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中满分消丸”的临床运用来探讨李东垣的学术特色

来源:www.tcmer.com
摘要:中满分消丸是宋金名医李东垣的方剂,由其方名可知该方主治病位在中焦,主要病症为脘腹痞满。后世医家多以该方设制中满鼓胀病证论之,中医内科教材亦选之主治湿热蕴结型鼓胀。临床用之作汤,随证加减,不仅治疗肝硬腹水之鼓胀见效,而且用于闭经、胃下垂、贫血等其他一些疾病也收到良好的疗效。一、中满分消丸的......

点击显示 收起

中满分消丸是宋金名医李东垣的方剂,由其方名可知该方主治病位在中焦,主要病症为脘腹痞满。后世医家多以该方设制中满鼓胀病证论之,中医内科教材亦选之主治湿热蕴结型鼓胀。临床用之作汤,随证加减,不仅治疗肝硬腹水之鼓胀见效,而且用于闭经、胃下垂、贫血等其他一些疾病也收到良好的疗效。

一、中满分消丸的组方要义

中满分消丸由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半夏、陈皮、泽泻、茯苓、猪苓、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砂仁、姜黄等药物组成。李氏在《兰室秘藏》中设立中满分消丸的同时还设立了中满分消汤,汤、丸两方功用主治各有偏胜。

中满分消丸、汤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可以说明李氏的组方要义:汤方重用干姜、川乌、毕澄茄,又选用麻黄、生姜、升麻、柴胡等,重在温化宣上,主治痞满鼓胀病程较短,病位偏上,寒湿偏盛的中满寒胀证。意在取效迅捷,盖“汤者荡也”,其性迅猛,又便于煎取。而丸方重用芩、连、知母、茯苓、泽泻等,重在清利导下,主治痞满鼓胀痞程较长,病位偏下,湿热缠绵胶固难化之中满热胀证。意在取效缓中见稳,盖“丸者缓也”,其性柔韧,柔以克刚。

典型病例

罗某某,女,21岁,未婚。1998年8月14日初诊。主诉:停经3月,并头昏肢软乏力。患者自诉:月经一向正常,3个月前因天下暴雨,屋内积水至膝,雨后清除积水劳累了1天,次日浑身酸痛沉重,头昏闷痛,服“感冒药”后疼痛好转,但仍昏沉,四肢酸楚,是时月经当至而未至,精神为之不振,饮食不香。作过血常规、脑电图、B超等检查均无异常,经多方服药,输液等治疗无效来诊。现症:面色痿黄,头昏沉重,神疲倦怠,短气乏力,脘腹痞满,纳少,食后痞满更甚,或呃逆呕吐,口中干苦不欲饮。停经3月未至,腰骶胀痛,小便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闭经。证属痰湿内聚,寒热错杂,郁遏气机,阻滞胞脉。治以健脾和胃,清热除湿,行气开郁,散寒化饮。方用中满分消丸加减:党参30g、茯苓15g、半夏20g、黄芩15g、黄连15g、枳实15g、厚朴15g、前仁15g、滑石30g、知母15g、干姜6g、生姜10g、大枣15g、炙甘草6g,6剂煎服。

1998年8月20日二诊。药后脘腹渐觉宽舒,饮食已知其香,肢软头昏大退,口仍觉苦,舌淡红,苔薄腻微黄,脉细数。仍以前方出入:党参30、白术20、黄芩12、黄连10、知母15、干姜10、茯苓15、枳壳15、厚朴15、陈皮15、当归15、桃仁10,6剂。

1998年8月26日三诊。患者愁颜已展,精神倍增,面色转红润,脘腹痞满消食,饮食恢复病前,并下地从事日常劳动。月事已于二日前见少量淡红夹黑色血块,小腹隐痛。舌质淡有紫色,苔薄白,脉沉细。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3剂。2个月后感冒来诊,日前病已瘥,两月来月经按时而至,色量均如从前。

 
讨论:
与经方相比,李氏组方虽然药味较多,但其剂量却较轻,而且多而不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药总是紧扣病机,有的放矢。

1:
健脾升清、和胃降浊,是治疗中满鼓胀的基本前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脾健,胃宜降则和,升降如常则脾胃健运而气血生化之源亦兴旺。若脾气不能升运,胃气不得顺降,则中焦气机痞塞,气滞水停痰湿内聚而成痞塞,气滞水停痰湿而聚而成痞满鼓胀。中满分消丸用人参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以升清,茯苓猪苓泽泻半夏陈皮等和胃化痰利湿降浊,其中寓有六君子汤、二陈汤、四苓汤方意。临证有脘腹痞满而又未至鼓胀者,可酌情增加健脾和胃剂量,有利于运化痰湿水饮而防鼓胀于未然。

2:
行气开郁、和血通络,是消除痞满的重要途径。气机郁滞,痰湿内聚是导致痞满鼓胀的主要病机,痰湿水饮既是脾虚失运的病理产物,又是阻碍脾胃运化的病因。消除痰饮在治疗脾虚湿聚的痞满鼓胀中至关重要,而行气开郁又是消除痰湿水饮的先导。首先“气行则水停,气滞则水停”,所以化痰行水必先行气开郁。中满分消丸重用厚朴、枳实、砂仁、陈皮,轻用茯苓、半夏、泽泻、猪苓已见李氏活法圆机。其次“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滞日久容易造成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病由“气鼓水鼓”向病情较重的“血鼓”转变。故李氏中满分消丸中以一味姜黄(汤方用当归)和血通络,可谓点睛之笔,临床若见脘腹痞满而又刺痛明显者,还须加入川芎、赤芍与蒲黄、五灵脂等活血止痛之品。至于脉络瘀阻,鼓胀青筋暴露时,又当以“血鼓”论治。

3:
上下分消、和调寒热,是消除痰饮湿浊的必由之路。脾胃运化水湿,须借助肺气的输布(肺为水之上源),肾气的温煦(肾主水),三焦的通道才能够上达皮毛,下输膀胱完成水液的代谢调节。痰湿内聚形成痞满鼓胀,首先健脾除湿,化痰蠲饮。其次又需宣肺发汗,使水饮湿浊通过皮毛排泄,这是消除痰湿水饮的出路之一。此外,温肾通阳,利尿渗湿使水饮湿浊从小便排出,是消除痰湿水饮的又一出路,中满分消丸茯苓猪苓泽泻等即担此任。至于和调寒热,则是根据痰饮性质决定的。痰饮水湿为阴浊之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化痰饮是为常法。而痞满鼓胀往往由痰湿化热,湿热蕴结不散形成,所以同时应当清热除湿。和调寒热,寒热并用,才能消散阴邪,同时驱逐贼火,方中干姜与芩连知母同用乃因于此。如果湿热蕴结较盛,成痞满燥实病变还应加入大黄、芒硝、甘遂、莱菔子等攻下之品。

4:
抓住主症、紧扣病机,临床可以异病同治。中满分消丸不仅仅是治中满鼓胀之方,若能充分领会其健脾和胃,化痰除湿,行气开郁,散寒清热,上下分消的法则,紧扣其主治证的病机,抓住“脘腹痞满”这一主症,灵活运用该方随证加减,可以治疗相同病机的其他一些疾病。笔者临床用治闭经、贫血、胃下垂等均获满意疗效,就是因为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脘腹痞满这一主症,而又反应了脾虚湿聚,气机郁滞,寒热错杂的相同病机。

作者: 2008-5-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