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整理刘渡舟医案二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刘老尝谓中医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独领风骚,而为中医之魂。但是,学用《伤寒论》需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喻《伤寒论》这堵墙坚厚,苟能穿入,达登堂入室,则庙美官富一览无遗,攻补寒热,无所不备,应用不穷,自然左右逢源,踏入风景这边独好之境。又谓欲穿入《伤寒论》这堵&lsquo。...

点击显示 收起

  吾曾有幸立雪伤寒大家刘渡舟师门两载,受益良多。刘老仙逝已一秩有二,师恩如海,不敢忘怀;值清明时节,洒泪执笔,谨以拙文遥祭刘老在天之灵。

  刘老尝谓“中医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独领风骚,而为中医之魂。医者不穷究仲景之书,譬犹‘兵家之废阵图,吏者之废律令也’。但是,学用《伤寒论》需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喻《伤寒论》这堵墙坚厚,苟能穿入,达登堂入室,则“庙美官富”一览无遗,攻补寒热,无所不备,应用不穷,自然左右逢源,踏入“风景这边独好”之境!

  又谓“欲穿入《伤寒论》这堵‘数仞’之墙,必须从方证的大门而入”。《伤寒论》载方,后世誉为“经方”,特点是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鼓而为方书之祖。《伤寒论》的“证”,是反映疾病痛痒的一个客观“验证”,它是生理病理的客观产物。总之,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则在于方。

  今从刘老生前讲授及所遗验案,摭拾整理医案两则,以窥一代大家之不朽风范。

  手足厥冷案

  卞某,男,36岁。病手足厥冷,胀痛麻木,不堪其苦二年,厥冷时,手足汗出欲滴,其汗出随厥冷之轻重而变,厥重则汗多,厥轻则汗少,他医曾用右归、八味等而无效。视其人体格健壮,面颊丰腴,目炯有神,决非虚人之相,舌质红,脉沉弦有力,问其所若,答偶有腹胀,别无他疾。刘老诊毕,释曰:厥有种种,总不外“阴阳气不相顺接”之理,医者治当明辨,此非阳虚阴盛之寒厥,亦非热邪深伏之热厥。此患手足厥冷,乃肝胆气机郁结,疏泄不利,阳气受阻不能达于四末所致。本病临证遣药时,易与血虚寒厥之当归四逆相混淆,分辨要点是此案脉弦有力,而彼则脉细欲绝是“点睛”处。遂疏: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0克。5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1剂后,患者自觉有气从心下往下行走,直抵小腹,且腹中微微而动,矢气频频,顿感小腹宽舒,随之手足转温,汗出减少;药尽,四肢胀痛、麻木消失,但汗出仍不能止。上方加桂枝10克,煅牡蛎30克,意在桂枝配芍药以调和营卫,煅牡蛎敛汗以和阴阳。又投5剂,药后,厥回汗止,患者自以为病愈而未复诊。

  不日,旧病复发,厥、汗如初,为何药已奏效而不能根治?

  刘老搁笔思之,移时曰:“郁结之阳虽已通,但被阳郁所伤之阴未能及时滋补,阴不足而不能制阳,则反被阳逼而为汗,汗出更伤其阴,阳无偶则自郁而复厥,所以,郁阳之气宜疏,而阴弱又不可不救。”

  刘老遂疏四逆散与六味地黄汤合用,重用熟地30克,又服6剂,厥回冷消,汗出已止。此后未再复发。

  奔豚气案

  李某,男,60岁,自述每因气恼或精神紧张时,自觉有一股气从脐下或左或右向上冲逆,至心则悸动烦乱不安,至胸则憋闷呼吸不畅,此时须打开门窗、脱去上衣,能暂缓一时,甚时则满头大汗,有濒于死亡感,移时好转。中西屡治未愈,缠绵数年。

  刻诊:面色晦暗,鼻头微黑,大解尚调,小便短少,时有排不尽感,舌质淡胖,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此乃心肾阳虚,水寒之气上冲之奔豚证,治宜利水降冲。

  方药:茯苓3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枚(擘)。7剂,日1剂。嘱用“甘澜水”煎服。药尽而愈。

  奔豚病当用桂枝加桂为正治之方,刘老竟用欲作奔豚之苓桂甘枣而病霍然,诸生迷茫,求教于师。老师笑答:“其问甚善,孺子可教也。仲景之文,一定要读懂、读透,知常才能达变,掌握病机是关键所在,是患乃心肾阳虚,下焦水寒之气妄动,气水搏击、小便不利而致脐下悸动,水气上冲所经过的部位,必影响气机之有序运行,故而憋闷、悸动、烦乱等诸症生焉。故方中重用茯苓、桂枝,其量超过其他经方,使利水、平冲之力更大,但又虑其伤津,故用大枣15枚与炙甘草共补脾胃、生津液,寓防于治。”又曰:“欲作或已作奔豚皆可用苓桂甘枣汤治疗,但临证用苓桂甘枣必具脐下悸动上冲、小便不利、舌苔水滑、脉弦是着眼处,而桂枝加桂仅有平冲降逆之力,而无化气行水之功。”

作者: 张瑛 韩天助 2013-4-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