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朱宗元教授辨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临床中对于多种慢性、疑难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善于治疗慢性肾病,同时对于小剂量用药颇有心得。我们有幸跟随朱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朱老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上呼吸道疾病1.1鼻炎、副鼻窦炎:鼻为肺之外窍,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2下呼吸道疾病2.1气管炎:气管炎包括急慢性气管和支气......

点击显示 收起

    朱宗元,lg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任教于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临床中对于多种慢性、疑难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善于治疗慢性肾病,同时对于小剂量用药颇有心得。我们有幸跟随朱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朱老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上呼吸道疾病
1.1  鼻炎、副鼻窦炎:鼻为肺之外窍,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朱老师认为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气候相对寒冷而干燥。因此,外界寒冷而干燥的空气极易侵犯鼻窍而致鼻之通气和防御功能受损,而变生鼻痒、流清涕、喷嚏等症状,标在于鼻,而本实责于肺,系由肺卫之气不足、固护失利所致。因此,当以实卫护营、宣表祛风为治,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桂枝3 g、白芍3 g、葛根5 g、辛夷5 g、苍耳子4g、细辛3 g、白芷4 g、鹅不食草7 g、蜂房5 g、甘草2 g。若伴有脓性浊涕,系阳郁而化热,当清阳明之湿热佐以解毒排脓,加生石膏l0 g、知母4 g、生薏苡仁4 g、冬瓜子5 g、皂角5 g。慢性鼻炎日久往往伴有副鼻窦炎(上颌窦炎、上额窦炎),本方对于急性发作控制较好,可促脓排出,但对萎缩性鼻炎疗效不好。若属过敏性鼻炎,可在此方基础上,加用抗过敏煎(乌梅4 g、防风3 g、柴胡5 g、五味子4 g、甘草2 g),过敏情况较严重者,可再加用雷公藤7 g、白花蛇舌草7 g、黄芪10 g、桃仁5 g、红花5 g、益母草5 g。
1.2咽喉炎:咽喉炎根据临床表现,归为中医之“燥咳”范畴。朱老师多采用养阴润燥、利咽止咳之法,方用增液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味:生地黄4 g、玄参4 g、麦冬4 g、桔梗3 g、山豆根5 g、蒲公英7 g、诃子4 g、僵蚕4 g、蝉蜕3 g、木蝴蝶3 g、锦灯笼3 g、甘草2 g。方中增液汤润燥养阴,缓解咽部干痒;甘桔汤利咽止嗽;山豆根清热利咽解毒,蒲公英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蝉蜕僵蚕疏风清热、化痰熄风,为治疗声嘶喑哑之要药,诃子敛肺解毒利咽,薄荷疏风清热,为响声要药。若伴喑哑、咳嗽咯痰,加入沙参生脉散,南沙参4 g、麦冬4 g、五味子4 g;若呛咳,连咳至恶心、呕吐,为肺阴不足、肝气侮肺所致,可加珍珠母7 g、石决明7 g以平肝、熄风、镇咳;若为慢性喉炎,日久导致黏膜肥厚增生,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莪术、三棱等;若伴有声音嘶哑,声带结节者,需佐以健脾益气、化瘀软坚之品。
2下呼吸道疾病
2.1  气管炎:气管炎包括急慢性气管和支气管炎,朱老师结合内蒙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多年来的临床体会,认为下呼吸道疾病多由风寒燥邪外侵,鼻部和咽部屏障受损,正虚邪恋,每由气候突变而反复,以冬春二季尤为突出。新咳(急性支气或支气管炎、慢性气管或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机特点以风寒外束、凉燥内伤、肺阴亏耗为主,治以疏风散寒、宣降肺气、润燥止咳。方用三拗汤合沙参生脉饮加减:南沙参、麦冬、五味子、麻黄、杏仁、甘草。久咳(慢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肺虚,子盗母气,脾气亦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导致肺脾两虚而痰湿内蕴,当健脾益气、养阴祛痰,方用沙参生脉饮合香砂六君子汤。中医理论认为,燥湿可以互化,故针对痰多之症,既可燥湿化痰、又可润燥化痰,两种治法均有效,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临床用药时,过燥其湿,反易致伤阴而生痰。若久咳不愈,
金水不能相生,导致穷必及肾,咳痰较多或伴有虚喘,可用沙参生脉饮合金水六君煎(熟地黄、当归、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白术、甘草),或合入济生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桂枝、制附子、牛膝、车前子)、麦味地黄汤(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故临床中,备此滋肾养阴化痰之法。
2.2肺气肿:老年患者肺气久伤,长期咳嗽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致肺功能衰退,肺体虚满而胀,呼吸气短或喘,浅表而不纳,归为中医“肾不纳气”范畴,治当补肾纳气,方用都气丸麦味地黄丸去三泻之品,加参蛤散、补骨脂、胡桃肉治之。
2_3肺心病:肺部感染反复发作,导致肺体胀满不能敛降,而形成肺源性心脏病。该病以正虚为本,痰、瘀、湿为标,缓解期以心功能代偿不全、胸憋、气短、心悸、浮肿为临床表现。发作期主要以感染呼气不利、肺内高压,心力衰竭、水肿、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治当益气通阳、活血化瘀、利湿化痰为主:黄芪10~15 g、桂枝5~7 g、桃仁5~7 g、红花5~7 g、川芎5~7 g、炙甘草2 g、毛冬青7 g、党参4 g、麦冬4 g、五味子4 g、石韦5 g、车前子(包)7 g,水蛭胶囊(4粒,每粒含生药l.2 g),土元胶囊(4粒,每粒含生药1.2 g)。
3病案举例
    病例l:患者,女性,29岁,2008年2月29日初诊。主诉:过敏性鼻炎5年余。患者鼻塞、流黄涕持续5年余,香臭不闻,鼻内肌膜红肿,眉骨间和颧部压痛,每遇感冒加重,医以消炎治疗,初有效,后则反复,始终不能根治,反而发作频繁,近日风热,咽痛鼻塞,伴有发热,头痛、头闷胀,恶风、汗出、口渴、咽喉疼痛,嗅觉差、记忆力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辨证为发热袭肺,肺经郁热。治法:疏风清热通窍,芳香开窍。方药:桂枝加葛根汤、苍耳子散合过敏煎加减:乌梅4 g、防风3 g、柴胡5 g、五味子4 g、葛根5 g、桂枝3 g、赤芍3 g、辛夷(包煎)5 g、苍耳子4 g、细辛3 g、白芷4 g、薄荷(后下)3 g、露蜂房7 g、生薏苡仁4 g、桔梗3 g、山豆根5 g、马勃(包煎)3 g、诃子4 g、木蝴蝶3 g、蝉蜕5 g、石韦5 g、甘草2 g,服3剂,恶风、汗出、发热退,头痛愈,咽痛减轻。继服上方l2剂,头目清利,嗅觉恢复。为巩固治疗,又服用7剂,诸症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病例2:患者,女性,68岁,2006年9月25日初诊。主诉:咳嗽,喘10余年,加重伴喘息7d。患者一周前因气候突变而致咳嗽气喘加重,鼻干咽燥,咳嗽痰黄难咯,口干欲饮,小便频数,大便干,舌暗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胸部X线片:右肺门处发现3 cm×4.5 cm大小的团块状阴影。辨证:阴亏肺燥,痰瘀互结。治法:养阴清肺、活血化痰、佐以散结。方药:沙参生脉饮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南沙参4 g、麦冬4 g、五味子4g、熟地黄4g、当归4g、陈皮3 g、半夏4 g、桃仁5 g、红花5 g、山慈菇5 g、冬瓜仁5 g、芦根7 g、生牡蛎7 g、甘草2 g、莪术5 g,14剂,水煎服。2006年l0月12日二诊:药后咳嗽、气喘缓解,痰色变淡,小便频口干等症状均缓解。继予前法,又服用l4剂,诸症痊愈。随访两个月未复发,复查胸部X线片,团块状阴影已消散。
4结语    。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一方面与机体的生理防御状态有关,一方面与外界的环境密不可分。朱老师根据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点,拟定治疗鼻炎、咽炎、气管炎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的的基本方药,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方中药物剂量较小,疗效显著,突出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 杨国英 李鸿涛 朱宗元 2012-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