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疾病专题糖尿病专题检查

糖尿病确诊需到医院检查静脉血糖

来源:新浪健康
摘要:左一胡肇衡教授左二《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黄列军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嘉宾聊天室。首先介绍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糖尿病副主任医师、《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黄列军黄医生。主持人:第二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教授。...

点击显示 收起

左一胡肇衡教授 左二《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黄列军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嘉宾聊天室。依然我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的两位嘉宾。首先介绍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糖尿病副主任医师、《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黄列军黄医生。

  黄列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教授。

  胡肇衡: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两位都是研究糖尿病方面的专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各位网友有有关于糖尿病防治方面的各种问题,都请您通过网络提出来,我们的两位专家将会给您做出相应的解答。同时图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们言归正传谈糖尿病方面的话题,特别是儿童糖尿病方面的话题。今年“世界糖尿病日”改成了“联合国糖尿病日”,这个改名的意图是什么?请教两位专家。

  黄列军:主要是儿童发病率方面越来越高,糖尿病并发症对整个社会家庭危害特别大,儿由于肥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西方化,肥胖的小孩越来越多.现在估计每年全球有将近7万个糖尿病患者,每天基本上新增200个。过去20年日本的糖尿病发病率翻了一倍。北美和澳大利亚等于发病率由1.3%到现在的5.3%,发病率明显人数增加,它对国家、政府、全人类,对经济、健康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所以,2006年12月20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向联合国建议,以前糖尿病日都是由IDF,就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议的,以前纪念糖尿病活动都是学术团体、民间的,考虑到糖尿病危害越来越大,就向联合国提出建议,改变为政府行为,希望政府关注这个事情,去年12月20号,联合国第83次会议通过一个决议,正式决定从今年开始,由以前的糖尿病日改变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是首届,明年是第二届,改成“联合国糖尿病日”,以后不再叫“世界糖尿病日”。

  主持人:改名的原因也是因为对糖尿病的更重视,因为每年有7万多人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现在青少年、儿童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怎么样?

  黄列军:现在儿童糖尿病占我们糖尿病总数大概是占5%.预计到1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会大于50%。

  主持人:儿童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有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据您的临床分析。

  胡肇衡:二型糖尿病是绝大多数,一型糖尿病终究只有5%,中国国内大概就是5%,稍微低一些。但是二型糖尿病,不光是成人的专利,现在儿童、青少年二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多。而且日本做了一个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糖尿病的患者四分之三都是二型糖尿病,。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群,这些娃娃长大后是一个非常大的糖尿病人群。联合国把这个作为一个政府行为,希望我们把这个抓好,而且第一届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就把青少年糖尿病作为一个重点主题提出来,说明从娃娃抓起非常重要。

  主持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二型糖尿病不再是成人的专利,这句话提出来了。

  黄列军:对,以前都是认为小孩得了病都是一型糖尿病,尤其以前国家很穷的时候大家很瘦,不太容易出现二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西方化,活动减少,就导致二型糖尿病发生,小孩子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提前了。我们有一个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小孩超重率已经占了17.6%。而且儿童肥胖的发病率,每年要长10%,这个速度相当惊人。

  主持人:而且肥胖是导致糖尿病主要的原因之一。有这样一种说法,儿童得糖尿病可能危害比成年人得糖尿病的危害还要大,对身体各方面来说。

  黄列军:很好理解,你想一想儿童从小就得糖尿病,对他身体负担压力相当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你得糖尿病时间病程越长,并发症发病越早,假设60岁一个人得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有5年、10年慢慢加重的时间。像儿童假设10岁小孩就得了糖尿病,到60岁的时候,并发症肯定越来越加重。这是第二个。

  第三,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时候得糖尿病,影响以后找工作,影响结婚、生孩子。所以,从各个方面考虑,儿童得糖尿病比成年人得糖尿病的危害都会更大。

  主持人:回答一个网友的提问,他是给自己儿子提问。

  网友:我的孩子两个月前查出得了糖尿病,休学一个月,马上孩子要去学校里接着上学了,我不知道是否适应学校的学习?如何能帮助他在心理上或者是身体上适应学校的生活?

  黄列军:不知道他是小学还是中学。

  主持人:他马上上中学了,应该是初中生。

  黄列军:学生得糖尿病要注意的问题,第一点,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小孩得了糖尿病以后,家长不告诉他,好象不希望大家都知道小孩得糖尿病,掩盖病情这是特别不好的。为什么呢?你假设掩盖,小孩往往自己就心理有阴影,总认为我和别人不同,所以,父母一定要敞开心扉告诉他你有糖尿病,没有问题,说出来就是了,而且让他心理上就没阴影了。你不得糖尿病,可能得别的病,是一样的,得了病也不是自己的错,所以一定要告诉小孩一定要面对这个现实,家长也面对,千万不能掩盖病情,尤其要跟老师、同学说好。因为糖尿病肯定要采取治疗,治疗起来肯定会出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你的小伙伴、老师在处理时就可以抢救他,给他准备食物。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病情,突然出现低血糖,就出现危害了,有些严重的地低血糖,小孩不清楚,严重耽误抢救时机,特别危险。所以,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把它看成一般的病一样。第二,大大方方跟同学、伙伴、老师讲清楚,告诉糖尿病的知识,尤其告诉他们糖尿病什么症状、怎么治疗。现在也有一些人想开了,家长比较开通,礼拜天我们《糖尿病天地》杂志社跟北大糖尿病中心,一起做了一个大型活动,其中有一个天津来的家长特别好,一个是他小孩两岁得糖尿病,一个是九岁得糖尿病,他说到哪里都告诉我的小孩有糖尿病,我的小孩是一个阳光小孩。因为只要控制好,没有太大问题,现在还有得糖尿病的拿了奥运会冠军,很正常的。

  主持人:所以对身体影响不大。

  黄列军:一定要心理不要怕,面对现实,躲不了的。

  胡肇衡:对这位网友的提问,我要说的一点是,糖尿病如果诊断明确了以后,在他的急性期有酮症的时候需要休息,如果急性期过去,酮症过去,血糖恢复正常,应该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应该继续上学。因为糖尿病可能终身都要治疗,不能因为这个要长期休息,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尤其是二型糖尿病,主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合适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把血糖调到正常水平,这样可以正常学习、工作,以后结婚、生孩子,都可以,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去休学,这样孩子心理上产生非常大的负担,对他以后正常智力、学习、发展有影响。

  主持人:所以这位网友还是带着你的孩子去上学,让他正常上学就好了。

  网友:我的空腹学堂是7.2,算糖尿病吗?

  黄列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两个,主要是根据血糖这个指标来诊断的。但是诊断有三个指标,一个是空腹血糖,还有一个喝糖水两小时以后的血糖,还有随机血糖。三个指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我们就考虑他可能有糖尿病。现在他的空腹血糖7.2,一般我们还做一次,因为糖尿病诊断毕竟比较慎重,这次查了一次7.2,另外再查一个空腹血糖,如果还是7.2以上,或者是7.0以上,就考虑是糖尿病。

  主持人:所以还要再查一次。

  胡肇衡:而且应该查静脉血糖,一定要医院检查,指血不能算。

  主持人:正规诊断,静脉血才可以。

  网友:我母亲患病10多年了,一直吃药,是否需要注射胰岛素?

  胡肇衡:这就看他的病情情况,好多病人糖尿病逐渐发展,发展以后,到中期、晚期,胰岛β功能逐渐减退,一般15年左右,每年大约有10%的病人逐渐陆续开始使用胰岛素。实际上二型糖尿病也有胰岛β细胞逐渐衰退的过程。如果确实血糖控制不好,血糖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达标,就尽早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好,将来并发症发生的少一些,晚一些。

  主持人:这样说完他也可以接受注射的治疗。咱们刚才回答了三位网友的提问,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上学的这个孩子年龄很小就得了糖尿病。接下来可能有这样一个问题,青少年儿童糖尿病能不能预防?

  黄列军:预防肯定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刚才我们也说到超重的小孩是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你只要控制他的体重,发病率就明显降低,就可以预防。预防的方式,第一是运动。第二是饮食。第三是药物。当然对预防糖尿病来讲,首先还是以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主,不能动不动就上药物了,经济效益比也不是很好。所以,现在首先考虑运动跟饮食,控制体重。如果这方面确实不行,如果血糖有点偏高,像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比正常血糖高,但是没有诊断为糖尿病,可以考虑用药物控制。

左一胡肇衡教授 左二《糖尿病天地》杂志社社长黄列军

  网友:糖尿病的药物国产的跟进口的比,有必要把国产的换成进口的吗?

  胡肇衡:大可不必。因为一个药有国产和进口,实际上药典规定是一样的,而且我们国家有些是纯进口,有些是国产仿制,有些是合资的,同一个牌子,只要质量合格,都可以用。当然有的病人说我经济条件好,是不是能用进口的?如果有条件,你可以用。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从药效来说,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

  主持人:所以青少年儿童预防糖尿病,药物只是一个参考的方面?

  黄列军:对,不能作为首选,只能作为求其次。

  主持人:可能运动这方面更重要一些。

  网友:为预防子女不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样从自身做起呢?

  黄列军:首先就像刚才讲的,因为小孩的很多生活方式、习惯是受他父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你父母亲的每一个行动,就是小孩的指南。首先从父母开始就要多运动,别经常吃快餐,你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小孩才能受父母的影响,也会多运动,也会吃更健康的饮食。所以,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小孩。

  还有一个问题,得了糖尿病的父母亲就更要注意了。父母亲得了二型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绝对比没有得糖尿病的人几率高很多。但是遗传是没法改变的,什么情况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糖尿病的遗传倾向、因素在里面。当然有这个并不等于你会得糖尿病。再结合你的后天因素,我们说的环境因素,就是肥胖。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可能就得糖尿病了。遗传因素没有办法改变它,但是可以把环境因素改变,尤其是你父母有患糖尿病的,首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控制好自己的体重、饮食,小孩自然也会跟着学,尽量不要让小孩多吃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对小孩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他将来得糖尿病的几率有明显降低。

  主持人:刚才黄医生介绍糖尿病预防方面的知识给网友很多启发。胡医生,您在糖尿病的预防方面,包括成年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预防方面,给网友什么建议?

  黄列军: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饮食、运动、生活干预是一个基础治疗。血糖偏高,如果积极干预,会延缓糖尿病的最终形成,或者已经是糖尿病,将来的并发症会推迟它的发生和发展。所以,首先要生活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要做的,一个是饮食,我们叫糖尿病饮食控制,实际上我们说应该叫饮食疗法。对于胖的人来说,肯定要控制你的热量,减体重。对于瘦的人,不一定是饮食规定得很死,适当得可能还要增加体重,我们叫饮食疗法。有的病人觉得得糖尿病非常痛苦,什么都不让吃,实际上我告诉大家,你实际上什么都可以吃,但是你要定时、定量,不能随便吃,吃多少请教一下营养师和糖尿病专科大夫,给你做指导。只要你合理的饮食、合理的热量,将来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好处的。

  第二方面,运动,主张多做一些运动。成年人一样,儿童也是一样的,尤其是现在一些儿童,家长生怕孩子累着,什么活都不让他干,小孩坐在那里看电脑、打游戏,久坐不动,这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因素。所以,主张孩子们多活动。应该每天运动一小时。如果已经是糖尿病的儿童,要格外关护,糖尿病日的主题也是这个内容。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因为他对糖尿病的知识不是很了解,要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而且要让他正确地面对,合理饮食。尤其是打胰岛素的孩子要规律饮食。

  主持人:最基本还是从生活方面。您怎么看待父母隐藏孩子得糖尿病的病情?刚才黄大夫也介绍了,很多病人可能告诉孩子,你不要告诉别人,要隐瞒一下病情,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胡肇衡:这个没有必要,因为糖尿病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见病了,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生糖尿病。既不是传染病,又没有一个明确的遗传因素,你也不用担心。关键是要告诉孩子们将来的并发症,因为实际上我们现在血糖包括一些血压各种指标,能良好的控制,目的是什么?就是防止心血管将来的并发症。把这些从平时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稳定血糖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就会推迟。为什么刚才说儿童更要关爱一些呢?因为他的病程长,我们的并发症一般到20年左右,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好多问题都要出来了。一个孩子如果10几岁得了,到30岁、40岁,并发症要出来了,他后面的生活质量非常糟糕了。成人60岁发病,再过20年,80岁了,不会过多影响他一生的正常生活,所以儿童、青少年要更多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长期良好的控制。

  我们临床上有些老病人,诊断以后打胰岛素打了30年、40年,到现在每年来检查,他的并发症,眼底、肾脏都挺好的。相反有些病人病程就4、5年,心脑血管并、肾脏、眼底都一塌糊涂。所以,你平时进行很好的防治、良好的治疗确实有很大差距。

  主持人:隐瞒病情还有什么危害黄大夫有补充的吗?

  黄列军:最大的危害就是丧失了抢救的时机。因为儿童糖尿病治疗,本来糖尿病最怕急症病发,出现很多并发症,有些是慢性并发症,儿童有的打胰岛素,出现急性并发症。打胰岛素最容易出现低血糖,可能打完胰岛素,活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就直接导致小孩昏迷,一昏迷过去了,如果几分钟你不把它纠正过来,将来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所以,经常出现低血糖会影响他的智力,这是小孩。有的造成脑水肿,就死亡了。出现这种情况,假设他的小伙伴知道,肯定给他点糖吃。小孩不像大人自制力那么好。对小孩最大的危害就是低血糖,因为要抢救及时、治疗及时,错过了这个时机,都会导致很大的麻烦。

  主持人:对这些糖尿病的患者,两位有什么建议?

  黄列军:建议可能很多了。第一,要接受你患有糖尿病这个事实。第二,不管出现糖尿病的任何问题,一定要想到看医生。因为你得了糖尿病是一辈子的事,尤其是小孩得糖尿病,这时就要跟医生交朋友,最好有一个比较信任、比较固定的医生。因为看病是一辈子的事,随着生长发育,这个医生长期了解你的身体状态。你如果今天找这个医生看,明天找那个医生看,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你得糖尿病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可能30年、40年,有一个固定、信任的医生,可能要跟医生交朋友,这是第一点重要。

  第三,一定要带好自己的药物。小孩出现低血糖,口袋里一定要放着糖。

  还有一个你一定要让朋友知道你患有糖尿病。

  现在国内好像没有这种情况,国外糖尿病人都有一个标志。戴一个手镯或者是项链,表示你有糖尿病,如果你出现什么情况,旁边的人马上知道你患有糖尿病,就能及时知道这个信息。别看戴这个东西很不起眼,某种时刻可能是救命你的东西。

  另外,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糖尿病的特点,根据你的生长发育情况,帮你找出把事情做好的方法。

  还有一点,绝对不能等到出现低血糖再来治疗,就很被动了。

  另外不要忘了吃饭。

  现在还有一种病人,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小孩也好,大人也好,得了糖尿病了以后,总认为我是一个病人,做什么事情都说“这个事情你去做”。

  主持人:我是糖尿病人。

  黄列军:通过糖尿病博得家长、老师的同情。

  主持人:他的心理上就觉得不好。

  黄列军:甚至他觉得身体不好,觉得我是病人,我的成绩因而就不好,绝对不能这样认为。

  主持人:胡大夫,您觉得还有补充的吗?

  胡肇衡:除了刚才黄大夫说的内容之外,我要强调一下,儿童、青少年的治疗,如果已经用胰岛素,就一定要到正规的糖尿病专科做一些治疗、指导,定期测血糖,把血糖尽可能控制得好一点。千万不要轻易地给他停药。

  举个例子,去年我在保定会诊一个病人,那是一个小孩。因为广告里提到植物胰岛素,用所谓的苦瓜素,又能口服,又不用打针。家长心疼孩子,不给小孩一天打几针,把孩子痛苦减少,就把胰岛素停掉。在我印象里,这还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到亲戚朋友家里借钱,花了3、4千块钱,终于买到了所谓的植物胰岛素,能口服的胰岛素,结果用了以后过两天到我那儿去一看,我一看小孩非常蔫蔫的,已经是糖尿病的酮症,严重脱水了,这个治疗方案是错误的,不要听信广告,这样把孩子耽误了。如果是二型糖尿病,肥胖的减减肥,少用两天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一型糖尿病一定得坚持用胰岛素治疗,当然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会低血糖,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绝对不能断。如果有条件的话,血糖要经常监测,因为你后半生要跟他打交道,有的病人一天打四次胰岛素,打了以后说大夫我最近怎么还是口渴没劲,说你测血糖没有,说我一年没测了,一测血糖挺高的。我跟病人说,等于你糟蹋胰岛素了,你用胰岛素的量又不合适,每天又扎了四下针,不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吗。实际上每个月要监测血糖,最起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如果有条件一周测一下空腹的、餐后的,一天几个时点血糖都控制是满意的,可以放心打。如果中间遇到感冒、发烧、生活环境改变,或者是逢年过节饮食不规律,勤测一下血糖是最笨的方法,测一下血糖,高了低了,能轻微调节就调。调节不了,或者差出的大了,就找专科大夫给你做指导。其实很简单,等你为了少扎这两下或者是省这点钱,将来酮症出来,你要住院抢救,花钱就更多了。

  主持人:特别是您刚才提到糖尿病人不要轻信外面的广告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得到医院进行规范性的治疗。

  胡肇衡:对,IDF现在针对医学发展,对糖尿病的认识也比较深入,做了很多指南,各种指南都有,怎么治疗,怎么达标,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做监测。现在不光是大医院,一般的中等医院、社区医院,这方面的知识都很丰富了,能给你一个很好的指导。

  主持人:黄大夫,青少年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在治疗上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黄列军:糖尿病在治疗上按理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根据个体决定治疗方案。因为还有小的区别,青少年、儿童如果是一型糖尿病,只能用胰岛素。对儿童的二型糖尿病用药在这里就有点麻烦了。现在大部分口服的降糖药,只有一种二甲双胍是可以用于儿童糖尿病,18岁以下的,其他的像磺脲类、α葡萄糖矸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则不推荐用。我的建议是,用的时候,根据说明书的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理解,尤其现在都有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这方面作为医生的应该考虑一下,只有一种药FDI允许用于儿童糖尿病,其它药可以参考成人来用,儿童的二型糖尿病用药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

  第二点,他们在控制血糖的治疗情况下,按理论来讲,儿童糖尿病应该是年轻的,应该控制得更好,使生长发育更好。但往往这是一个误区,由于小孩处于一个身体的发育状况下,就要考虑他的身体特点。因为小孩生长不能控制血糖太严重,因为控制血糖太严重,就会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对儿童伤害很大。美国毕竟是整个医疗技术、研究技术比较高的国家,它对儿童的糖尿病有一个血糖控制标准,我们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我查了一下,儿童血糖控制的目标分年龄段,小于6岁的是控制在空腹是5.6到10,睡前的血糖控制在6.1到11.1,这是小于6岁的。还有表示控制血糖的净标准,控制在<=8.5,但是一定要>=7.5。糖份血红蛋白美国规定小于7.0,但是国内是控制在小于6.5。总的来讲尽量接近正常人,正常人是4到6。这里为什么强调呢?对小于6岁的小孩应该大于等于7.5,就是小于6岁的小孩,低血糖对他的脑力发育影响特别大。这种情况下要求不是太严格,希望患者、家属可以注意,不要一看到小孩血糖高就怎么样,就很紧张,这一点特别强调一下。还有一个6岁到12岁,空腹血糖控制标准也是5.0到10,糖份血红蛋白不能超过8。还有13岁到19岁,因为小孩19岁已经算成年人了,13岁到19岁空腹血糖控制在5.0到7.2,睡前血糖控制在5.0到8.3。糖份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5。在这里强调了一下,这个7.5是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尽量接近7.0甚至接近正常,只有它这一点是强调了,因为毕竟18、19岁小孩,基本上接近成年人,也能听你话,能配合你。

  这里两个最重要,一个是用药和控制标准。

  主持人:胡大夫,现在有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

  胡肇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看你怎么理解呢,我们讲的是糖尿病的治愈,指血糖能良好控制,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我们叫临床治愈。广告里把治愈的概念就混在一起了。根治的方法有,我们给他胰岛素治疗以后,一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应该就算根治了。

  主持人:只要补充胰岛素就行了。

  胡肇衡:你说把胰岛素停了会不会出问题,当然不行。还有现在正在做的胰岛细胞移植,所谓器官移植,这方面的进展也是比较快,但是临床大量的应用还有一个过程,目前还没有普及。所以,绝大部分应该是这样,糖尿病不论一型、二型都可以良好地控制,使你控制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结婚、生孩子都没有问题,应该这么理解。如果是有些广告宣传里说它可以治疗以后不用药了,或者是根治了,这是一种夸大的宣传,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主持人:不要去相信。

  胡肇衡:对,相信的结果只能是影响你自己的治疗。

  主持人:胡大夫,刚才我听了两位说有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甚至还有1.5型糖尿病,像这样几种类型,能给网友大概介绍一下吗?

  胡肇衡:我们现在不用1.5型这个概念,现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一个定义,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还有妊娠糖尿病,一般临床上是二型糖尿病,占90%和95%。还有一小部分一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现血糖增高,高到不到糖尿病的水平,我们认定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跟糖尿病不是一个概念,这些人生完孩子以后可能就恢复正常了,也有一部分人最终发展成糖尿病。其他的类型,有些继发性的糖尿病,在这里不具体说了,主要临床就分这么四个。以前所谓1.5型是介于一型、二型之间的,有些人做课题,把它分型,觉得既不像这边又不像那边,界定为这个,实际上这并不独立存在。实际上我认为它们可能理解上觉得比如二型糖尿病病人病程比较长,十几二十年,胰岛β功能逐渐衰退,胰岛功能比较差,又不是一型糖尿病,由于是免疫反应或者是病毒干扰以后引起胰岛细胞明显的绝对缺乏的损伤。所以,把它界定为这个。我们临床并不把它作为孤立的拿它做一个型。

  主持人:可能一型糖尿病跟遗传有关系。

  胡肇衡:关于遗传因素,在老百姓中有一个误解,实际上一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是最低的,遗传因素主要是在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又是多基因不是很确定的一个因素,就像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这些也有一些遗传因素,不是说就是父母有了子女一定要得,我们只是说有一个遗传倾向。比如说有的二型糖尿病人父母都是糖尿病,将来子女得糖尿病的概率可能就是50%以上。所以,遗传主要是在二型糖尿病上。我们大夫肯定看病都要问你,父母有没有,家里有没有糖尿病,就是一级亲属,我们糖尿病的易发因素、危险因素里有独立一条,父母和直系亲属有糖尿病的,将来你得糖尿病的概率就要比没有遗传因素的要高,主要是针对这一点来说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问黄大夫,家里有了糖尿病的患儿,父母应该怎么去应付?或者应该怎么做呢?

  黄列军:这个问题实际上刚才我们也已经谈到过,提了一些建议,通过饮食控制等。孩子得了糖尿病,可能家里的一切都打乱了。父母一定要比正常的父母要焦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亲还要鼓励孩子表达出来,千万别给小孩灌输这个病很重,让人家知道以后就不好。另外,父母一定要多听孩子的情绪表达,多听他的话。还有一个是当孩子表达情绪,你一定要给孩子解决方案,不能给你表达半天,你也不跟他说说,日积月累更不好了。还有一定要告诉身边的人,不让小孩掩盖病情,父母主动告诉小孩所在班玩的好的伙伴、同学、老师,一定要鼓励小孩多参加一些糖尿病的教育活动,现在国内也像国外一样到了夏天组织一些夏令营,一定要去。专家讲儿童得了糖尿病,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糖尿病夏令营,这么多人得糖尿病,小孩就会感觉这个世界上不是只对我一个人不公平,而是觉得这个病很多。另外,在夏令营玩的过程中,能互相找到小伙伴沟通,对他以后的生活可能更有信心,更加阳光。父母一定要做到这些。

  主持人:咱们今天的节目也快接近尾声了,最后还是想请两位专家回答网友的提问,很多网友都非常踊跃地问问题。

  网友:我今天血糖是7.5,光靠控制饮食和锻炼,不想过早地服药,这样能达到正常水平吗?我是15天之前发现的。

  网友:我是今年年初被诊断出有二型糖尿病,已经服药了两个月,因为工作太忙就停药了4个月,后来检查发现血糖都正常了,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两位医生,我自己到底是不是糖尿病。

  主持人:像这两位患者,医生给他们有什么建议?

  黄列军:第一个糖尿病人,现在是这样,现在糖尿病治疗大家要注意最新的信息,以前刚得糖尿病,建议通过饮食跟运动,通过基础治疗,治疗几个月或者是三个月,如果血糖还控制不好再加药。现在这个观念全变了,只要你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不是拿手指血测的,一定到大医院诊断好确诊为糖尿病,现在直接是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药,有一个前提,一定是加二甲双胍,只要没有它的禁忌症,饮食治疗的同时加用口服降糖药,这是跟以前明显最大的区别。以前糖尿病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每时每刻在影响着人的身体。以前假设通过饮食、运动控制糖尿病,血糖还没有控制,就已经耽误了这三个月,IDF现在都已经建议作为指南把它加上去了。

  主持人:吃了两个月停了四个月的药,又一切恢复正常了,到底是不是二型患者?

  胡肇衡:这两个患者其实情况差不太多,刚才黄大夫也说了,如果你一旦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了,就要按糖尿病去治疗。当然治疗减轻的病人,可以通过生活干预、饮食、控制,就可以使血糖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达到治疗标准了,一般我们空腹血糖要求在6.1的水平以下,餐后血糖是8个毫摩以下达标。如果不吃药血糖达到这个标准,当然可以停止吃药。但是糖尿病已经是存在,你要长期监测你的血糖。一旦你的血糖又超过这些标准了,就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第二位网友提到的问题,我糖尿病比较轻,通过前面一个积极治疗,以后血糖已经恢复到正常了,这样的话你可以继续观察,暂时不吃药。但是你未来可能还要继续吃药。因为我们有些血糖明显高的病人,刚发病,血糖明显高的时候,我们给一个10到14天胰岛素的治疗,使血糖尽快下来,下来以后甚至可以完全到正常范围,这时把胰岛素停掉,他仍然血糖还能良好控制。就类似于自身胰岛功能休息休息,就能正常工作了。但是这时还要小心,你的功能跟正常人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我们得糖尿病的时候,至少胰岛β已经损伤50%,但是人体代偿功能很强,再损伤一点不呈现糖尿病症状,当你损伤到70%、80%、90%以后糖尿病才显示出来,这时不要就是不吃药,将来你的胰岛细胞功能可能衰竭得更快一些。

  主持人:最后两个问题,我们的专家来回答一下。有关于糖尿病人结婚生小孩的。

  网友:我是一个女性糖尿病患者,结婚以后我思想很矛盾,为了家庭美满想生小孩子,但是有很多顾虑,既担心小孩不好,又顾虑怀孕后对我的糖尿病会加重。我该怎么办?

  网友:糖尿病人阳痿怎么治疗?

  黄列军:我回答第一个问题,糖尿病由于现在的治疗方法包括检测手段已经有很大进步,不像以前,结婚生小孩应该不算什么。但是肯定这方面很担心,自己要各方面做得很精确一点。首先怀孕的时候,前半年至少把血糖控制好,打好基础。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假设以前用的是口服降糖药,马上改成胰岛素,怀孕之前最好改成胰岛素,怀孕整个过程都要用胰岛素。打胰岛素的情况下要严格监测血糖。怀孕肯定会影响到糖尿病的控制,会导致血糖波动。因为毕竟随着小孩在体内慢慢增大,孕激素都有变化,甚至包括你的饮食,都会影响血糖波动,这种情况下,监测血糖一天最好5到6次、7次,根据这个调整自己的胰岛素。而且怀孕的时候,胰岛素最好用短效胰岛素,不要用长效胰岛素,现在还有一种胰岛素泵,可能对她怀孕更好一些,包括她整个怀孕前、怀孕过程中都好控制,可能更灵活一些。年轻的妈妈并不用过多担心怀了孕对糖尿病影响大,多担心也不好,老想这个想那个,现在有检测,有治疗手段。但是应该注意多跟糖尿病专家、妇产科医生咨询咨询,定期做产检,到底什么时候分娩,一定要跟内分泌科的医生、妇产科的医生商量。

  还要提醒一点,怀孕之前最好做一个并发症的检查。因为我们担心有一种情况,一型糖尿病有些发病时间比较早,可能5、6岁甚至2、3岁,到了生小孩的时候可能就是20来岁,这段时间是不是有很多并发症,最关键是眼底病变,还有肾脏病变,去查一下。如果有一些严重的眼底病变,怀孕时就要考虑,最好做一些并发症的评估,看一下结果,再由内分泌科医生决定能否怀孕。

  主持人::胡大夫,像男性患者呢?

  胡肇衡::阳痿,医学上叫勃起障碍,糖尿病病人就我临床看的一些病人,实际上一大部分病人也还是心理障碍,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心理障碍,做一些调整就可以了。我告诉病人,你没有问题,回去果然就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小部分病人,如果病程非常长的病人,我们叫神经功能损伤,或者叫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些病人往往伴随着胃肠功能的紊乱,心脏神经功能紊乱,体味性低血压等等,这些病人治疗难度大一些,我们就按照神经病变去治疗,给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如果你好多病都有了,一系列并发症都有了,一般这些病人都已经是年龄比较大了,60、70了。但是40多岁出现这个问题,大部分病还都是心理障碍,实际上做一个心理治疗完全可以改变这个状况。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给我们的各位网友回答了很多有关于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同时今天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也感谢各位网友能够通过今天的聊天学习到很多有关于自身健康方面的知识。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再见!

  (聊天结束)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