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中药大全中药制剂

合理应用高新技术开发中药制剂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目前,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微波炮制技术、动态提取技术、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发展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许多中药新剂型,如微丸、膜剂、微型胶囊、气雾剂、喷鼻剂、透皮制剂、泡腾片、分散片、靶向制剂、缓释与控释制剂等已开发面市或在研究之中。但是,面对令人“眼......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微波炮制技术、动态提取技术、酶技术、膜分离
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发展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许多中药新剂型,如
微丸、膜剂、微型胶囊、气雾剂、喷鼻剂、透皮制剂、泡腾片、分散片、靶向制
剂、缓释与控释制剂等已开发面市或在研究之中。但是,面对令人“眼花缭乱”
的高新技术,研究人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管开发现代中药制剂还是传统中
药制剂,都应有的放矢地合理应用高新技术。
  ■关注点一:加强量效关系研究
  从药用植物中寻找药用活性成分、部位,进一步使之成为药物很重要,但运
用高新技术搞清药用植物中所有活性成分、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更有现实意义,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可开辟广阔的药物资源。对于中成药药味组成间的关系,多缺
乏量效方面的实验研究。因此,继承与应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方剂,要从理论与
实践技术上有所发现与发展。
  ■关注点二:多方面提升中药质量
  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完善可控性强的质
量标准,解决农药及重金属残留问题,以及阐述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能是关键。使
中药质量可控的重点是对处方中各味药材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这方面除采用指
纹图谱技术外,还应摸索一些实用的技术。如农药与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应从原药
材抓起。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能改进(速溶、缓释等)和易吸潮、霉变的稳定性问
题必须使用新工艺技术加以改进。提高液体制剂的药效与稳定性应尽量采用高新
技术。固体制剂在改变所谓“傻、大、黑、粗”的形象上,应采用新制粒技术、
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物技术、包囊技术等。另外,为了保证制剂的稳
定性,应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
  ■关注点三:发展新剂型、改进老剂型
  传统制剂有独特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可以利用新技术改进传统中药
老剂型,发展中药新剂型,以提高制剂的技术含量和药物药效。如发展靶向给药
系统,缓控释制剂,脉冲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等;借鉴西药制剂剂型发展胃
溶胀片,pH值敏感脂质体,温敏脂质体,乳剂,复合乳,微囊,磁性微球,β-
环糊精包含剂,小型渗透泵等新剂型。
  ■关注点四:推广新辅料应用技术
  不管是现代制剂还是传统制剂,辅料对其发挥药效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
反映了制剂的水平。传统制剂用料是非常考究的,除用地道药材外,对辅料也很
讲究。在新材料不断推出的情况下,对传统制剂也应积极采用新辅料,以提高药
效。新辅料的一些应用技术有:环糊精技术,可用以提高药物溶出度、稳定性,
掩盖气味,防止易挥发成分挥发等;甲壳胺技术,用以提高药物的物理性能,控
制药物释放,促进药物吸收等;应用其他新辅料,如各类纤维素、木糖醇、交联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以完善制剂的各种性能。
  ■关注点五:完善质量控制技术
  对现代中药制剂与传统中药制剂而言,发展检测技术是控制中药产品质量的
重要内容,因此,应大力发展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相关的质控技术,采用诸如薄
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
联用,获得组分群体的特征图谱或图像,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
分析,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图谱进行处理与分析,获得特征数据,从而对
药物质量进行判断。
   (郑燕鹏 段春改)


作者: 2006-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