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的发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国等国外的眼科专家们先后报道了对LASIK技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
手术。比如:冷冻角膜磨镶术(1949年)、原位角膜磨镶术(1964年和1966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3年)、非冷冻角膜磨镶术(1986年)、自控板层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ALK,1988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1989年)、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PKM,1990年)等等。
1990年,Pallikaris将ALK和PRK两者结合,终于形成了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即LASIK。
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关于准分子激光的引进,我国卫生部1992年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引进PRK,相继又引进了LASIK。PRK和LASIK这两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尤其是风靡全球的LASIK,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里,必然成为眼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作者:
自动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