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溢饮医案

来源:中医人网站
摘要:中医人网站特编辑刘艳华,任喜洁医师记录的任老治疗溢饮验案一则,以飨读者。按:该患者双下肢浮肿35年,而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治疗似乎无从下手。《金匮要略》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确定了该病病位在皮肤与四肢,同时亦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把温化法确立......

点击显示 收起

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中医人网站特编辑刘艳华,任喜洁医师记录的任老治疗溢饮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患者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8日。因双下肢反复浮肿35年而就诊。患者3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曾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自服“双氢克尿噻”可利尿消肿。现症: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晨起肿消,活动后至下午逐渐加重,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小便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濡。BP:95/60mmHg。诊断: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溢饮,脾气亏虚。治法:补气健脾,温阳利水。方药:党参15g,炙黄芪15g,柴胡5g,升麻5g,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白芥子3g,大腹皮15g,泽泻15g,白蔻皮15g。3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双下肢浮肿35年,而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治疗似乎无从下手。但中医治病的灵活性就在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确定了该病病位在皮肤与四肢,同时亦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把温化法确立为治疗痰饮的重要法则。劳则气耗,该患者活动后消耗脾气,故而双下肢浮肿加重,脉沉濡亦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之象。故立补气健脾、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方中党参、炙黄芪、柴胡、升麻取义于“补中益气汤”,用以补气健脾;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化裁于五苓散,用以温阳化气利水;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大腹皮行气利水,更用柴胡伍泽泻,升降相因而加强利水之功。该方补气健脾以治本,温阳利水以治标,标本兼治,因而可奏效。

二诊:7月1日。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缓滑。BP:100/70mmHg。方药:米炒党参15g,黄芪皮15g,柴胡5g,升麻5g,赤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泽泻15g,大腹皮15g,白蔻皮15g,清半夏15g,金星草15g。7剂,水煎服。

按:药后有效,故原法不变,稍微调整用药。用米炒党参使补而不滞;黄芪皮、大腹皮、白蔻皮诸皮走表而利皮肤水湿;茯苓“白化痰涎,赤通水道”,故改用赤茯苓加强利水;清半夏化痰,金星草利湿,诸药合用搜剔皮肤水湿。

三诊:7月8日。药后双下肢浮肿已消,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沉虚无力,两尺尤甚。BP:110/80mmHg。方药:党参15g,苍术15g,米炒麦冬15g,黄芪皮15g,柴胡5g,茯苓20g,陈皮15g,佩兰15g,生姜皮15g,建曲15g,白蔻皮15g。4剂,水煎服。按:水湿已除,故以补气健脾扶正为主,兼化水湿,本正源清以善后。患者服上方4剂后,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作者: 刘艳华,任喜洁 2010-1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