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材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

云南药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一、前言云南省地跨我国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动物区系,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山脉,以及与山脉平行走向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峡谷,把东南亚动物和青藏高原动物连接在一起,加上山体垂直高差形成的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山寒带等多种气候和植被类型,使云南成为南北动物交汇的大陆桥和动物的繁衍发育中心。因此,云南动物的多......

点击显示 收起

 

一、前言
  云南省地跨我国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动物区系,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山脉,以及与山脉平行走向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峡谷,把东南亚动物和青藏高原动物连接在一起,加上山体垂直高差形成的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山寒带等多种气候和植被类型,使云南成为南北动物交汇的大陆桥和动物的繁衍发育中心。因此,云南动物的多样性、特有性在全国乃至全球是首屈一指的。加上周边国家老挝、缅甸、越南保存有大面积的热带原始森林,其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的4060公里的边境线,历史上是动物自由交流也是动物贸易的方便通道,而动物贸易除了食用外,最大的利益驱动就是药用,从最初的犀牛角、虎骨、麝香、熊胆生料,发展到成批进口蛇、食蟹猴、龟鳖等作为实验及医药保健用品。云南25个少数民族在利用动物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传统知识,所利用动物的种类与汉族大致相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多年来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云南对药用动物深层次的开发有了很大进步,如利用猕猴生产的小儿麻痹疫苗,利用麝香等动植物药生产的白药系列产品,利用蛇毒和利用熊胆生产的系列产品,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的生活健康做出了较大贡献,也为云南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利用的加强,资源消耗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源受到破坏,许多物种濒于灭绝,甚至于消亡。
  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正在推行的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战略,都要依赖西部和云南特有的生物资源,国家和云南的方针政策如何应对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面临枯竭的矛盾,如何保障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是摆在科研、生产甚至政府决策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也是此次战略研究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二、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79°31′39″-106°11′47″之间。全省面积394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4%,在直线距离不到8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拨从76.4米上升到6740米。历史上,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远动,导致云南滇西、滇西北和藏东南大面积抬升、地块断裂,由于河水的切割作用,形成北-南走向的横断山脉。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暖湿气流向北深入,冬季寒冷气流向南渗入,从而在植被类型上表现为滇西北、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1],中间有多种过渡特征的分布类型。滇南向滇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亦从水平分布转为垂直分布(见图1),地形、气候复杂,生物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历史上云南以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而着称,是全国药材的生产区,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中药资源同样居全国首位,在国际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动植物药的应用、加工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资源现状与评估
  1.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评价
    由表1可见,省内脊椎动物1799种,物种资源占全国总数的55%,其中哺乳动物占50.25%,鸟类占64%,爬行类占39%,两栖类占44.2%;植物15081种,占全国种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裸子植物46.9%,被子植物占50%;中药材物种资源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其中药用植物4758种,占42.8%,药用动物260种,占16.52%。在占全国4%的土地上拥有80%的物种资源,这在全国是罕见的,云南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是名符其实的。

注:该图引自《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云南省林业厅,2001年)
图1 云南省生物地理区划及边境口岸图
  2.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
  云南特有野生动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丰富度和特有度均占全国第一位。植物方面: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和60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动物方面:国家有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0种。在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中,云南几乎占了50%,并且有66种兽类、112种鸟类、1种爬行类、37种两栖类、290种鱼类等。涉及的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物种约有110多种。因此,物种种质资源量优势明显。

表1  云南生物资源主要物种资源情况表
名称 科属 种数 占全国百分比
裸子植物 10科32属 81种11变种 100%、94.1%、46.9%
被子植物 230科1953属 15000种 79.73%、64.88%、50%
药用植物   4758种 42.80%
脊椎动物 1799种 55% 
哺乳类 11目38科 已知300种 78.57%、66.67%、50.25%
鸟类 19目69科 802种 64%
两栖类   112种 44.2%
爬行类   定名153种 39%
淡水鱼类   定名432种 42.2%
昆虫   定名12000余种 
药用动物   260种 16.52%


  3.濒危药用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现状评价
    云南的主要动物性药材有虎骨、豹骨、象皮、麝香、熊胆、猴骨、鹿茸、牛黄、穿山甲片、蛇毒、蛤蚧、水獭肝、全蝎、五灵脂、蕲蛇、乌梢蛇、桑螵蛸、斑蝥、蜂房、龙衣、僵蚕、蝉蜕、狗肾、鸡内金、蜈蚣、灵猫香等。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其药用动物的种类增多,据《云南省志》(六卷 动物志)中记载及1986年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药用动物种数在260多种,涉及的主要珍稀濒危脊椎野生动物,其分布及状态情况如表2。


表2  云南省重要濒危药用野生动物名录表
类别 俗名 中文名 拉丁名 监管 红皮书 公约 国家 分 布 分布特性
  娃娃鱼 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 √ II II 滇东北 我国季风区
两 蝾螈 滇池蝾螈 Cynops wolterstorffi √ √     滇池 云南特有
  蝾螈 蓝尾蝾螈楚雄亚种 Cynops cyanurus chuxiongensis √       楚雄 云南特有
栖 蝾螈 呈贡蝾螈 Cynops chenggongensis √       呈贡 云南特有
  蝾螈 红瘰疣螈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 √   II 陇川、盈江 云南、国外
类 虎纹蛙 虎纹蛙 Rana tigrina √   II II 滇西、滇南 亚热带北界
  乌龟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 √     滇南为主 黄河以南区
  乌龟 大峰闭壳龟 Cuora chriskarannarum √   II   滇南 云南、国外
  乌龟 云南闭壳龟 Cuora yunnanensis √ √ II II 昆明、东川 云南特有
  版纳摄龟 齿缘摄龟 Cyclemys dentate √ √     滇南 云南东南亚
爬 乌龟 锯缘摄龟 Pyxidea mouhotii √ √     滇南 亚热带北界
  乌龟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 √     滇南 沿海及云南
  乌龟 凹甲陆龟 Manouria impressa √ √ II II 滇南 南亚热带以南
  乌龟 缅甸陆龟 Indotestudo elongata √ √ II   滇西 滇西、广西
  鳖 鼋 Pelochelys bibroni √ √   I 滇南为主 沿海及云南
  鳖 山瑞鳖 Palea steindachneri √ √   II 滇西、滇南 沿海及云南
  蛤蚧 大壁虎 Gekko gecko √ √   II 滇西、滇南 南亚热带区
行 巨蜥 伊江巨蜥 Varanus irrawadicus     II   滇西 云南、国外
  巨蜥 巨蜥 Varanus salvator √ √ II I 滇西、滇南 南亚热带以南
  蟒 蟒 Python molurus √ √ I I 滇西、滇南 南亚热带以南
  水律蛇 鼠标蛇 Ptyas mucosus √ √   II 滇西、滇南 长江以南
  眼镜蛇 眼镜蛇 Naja naja √     II 滇西、滇南 中亚热带以南
  眼镜蛇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 √   II 全省大部 中亚热带以南
  银环蛇 银环蛇云南亚种 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i √ √     滇南 云南特有
类 青蛇 绿林蛇 Boiga cyanea √       滇南、滇西 云南特有
  蛇 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 √ √     滇东北、滇东 黄河以南区
  蛇 黄腹杆蛇 Rhabdops bicolor √ √     滇西 云南特有
  蛇 黑网乌梢蛇 Zaocys carinatus √       滇西 云南、国外
  蛇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 √ √     全省分布 广布种
  鹳 黑鹳 Ciconia nigra √ √ II I 全省大部 北半球寒带以外
  鹳 秃鹳 Leptoptilos javanicus √ √     临沧 热带、亚热带
  白鹭 白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   II II 越冬鸟 旧大陆热带-温带
  鸳鸯 鸳鸯 Aix galericulata √ √   II 滇中以北越冬 东西伯利亚、东北
  天鹅 大天鹅 Cygnus Cygnus √     II 滇西北越冬鸟 北半球
  鹰 栗鸢 Haliastur Indus √   II II 滇西、西南部 亚热带地区
  雕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   II I 滇西北 北半球
  雕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 √ II II 滇西、滇北 地中海、中亚地区
  雕 高山秃鹫 Gyps himalayensis √   II II 滇西北、东北 地中海、中亚地区
  雕 蛇雕 Spilomis cheela √   II II 滇西南、东南 中亚热带以南
鸟 雉鸡 四川雉鹑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 √   I 滇西北地区 喜马拉雅-横断山
  雉鸡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 √   II 滇北、滇中 喜马拉雅-横断山
  雉鸡 藏马鸡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 √ I II 滇西北 青藏高寒区特有
  雉鸡 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 √     II 滇西、滇西南 中亚热带以南
  雉鸡 原鸡 Gallus gallus √     II 滇西、滇西南 南亚热带以南
  雉鸡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 √   II 全省分布 喜马拉雅-横断山
  雉鸡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 √   II 滇东北 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西部
  雉鸡 灰孔雀雉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   II I 滇西、滇南 南亚热带以南
  雉鸡 绿孔雀 Pavo muticus √ √ II I 热带、亚热带 南亚热带以南
  鹤 灰鹤 Grus grus √   II II 全省越冬 欧亚大陆北部、地中海沿岸
类 鹤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 √ II I 滇西、滇东北 中国特有
  鹤 赤颈鹤 Grus antigone √ √ II I 滇南、西、西北 中南半岛、西北邻近地区
  鹦鹉 大紫胸鹦鹉 Psittacula derbiana √ √ II II 滇西北、滇中 喜马拉雅-横断山
  鹦鹉 绯胸鹦鹉 Psittacula alexandri √ √ II II 滇中、西、南 中亚热带以南
  猴面鹰 仓? Tyto alba √   II II 滇中、滇西南 中南半岛及东部地区
  猴面鹰 草? Tyto capensis √   II II 滇中、滇南 南非
  猫头鹰 雕? Bubo bubo √   II II 全省大部 广布种
  猫头鹰 林雕? Bubo nipalensis √   II II 河口、思茅 中亚热带
  猫头鹰 领鸺? Glaucidium brodiei √   II II 全省大部 北亚热带
  猫头鹰 斑头鸺? Glaucidium cuculoides √   II II 全省大部 北亚热带
  猫头鹰 灰林? Strix aluco √   II II 滇西、东及昆明 暖温带以南
  懒猴 倭蜂猴 Nycticebus pygmaeus √   II I 滇东南 南亚热带以南
  懒猴 间蜂猴 Nycticebus intermedius √   II I 滇东南 南亚热带以南
  懒猴 蜂猴 Nycticebus coucang √   II I 滇中、西、南 南亚热带以南
  平顶猴 豚尾猴 Macaca nemestrina √   II I 滇西南 横断山南段的南亚热带北界
  猴 猕猴 Macaca mulatta √   II II 全省大部 暖温带以南
  猴 熊猴 Macaca assamensis √   II I 滇西、北、南 喜马拉雅-横断山
  猴 短尾猴 Macaca arctoides √   II II 滇中、西南、南 中亚热带南部以南
  猴 藏猕猴 Macaca thibetana √   II II 滇东北 国内特有
  黑脸猴 戴帽叶猴 Presbtis pileatus √   I I 滇西南 喜马拉雅-横断山局部地区
  灰叶猴 菲氏叶猴 Presbtis phayrei √     I 滇西、西南、南 中南半岛
  黑猴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   I I 滇西北 云南特有
  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 Hylobates concolor √   I I 滇中、南、西 中南半岛
  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Hylobates leucogenys √   I I 滇南 热带雨林、季雨林
  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 Hylobates hoolock √   I I 滇西 亚热带以南
  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Hylobates lar √   I I 滇西南 亚热带以南
哺 鲮鲤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   II II 全省大部 中亚热带与热带
  人熊 棕熊 Ursus arctos √   I II 滇西北 中温带以南
  狗熊 黑熊 Ursus thibetanus √   I II 全省均有分布 中温带以南
  小狗熊 马来熊 Helarctos malayanus √   I I 滇中、南、西 热带、亚热带雨林
  金狗 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   I II 滇东北、西北 喜马拉雅-横断山
  水獭猫 水獭 Lutra lutra √   I II 全省大部 欧亚温带-热带
  小水獭 小爪水獭 Amblonyx cinereus √   II II 滇南、滇西南 中亚热带南部
  九江狸 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     II 全省大部 北亚热带
  香狸猫 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 √     II 全省均有分布 北亚热带
乳 刁猫 斑灵狸 Prionodon paridicolor √   I II 滇西、西南、南 中亚热带
  貉獾 熊狸 Arctictis inturong √     I 滇西、南 南亚热带西部
  原猫 金猫 Catopuma temminckii √   I II 滇西北、西、南 北亚热带
  野猫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II   全省均有分布 北亚热带
  野猫 猞猁 Lynx lynx √   II II 滇西北 北半球寒带至温带
  龟纹豹 云豹 Pardofelis nebulosa √   I I 滇西、中、南 北亚热带以南
  金钱豹 豹 Panthera pardus √   I I 全省大部 旧大陆热带至中温带
  艾叶豹 雪豹 Uncia uncia √   I I 滇西北 青藏高原及其附近
  老虎 虎 Panthera tigris √   I I 滇西、滇南 北亚热带
类 象 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 √   I I 滇南、西南 东南亚热带
  小跳麂 小鼷鹿 Tragulus javanicus √     I 滇南 东洋界热带
  獐子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   II II 滇南外大部地区 热带-亚热带
  獐子 马麝 Moschus sifanicus √   II II 滇西北 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山区
  獐子 黑麝 Moschus fuscus √   II II 滇西北 喜马拉雅-高黎贡山
  芦蒿鹿 豚鹿 Axis porcinus √     I 滇西南 东洋界热带
  黑鹿 水鹿 Cervus unicolor √     II 全省大部 中亚热带以南
  马鹿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     I 滇西北 青藏高原东部及横断西北部
  白袜子 野牛 Bos gaurus √   I I 滇西、滇南 热带-亚热带
  白臀牛 爪哇野牛 Bos javanicus √       滇西南 热带-亚热带
  扭角羚 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   II I 滇西北 温暖带以南
  苏门羚 鬣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   I II 全省大部 东洋界广泛分布
  岩羊 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   I II 全省均有分布 中温带以南
  红岩羊 赤斑羚 Naemorhedus cranbrooki √     I 高黎贡山北段 喜马拉雅-高黎贡山
  青羊 岩羊 Pseudois nayaur √     II 滇西北 横断山至秦岭
  从表2可以看出:(1)表内所列物种主要为《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公约》附录物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其中《公约》附录I物种24种,占总数的22.02%,国家I级保护动物36种,占总数的33.03%;(2)表中所列物种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大部分属热带?亚热带种类及西马拉雅?横断山的特有种类,北半球寒带至温带的种类仅有4种;(3)从省内角度看,以滇西北、滇南种类为主,全省分布的有20种,滇东北、滇中的有9种,共占总数的26.61%;(4)特有种和西马拉雅?横断山、青藏高原种所占比例较大。
  由于云南省特殊的环境地理条件,动物分布上显示出这样的特性:新特有性、局域分布和古特有性、物种的丰富性。这样的特点导致物种也容易消失,物种一旦消失且难以恢复。因而,这些珍稀濒危药用动物在全省药用动物中的保护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野生药用动物的生产和贸易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药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快速增加,刺激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饲养和经营药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20世纪70-80年代,云南仅有3-4家企业从事药用野生动物饲养和进出口贸易,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发展到100多家,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占了半数以上。
  1.活体药用野生动物
  云南省活体药用野生动物的生产、贸易主要以灵长类、黑熊、水鹿、梅花鹿、两栖爬行类为主,其情况分述如下:
  灵长类:调查的灵长类涉及猕猴和食蟹猴两个物种,目前已有成规模的仔二代繁殖种群。2000年存栏量:猕猴2711只,其中育成猴1207只,繁殖猴1504只;食蟹猴5028只,其中育成猴2628只,繁殖猴2400只,现今总数为5674只,已形成规模化繁殖种群。1997?1998年的出口情况见表3。


表3  1997-1999年云南灵长类出口情况表
猴子种类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猕猴 565只 657只  964只
食蟹猴  50只 550只 1030只


  黑熊:2000年云南省饲养黑熊总数为1392头,80年以前主要来源为缅甸引进或收容。黑熊的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人工繁殖、活熊取胆等技术已获得成功,并得到不断改进;熊胆加工产品技术也有所发展,生产的熊胆系列产品不断翻新,目前的品种主要有:熊胆粉、大黄腾针剂、熊胆胶囊、痣灵栓、熊胆汁和熊胆酒及口服液等,其年产值估计在4000万元左右,上缴税收约200万元左右。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水鹿:1999年存栏数300头,其种源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缅甸引进,1979年存栏数量488头。目前,年销售额20万元。主要产品为茸片、茸酒、鹿胎粉、鹿胎膏、鹿茸口服液(已获药准字号)等。市场主要在省内或国内。
  梅花鹿:1999年存栏数1000头左右,其种源主要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从东北引入,人工繁殖已获得成功,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其产品主要为:鹿茸酒、鹿胎膏、鹿茸等。以国内市场为主。
  两栖爬行类:以蛇类为多,虽然某些种类人工养殖已获得成功,但由于周期长,成本高,企业往往从野外获得,云南大部分是从境外获取。目前以肉食、药酒、蛇毒为主,涉及的种类主要为眼镜蛇、蝰蛇、金环蛇、银环蛇、复蛇、锦蛇等,2001年正规办证的有15吨。其它龟鳖类有缅甸陆龟、平胸龟等,2001年正规进口30吨。
    除此而外,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批准成立的收容中心(站)还收容、救护有野生动物。其中很多是药用动物和保护动物,表4以德宏州2000年调查统计为主(约占全省的70%以上):
表4  2000年云南省收容机构作价收容境外来的野生动物情况汇总
动物种类 类型 数量 单位 金额(万元) 产地 备注
鼠标蛇等蛇类 活体 100 吨     300.0 缅甸 
黑熊 活体 160 头      14.0 缅甸 
大壁虎 活体 5000 只  1.0 缅甸 
绿孔雀 活体 50 只  2.0 缅甸 
猕猴 活体 30 只  0.6 缅甸 
马来熊 活体 10 头  2.0 缅甸 
白眉长臂猿 活体  5 只  1.0 缅甸 
金钱豹 活体  1 只  0.1 缅甸 
合计           321   


  2000年,德宏州各野生动物收容单位共收容、救护蛇类100吨、黑熊160头、大壁虎5000只、绿孔雀50只、猕猴30只、马来熊10头、白眉长臂猿5只(子世泽,2001)。
  2.药用动物产品
  云南利用药用动物已有较长历史,20世纪70年代起有了较大的发展,1982年云南中药资源调查编写的《云南省中药资源名录》中记述的药用哺乳类动物涉及28科92种(药用动物148科226属372种)。其中,骨、肉、胆及动物体的某个部分作药。很多贵重药品涉及的动物亦为濒危野生动物,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前,每年都有一定量的产品进行销售。1999年云南省药材公司、昆明市药材公司仓库封存时记录的国家重要保护野生动物药品见表5。这些药品中犀牛角、羚羊角等为周边国家(缅甸)进口。
表5  药材公司国家重要保护药用野生动物封存表
数量     品名  (公斤)单位 犀牛角 虎骨 麝香 羚羊角 豹骨
省药材公司 1架 94 1 154.5 683.5
昆明市药材公司 26架 37 2364 69(3等)3327(混等) 248


  近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麝香为主要原料的云南白药,它始于1902年,1954年昆明制药厂开始少量生产,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批量生产云南白药,成为云南药业的一大支柱产品,2000年开始转为使用人工麝香生产白药。20世纪80、90年代,其它动物药业开始有了发展。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研究所应用猕猴生产小儿麻痹疫苗,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毒素实验室利用蛇毒生产纤溶酶原激活剂(TSV-PA)、血小板活化素(TMVA)、蛇毒神经毒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镇痛等;利用胰蛋白酶治疗毒蛇咬伤,为毒蛇咬伤建立了新的治疗方法。所提供原料和技术生产的克洛曲、克痛灵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年产治风湿的蛇酒10万瓶,产值100多万元,正在报批的新药有17项。
  此外,还有非专业性企业或研究单位自制的野生动物药酒包括熊胆酒、鹿血酒、鹿茸酒、鹿胎酒、鹿鞭酒、蛇胆酒、大壁虎保健酒、三蛇酒、五蛇酒、大壁虎三蛇酒、大壁虎五蛇酒等10余个品种(子世泽,2001)。
  云南省主要成批量生产,产值较高的野生动物加工产品情况(见表6)。
  (三)非法利用与走私
云南省边境线较长,尽管从1993年起森林公安、海关、边防都对非法野生动物走私、交易等进行了严格执法,但边境集贸市场或交易场所时有出现药用野生动物产品销售的现象。1999年一次调查的情况(见表7)。


表6  2000年云南省主要野生动物产品加工情况汇总表
动物种类 产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加工企业数(个) 金额/年(万元) 备注
猕猴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1.2 亿粒 1 2400 
黑熊 熊胆粉 412 公斤 5 1030 
梅花鹿、马鹿、水鹿 鲜鹿茸 750 公斤 8 188 
梅花鹿、马鹿、水鹿 鹿茸干片 758 公斤 8 454 
合计         4072 
注:该表引自《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云南省林业厅,2001)


表7  动物产品边境集市贸易情况
野生动物产品 数量级 经销商 调查地点
虎骨膏拾令大补丸 少量 个体摊贩 瑞丽、盈江拉咋
熊油 少量 个体摊贩 盈江拉咋口岸
象牙及其制品 少量 个体摊贩 瑞丽
象皮、象骨油 相对多 个体摊贩 盈江拉咋口岸
犀牛角粉 少量 个体摊贩 瑞丽口岸
羚羊角 少量 个体摊贩 盈江拉咋口岸
水鹿角、龟板、白眉长臂猿头骨 少量 个体摊贩 境外边贸市场
 
  这些药品在集市上,真假难辨,但商标、名字均为上述记录。
  每年森林公安、海关也破获一些有关野生动物案件,其中涉及药用野生动物的主要是两栖爬行类动物。1999年相关边境地州的调查统计情况(见表8)。
  表中各地州情况说明:
  红河州河口口岸:边境线长193公里,1999年破获4起案件。


表8.  1998-1999年云南省边境各地州涉及野生动物案件情况表
   地州动物名  红河 西双版纳 思茅 临沧 德宏 保山 怒江 昆明
黑熊 + + + + +   + 
亚州象   +     +     
虎         + +   
豹         +     
小熊猫             + 
花面狸         +     
犀牛         + +   
野猪         +     
刺猥         +     
斑林狸           +   
果子狸           +   
穿山甲   + + + + +   
鼯鼠             + 
羚羊           +   
苏门羚 +           + 
水鹿         + +   
麂子       + + + + 
灰叶猴       +       
蜂猴 +     +       
猕猴         + +   
食蟹猴 +             
白颊长臂猿     +         
鹦鹉       +       
大翡胸鹦鹉     +         
鹨哥           +   
?鹫           +   
灰鹤             + 
雉类           + + 
孔雀           +   
原鸡         + +   
龟   + +     +   +
陆龟         +     
巨蜥     +     +   
蛤蚧               
蛇类 + + + +   +   +
蟒蛇       + +     +
眼镜蛇   +   + +   + +
鼠标蛇   +   + + +   +
蝰蛇   +     + +   +
锦蛇   +       +   +
注:(1)+号表示地州案件中有该动物物种;(2)动物物种未经过鉴定,为一般俗名。
 
  思茅地区:国境线485.292公里。1999年14起案件,占整个林业案件总和的20%。
  西双版纳州:国境线966.3公里。1999年案件17起,占整个林业案件的总和的33%。
  德宏州:边境线500.38公里。1999年1-9月案件59起。
  保山地区:国境线140.8公里。1999年21起案件。
  怒江州:边境线449.49公里。1999年21起案件。
  临沧地区:边境线291公里。每年约有20起案件发生。
  昆明:不完全统计,1998年案件4起,1999年5起,大部分是从境外非法进入,并绕道由大理进入昆明市的。
  (四)濒危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近年来,根据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和专家的观察、研究,目前已灭绝或近于灭绝的种类主要有斑嘴鹈鹕、黑兀鹫、爪哇犀、云南闭壳龟、滇池蝾螈。处于极度濒危的种类:
  1.鸟类:赤颈鹤,白喉(小盔)犀鸟,棕颈(无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黑颈鹤,丹顶鹤,绿孔雀,白尾梢虹雉,黑颈长尾雉;
  2.兽类:倭蜂猴,间蜂猴,藏酋猴,戴帽叶猴,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豺,棕熊,猞猁,虎,雪豹,鼷鹿,豚鹿,羚牛,巴塘野牛,岩羊,熊狸,云猫,獭灵猫,印度穿山甲;
  3.两栖爬行类:巨蜥,蟒和一些特殊龟鳖类。
  (五)管理现状
  1.保护政策及法规
  云南药用动物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包括动物的栖息环境及动物自身保护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公约:
  自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环境问题,在国际上不断出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保护性公约,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保护公约》等。我国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编制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了完善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履约机构、实施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云南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受到这些公约的极大推动,政府意识和公众意识在国际趋势的影响下有了很大提高。
  国家法规:
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云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条例》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落实。
  云南省法规: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云南省也加快了在这方面的立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林业及环保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绿化造林条例》、《云南省森林消防条例》等。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相互配套,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护管理体系
  涉及云南省动植物药用资源的保护工作,从政府到林业、环保、大专院校等形成了管理、科研、宣传等较全面的支持系统。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述其机制:
  政府:包括云南省人民政府、省人大都设有专门的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科研管理部门。如省政府下设有科委、计委、林业厅、环保局等部门;省人大内设有环境资源管理委员会。这些部门中环境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立法;科委、计委负责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与应用管理;林业厅、环保局等部门负责全省的环境资源、林业资源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行政管理。
  林业:从省林业厅到全省各地州、县林业局乃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站、所以及检查站等形成了全省的林业行政管理网络系统。
  环境保护:从省环境保护局到各地州、县也都建立了地方环保局和监测站。
  科研、教育:云南省涉及动植物药资源保护的主要大专院校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公约组织:履行国际公约的组织在云南省的分支机构(办事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CITES)昆明办事处、昆明海关。参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有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省内非政府组织(NGO)有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昆明雷雀自然观察研究院,社区发展研究会,生物多样性网络,PRA网络等。
  3.保护措施及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除相继出台了上述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名录等政策法规外,还积极开展并组织实施了各项管理措施和林业执法,建立了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运输办证制度,在保护区按相关政策和法律进行严格管制和巡护,对各种违法行为如盗猎、走私野生动物等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
  1991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实施3年封山禁猎措施,1997年根据新颁布的《枪法》收缴猎枪。这些政策,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省森林公安在交通、通讯、运输等设备不足、经费短缺的艰苦条件下对全省乱捕滥猎、非法收购贩运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打击;昆明海关、边防公安对走私、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植物(大部分具有药用价值或是药材)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打击,不仅使一批具有国际、国内意义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自然生态种群得以保存,同时还使包括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黑熊、犀鸟、绿孔雀等一大批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重点保护。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就地保护;鼓励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实施异地保护。通过多年的努力,至2001年底全省建成自然保护区120个,面积达26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涵盖了云南省17个地(州)、市,包括从热带北缘季雨林到青藏高原南缘温性针叶林5大生物地理区的23个生境类型。并且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型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如孔雀生态园、百鸟园、野象谷等。使一些重要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存在问题
  (一)意识
  1.边境一线的滇西北、滇西及滇南、滇西南地区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少数民族多生1-2个孩子,人口自然增长已超过了滇东和滇中地区。但人均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人们对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识十分有限。加之管理上宣传不到位,还有一大批人不知道野生动物保护法,对《CITES公约》更是知之甚少。
  2.许多人包括相当部分的管理者认为利用国外资源是天经地义的事,缺乏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全局观念,考虑眼前利益重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高于生态效益。
  (二)管理
  1.德宏州的章凤口岸、拉咋口岸和保山地区的滇滩口岸及腾冲的片马口岸仅设有边防卡及林业检查站,没设海关卡。其管理松散,力度不够。
  2.云南的边境线全长4060公里,其中与缅甸接壤1997公里,老挝710公里,越南1353公里。在云南的16个地州127个县中,有8个地州26个县(市)与境外接壤。有43个较大边贸集市和上千个通道,有1条出境铁路和20多条出境公路。而边境口岸仅设立了16个(8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口岸),加上重要通道上的流动检查站不超过25个。平均每个口岸之间的距离为254公里,其管理难度较大。
  3.对《公约》和国家管理政策宣传不够,没有把药用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特殊商品进行管理。
  4.与我省接壤的边贸国家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把贸易控制在确定的口岸,而是鼓励在所有的边境通道进行贸易。
  5.国内药用资源管理方面。1987年国家出台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但云南的药材管理部门对野生药材资源的管理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无专门行使职能的管理部门。
  (三)利用
  1.传统药材及传统饮食习惯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利用,使其利用效率低,对资源破坏大。如羚羊角、虎骨、豹骨、象皮、熊油、麝香、甲片、蛤蚧、蛇、蟾等。
  2.野生药用动物养殖、培育和产品开发属于粗放型,养殖技术、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缺乏经济实力。管理者对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差,纯商业性思想严重。目前,仅处于药用动物养殖发展的初期阶段。
  3.尽管云南省在一些科研部门的带动下,开展了对一些药用动物的深加工技术研究,并有小规模生产如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TSV-PA)、血小板活化素(TMVA)、蛇毒神经毒。这些研究为诊断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胰蛋白酶治疗毒蛇咬伤,为蛇伤建立了新的治疗方法。从蟑螂身上提取的有效成分所研制成的“康复兴”给烫伤、破伤、手术等患者带来了福音。从野蜂提取的胶牙肽有可能形成大宗商品。但这些研究成果没有与企业的规模性生产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经济创汇名牌,阻碍了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4.最有药用价值的药用动物往往都是国际上或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利用与保护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从20世纪的70年代起,特别是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云南省通过封山育林、承包荒山、禁猎禁伐、上缴猎枪、加强执法、引进保护项目等措施,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药用动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其保护的范围涵盖了除野生家养外的所有全省分布及境外进口的野生动物。野外捕获除猕猴外,近5年内几乎没有办理过其它野生动物捕猎许可证,正常养殖及进口的野生动物必须经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核查,获得养殖、运输许可证或进出口许可证后,才有可能从事其野生动物的商业活动。特别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国家保护物种得到了极其严格的管制。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使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人工养殖与野生资源在管理上几乎同等对待,阻碍了药用动物人工养殖企业的发展。
  6.全省从省级到地州至县林业部门都建立了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管理缺少数量依据,从而管理不到位或带有盲目的强制性。缺少专门的药用动物或药用动植物管理机制。
  7.云南省保护区投资不足,管理粗放,被动守护,与社区的矛盾大,盗猎现象累禁不止,其保护和培育野生动物资源的功能发挥非常有限。管理上,缺少资源的监测机制,除少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外仍然缺少数量依据,从而达不到有效管理、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的目的。
  8.云南省人工繁殖药用野生动物(包括猕猴、食蟹猴、黑熊、梅花鹿、马鹿、水鹿、银狐、鸵鸟、鸸鹋、蓝孔雀、七彩山鸡、绿头野鸭等)已发展到一定数量的规模种群。还对亚洲象、滇金丝猴、小熊猫、绿孔雀、大绯胸鹦鹉、白腹锦鸡开展了种群的繁殖研究。但由于意识不到位,资金缺乏,技术和人才缺乏,普遍存在管理差,引种困难,养殖技术低下,动物繁殖力低、死亡率高,效益差等问题。
四、药用动物濒危的原因
  (一)背景分析
  1.生态系统脆弱
  云南省的生物类群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分布中心,即滇西北地区和滇南地区。
  滇西北地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南端。由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水系的切割作用,地形极为破碎,垂直带分布明显,并存在局部、间断分布现象,从而动物新特有种丰富,物种的间断、局部分布明显,其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调节能力较弱,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差。特别是高山寒冷地带,一旦植被遭破坏或环境受到污染,野生动物被过度猎取,其种群结构将难以恢复。
  滇南地区是跨越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在动物地理上主要属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山地亚区。由于受南盘江、红河及其支流的强烈侵蚀,谷地海拔更低,最低处河口附近为74米。其间动物的古特有性,及热带、亚热带特征明显,物种种类丰富,但每一物种数量少,物种间竞争激烈,稍有人为破坏则可导致物种消亡,而被其它物种所替代。
  2.环境破坏
  滇南、滇西北自然形成了两个生物多样性相对集中的区域,而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热点、旅游热点也趋向于这两个区域。随着人口、经济发展逐步加大对资源的消耗,增大了环境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西双版纳,由于农场增加,大量土地开垦,橡胶园、茶园、经济作物种植园以及农田建设等,加上刀耕火种、旅游业快速发展、人员大量涌入。从而造成了人为活动增加,资源需求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使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实际上分成了七片,最小一片仅约1000公顷,最终形成“岛屿”,阻止了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也由于环境变化而使“岛屿”的“边缘效应”加强,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种群结构发生了较显着的变化(许再富,1993)。1959年,原来群落68种植物中,属具有连续种群、更新良好的有29种,占总种类的43%,但到1991年,在尚存的43种植物中,更新良好的仅12种,占总数的28%,下降了15%(许再富,1993)。滇西北目前又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该区新特有种、珍稀物种较多,动植物多样性丰富,但系统结构脆弱。
  3.过度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利用强度也随之加大。云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涉及大量的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最近的60年内被大量利用。特别是以木材、药材、动物食品、动物皮张的直接消耗和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50-80年代,云南仅外贸部门就收购虎皮900多张,豹皮40000多张,麝香超过5000千克(王应祥,1993)。木材的消耗量近年来每年不低于18万吨,药材仅黄草(兰科石斛属植物)每年约消耗600吨,动物食品以蛇类为主,每年不低于10吨消耗量,动物皮张在过去的几年中仅麂皮一项每年约在20万张左右。
  4.药产业发展
  云南省植物药产业发展较快,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动物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技术更新缓慢,更多情况以养殖业为主,且养殖规模小,药用动物的利用率底,如蛇、鹿、龟、蛙等常常在餐桌上被消耗掉。这样的结果可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饲养动物种群需要更新而加大资源的消耗量;二是由于利润率低,在追求高效益的目标下,出现打着养殖业的幌子出售野生动物的非法行为。
  (二)几种濒危药用动物濒危情况及原因
  1.虎(Panthera tigris)
  到1996年底,全世界的老虎只剩下5000头左右了,而且零散分布在160多个相互隔绝的孤岛化生境之中。
  虎原有8个亚种,50年来,有3个亚种灭绝。剩下的5个亚种中,中国分布有4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国虎。目前,我国特产华南虎是现存5个亚种中最为濒危的物种,据估计野外数量仅为30-80头(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省分布有3个亚种即:印支虎、孟加拉国虎和华南虎。其数量已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的69-94只下降至目前的14-20只(胡建生,2001)。
  其数量的急剧减少主要与云南省的人口剧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例如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口,1961年仅5.8万人,1990年则达到近18万人。而森林面积,1949年为40万km2,覆盖率为60%,1988年为33.3万km2,覆盖率46.9%。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继续下降的趋势。为种植经济作物,大面积的国有林、集体林被砍伐,有的甚至向保护区进行蚕食。伴随森林被砍伐,水鹿、小麂、赤麂、野猪等大量野生动物被盗猎。如一个100多人口的小山村,每年猎杀的麂子多达300余头。印支虎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环境中食物不足,从而到居民点附近捕食家牛或其它家畜,这样又遭居民的捕杀(胡健生,1999)。整个西双版纳州的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传统上,虎作为重要药材、补品和装饰品也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而引起被猎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1999年的瑞丽走私案件中涉及虎皮12张,其它打击走私犯罪活动中或案件中也常伴有虎骨、虎皮等物品。因此,直接捕杀也是导致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2.豹(Panthera pardus)
  豹分布于亚洲、非洲。除台湾、辽宁、山东、宁夏和新疆外,全国各省均有有分布,但有的地区现已绝迹,大部分地区濒于灭绝。豹的亚种较多,约有20余种,我国记载有3个亚种:华南亚种、华北亚种和东北亚种(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境内约400-450只,较20世纪70-80年代下降了近70%或80%左右(马世来,2001)。其它还有云豹(Neofelis nebulosa)300-400只,雪豹(Panthera uncial)50-70只,其数量都较20世纪70-80年代下降。其数量下降的原因与虎相似。
  3.犀牛(Rhinocerotidae spp.)
  犀牛仅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东南亚和南亚。犀科共4属5种,它们是独角犀(又名印度犀)(Rhioceros unicornis)、小独角犀(Rhioceros sondaicus)、双角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黑犀(Dicerus bicornis)和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除分布于南非的白犀指名亚种外,其它种都无亚种。犀牛均极度濒危。从1970年迄今,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北坦桑尼亚大约已有90%的犀牛遭到捕杀,亚洲的犀牛仅有少量存活,它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国家公园或其它保护区域内。全世界犀牛总数不超过26000头(国家濒管办,1999)。
  中国曾有过犀牛分布。1957年在云南思茅的江城县,最后一头犀牛被打掉,灭绝的原因是猎取和生态环境破环(王应祥,2002)。
  4.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亚洲象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我国仅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以及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有分布。
  中国亚洲象数量不多。20世纪的70年代调查估计有150余头,目前,我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只。但据IUCN/SSC的亚洲象专家组,我国亚洲象的数量为150-300只(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省亚州象估计在150-200头之间(江望高,2001)。据专家估计,近年其数量有所增加。其数量减少的原因与虎相似,象牙、象皮贸易是盗猎的主要原因。省内没有资料表明为这一目的捕杀大象,多数为人象冲突,盗猎多发生在境外。
  5.麝(Moschus spp.)
  麝属偶蹄目,鹿科,麝亚科,是东南亚的特产动物,世界上仅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蒙古。
  中国共有5种麝,即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林麝(M.chrysogaster)、马麝(M.sifanicus)、黑麝(M.fuscus)和喜马拉雅麝(M.leucogaster)。
  据专家估计,20世纪50年代中国麝资源储量在200-300万只,到80年代,中国麝蕴藏量不足100万只(盛和林,1987,1996)。进入90年代,麝资源储量又有所下降(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省有三种分布即:林麝(M.chrysogaster)、马麝(M.sifanicus)和黑麝(M.fuscus),其数量分别约为4250、700和750只。麝的栖息生境在云南破坏相对较小,而麝香入药是猎杀麝的主要原因。近两年已很少有捕杀麝的现象发生(马世来,2001)。
  6.中国鲮鲤(Manis pentadactyla)     
  中国鲮鲤(M.pentadactyla),俗名穿山甲,见于缅甸北部、印度东部、老挝、尼泊尔、泰国北部、越南南部和中国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台湾、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还分布有印度鲮鲤(M.crassicaudatus),见于云南南部和广西(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省鲮鲤数量在1,700只左右,与20世纪60年代前的估计数量20,000只(刘振河,1998)相比,下降了至少90%,其速度惊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栖息生境的破环、食用、入药捕杀。鲮鲤甲片入药量较大,每年约70%左右的违法案件中都涉及鲮鲤甲片或活体。云南多数为非法进口。
  7.巨蜥(Varanus salvator)
巨晰分布于亚洲。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该种已属于极危或野生灭绝(国家濒管办,1999)。云南是巨蜥的主要分布区,目前数量在约1,700(1600-1800)只(苏成业,2001),数量较以往有所下降,其下降原因与虎相似,其中捕杀食用是主要原因。
  8.眼镜蛇(Naja naja)
  国内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海南、广西、安徽、台湾等,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我国有两个亚种:舟山眼镜蛇和孟加拉国眼镜蛇(国家濒管办,2001)。云南省眼镜蛇分布广泛,目前数量在52,000-54,000条(苏成业,2001),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食用、药用捕获量较大,近几年主要是境外进入。
  (三)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分析
  “人类,自从人类进化成智人(Homo sapiens),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形成了第四个方面,并且逐渐取得了一个中心位置。当代,任何一个生态问题都是和人类生态密切相联系的。”(吴征镒,1993)。云南省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整个云南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最直接的反映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失调。
  1.人口增长与资源保护
  1995年,云南省总人口数量为3,989.6万,1950-1958年年均递增2.05%,1959-1961年年均递增0.26%,1962-1971年年均递增3.16%,1972-1978年年均递增下降到2.54%,1979-1985年年均递增1.45%,1986-1995年年均递增1.56%。20世纪60-70年代人口增长最快,20世纪80-90年代尽管人口增长有所控制,但人口数量已经发展到年均出生83.57万。
  人口增长的结果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压力,如扩大生活空间范围、加大对资源的获取、环境污染等。特别是云南山区居民长期以来的民族习俗和低文化水平的生活方式如生活用柴、刀耕火种、游牧、守猎等,以及后期工业、旅游开发等加大了资源的破坏力度。同时由于森林工业企业的发展、大面积森林的采伐,进一步加速了对森林的破坏,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下面的例子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现象:
  1992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第二次复查结果表明:1980-1988年,林地转变为无林地、疏林、灌木林地和非林业用地的面积达到258.21万公顷,而新增林地面积为209.2万公顷,净减量为49.01万公顷,更新造林、封山育林的成林速度低于林地转变为其它土地类型的速度;同样1992年与1980年比较,非林业用地增加209万公顷,林业用地减少,造林非林业用地增加;林地的减少是造成野生动物减少的根本原因,如西双版纳州由于毁林种粮、乱开滥垦、乱砍滥伐森林,导至森林复盖面积由解放初期的50%以上下降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33.9%,即平均每年约以22万亩的面积递减(徐永椿等,1983)。茶林、橡胶林区中的鸟类比开垦前减少了69种,占开垦前森林鸟类种数的71%;灌丛鸟类减少了19种,占开垦前灌丛鸟类种数的37.7%;田园、水域和居民点鸟类减少了21种,占开垦前田地、水域和居民点鸟类种数的45.8%(杨岚,1987)。
  2.直接野外获取利用与物种的减少
  对于生长周期长的大型动物来说直接高强度的利用也是造成这些动物濒危或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的文献记录(王应祥,1993)说明了这一情况:
  1986年以来,从云南或由云南捕捉走私、调拨到省内外的黑熊和马来熊已达2,000-3,000只,这些熊大多被用作活熊取胆。如今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熊的繁殖尚未解决,活熊取胆后3-5年将被淘汰。据初步调查,云南全省熊的资源蕴藏量尚不及3000只。
  1987年从我国走私到日本的麝香达700公斤,而采集700公斤麝香需要10万多头麝。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云南的麝香每年可产200-300公斤,而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每年产香不足30公斤。
  除此而外,1991年云南省政府开展封山禁猎以前,90%的山区居民,几乎家家都有猎枪,狩猎现象十分严重。大量的大型野生动物被猎杀,特别是经济价值大的动物虎、豹、熊、麝、猴、鹿、麂、雉类等。
  3.异地保护与利用
  云南省野生动物的异地保护工作可以从1954年昆明市建立圆通动物园开始,1958年相继建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964年盈江养鹿场建成后,我省开始步入了野生动物养殖业快速发展时期。调查统计,截止2001年5月底,经批准并核发《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养殖单位,全省有126个。其中:养殖场100个、收容中心(站)16个、动物园等动物展出单位10个。126个养殖单位固定资产总额达109,987万元,现有从业人员1,80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7名。养殖野生动物138,632头(只、条)。其中:兽类19,099头,占14%;鸟类55,103只,占40%;两栖爬行类19,530条,占14%;非重点保护昆虫类44,900只,占32%。详情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工饲养殖较为成功、数量较大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主要有猕猴、食蟹猴、黑熊、绿孔雀、石鸡、环颈雉、兰孔雀和鹿科动物。
另外,昆明动物园,现饲养野生动物225种,2,611头(只)。从保护级别看,该园饲养的2,611头(只)野生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54种、653头(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113种、1,306头(只),省级重点保护和非重点保护的有58种652头(只)。
  4.就地保护与利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2000年底,云南省共建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20处,总面积2,549,206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66%。其中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共为97处,占80.8%;面积2,104,689公顷,占82.6%。包括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1处,面积1,698,874公顷;湿地生态类型的9处,面积108,993公顷;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10处,面积348,127公顷;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12处,面积48,682公顷。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6种,云南省分布有51种,已全部在各保护区受到保护。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62种,云南省分布有140余种,在各保护区受到保护的有100种左右。


表9  云南省养殖较成功、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汇总表
养殖单位 猕  猴 食  蟹  猴 鹿  科  动  物 黑  熊 绿  孔雀 石鸡环颈雉 兰  孔  雀 备注
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 2290 520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 1300 40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783 128           
云南马氏鹿业开发有限公司     1356         
玉溪市易门矿务局农场养殖场     250         
人民解放军嵩明军马场种鹿场     200         
云锡公司东方红农场养殖场     169         
德宏州盈江县养鹿场     141         
大理市三塔珍稀动物养殖场     98         
德宏州陇川县甸川商号       666       
红河州屏县边制药厂       332       
德宏州瑞丽市滇野制药厂       300       
大理市瑞鹤药业有限公司       108       
昆明福鑫达公司等6个养殖单位           42680   
其它单位小计 63   147 117 180   2780 
合计 4436 5368 2361 1523 180 42680 2780 
注:该表引自《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云南省林业厅,2001)
四、濒危野生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思路
  (一)指导思想
  尊重自然法则,在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南省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开展以药用动物为主的饲养、加工、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促进和发展野生药用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药用动物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二)原则
  1.尊重自然法则,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种及其环境;
    2.认识到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合理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持续利用才是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
    3.认识到保护濒危野生药用动物是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应尽量减少对濒危野生药用动物的掠夺式利用;
    4.把野生药用动物的利用建立在保护好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强调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
    5.利用科学手段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量,加强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提高科学养殖技术。
    6.对野生药用动物资源及养殖药用动物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扶持技术成熟的产业;
    7.注重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创建有利于野生药用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支撑平台
  1.政策支撑体系
  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没有省内的保护管理条例或实施细则。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云南省药用动物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利于云南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管理支撑体系
  尽管国务院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但在云南省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管理中,药物行业管理部门一直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药材资源的利用进行管理。仅林业部门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药用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的监督、监测机制和行业管理机制,使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规范化、合理化,以改变过去管理不力的现象。
  3.宣传支撑体系
  建立以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和报刊杂志、宣传手册等出版物为主体的药用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宣传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进行全方位的广泛宣传。
  4.教育支撑体系
  建立保护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政策、专业知积、科学普及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体系。如宣教中心、社区宣传、培训等。
  5.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的根本保证。为此需在云南省成立强有力的专家技术委员会或智囊团,加强相关科学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实现药用动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产业的高技术发展。引进高新技术,加大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产品粗加工和只销售原料对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

  (四)资源保护的战略思路
  云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仅药用动物涉及148科266属372种,但在长期粗放式的利用中,资源数量不清,即每一物种的数量情况不清。特别是现阶段没有专门的药材资源管理部门和强有力的监督控制措施、以及缺乏濒危药材物种保护意识和淡薄的法制观念导致了药材市场、药材贸易中出现濒危物种的现象,大量重要物种资源流失,其中药用动物受威胁程度最高。目前,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濒危物种的增多,中药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资源是否能够长期利用或资源枯竭,甚至消亡的危险。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其资源量的开发还将进一步扩大,怎样才能更好地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为此,针对云南省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1.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
  (1)就地保护
  目前,云南省已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野生动、植物专项保护工程。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可结合这些工程进一步开展。对市场需求量大,但资源又面临威胁的药用动物物种,集中或分区实施就地保护,如专项的黑熊资源保护工程、穿山甲资源保护工程、麝资源保护工程、药用蛇、龟、鳖资源保护工程等。工程建成后,资源的利用将是持续的,并在政策、管理、科技投入上优先。
  保护工程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l 资源调查、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重点
l 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l 引种、救护和疾病防治
l 资源监测
l 合理利用与社区发展
  (2)异地保护
  以保护药用野生动物资源为核心,根据传统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发展模式,建立一套以药用动物为特色的,集科学研究、宣传、保健食品、旅游于一身的综合性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实现云南省重要药用动物基因库的建设。
  其目的有:
l 重要药用动物物种资源的保护
l 云南特有、濒危、珍稀物种种质基因库的建立
l 药用动物持续发展研究
    2.资源利用战略思路
  对前面述及的现有药用动物养殖单位、企业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整顿,对没有自繁动物能力、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严重不足的部门,通过管理部门帮助进行改进,如引入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培训等等,在此基础上仍没有达到饲养药用野生动物能力的部门,将给予取缔。对达标部门将实施全面的行业管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鼓励并帮助形成行业集团。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完善如下方面的内容:
l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如建立养殖动物普系、疾病监测与防治、产出量监测体系、自身能力建设计划、职员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等。
l 规范企业外部管理机制。如注册登记制度、引种、销售监督、办证制度等。
l 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包括养殖笼舍的标准、动物健康标准、产品标准、企业管理标准等。
l 建立或完善针对达标单位的鼓励政策或激励机制。
l 建立行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管理及技术。
l 扩大药用动物的养殖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保护。
  中药资源的利用经历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的简单利用;中级阶段是医生配方和生产成制剂的初级加工阶段;高级阶段是以大量传统经典成方制剂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出的国家甚至国际的新药产品阶段。云南省目前野生动物药产品主要处于初、中级阶段,有大量的药用原料出售,有少量深加工产品如纤溶酶原激活剂(TSV-PA)、血小板活化素(TMVA)等。
  云南作为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尽快步入利用的中、高级阶段。因此,目前应重点强调:
  (1)加强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药用产品,如蟾蜍素的提取和生产;
  (2)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规模化药品生产;
  (3)在科研和高技术的基础上将民间药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实现产业现代化;
  (4)集团化企业与养殖基地相结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或侵害;
  (5)建立市场需求与在资源保护下的持续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作者: 黄海魁李纯来源: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昆明办事处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