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材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中药材GAP要闻

黑龙江省要把“大北药”做成“精北药”

来源:健康报
摘要:“十五”计划初期,黑龙江省即把北药开发作为全省工作重点,要做“大北药”。王喜军教授提出,要在倡导做“大北药”的背景下,做“精北药”。...

点击显示 收起

“十五”计划初期,黑龙江省即把北药开发作为全省工作重点,要做“大北药”。数年过去了,北药开发怎么样?记者最近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

    王喜军说:“北药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作为北药开发的龙头单位,成立了省中药GAP中心以及省北药萃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机构,同时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先后开展了刺五加、龙胆、柴胡、穿山龙、细辛、西洋参等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现已在全省14个市县建立了示范种植基地,并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全省现已基本形成了地产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提高了中药材的质量。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北药开发要有从战略层次上的精心架构和关键环节上的务实对策,才能使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王喜军认为,当前北药开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支撑力不足。大部分企业用于新药研发的资金太少,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大部分科研机构设备落后,高级人才匮乏,无法开展高层次的产品研发。

    第二,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制药企业现有的主打品种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目前化学药品仍居销售收入的绝对优势地位,中成药、保健品在质量标准、疗效以及农药、重金属残留等方面无法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第三,机制落后,产学研结合欠佳。由于科技成果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评价体系不严谨,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缺乏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品种寥寥无几。

    第四,标准化中药材生产能力不足,现代化中药生态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尽管已建立了部分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但远远满足不了医药企业的需求。

    第五,北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地方特色医药经济尚未形成。在中药企业中,产品趋同现象严重,多数中成药还延续老剂型、老包装,缺乏剂型先进、质量可控的创新药物。

    王喜军教授提出,要在倡导做“大北药”的背景下,做“精北药”。而要实现这一战略转移,就必须从中药材这一源头抓起。他提出,要制定相应的中药材资源保护措施,尤其要加大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保护,同时积极开展替代品的研究,按中药材GAP标准,确保中药材的内在质量。据王喜军介绍,该省已建有全国第一家GAP专业研究机构,已对该省所产的刺五加、细辛、柴胡、穿山龙等8种道地药材进行了规范种植的示范研究。该省应发挥这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种植基地的建设。王喜军认为,做“精北药”必须从中药材的种植、原料加工、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质量控制、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产品布局、新品研发等方面全盘考虑,而所有的基础都是高质量的中药材。因此,北药开发的战略中心要前移到中药材的保护、开发与研究上。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