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材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药用植物栽培管理

中药材田间管理

来源:www.00968.com
摘要: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保证药材生产,获得高产优质一项要的技术措施。由于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人们对药用部位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差别,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充分满足各种药用植物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养分的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灾害,以确保优质高产。(一......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药材生产,获得高产优质一项要的技术措施。由于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人们对药用部位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差别,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充分满足各种药用植物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养分的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灾害,以确保优质高产。
  (一)灌溉
  1.灌溉原则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2.灌溉种类 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3.灌溉方法 分沟灌、畦灌、喷灌、滴灌、渗灌、浇灌等。
  (1)沟灌法 即在垄间行间开沟灌水,灌水沟的距离、宽度应根据植物的行距和土壤质地确定。沟灌适用于条播行距宽的药用植物,如颠茄、紫苏、白芷等。沟灌的优点是侧向浸润土壤,土壤结构破坏小,表层疏松不板结,水的利用率高。
  (2)畦灌法 本法是将灌溉水引入畦沟内,使水流逐渐渗入土中。畦灌法适用于密植及采用平畦栽种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北沙参等。缺点是灌水欠匀,灌后蒸发量大,容易破坏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空气不流通,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灌后要结合中耕松土。
  (3)喷灌、滴灌法 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灌溉方式,优点较多,如喷灌,雾点小,均匀,土表不易板结,节水和节约劳力。滴灌,是使灌溉水缓缓滴出,浸润作物的根系土壤,能适应复杂地形,尤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4)浇灌法 用喷壶或皮管浇水,仅适用栽培小面积药材使用,但阳畦育苗时使用广泛。
  (二)排水
  排水是以人工的方法排除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地面积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加强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促进植物残体矿物化,避免涝害。
  1.明沟排水 即在田间地面挖沟排水。此法简单易行,但占耕地较多,肥料易流失,沟边杂草丛生,容易发生病虫害,影响机械化操作。
  2.暗沟排水 即挖暗沟或装排水管排水。暗沟排水可节省耕地,在大面积生产时可采用。
  (三)中耕、除草、培土
  中耕除草是药用植物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其目的是: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损耗;防止病虫的滋生蔓延;疏松土壤,流通空气,加强保墒;早春中耕可提高地温;可结合除蘖或切断一些浅根以控制植物生长。中耕除草一般在封垄前、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中耕深度要看根部生长情况而定。根群多分布于土壤表层的宜浅耕,根群深的可适当深耕。中耕次数根据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而定。苗期杂草易滋生,土壤易板结,中耕宜勤;成株期枝叶繁茂,中耕次数宜少,以免损伤植物。此外,气候干旱或土质粘重板结,应多中耕;而后或灌水后,为避免土壤板结,待地表稍干时中耕。
  培土能保护植物越冬过夏,避免根部裸露,防止倒伏,保护芽苞,促进生根。培土时间视不同植物而定,一、二年生植物,在生长中后期可结合中耕进行,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一般在入冬结合越冬防冻进行。
  (四)间苗、定苗
  凡采用种子或块根、根茎繁殖的药用,为避免幼苗、幼芽拥挤、争夺养分,要拔除部分幼苗,选留壮苗。如发现杂苗和生有病虫害的幼苗,也要及时拔除,这些均称间苗,间苗宜早不宜迟。间苗的次数应根据药用植物种类而定,小粒种子间苗次数一般可多些。最后一次间苗后即为定苗。
  (五)覆盖
  利用枝叶、稻草、麦秆、谷糠、土壤等撒辅在地面上,叫覆盖。覆盖可改善畦面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不易板结,改善土壤肥力,并有保温防冻防止鸟害和杂草等作用,有利于出苗、移植后的植株成活和生长。
  (六)遮荫与支架
  对阴生植物如西洋参、人参、三七等和苗期喜阴的植物,为避免高温和强光危害,需要搭棚遮荫。由于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及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的要求不一,因此还必须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发育时期对棚内透光度进行合理的调剂。至于棚的高度和方向,则应根据地形、气候和药用植物生长习性而定。荫棚材料应就地取材,做到经济耐用。有些药用植物具有缠绕茎、攀援茎或茎卷须,不能直立,栽培时需给以支架,以利植物正常生长。
  (七)整枝
  整枝是通过修剪植株枝叶来控制植物生长的一种管理措施。整枝后,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同化作用,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转,减少养分的无益消耗,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从而增加植物的产量和改善药材品质。

  中药材常见杂草的药剂防除

    药材地常见的杂草主要有稗、狗尾草、画眉草、马唐草、牛筋草、看麦娘、狗牙根、白茅、反枝苋、马齿苋、小鸡冠、蓼藜、猪毛菜、独行菜、荠菜、水花生、灰灰菜、田旋花等等。这些杂草不仅与药材争夺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而且还恶化环境,传播病虫害,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而人工防除半夏、贝母、防风、甘草、柴胡、龙胆、细辛、板蓝根等田中的杂草确实是个难题,每次每亩需投入4~5个工日,按每个工日15元计算,需60~75元,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人工除草质量也很难保证。在杂草的防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杂草应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选用化学药剂除草,不仅省钱,而且比较彻底与可靠,能收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一、播种前除草
    化学除草应以药材播种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播种前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如下:
    1.48%氟乐灵乳油:氟乐灵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1年生靠种子繁殖的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画眉草等,以及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科、苋科、蓼科、马齿苋等,田间有效期2~3个月,喷药时间:于种子类药材播种前5~10天杂草萌发出芽前 ,每亩地用48%氟乐灵乳油80~100ml对水40~50kg,对药田表土进行均匀喷洒处理。因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应随喷随进行浅翻,将药液及时混入5~7cm土层中,有条件的最好是机械喷药耙混一次完成。也可喷药后随即浇透水,但效果不如浅翻土。施药后隔5~7天才可播种,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但该除草剂对龙葵等杂草防除效果较差。
    2.50%乙草胺乳油:该药剂主要通过地上部分吸收药液后,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芽和根停止生长,而导致杂草在出土前、出苗时和出苗后不久死亡。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并可兼除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喷药时间:播种前或后,或移栽前3~5天均可,但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用。每亩用该剂70~75ml对水40~60kg均匀喷雾土表,但禾本科药材对乙草胺比较敏感,不宜使用。
    3.50%阿特拉津:如贝母等药材栽培地一般在出苗前、枯萎后,浅锄一遍后,喷药除草效果好,每亩用50%阿特拉津250~300倍液喷雾。
    4.25%可湿性绿麦隆粉剂:如元胡地防杂草,待元胡种植完毕后,每亩可用25%可湿性绿麦隆粉剂250g,对水75kg或拌细土25kg,将药剂喷洒或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即可。
    二、播种后苗前除草
    防风、柴胡等大多数药材播种后需10~30天方出苗。这期间将有很多杂草萌发生长,不仅消耗土壤中水分、影响土壤升温,还将推迟出苗时间,因此,在杂草见绿、药材尚未出苗前,可用20%克无踪水剂150~250ml对水25~30kg进行田间喷洒。也可选用41%农达水剂150~200ml对水30~40kg喷洒,除掉这部分已出芽见绿的杂草。因克无踪、农达对没出土植物无影响,因此对未出土的药材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没出土的杂草也同样没有效果,药材出苗后绝不能使用以上药剂除草,以免杀死药苗。
    三、出苗后除草
    防风、甘草、柴胡、北沙参、龙胆等双子叶植物药材在幼苗生长期,田间易长出一些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当杂草长到3~5片时,每亩可用5%乳油闲锄40ml对水30kg喷洒,如果每20ml加一支增效剂特效王2ml,将提高杀草效率30~50%。当杂草生长至6~8片叶时加大用药量,每亩用20%拿捕净150~200ml对水30~50kg喷雾。喷药后3天杂草心叶变黄,不生长,5~7天心叶枯黄腐烂、逐渐死亡,但此法对野燕麦和双子叶杂草无杀灭作用。此外,还有两种苗后除草,效果也很好。1.6%克草星乳油:具有触杀和一定内吸传导作用的高效除草剂,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多年生杂草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杂草平均高度5cm以下时,每亩用6%克草星乳油70~80ml对水30~40kg,作茎叶均匀喷雾。2.8%高效盖草能:该药剂也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主要是抑制杂草的茎和根的分生组织,而导致杂草死亡,其药效发挥较快,喷洒落入土中的药剂易被根吸收,施药适期长,杀草谱广,可有效防除看麦娘、牛筋草、马唐草、稗、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狗牙根、白茅等多年生杂草,而且对板蓝根、白术等阔叶药材很安全。每亩用该剂25~30ml对水20~30kg(或12.5%盖草能1000~1200倍液),以扇形喷头于杂草3~6片叶期作茎叶喷雾处理。但此农药对禾本科类药材如薏苡等易发生药害,不能使用。
    四、使用化学除草剂,应注意下列事项
    1.须注意化学除草剂的选择性、专一性、时间性,不可误用、乱有除草剂,防止杀死药苗。
    2.严格掌握限用剂量:除草剂使用应综合具体土质、考虑农田小气候,严格按药品说明的剂量范围、用药浓度、用药量使用。如:一般贫瘠沙性土壤除草施药渗透性很大,药材易受药害,用药量要小,甚至忌药;多雨季节土壤墒情好,应低剂量用药;杂草出芽整齐、密度低,剂量应小些;地膜覆盖因温湿度条件好,用药量也应减少。
    3.合理混用药剂: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药时间及喷药技术,并要考虑彼此间有无拮抗作用或其他副作用。可先取少量进行可混性试验,若出现沉淀、絮结、分层、漂浮、变质,说明其安全性已发生改变,,则不能混用。此外还要注意混合剂增效功能,如杀草丹和敌稗混合剂的除草功效比各单剂除草功效的总和要大,使用时要降低混合剂药量(一般在各单剂药量的一半以内),以免发生药害,保证药材安全。
    4.掌握好施除草剂的最佳时间和技术操作要领,妥善保存好药剂,防止错用,并搞好喷药器具的清洗,以免误用,使其他作物产生药害。
    5.注意环境条件对除草剂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6.灵活用药:药用植物基部药土法施药除草,要在无露水条件下,以免茎叶接触药液受害;对作物籽苗、胚芽敏感的药剂,土壤处理应在播种前盖籽后施药,并尽量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增加播种量;一些移栽药材因其苗大,而杂草幼小,可采取苗带(幼苗附近20~30cm宽)集中施药;对选择性差或触杀性除草剂实行保护性施药,即将药液直接喷雾或泼浇于土表,尽量不接触药材幼苗,且不能拖延至苗体旺盛、绿叶面积大时施用;若茬口允许,可在药材播栽前采取旱地浇灌、水田湿润、盖膜诱发等措施,使杂草提前萌发,再以药剂杀灭。
    7.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药材的除草剂,多为借用农作物、蔬菜、果树等除草剂,因此,必须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指导下购买除草剂和实施除草作业,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 

  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
  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
  引起药用植物发病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引起的病害,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旱、涝、严寒、养分失调等影响或损坏生理机能而引起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生物称为病原生物,其中真菌、细菌常称为病原菌。被侵染植物称为寄主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生物的作用,而且与寄主生理状态以及外界环境条件也有密切关系,是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生物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1.真菌性病害 由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种类最多,如人参锈病,西洋参斑点病,三七、红花的炭疽病,延胡索的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在病部带有明显的霉层、黑点、粉末等征象。
  2.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浙贝软腐病,佛手溃疡病,颠茄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3.病毒病如颠茄、缬草、白术的花叶病,地黄黄斑病;人参、澳洲茄、牛膝、曼陀罗、泡囊草、洋地黄等的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带毒昆虫传染,有些病毒病可通过线虫传染。病毒在杂草、块茎、种子和昆虫等活体组织内越冬。病毒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4.线虫病 植物病原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不能看见。由线虫寄生可引起植物营养不良而生长衰弱、矮缩,甚至死亡。根结线虫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如人参、西洋参、麦冬、川乌、牡丹的根结线虫病等。胞囊线虫则造成根部须根丛生,地下部不能正常生长,地上部生长停滞黄化,如地黄胞囊线虫病等。线虫以胞囊、卵或幼虫等在土壤或种苗中越冬,主要靠种苗、土壤、肥料等传播。

  (二)虫害
  危害药用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虫,另外有螨类、蜗牛、鼠类等。昆虫中虽有很多属于害虫,但也有益虫,对益虫应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因此,认识昆虫,研究昆虫,掌握害虫发生和消长规律,对于防治害虫,保护药用植物获得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甲虫、蝗虫及蛾蝶类幼虫等。它们都取食固体食物,危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造成机械性损伤,如缺刻、孔洞、折断、钻蛀茎秆、切断根部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椿蟓、叶蝉和螨类等。它们是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现萎缩、皱叶、卷叶、枯死斑、生长点脱落、虫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此外,还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类)、纸吸式口器(如蝇类)、嚼吸式口器(如蜜蜂)。了解害虫的口器,不仅可以从为害状况去识别害虫种类,也为药剂防治提供依据。

  (三)病虫害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多为预防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合理轮作和间作在药用植物栽培制度中,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无论对病虫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许多土传病害,对人参、西洋参危害较严重。种过参的地块在短期内不能再种,否则病害严重,会造成大量死亡或全田毁灭。轮作期限长短一般根据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期限而定,如白术的根腐病和地黄枯萎病轮作期限均为3一5年。此外,合理选择轮作物也至关重要,一般同科属植物或同为某些严重病、虫寄主的植物不能选为下茬作物。间作物的选择原则应与轮作物的选择基本相同。
  (2)耕作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如人参、西洋参在播种前,要求土地要休闲一年,进行耕翻晾晒数遍,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壤中致病菌数量,这已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3)除草、修剪及清园田间杂草及药用植物收获后,受病虫危害的残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往往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是翌年的病虫来源。因此,除草、清洁田园和结合修剪将病虫残体和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处理,可以大大减轻翌年病虫为害的程度。
  (4)调节播种期某些病虫害常和栽培药物的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物候期密切相关。如果设法使这一生长发育阶段错过病虫大量侵染为害的危险期,避开病虫为害,也可达到防治目的。
  (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其抵抗力和被病虫为害后的恢复能力。例如:白术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可减轻花叶病。但使用的厩肥或堆肥,一定要腐熟,否则肥中的残存病菌以及地下害虫蛴螬等虫卵未被杀灭,易使地下害虫和某些病害加重。
  (6)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药用植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往往对病、虫害抵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如有刺型红花比无刺型红花能抗炭疽病和红花实蝇,白术矮秆型抗术籽虫等。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抗病、虫特性,进一步选育出较理想的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有益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以虫治虫寄生性昆虫,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经过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虫释放到田间,用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捕食性昆虫的种类主要有螳螂、蚜狮、步行虫等。这些昆虫多以捕食害虫为主,对抑制害虫虫口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进行繁殖并释放这些益虫可以防治害虫。
  (2)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虫生病死亡或抑制其为害植物。
  (3)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
  (4)不孕昆虫的应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根据有病虫害的种子重量比健康种子轻,可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的种子,使用温水浸种等。近年利用辐射技术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4.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杀虫剂根据其杀虫功能又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杀菌剂有保护剂、治疗剂等。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
  昆虫的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和基底膜三层所构成,表皮层又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表层、外表皮和上表皮。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层,也是最薄的一层,其内含有蜡质或类似物质,这一层对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药剂的进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杀虫药剂中常加入对脂肪和蜡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如乳剂由于含有溶解性强的油类,一般比可湿性粉剂的毒效高。药剂进入害虫身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途径。所以针对昆虫体壁构造,选用适当药剂,对于提高防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玉米螟、凤蝶幼虫、菜青虫等应使用胃毒剂敌百虫等,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则应使用内吸剂。另外,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住防治有利时机,及时用药。还要注意农药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避免药害和人畜中毒。
  由于近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很大,大量农药投入到环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农药,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行生物防治。

  中药材种植的病虫害施药新法——局部施药法

  局部施药是针对病、虫、草、鼠对药材的危害部位和某种特殊的生物行为,利用药剂的触杀、熏蒸和内吸作用、扩散能力以及对害虫的引诱作用,对药用植物体的某个部位或药用作物生长地段的某些区域施药,却能获得全面施药的防治效果。局部施药比全面施药更能减少农药成本、节约施药时间、维护生态平衡,是一种全新的施药方法,值得在种植中药材的地区推广使用。局部施药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注射法
  在药用果树树干的适宜位置钻孔深达木质部,再注入药剂。此法多用于药用果树和高大药用树木,按操作方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高压注射法  用机械泵或手压泵产生的压力把药液通过针管强行注入树体。一般在施药后10天药效明显,因药液能迅速均匀地分布到树体的各部位,充分被吸收,利用率高,有效期长,用于治疗药用果树缺素症,药效期可达2~3年。
  对于高大的药用果树或珍贵的药用古树,可在近地面暴露的基干上进行注射,或在根区进行,把树根端部切断,切口与输药液管连接,用压力把药液压入根内,直接进入其导管的蒸腾液流中。
  各地使用多种树干注入器,这里介绍两种:一种叫XH轻型高压树干注入器,由重庆衡压刷握厂生产。操作时,将药液倒入药箱,用电钻或手摇钻钻一导孔,孔深3~7cm(根据树干胸径大小而定),将针头插入导孔(留1cm深空隙,以防针头堵塞),用柱塞泵产生的压力将药液注入,视树干粗细,一般注药液50~300ml,注射完成后用木塞或泥土堵孔。另一种叫J2~3型手压式树干注射机,由手压泵产生压力,将药液注入树体,压动1次可注液25ml,可连续压动连续注液。如每株树注液50~100ml,仅需2~5分钟。
  2.自流注入法  仿照医疗上的输液法,用输液瓶盛药液挂在树上,把针头插入树体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利用药液自上而下流动的压力,把药液徐徐注入树体内。
  3.灌注法  用兽用注射器,将药液徐徐注入树体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操作时用力不可过大,以防药液溅出污染人体。
  4.虫孔注射法  危害药用果树及树木的天牛、吉丁虫等害虫,常蛀食树体,从而形成若干孔洞。可用医用或兽用注射器把药液直接注入有虫的虫孔内,再用泥土封堵孔洞。
  5.土壤注射法  将易挥发的液体农药注射到表土层以下,防治土传的病害、线虫以及土壤中的害虫。
  注射方式有两种:
  ①用手动土壤注射器以点施方式进行小面积土壤消毒。②拖拉机悬挂式土壤注射机以条施方式进行大面积土壤消毒。
  二、包扎法
  目前大部分内吸性农药是向顶性输导,即将药剂施在药用植物的任何部位,进入药用植物体后都向顶梢转移,而不能向下转移。包扎法就是利用药剂的这种向顶输导的特性,将药剂用吸水性材料吸收后,包裹在药用树干周围,或把药液涂刷在树干周围,再用防止药液蒸发的材料包扎好,让其通过树皮进入树干内发挥药效。操作时,在树干离地面的1/2处左右,将树干的老翘皮刮去一圈,露出白皮,用脱脂棉、旧棉布或粗纸等吸水性材料敷贴(或包)在白树皮部位,再注入药液,最后用有色塑料布包裹盖住,用绳扎住上下两端。或者把较浓的药液用排笔(或刷子)均匀涂刷在刮后的白树皮上,再用塑料布包裹,扎紧上下两端。
  包扎法虽简便易行,但若使用不当,往往易对树干产生药害,因而在使用前一定要先进行少量试验,待有经验后再大量实施。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刮老翘皮的深度不宜过深,以见白皮层为准。刮深了,药液灼伤树皮,会引起腐烂。
  第二,涂药包扎的时间,以春季和秋初药用果树和树木生长旺盛季节为好,休眠期树的体液少流动,包扎无效。旱季包扎效果不好,雨季包扎容易引起树皮腐烂。
  第三,不是全株性的病虫,只包扎枝梢(可不刮翘皮),主干不用施药。
  第四,为防止果实内的农药残留量超标,对结果的果树包扎的时间至少要距采果70天以上,剧毒农药只准用于结果的幼年果树上包扎。
  三、涂抹法
  涂抹法是将药液涂抹在植物的某一部位上。涂抹用的药液为内吸剂或是能比较牢固地粘附在植株表面的触杀剂,通常需要配加适宜的粘着剂。按涂抹部位划分,涂抹法可分为涂茎法、涂干法和涂花器3种。
  1.涂茎法  利用内吸剂的向顶性输导作用,把药液涂抹在药用作物幼株的嫩茎上,防治叶部的病虫害或直接涂在杂草嫩茎上,防除杂草。
  在我国用涂茎法防治棉花害虫较为普遍。一般是在棉花幼株期,用毛笔或端部绑32cm左右长棉絮的竹筷,蘸取加有粘着剂的内吸杀虫剂的药液,涂抹在棉株茎杆下部的一侧,一般是横涂,不必上下涂,更不必绕茎涂一圈。配制涂茎药液用的粘着剂,多为聚乙烯醇,也有用淀粉、面粉、羊毛脂的,药用植物植株也可按此方法进行。
  用涂茎法防治天花粉菌核病。当茎发病时,将50%二甲菌核利(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加50倍水调成糊状,涂于患病处,在病情较重时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与喷雾法结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涂茎法也可用于除草。有一种手持或杂草抹药器,用T型管作盛药器,在横杆两端插1根绳芯,用螺母拧紧。药液靠自身的重力和毛细管作用,从T型管中流出,浸透绳芯,涂抹杂草顶部,内吸除草剂如草甘磷被吸进杂草体内,输送到各部位,杀死杂草。
  2.涂干法  此法仅适用于药用果树树干。在树干基部涂抹一圈触杀性杀虫剂,害虫向树干上爬行触药而中毒死亡。用氧化乐果、久效磷和甲拌磷等内吸剂在树干分叉下涂20cm 药环,防治枸杞、三七、大黄、苍术、牛蒡等药用植物的期害虫,如棉蚜、桃蚜、红花指管蚜等,持效期可达15天。
  涂干法防治病害,多为涂抹刮治后的病疤,防止复发或蔓延。例如,酸橙树腐烂病刮治后涂抹腐必清、腐烂敌等杀菌剂;药用果树的流胶病,在刮去流胶后,涂抹石硫合剂;药用果树的膏药病、脚腐病等,刮削病斑后,涂抹石硫合剂等药剂,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涂花器法  此法主要用于果类药用植物。为提高坐果率,用药涂抹花器,保花、保果。例如,栝楼、罗汉果开花的前一天或开花当天,用吡效隆涂果柄一圈;酸橙谢花后3~7天及25~35天,用吡效隆涂果梗蜜盘各1次,防止落果;丝瓜络开花时,用防落素涂抹雌花的柱头,以保花保果等。
  四、诱引法
  利用具有诱引作用的物质,单用或与杀虫剂混合使用,诱杀害虫。例如,用糖醋、蜂蜜等与杀虫剂混合药液,诱引害虫来取食从而杀之,常用的是1%敌百虫毒水加少量糖诱杀地下害虫等。诱引法可相对集中地用少量药剂,不必全面施药。
  在农业上应用较多的是以性诱剂的诱引法。在药用果树园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梨大食心虫性诱剂、木蠢蛾性诱剂、小实蝇性诱剂等,一般一个药园仅需设立诱捕器3~5个即可收效。性诱剂主要用于测报害虫发生期和监测种群数量变化,指导害虫的防治;或用于干扰成虫交配的迷向防治;少量可用来直接诱杀,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五、虫孔堵塞法
  危害药用果树的天牛、木蠢虫、吉丁虫等害虫,钻蛀树干,蛀食树体,造成若干孔洞。可用脱脂棉蘸农药药液塞入虫孔内,再用泥土封堵洞口,以毒杀害虫。
  用毒签堵塞法防治天牛是当前经济、安全、效果好的防治办法。用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生产的天牛熏杀棒,堵塞最后一个天牛排粪孔。对受天牛为害严重的药用果树,将树体虫道划开,塞入磷化铝,用粘泥封闭。
  六、覆膜法和挂网法
  覆膜法是在果实类药用植物生果时,对果实实施一层覆膜药剂,使果面覆包一层薄的药膜,起防止病虫害的作用。可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对药用果实各喷1次200~300倍液,能使果实表面光洁无病,提高商品质量。
  挂网法即用纤维绳编织的网,浸渍较高浓度的药液后,张挂于药用植物植株上,似蜘蛛网,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用药量少,药效期长,可减少施药次数。
  七、条带间隔施药法
  在田间施药时,使施药带与不施药带相间隔,这是使用农药的一种新方式,优点如下:
  第一,在大面积进行害虫化学防治时,保护天敌,给天敌保留一小片食物或寄主的空间地带。可按地形划分成条带状,一条带施药,另一条带不施药,这样相间隔实施。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施药时,将施药带与不施药带互换,即前次的施药带为这次不施药带,对前次未施药带施药。若在农药中添加引诱剂,还可将未施药带的害虫引诱药带上来。
  第二,在未封垄的宽行距药用作物田里植株是条带状的,对地面覆盖率很低。例如,叶期以前的大黄苗对地面覆盖率仅为10%~15%,定植后6~7叶期柴胡幼苗对地面覆盖率也只有25%~30%,可采用适合的方式将药只施在苗条上,而行间空隙不施药,能节省1/2~2/3的农药。
  第三,在药用植物生育期施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如甘草、白术、薏苡等药用植物生育期施用百草枯等防除行间杂草,在用果树园施用草甘膦除草等,为防止产生药害,可利用药用植物植株和杂草在地面分布的差异,采用定向喷雾或加保护罩的保护性喷雾,仅喷行间杂草,不让药雾接触药用植物植株。
  第四,药用果树园化学除草,沿树盘条带状施药,仅杀灭树盘内杂草,而保留行间杂草,或保护行间套种的作用。
  第五,在草原生长的药用植物采用飞机撒施杀鼠剂毒饵(丸),仅在条带间隔撒施,而不需全面撒施。
  八、埋瓶法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药用果树缺素症,其操作方法如下,在碱性土矫治酸橙缺铁黄化叶病时,挖开树盘土壤,剪断2~3根直径2~5mm的细根,插入瓶装的柠檬铁或硫酸亚铁的药液中,并用塑料薄膜封瓶口,再将瓶立放埋于土内。B13.4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魏新雨


  中药材种子播前的处理

  为了提高中药材种子品质,防治种子病虫害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和幼苗健壮成长,中药材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处理。其主要常规处理方法归纳如下:

  一、选种:

  选取颗粒饱满、发育完善、大小均匀十致、不携带病虫卵细菌、生活力强的种子。数量少时可手工选种,数量大时可用水选或风选。

  二、晒种:

  播种前晒种能促进某些药材种子的生理后熟,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晒种一般选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时,注意不能摊得太薄,以防烫伤种子,一般以5-10厘米为宜。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三、浸种:

  用冷水或40℃左右温水直接浸种或冷、热水变温交替浸种24小时,可使种皮老化、透性增强,并能杀死种子内外所带病菌,防止病害传播,促使种子快速、整齐地萌发。若浸种时采用一些化学物质直接进行种子处理,可得到更好效果。
  1、根据种子特性,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和适当的浓度处理种子。
  如党参种子在0.1%小苏柯、0.l%澳 化钾溶液中浸30秒种,捞起立即播种,一般发芽可提早10-12天,发芽率提高10%左右。
  2、用生长激素处理。
  常用激素有吲哚乙酸、赤霉素等。如党参种子用0.005%的赤霉素溶液浸6小时, 发芽率提高11.5% 。
  3、在水巾加人微量元素浸种。
  常用的微量元素有硼、锌、锰、铜、钼等。如桔梗种子用0.3%一0.5%高锰酸液浸一天,种子和根的产量可分别提高30%-35%。
  4、擦伤和破壳处理:
  有些药材种子应坚硬,富含蜡质,不透水,影响种子的萌发。采用人工破壳、搓擦等方法损伤种皮,可增强透性,促进萌发。如杜仲可采用的破翅果,取出种仁直接播种;黄芪、穿心莲的种子种皮有错质,可先用细砂磨擦,再用温水浸种,可显著 提高发芽率。
  5、层积处理:
  即一层湿砂、一薄层种子、再盖一层湿砂,再撒一薄层种子,如此重复堆积处理的方法。此法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后熟和萌发。如芍药、黄连、银杏等种子常用层积处理来促进萌芽。
  6、拌种:
  一般用药剂拌种,可起到杀菌消毒、促进生长和吸收的作用。如每500克种子加3-4克50%多菌灵拌种,可杀死种子表而及土壤中的病菌,防止纳菌猝倒病。此外,采用细菌肥料拌种,可增加土壤巾有益微生物,把土壤和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元素变成植物可吸收的养料,从而促进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现常用的菌肥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
  除以上常用的方法外,还可用射线、超声波处理药材种子,有促进发芽、生长旺盛、早熟增产等作用。
作者: 2006-9-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