提供[8],则需80 000~100 000头穿山甲被杀。综合分析90年代国内穿山甲市场贸易量,结合1994年杨立群等人对我国每年至少需穿山甲110 000~150 000头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预测[5],比照60年代前后我国穿山甲年捕获量为150 000~160 000头的事实(把当年的捕获量当作当年的需用量),再考虑到当前穿山甲食用和药用量增长的趋势,估计目前国内对穿山甲的年需求量在200 000头左右。在我国,长期从事穿山甲甲片交易的药材市场主要有西安、哈尔滨、河北安国、兰州黄河、河南禹州、安徽亳州、湖南邵东、广州清平、广西玉林、山东舜王城、成都荷花池[8],地下市场进行的活体交易主要在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最为猖獗。
  3 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
  中国穿山甲已于1975年列入CITES附录Ⅱ至今,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确定为易危级[1](V),1996年被IUCN列入《濒危动物红色名录》。这些表明穿山甲的野生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生存早已受到严重威胁。
  3.1 中国穿山甲的资源种类及分布
  中国产穿山甲2种,一种是中国穿山甲,另一种是印度穿山甲。前者广布于我国南方
  地区,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台湾多产。本种分3个亚种:华南亚种(M. p. aurita)见于浙江、福建、江苏、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河南、安徽、四川、西藏14个省区;指名亚种(M. p. pentadactyla)分布于台湾;海南亚种(M. p. pusilla)产于海南。后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局部地区[1,2,14]。
  3.2中国穿山甲的资源蕴藏量及其变化
  我国对野生穿山甲资源蕴藏量从未作过调查,但可从捕获量、甲片收购量、野外穿山甲洞穴数量等间接指标来估计穿山甲资源蕴藏量及其变化。历史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海南、台湾是我国穿山甲资源蕴藏量的大省。60年代前后,据广东省药材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捕获量当在20 000头以上,福建、 湖南、 广西、 贵州的捕获量与广东相仿,五省年捕获量共约100 000头,其余产地年捕获量估计总共有50 000~60 000头。这样,60年代前后全国穿山甲年捕获量当在150 000~160 000头[1]。然而从80年代初期资源蕴藏量开始下降[16~25],尤其是最近10年递减最为剧烈,至少减少80%[1]。周冬良在1996年估计福建省穿山甲资源蕴藏量仅有5 000~20 000头, 1982~1994年间福建省甲片收购量最高的年份是1990年,共4 029kg[16],如按每千克甲片由1头穿山甲提供,那么曾经是穿山甲资源大省的福建在1990年的穿山甲年捕获量仅为4029头。可见,福建省穿山甲资源无论是蕴藏量还是年捕获量,都低于甚至显著低于该省60年代前后的20 000多头的年捕获量。据广东有关部门反映,80年代前,仅韶关一个地区甲片年收购量就达5 000kg(约需5 000头穿山甲提供),现在全省年收购量总计才几百kg(约需几百头穿山甲提供),多数地区已片甲难收[1]。李文军等人1994年6月至7月在岭南广东车八岭保护区,24人天,约35km2范围内,仅发现一处新鲜的穿山甲洞穴[1]。然而在历史上岭南是我国穿山甲资源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最早在《本草纲目》里就有穿山甲“生湖广岭南”的记载。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广东省穿山甲的资源量仅为8409.3~20136.88头。范志勇报道,浙江省近年估计穿山甲资源量不超过10 000头,广西约有1 180~3 550头,西南、华中和华南的一些地区也残存一些[15]。根据上面的事实分析,笔者估计目前我国穿山甲资源的蕴藏量最多不超过50 000~100 000头,远远低于200 000只的年需求量。所有这些事实均表明我国野生穿山甲的资源数量已大大下降。刘振河认为,就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三地来说,原有的穿山甲产区,至少一半以上已极为罕见或濒临绝迹[1]。事实上,世界上7种穿山甲的资源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中国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最为严重[3],在2000年召开的CITES大会上,有的成员国就提出将中国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由附录II上升为附录I。
  4中国穿山甲资源濒危原因分析
  野生动物致危的因素较多,根据我们多年来掌握的情况及大量的实地考察,认为导致我国野生穿山甲濒危濒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利用过度
  促使过度利用的动力就是因为穿山甲具有重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些价值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刺激人们去疯狂捕杀,这种现象几乎普遍存在世界上所有穿山甲产地国。过度猎捕利用必然导致资源衰竭,是穿山甲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是通过对种群结构的破坏引起的,这种强大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了穿山甲维持自身种群结构稳定性的能力,而导致穿山甲种群逐渐衰退。根据本文对穿山甲药用部位甲片的国内贸易数量、当前国内对穿山甲的需求量(2.6)以及食用价值(2.2)、食用情况(5.1.2)的分析,认为当前每年食用穿山甲的数量(100 000~120 000头)略高于药用穿山甲的数量(80 000~1000 000头),故食用和药用对中国穿山甲的致危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食用略强少许。
  4.2栖息地破坏
  栖息地遭受破坏是导致穿山甲资源濒危的又一重要因素是。穿山甲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及丘陵地带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灌草丛的生境内,对生境选择极为严格(将另文报道),对环境变化敏感,加上它又是狭食性的动物,只食蚁类,因而表现出对环境变化后特别差的适应能力,一旦其栖息地遭受破坏,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有毁林开荒、修建交通道路、矿产开发、森林采伐、森林资源开发、对采伐迹地不科学的造林恢复、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以及环境污染等。破坏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了穿山甲栖息地面积退缩和丧失。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特别是林区人口增加造成的。1949年广东有人口2782.72万,到1999年达到7298.88万,增加4516.16万,其中多数为农村及山区人口,为了生存,只好毁林开荒以增加耕地面积,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燃料,伐木出售作为经济来源,过作真正的“靠山吃山”的日子,目前天然植被基本损失殆尽。该省徐闻县在解放后期有次生阔叶林、灌木林6.93´104hm2,可谓一片林海,是雷州半岛上最大的残存热带雨林,为原鸡、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到1960年春还发现有华南虎活动于此,然而到了1956年这片森林减少为1´104hm2,现仅存6.67hm2(见徐闻县志编篡委员会编《徐闻县志》,200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最近调查表明由于这里的栖息地面积太小,原鸡、穿山甲等多种野生动物已在这里绝迹。二是栖息地的岛屿化。栖息地破碎岛屿化后,使得穿山甲种群被分割成更小的群体在孤立的岛状生境中生活,各个孤立的小群体成员相互之间就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只能发生在小群体的内部,从而产生遗传漂变,使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长期下去,小群体繁殖的后代将会逐渐衰退,直至消失。栖息地的岛屿化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多,居民点增加,公路网和铁路网迅速形成造成的,特别是在近几年“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路是好走了,经济也似乎上去了,但对野生动物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不够。为了带动山区经济发展,许多高等级公路、铁路修到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山区。例如,近几年在我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地的岭南山区先后有京九、粤闽铁路以及广东到江西、湖南、福建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这些公路、铁路交织成网,将穿山甲的栖息分割成块,使穿山甲失去了自然调节的回旋余地。根据我国各级政府的规划,“十·五”期间,我国的交通事业还会有更大发展,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栖息地的岛屿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重;三是栖息地的结构改变。栖息地的结构是指满足野生动物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食物、隐蔽条件、水等生境要素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在野生动物家域中,构成其生活三角区。由于自然选择和长期的进化适应,使得每种野生动物都生存于特定的栖息地结构中,且有特定的要求,其生活三角区的大小应当适宜,不宜太大,不能超过其耐受程度,否则其生存、生长、繁殖或分布就会受到限制,穿山甲也不例外。栖息地结构受到破坏,主要是对森林乱砍滥伐、砍伐后不科学造林恢复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例如,在我国,森林采伐后往往是营造单一纯林,而纯林对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来说则是森林中的沙漠。这种做法,改变了穿山甲原有栖息地的结构,满足不了穿山甲对生境选择的需要。长期下去,穿山甲的生存、生长、繁殖必将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四是栖息地的质量退化。主要是指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食物、隐蔽条件、水等生境要素由于外界或自身因素而导致的质量下降,如水体被污染,水源干枯,食物数量减少,食物遗传改变造成的营养成份改变,食物本身受毒害污染等均会造成穿山甲所需的水及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下降。长期下去,同样也能使穿山甲的生存、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大搞森林公园方式的生态旅游,是人类开发森林资源的又一误区,这是人与动物争地的又一种新的表现。栖息地退缩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控制,栖息地破碎化程度还在加剧,不顾穿山甲对生境要求的造林方式依然未引起足够重视。我国目前穿山甲现有的栖息地类型及面积有多少?仍需作进一步深入调查。
  4.3不科学放生造成的外来种入侵
  这是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导致穿山甲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广西、云南,特别是广东,每年要查扣至少上千只穿山甲放生到当地的保护区,涉及的种类主要是中国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其中马来穿山甲要占1/3强。外来穿山甲和当地保护区内的中国穿山甲生态位相似(主要表现在食性、活动习性、生境选择上的相似),是一对竞争物种,一旦外来穿山甲适应当地环境并壮大后,就会产生较大的竞争排斥力,对处于濒危状态,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中国穿山甲的生存又多了一种致威因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穿山甲资源的濒危。尽管以上这种担心尚未得到相关的研究证实,但不科学的放生活动,造成外来种的入侵而导致本地种衰退的事例已有大量报道。对穿山甲这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濒危动物,我们必须十分慎重其放生活动,以防其它种穿山甲的入侵对我国穿山甲资源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制定穿山甲科学放生的管理规定。
  4.4穿山甲种群的自身因素 
  穿山甲是一种古老的动物,繁殖力低下,一般一胎一仔,每年一胎[25,27],因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穿山甲进化程度低,属于特化物种,对食物和隐蔽场所有着特殊的需要,仅食部分蚁类,需要生活在较为稳定的特定环境中,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且对环境变化敏感(这也是人工难于驯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特化使它们无法调节自己以适应生境的变化;穿山甲是一种较为典型的K-对策者,一旦大量捕杀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后就很难恢复,如果种群密度很低,就可能在某一地区绝迹,而且在自然界中穿山甲御敌能力弱,对捕捉或捕食它的猎手或猎物几乎没有什么主动还击的行为,而是被动地防卫,如将头及四肢收藏在腹部,然后用宽厚且较长的尾巴覆盖其上,呈球状,静卧在原地,有时也将鳞甲撑开对准猎人或猎物。这种御敌行为对猎人和凶猛的豹等食肉动物来说,显然是无济于事的,猎人只要将它捡起即可。有时穿山甲在遇到敌害时也会逃跑,但由于它是用前足背着地,所以这种逃跑的速度十分有限,很难逃脱猎人或猎物的追捕。另外,它大部分时间是在洞中度过的,猎人捕捉它,犹如瓮中捉鳖,只需挖洞即可。上述现象主要是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引起的。
  5中国穿山甲资源保护现状与保护战略
  5.1 已有的保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5.1.1 中国穿山甲资源受保护情况  穿山甲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然而任何资源必须做到有限制地利用,否则必定走向灭亡之路。对穿山甲资源的利用已引起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穿山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也与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关。1995年起,产于我国及其它国家的7种穿山甲全部列入CITES附录Ⅱ,对其国际贸易予以严格控制,次年IUCN将穿山甲所有种全部写进《濒危动物红色名录》(Red lists)。1987《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颁布,将穿山甲列为受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1989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各级林业部门为陆生野生动物的管理机构,并将产于我国的中国穿山甲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还在各级林业部门内部设立森林公安局,专职从事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卫和案件查处工作。此后,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各省还先后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条例或规定。从此穿山甲资源保护做到了有法可依,有人去管。根据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立案标准,非法收购、出售穿山甲3只以上即可立案,6只以上为重大案件,12只以上为特大案件。在广东,11年时间就查处非法猎捕、经营、运输、倒买倒卖、走私穿山甲活体或其产品的案件100余件,放生穿山甲数千余只,处理了有阳东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在内的违法人员数百余人。1994年12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截止1997年底,我国建立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677个,面积4 031×104h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3.86%[28] , 估计全国有60%的穿山甲资源在其中的100余个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这100余个保护区已成为我国野生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
  5.1.2中国穿山甲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的突出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不足,笔者经常听到一些地方领导说这样的一句话:“现在连人都没有饭吃了,哪有钱去保护野生动物!是人要紧,还是动物要紧?”果真如此吗?生意红火的酒楼饭店,喧闹无比的`娱乐场所,不知有多少是公款消费?!对形象工程,他们却特别地热衷,因为那能看出政绩,可以戴更大的乌纱帽;二是管理和执法上的问题。1987年以来,我国颁布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法律法规近10项,应该说是比较健全的,但贯彻落实做得不好,全国有近80%的地市及县市的林业部门没有设立野生动物专职管理机构,当然也就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编制和业务经费。在执法力度上也不够过强硬,1999年全广西共发生乱捕滥杀案件236起,其中重特大案件42起,涉及人员百人以上,但只逮捕犯罪嫌疑人15人,而这15人中的11人仅被处以较轻的处罚,如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等,有的只判处拘狱4个月,其余4人则“无罪释放”。管理工作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是造成穿山甲被大势被猎杀、经营销售、走私倒卖和栖息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三是一些公民的素质问题。问卷调查表明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仍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大势猎杀、经营、销售、走私野生动物。对食客而言,食穿山甲则主要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越是保护的,越是处罚严的,就越要弄来吃,以至有的地方不敢公布当地有什么保护的野生动物。你查处越严,经营者的手法就越加高深和灵活多变,他们不把“野味”原料放在酒店内,也不在酒店内加工“野味”,而是在其它地方把“野味”做好后送到餐桌上,所以执法者要想在酒店内查到不法商家经营“野味”的证据就比“登天还难”。据笔者掌握的情况,我国南方什么都敢吃的某沿海省份,保守点说每年至少要吃掉上万只穿山甲,加上全国的,那么这个数字就更大!估计我国每年捕捉的及走私入境的穿山甲活体至少一半以上是被吃掉了。故笔者认为,保护穿山甲资源,必须把嘴巴管住!提高某些人素质;四是保护技术问题。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野生动物资源数量调查统计,数量变动趋势的分析与监测,野生动物年猎捕量的确定以及科学的狩猎方案制订等都是一项技术含金量十分巨大的工程,不对野生动物野外生态学进行研究,怎么能制定出科学的保护计划?!我国有陆生野生重点保护动物约312种,如果每人研究一种就要312人这样庞大的科技队伍。如果把2 000种左右非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也算在内,那么这样的科技队伍就应更大。然而,目前全国专职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北京和昆明两个动物研究所,以及华南及西北两个濒危动物研究所内,副高以上职称的在职研究人员估计不到25人,加上高校的兼职人员估计不超过60人。在一些中小型保护区就更难看到学动物保护专业的技术人员了。广东有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42个,学动物保护专业的仅有5人。一些动物保护专业的硕士点经常是招生名额大于报名名额。一些动物保护的老专家不无忧虑地说“研究动物保护的人已经比濒危动物更濒危了。”国际联机检索表明对中国穿山甲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国内仅有刘振河、江海生、史有青、吴诗宝以及中国台湾的Chao,J.T. 对其生活习性、活动习性、繁殖习性、食性作过一般性的描述记录[11,19,25,27,29],仅有这些资料怎能制订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
  5.2 中国穿山甲资源保护对策
  为了实现中国穿山甲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笔者根据我国穿山甲资源及其保护现状,提出如下保护对策。
  5.2.1 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尽快动用各种新闻媒体,对穿山甲的资源价值及保护意义进行一次为期一到两年的专题宣传和公益广告。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精心搞好宣传策划。
  5.2.2 立即停止对野生穿山甲资源的利用,加强穿山甲栖息地的保护,依法管理,科学放生  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猎5~10年,以恢复野生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禁猎期内,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组织,从允许穿山甲出口贸易的国家进口药用穿山甲甲片,以满足国内中药生产企业的需要。在禁猎期结束后,野生穿山甲资源达到可利用时,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年猎捕量和狩猎方案。对国家重大的基础工程项目如修建公路、铁路、水利等需要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山区或在珍稀濒危动物主要分布的地区建设时,必须把包括穿山甲在内的各种珍贵野生动物资源列入该工程环境质量影响报告书中加以论证,以加强对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资源现有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猎杀、走私倒卖、经营销售等破坏穿山甲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既要堵住猎杀源头,又要查处各个经营环节,特别是对穿山甲资源破坏力极大的食用市场的查处。同时要加大对销售穿山甲甲片的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力度,为方便管理,可以指定少数信誉较好的中药材市场经营。对查扣的穿山甲进行科学的放生,开展放生活动成败性研究,以防止外来穿山甲的入侵对本地种造成威胁。
  5.2.3 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资源清查  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现有的穿山甲资源量及栖息地作一次详查,给出较为真实的资源量、栖息地面积及分布图等资料,便于管理者对我国穿山甲资源情况有个总体了解。这是穿山甲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决不能少,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5.2.4 积极开展穿山甲野外生物学研究,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保护穿山甲资源  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穿山甲一年四季及昼夜活动规律、活动习性、食性、繁殖习性、种群结构组成以及对栖息地的要求等生物学知识进行重点研究,为科学保护穿山甲资源及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提供理论依据。
  5.2.5 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在资源清查的基础上,把资源数量相对较多的保护区作为穿山甲保护区,对穿山甲资源进行集中保护。同时注意自然综合体的保护,加强各保护区间的通道网络建设。对岛屿化的栖息地,通过建立生境走廊作为不同岛屿生境中穿山甲彼此交流的通道。根据穿山甲对栖息地生境的要求,对栖息地内不合理的林份进行改造,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穿山甲对生境的需求,恢复穿山甲的栖息地,扩大穿山甲的有效栖息地的面积,直至收到最好效果。这是保护穿山甲资源最有效的保护策略。
  5.2.6 开展人工驯养,变野生为家养  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了野生资源,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而且还可以解决保护与需求的矛盾,必须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福建都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过驯养,但都没有取得最后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穿山甲是一种古老的动物,食性特殊,对自然生态系统依赖性大,对栖息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人工环境条件难以满足其需要。说得具体一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珍稀动物驯养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曾经从事过穿山甲驯养的人员多数是养殖个体户或只具备家禽家畜饲养技术的人员。要驯养成功难度极大的穿山甲,没有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目前我国只有东北林业大学有较为近似的专业,由于就业的原因报读者寥寥无几。为把我国丰富的药用动物资源当作一种产业来开发,国家必须重视野生动物驯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缺乏较为细致的穿山甲野外生物学知识。Nowak认为:“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eproduction behavior and habits”( 译:我们几乎不了解穿山甲的繁殖行为和生活习性)。当前我们仅知道穿山甲食蚂蚁,生活在洞内。但对它的食物营养组成,觅食行为,消化道的结构与消化生理,洞道的结构,洞道的生境要求,洞道设置的小环境,野外自然繁殖生物学知识等却知之甚少,这样就无法研制出能够满足穿山甲生长需要的人工食物,也无法建造出环境配置合理的穿山甲半自然人工生态环境场舍。穿山甲在人工饲养条件难以养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工配置的食物和建造的圈舍不合理。由于缺乏穿山甲野外生物学资料,给穿山甲的种群保护和人工驯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当务之急必须全面开展穿山甲野外生物学的研究。目前,国内仅有湛江师范学院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申请研究经费十分困难,可能会由于经费短缺的原因而不得不暂停。三是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的报批手续繁琐,使一些真正想从事穿山甲驯样的单位或个人望而却步。由于穿山甲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必须要经省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报国家林业局备案才准许驯养,而且捕捉或购置种源、运输、销售等都必须经县(市)、地(市)、省到国家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审批,把关甚严,据说是为了防止一些个体户及一些不具备开展驯养条件的单位借养殖之名行倒买倒卖之嫌,然而这样做就等于将一些真正想从事穿山甲驯样的单位或个人拒之门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项目中增列“药用穿山甲人工驯养研究”专题,交给有研究基础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与自然保护区或国有大中型养殖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技术成熟后再由他们进行规模生产或向社会推广。四是开展人工驯养研究的经费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对穿山甲进行人工驯养研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申请经费资助十分困难,湛江师范学院科技人员已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养活穿山甲6个月,后因经费没有保障,不得已终止这项工作,十分可惜。由此可见,穿山甲人工驯样难度较大,但这项工作还不能因此而停下来,因为我们预测我国野生穿山甲资源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种群数量是根本不可能恢复到可以批量捕捉利用的程度,只有这项研究成功了,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穿山甲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尤其是穿山甲中药材原料来源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基金委要给予经费支撑。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已到了相当十分迫切和十分必要的程度。我们相信,只要经费有保障,在2~3年时间内人工驯养成功,5年后进行规模生产是完全有可能的。
  5.2.7 积极寻找药用穿山甲的代用品,少用或不用野生穿山甲,达到保护野生穿山甲资源的目的  能作药用的穿山甲主要是中国穿山甲,在国外分布较广的其它6种穿山甲与中国穿山甲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当对其药用成份进行研究和临床试验,让国外的穿山甲资源为我中药大国使用。近年来对药用穿山甲的替代品猪蹄甲研究较多,发现它们的药用成份较接近,应及时进行临床试验,尽快予以确认。
  5.2.8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离体保护技术研究,保护穿山甲种群遗传多样性  栖息地的破坏,岛屿小种群的形成,已使穿山甲发生了部分逆向变异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且有加强的趋势。变异的发生也使穿山甲的药用成份发生变化而影响疗效。及时采取离体保护措施,在低温条件下将其精液、卵细胞和胚胎保存起来,有条件甚至可以建立穿山甲物种基因库,以保护穿山甲的资源种质及其遗传多样性,必要时用来恢复已衰退的野生穿山甲种群。
  5.2.9 建议尽快制订“保护中国野生穿山甲资源行动计划”。
  致谢:本文承蒙贾谦教授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 汪 松.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WANG song.  China  Red   Data Book of Endangered Animals(Mammalia).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367~371.
  [2] 吴诗宝.世界穿山甲的分类分布及其资源保护现状[A].见胡锦矗,吴毅主编.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C].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0~138. WU Shi-bao. Class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angolin and It’s Protection Status in the World. In: HU Jin-chu, WU yi. Resource and Conservation of Vertebrate. Chengdu: 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1998,130~138.
  [3]   Nowak, Ronald M. Walker’s Mammals of the World[M].Baltimore, Maryland, U.S.A: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536~538.
  [4]   Wilson, D. E., D. M. Reeder.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2nd,edition)[M].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3.
  [5]     杨立权,迟 程,迟 萍. 穿山甲的研究概况与展望[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4):46~50. YANG Li-qun, CHI cheng, CHI ping. General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Pangolin Reserching[J]. Journal of Yunnan TCM College , 1994,17(4):46~50.
  [6]     时建设,高少民,吕荣华. 利咽疏关胶囊治疗慢性咽炎[J]. 河北中医,1996,(1):19~20.SHI Jian-she, GAO Shao-ming, LU Rong-hua. Treating Chronic Pharyngitis by Using of Liyanshuguan Capsule[J]. Hebei TCM, 1996,(1):19~20.
  [7]     王一鹏. 以穿山甲为主治疗慢性结肠炎37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44~45.WANG Yi-peng. Treating 37 Cases of Chronic Colitis by Using of Pangolin Scales mainly[J].Journal of Nanjing Chinese Crude Drug University, 1995,(4):44~45.
  [8]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药材公司. 中药产品[DB/OL]. http://www.China-herbs.com.cn, 1999.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sociation, China Chinese Crude Drugs Company. The Products of TCM[DB/OL]. http://www.China-herbs.com.cn, 1999.  
  [9] 侯士良,赵 晶,董秀华,等. 比较猪蹄甲、穿山甲泌乳作用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0,(1):44~46. HOU Shi-liang, ZHAO jing, DONG Xiu-hua, et al.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Promoting Lactation in Pangolin Scales and Pork leg Scales[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0,(1):44~46.
  [10] 吴宏和. 白蚁危害及防治对经济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4):66~69.WU Hong-he. Economic Influence of Termites Damage and Their Control[J]. Supplement to Journ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1999,(4):66~69.
  [11] 史有青. 穿山甲的食蚁习性[J]. 野生动物,1985,28(6):11~13.SHI You-qing. Food Habits on Pangolin[J]. Chinese Wildlife, 1985,28(6):11~13.
  [12] 全国中药经济研究会,中国药材公司.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10):30~43.Economics Society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hina Chinese Crude Drugs Group Compan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 (10): 30~43.
  [13] Manoj, M. Pangolin Distribution and Trade in East and Northeast India[DB/OL]. http://www.traffic.org/dispatches/archives/june2000/pangolin.html, 2000.
  [14] 尹秉高,刘务林. 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YIN Bing-gao, LIU Wu-lin. The Rare Wild Animal and It’s Protection in Tibet[M].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3.
  [15] 范志勇.中国药用濒危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增刊),14~18.FAN Zhi-yong. Manage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the Endangered Medicinal Wildlife in China and It’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J].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Supplementary issue), 14~18.
  [16] 周冬良. 福建省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85~88. ZHOU Dong-liang. The status of Pangolin Resources and It’s Protection Strategy in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23(2):85~88.Z
  [17]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中山大学生物系. 海南岛的鸟兽[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Biology Department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The birds and Mammals in Hainan Island[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3.
  [18] 杨炯蠡. 贵州珍稀动物[M].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YANG Tong-xin. The Rare Animal in Guizhou Province[M]. Guiyang: Guizhou 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19] 刘振河,徐龙辉.穿山甲的生活习性及资源保护问题[J].动物学杂志,1981,(1):40~41.LIU Zhen-he, XU Long-hui. Pangolin’s Habits and It’s Resource Conserv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1981, (1):40~41.
  [20]卢立仁. 广西兽类资源保护现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LU Li-ren.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Mammal Resources in Guangxi Province[M].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5.
  [21] 王歧山. 安徽兽类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WANG Qi-shan.The Mammal Fauna of Anhui[M]. Hefei: Anhui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0.
  [22] 罗  蓉. 贵州兽类志[M]. 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LUO rong. The Mammal fauna of Guizhou[M]. Guiyang: Guizhou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0.
  [23] 胡锦矗,王酉之. 四川资源动物志·兽类[M]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HU Jin-chu, WANG You-zhi. Sichuan Fauna Econimica(Mammal)[J]. Chengdu: Sichuan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4.
  [24] 诸葛阳. 浙江动物志兽类[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ZHU Ge-yang. The Mammal fauna of Zhejiang[M]. Hangzhou: Zhejiang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9.
  [25] 吴诗宝.中国穿山甲华南亚种仔兽出生记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0~42. WU Shi-bao. Notes on Chines 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J].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1998, (1):40~42.
  [26] Chao, J. T. Studie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Formosan Pangolin(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I. General Biology and Current Status[J]. Ecological Studies, 1989, No.032.
  [27] Chao,J.T., Y.M.Chen, W.C. Ye and K.Y. Fang. Notes on a Newborn Formosan 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J].J. Taiwan Mus., 1993,46(1):43~46.
  [2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DB/OL]. http://www.zhb.gov.cn/sepa/nature/natureindex.htm 1999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atural Reserve[DB/OL]. http://www.zhb.gov.cn/sepa/nature/natureindex.htm  1999.
  [29] 江海声.穿山甲活动习性的初步观察[J].野生动物,1988,44(4):11~13.JIANG Hai-sheng.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Pangolin’s Active Habits. Chinese Wildlife,1988, 44(4):11~13.

作者:吴诗宝1  马广智2  唐 玫2   陈 海3
  (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  730000;2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  510000;3茂名市林业局,茂名  525000)

作者: 吴诗宝 马广智 唐玫 陈海来源: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