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材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药用植物栽培管理

姜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防治十分必要。一、发生规律姜瘟是由黄极毛杆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点击显示 收起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我县农民有种植生姜的习惯。全县常年中姜栽培面积均稳定在5O00hm2以上.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发病率为18.7%,严重地块高达52.4%.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就达3.5万t以上。因此,了解姜瘟的发生规律,及时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一、发生规律
  姜瘟是由黄极毛杆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存在土壤及生姜根茎内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以上。作种姜的带菌根茎是因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并可通过种姜作远距离传播。田间病菌主要借排灌水及风向传播.地下害虫也能成为传病媒体。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根茎,也可从叶、茎侵入,沿维管束上下扩展,导致全株死亡。土壤温度较高,含水量较大时、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粘性较大的土壤发病重,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土壤发病较轻;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害虫多,掰姜时造成的伤口多时发病重。
  二、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生姜根茎,茎叶也可受害。一般植株地上直立茎的基部和地 下根茎的上部先发病。病斑初呈水流状、黄褐色、纵剖茎基部及根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用手挤压时、有污白色菌液从维管束溢出。以后内部组织逐渐变软腐烂。流出混浊的白色汁液、其恶臭味.最后仅剩下表皮。茎部受害呈暗 紫色,后变为黄褐色腐烂.病叶自下而上渐呈凋萎状,叶尖和叶脉呈鲜黄色、后变为黄褐色,重发时叶片萎蔫卷缩.山黄变褐、最后全株干枯死亡。
  三、综台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土壤通透性、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生姜(从无病姜田严格挑选无病姜块留种;播种前将掰好的姜块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用草木灰逐个蘸封受伤面.可收到—定的杀菌防病效果;栽种时多施些草木灰或其他钾肥作底肥.提高抗病能力;生长过程中及时培土.清沟沥水,促进根茎健壮生长。
  2.物理机械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及早拔除或连根挖除并带出田外、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再用无菌生土填满踏实.周围筑矮埂防止灌水时流水携菌扩散;发病重时不要大水串灌;收获前不宜掏母姜、以减少伤口,收获后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伤口愈 合。
  3.搭棚遮阳降温 姜瘟多在6、7月高温多湿季节发生。生姜是既喜温又怕高温的植物。在生姜畦埂边上套种丝爪、苦瓜、葫芦等攀缘作物,用竹竿、树枝等播成棚架引蔓上架、待高温季节,可为生姜遮阳降温,创造生姜生长的适宽环境。从而控制或减轻姜瘟的发生,同时还可增加姜农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4.生物防治 用 16 x10-6—20 x 10-6中生菌素于姜瘟初发时喷施、间隔7—lO天连喷2—3次.每667m2喷菌液60—75kg,效果良好。
  5.化学防治 可用农用链霉素200 x10-6--300x 10-6溶液、氯霉索20O*10-6—4O0 x10-6液、抗菌剂401水剂5OO—6O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敌克松原粉5O0—1O00倍液交替喷2—3次,间隔7—10天,每次667m2喷药液6O—75kg。喷药应于发病初期开始,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着重将药液喷于近地表叶柄及根茎部,也可在喷施基础上每株用 O.25kg药液对病株灌根。此外、由于姜瘟病主要从伤口侵入生姜根茎,
  所以积极防治地下害虫也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作者:
  23630O安徽省埠 南县生防研究所 田坤发
  236300安徽省埠 南县植保站 赵其仓

 

作者: 田坤发 赵其仓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