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谢晶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浅析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从单纯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可能逐步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谢晶日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非酒精......

点击显示 收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从单纯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可能逐步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谢晶日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颇有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l病因病机
1.1脾虚肝郁为基本病机  谢师认为本病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肥气”、“胁痛”、“肝痞”、“痰证”、“瘀证”等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和久病体虚。谢师认为本病病因虽多,但病机却有相似的过程。他指出脾虚肝郁为其基本病机。盖临床NAFLD患者多见形体肥胖,或伴有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血糖、血脂作为人体营养物质相当于中医学的水谷精微范畴。谢师认为水谷精微代谢输布主要与肝脾相关.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养五脏。肝主疏泄,肝气条达。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血证论》日“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或劳逸失度,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均会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脾胃健运失职,则清不升,浊不降,清浊不降,湿浊内生,诚如《医方论》云“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浓厚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累、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血证论》有言“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症,在所不免”;《医贯》谓“七情内伤,郁而生痰”。
1.2痰湿为主要病理基础  谢师认为痰湿、气滞、瘀血、热邪为本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四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又以痰湿为要。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致痰湿内结.气机不畅。《素问•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痰湿最易化热。气郁日久也可生热,热邪、痰湿互结形成湿热之邪。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以气为用),气郁不达,日久气病及血,可致气滞血瘀。另外,热邪耗损津液,血液浓缩.脉道不利,也可导致瘀血形成。瘀血形成后又可进一步影响气机运行及水津输布,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痰浊、湿热、瘀血互结于肝络,胶着难去而成本病。谢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与脾密切相关。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痰湿、气滞、瘀血、热邪互结于肝络.而又以标实为主。故治疗上谢师主张实邪中阻,当遵“实者泻之”之意,达到“邪去而正复”的目的,然“痰之成,本在脾”,故应兼顾补虚,以加快疾病康复。
2治疗方法
2.1  化痰降脂方  临证时谢师常以化痰祛瘀为先,兼顾疏肝健脾,据此自拟基础方:化痰降脂方,本方由龙胆泻肝汤合小承气汤化裁而成,药物组成:醋柴胡15 g,茯苓30 g,泽泻30 g,猪苓30 g,龙胆草15 g,决明子30 g,大黄10 g,厚朴15 g。方中茯苓、泽泻、猪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为君,补泻兼施,利水而不伤正。生大黄、决明子化瘀泄浊,为臣,使邪从大便而泻。决明子可补肝平肝,润肠通便;大黄能荡涤痰湿瘀血等一切积滞从大便而下,功专而效速。佐以厚朴、龙胆草燥湿化痰。厚朴苦燥辛散,又能助大黄下气宽中,消积导滞;龙胆草味苦、性寒,主清肝利胆:醋柴胡疏肝理气活血,畅达气机,而发泄壅滞,气行则水行,又能引诸药达病所,启开少阳之枢,故为佐使。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共奏化痰祛瘀、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之功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泽泻、决明子、柴胡均有抑制胆固醇升高、降血脂作用   ,猪苓具有调节免疫,保肝作用   。
2.2随症加减  以胁痛为主诉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通络。用药上谢师遵“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的思想.强调理气药不宜香燥,常选用佛手、乌药、川楝子等,气滞重而痛甚,可选用郁金、金钱草、姜黄、白芷、威灵仙等理气活血通络之品,同时酌加当归、川芎、丹参养血活血,以防伤阴。若瘀重而刺痛明显,则加乳香、没药、延胡索、桃仁、红花等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活血化瘀同时,谢师喜用炙鳖甲养肝阴,软坚散结,以防其变。若见疲劳乏力明显属脾虚者,谢师常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若见反酸烧心属肝火犯胃者,加黄连、吴茱萸,重者加煅龙骨、煅牡蛎、煅瓦楞等。若见恶心厌油腻,口干口苦属肝胆湿热者,常选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清利肝胆湿热。若见纳差、嗳腐属食积不化者.加鸡内金、焦三仙、陈皮运脾消食和胃。若见口干口渴属肝胃阴虚者,合一贯煎加减,常选用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滋养阴液。本病的治疗,谢师特别强调需要配合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才能提高疗效和预后。
3验案举例
    温某,男性,30岁,以“胁肋胀满不舒1年,右侧疼痛加重10余日”为主诉于2011年3月6日前来就诊。既往健康,自诉喜食肥甘之品,无大量饮酒史。现症见:两胁胀满,右侧疼痛尤甚,口苦口干,头沉头晕,疲劳乏力,大便稀溏,每两日1次,纳可,寐安。查体:形胖,舌质紫暗,体胖边齿,黄厚腻苔,脉沉滑。辅助检查:彩超示脂肪肝(中一重度);生化检查:r-GT:119 U/L,TG:3.98 mmol/L,LDL:3.84 mmol/L,CHO:7.59 mmol/L,CHE:10889 U/L。患者未服用药物治疗。临床西医诊断为NAFLD;中医诊断为胁痛(肝郁脾虚兼湿热证)。治以疏肝健脾,清热活血兼化瘀。处方:化痰降脂方加薏苡仁35 g,金钱草35 g,郁金15 g,白芷20 g,威灵仙15 g,炙鳖甲20 g,石菖蒲2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清淡饮食,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纤维素为原则,并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二诊:患者服药1个月后,体质量减轻,胁痛明显好转,偶腹部胀满,大便已成形,每日2次,上方加佛手、砂仁、白豆蔻、乌药各15 g。三诊:以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复查肝功、血脂正常,B超:轻度脂肪肝。嘱其生活规律,注意饮食,适当锻炼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胁痛伴口干口苦、乏力、便溏,舌胖,黄厚腻苔,脉沉滑符合胁痛(肝郁脾虚兼湿热型)的诊断,治以疏肝健脾化痰,清热活血化瘀,予化痰降脂方加减。患者右胁痛甚,舌质紫暗,气滞血瘀之象明显。故加金钱草、郁金、白芷、威灵仙以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加炙鳖甲软坚散结止痛,并能滋阴清热;加薏苡仁以增强健脾渗湿之力,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加石菖蒲开心窍、祛湿浊而醒头目;腹胀加佛手、砂仁、白豆蔻、乌药疏肝行气,宽中快脾。全方配伍精当.方证相合,疗效确切。
作者: 廖芸 王静滨 指导 谢晶日 2013-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