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张仲景风水病辨治思想浅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风水病,即因感受风邪而致的一种水肿病。水气病脉证并治》日: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日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历代医家对风水病的病因证治,皆有阐述和探讨,但皆不出《内经》和仲师之规矩。...

点击显示 收起

    风水病,即因感受风邪而致的一种水肿病。属于水肿病的一种。其水肿常起于眼睑及头面,亦可延及下肢,重者可致胸水、腹水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日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历代医家对风水病的病因证治,皆有阐述和探讨,但皆不出《内经》和仲师之规矩。现代诸多医家应用仲师风水病的方药,治疗相对应的一些现代医学的难治性疾病,如慢性肾炎(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仲师风水病理法方药的研讨,具有较为实际的临床意义。
    对仲师风水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在自然界,风能行水,水随风动。应之于人,当机体主水或调节水的功能下降时,若感受风邪(或夹寒、夹热),亦会出现风水相激,水随风动,水气上泛外溢头面、眼睑,严重者可致全身上下内外皆为水气所充。《灵枢•水肿》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侯也。”“正气存在,邪不可干”,风水之起常为内外之因相合所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博,名日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博,名日伏。沉浮相博,名日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博,水走皮肤,即为水矣。”风水相激,形盛于外,正虚于内。肺脾肾三脏亏虚,其主水或调节水的功能下降,即为风水病发生之内因。
l肾气亏虚
    肾为水脏,内寄元阳,主蒸腾气化。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位处下焦。水本为阴,其性趋下,赖肾中元阳气化,方能形成氤氲之气,蒸蒸而上。《素问•水热穴论》日:“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人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本之于肾,名日风水。”肾阳不足,失于气化,主水不利,津液运行则不循常道,此乃发生风水的根本内因所在。若风邪来袭,水气被激,则风水成矣。
2肺气亏虚
    肾为水之下原,肺为水之上原。肾主气化,蒸腾津液上行,肺主宣肃,敷布津液于头面、皮腠、四肢,并通过肃降,使津液下行,滋润脏腑。肺肾相合,一上一下,水气互化,俾津液之升降出入循于常道。《素问•水热穴论》日:“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肺主皮毛,肺气亏虚,失于宣发,则津液有停留肌腠之势,若遇风邪激荡,必致水饮泛滥头面肌肤。
3脾气亏虚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脾为肺母,脾主升清,上达于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脾肺亏虚,不仅是形成皮水的关键因素,亦是形成风水的重要环节。水唯畏土,土能制水。脾气不足,水失于制,则有泛溢之势。脾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机斡旋之枢纽和动力,水化于气,气能行水,水随气转。若脾气不足,则气机紊调,升降出入失于燮理,则水气或停于上,或停于下,或停于中,或停于外,逢于风邪,则充斥肤表。
    对仲师风水病方药的探讨
    风水病的治疗原则为祛风散水。《金匮要略•风水病脉证并治》日:“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而愈。”即应用辛性风药,走于肌表,发汗解表以散邪,宣通阳气以行水。但风水病常兼脏虚内因,故宜虚实兼治,依据脾虚、肺虚、肾虚之不同,采用相应的方药。
1实证方药
    实则治其标。若为虚实兼夹证,水肿较重而虚证不.显者,亦可但治其标,水气散则正气自复。仲师常以麻黄辛温发散风邪和水气作为治疗风水病的主药。仲师治疗皮水病亦常用麻黄,但意义不同。风水病用麻黄意在发散风邪,宣阳行水。皮水病用麻黄意在宣发阳气以行水。仲师治疗风水病实证最简单的方剂为甘草麻黄汤。风水病因风邪外袭,气机不得出入,致内热渐蕴,仲师加用辛寒之石膏即为越婢汤。石膏之寒而辛者,可发散内郁之热,麻黄石膏同为辛性,故石膏虽寒而不碍麻黄之发散功能,亦不致壅塞气机,阻遏津液之运行。若风水病由于内热迫泄,汗出过多,则应用越婢加术汤,祛风散水又不致汗出过多。麻黄乃仲师治疗风水病实证的通用药和特效药,无论是风邪,或是风邪夹寒、夹热,皆可用之。若为风热外袭,亦可用越婢汤,因为石膏之辛寒可解肌热,协麻黄即祛风热并散水气。若外感风寒而致风水,可以甘草麻黄汤加桂枝、杏仁,共奏散寒宣肺行水之功,此即麻黄汤也。兼郁热者再加石膏即为大青龙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病因有所变,用药自当随之而变也。
2虚证方药
    若正虚较甚,而病邪较轻者,则应用扶正为主的方药。仲师风水病之虚证,主要为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此方治疗虚证为主的风水病,既可补脾,又能益肺,虽无祛风之药,该方既可实表而御风,又能行水而复阳,水去阳自复,令风邪无所藏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脾主四肢、主肌肉,脾阳不振,则“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此方主治皮水病属脾阳虚者,固然亦可用于风水病之脾阳虚者,即异病同治。该方益气固表,温脾行水,水去正复,风邪自散。肾阳不足既可形成里水、正水、石水,亦可形成风水。仲师应用附子温补肾阳,以恢复肾阳的主水功能,如麻黄附子汤。若肾阳虚衰较甚而风邪较轻者,宜真武汤以温肾化气行水,水去阳复,邪自不容。
3虚实挟杂证方药
    在正邪相持阶段,则须扶正与祛邪并治。疏风散水则正气可复。正气复原则邪不能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此方主治脾虚而面目甚至全身浮肿之皮水病,方中麻黄宣发阳气并能行水。此方若用于风水病之面目甚至一身上下悉肿者,则麻黄之功能即为发散风邪并行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水,发其汗即己。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此方适于肾阳虚之风水病,但若肾阳亏虚较甚,则不应再用麻黄,以免阳气散绝。《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日:“脉浮而紧……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谓之此也。仲师在以麻黄祛风散水的同时,常根据脾虚、肺虚、肾虚之具体情况伍以黄芪、桂枝、白术、附子等药,
    此外,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仲师亦涉及到水与血的关系,有“先病水,”而后血瘀者,亦有先病血瘀而后水停者,即“血不利而为水。”此法适于各种水肿病。现代医家治疗风水病亦常常加入活血化瘀之剂以增强疗效。
    讨  论
    对于仲师风水病病因病机和方药的探讨,是治疗现代医学中相应疾病的理论基础。后人既要继承仲师的风水病理论和经验,更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风水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以便更有效、更宽泛地治疗相应的一些现代疑难病证。如仲师风水病之虚证为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并设立相应方药。临床上风水病尚有其他虚证,女口脾阴虚、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因此需要探索更多的有效的相应方药。仲师发越风水主要用麻黄,但麻黄性烈力雄,对于病邪轻浅,病情演化为慢性经过,需长期服药者,则宜应用一些性味平和的方药。诸如此类,有待长期摸索和反复验证。
作者: 冷治文 2013-1-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