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疾病专题强迫症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安全与治疗

来源:心理健康
摘要:心理医生根据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李某自我感觉良好,以往所出现的强迫行为有了极大的改善。李某的症状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此类患者常表现为:要求严格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李某是一个18岁的待业青年,近段时间以来,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再洗,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上好了锁,换衣服后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扣着腰间的皮带,与人交往时,总害怕别人笑话自己……
  
    其父觉得有些蹊跷,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根据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按照“心病要用心药治”的原则,引导他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绝对的完美主义心态,使其逐渐矫正人格,从而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以克服不良的心理病症。于是心理医生对他说:“从现在起,你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坐椅子或沙发原来差不了多少’、‘皮带松紧时原来就是这种感觉’、‘别人都在做自己的事,不可能顾及到我’,等等。只要坚持开导自己,你就会慢慢克服掉以前的那些强迫观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李某自我感觉良好,以往所出现的强迫行为有了极大的改善。

    李某的症状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此类患者常表现为:要求严格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过分自我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恰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小节、忽视全局。因惧怕犯错误,遇事往往优柔寡断,难以下定决心。于是其情感总是处于焦虑、紧张、悔恨之中,很难有轻松愉快满意的片刻。不能平易近人,难以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它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父母管教过严,造成孩子遇事过分拘谨,生怕做错事遭到父母惩罚,从而形成优柔寡断的性格,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再如一些家庭成员过于讲究卫生,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甚至使孩子“潜移默化”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相应的强迫型人格。

    纠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方法主要是施予合理的心理疗法,促使其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如对轻度的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采用听其自然、当头棒喝法,加强意志锻炼,消除强迫行为带来的焦虑情绪反应。对于重症者,则应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

    事实上,无论是恐怖感还是“洁癖”等怪癖,都是强迫模式的派生物,患者只有加强认识,并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才可能尽快消除忧虑,愉快坦然地面对人生。对于强迫型人格障碍中的强迫性心理症,其主要特点是思维上的穷思极虑,目前心理医生倾向于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方式。在药物“减压”方面,抗抑郁药氯丙咪嗪对控制思维反刍很有效,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同时,要引导患者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扩大交往,增加爱好,让日常生活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这就是“行为减压”。双管齐下,康复的希望就在你的眼前。


作者: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