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傅萍主任周期法治疗经行咯血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摘要:经行咯血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为主证者。傅萍主任医师为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证40余年,医术精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擅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临诊治疗顽疾,审因辨证,投药精确,颇得良效。临证中经行咯血者较少见,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

点击显示 收起

    经行咯血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为主证者。西医认为多数是由子宫内膜异位于肺所致,疑与子宫内膜血行播散种植有关。傅萍主任医师为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证40余年,医术精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擅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临诊治疗顽疾,审因辨证,投药精确,颇得良效。临证中经行咯血者较少见,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择要介绍其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傅师认为,经行咯血属中医学“经行诸证”范畴,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中医对本证早有认识。《叶氏女科证治》有“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中出,名日逆经。”傅师认为.咯血鼻衄多属热伤于肺。热伤于肺者,或是肝火灼肺(木火刑金),或是肺肾阴虚,虚热伤肺,阴虚于下,阳反上冲。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火热上炎,值月经期冲脉气盛上逆,损伤阳络而发生吐血、衄血。经血上行由口鼻而出.必致下注冲任者少,甚或全无,故经行吐衄时,月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中医认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气为血帅,血热则气热,气逆则血逆。故辨治重点为血热,有实证和虚证之不同,分为虚热和实火两类。常见的临床证型,则有肝经郁火和阴虚肺燥两种,两种证型由互相有交错复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出血日久,瘀血内停,瘀热互结,离经之血瘀阻胸中之肺,血热气逆,迫血上行,经血上行由口鼻而出,故傅师认为可增加气滞血瘀一证。月经期一方面经血不循经从下走,反上逆于肺而出发为咯血,另一方面,经络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多并发痛经
2治则治法
    傅师根据证型分类性质,病虚、实证之不同,治疗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结合疾病多夹瘀证特点,以理气活血祛瘀为常用方法。根据患者证型不同,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分期论治。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前期辨证论治。根据西医诊断结合辨病论治,根据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
3辨治经验
    傅师诊治该病以每逢月经周期而咯血,经净后逐渐停止为特征.以分型与分期论治相结合为特色。
3.1分型论治  (1)阴虚肺燥证。经前或经期咯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常用顺经汤加知母、黄柏、麦冬、墨旱莲等。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分为月经期活血化瘀通经,引血下行;经后期滋阴润肺,滋补肾阴:经前期清泻肺火,凉血止血。(2)肝经郁火型。经前或经期咯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火,降逆止血。常用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分为月经期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经:经后期疏肝理气,凉血止血,兼顾滋肺肾阴;经前期疏肝泻火,降逆止血。(3)气滞血瘀证。患者除经期咯血外,经量或多或少,色暗,夹血块,痛经,舌质暗,脉弦涩。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引血归经,方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山慈菇、制鳖甲、藤梨根、花蕊石等化瘀消癥。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分为月经期活血化瘀通经,经后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癥;经前期化瘀消癥,行气降逆,凉血止血。
    傅师认为,经行咯血气滞血瘀者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此类患者常伴有痛经。故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两种类型经常夹杂其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临证中需结合辨病论治,从瘀着手,即使辨证为虚证,也少有纯虚证,常有虚中夹瘀。经期治疗时或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或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3.2分期论治  (1)经后期。经后期即月经刚结束至下次月经来前1周左右,治以滋阴润肺,健脾补肾,扶正调理.此为治本之法。盖肾水足则肝木得养,肺金得润,胃府得滋,常以左归丸合顺经汤方、四君子汤加减。方中熟地黄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主药,鲜石斛、炒玉竹、麦冬、南北沙参、墨旱莲、女贞子养肺胃之阴而润肺,太子参、生黄芪、茯苓、甘草、焦麦芽、谷芽健脾益肺,狗脊、川断、杜仲、龟板最能滋阴益肾;菟丝子入肾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覆盆子补肾阳而益精气:淮小麦、枣仁养心安神;仙鹤草收敛止血。对于此证患者,傅师尤其喜用鲜铁皮石斛,此为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味甘,性微寒,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铁皮石斛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消化、护肝利胆等功效。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口服铁皮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排空能力,帮助消化。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石斛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2)经前期。经前期即月经来前1周左右,治以活血通经,疏肝理气.清泻肺火,凉血止血,常用桃红四物汤合顺经汤、黛蛤散加减。方中牡丹皮、黄芩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沙参、太子参、鲜石斛、炒玉竹、熟地黄、麦冬养肺胃之阴而润肺;赤芍、白芍、当归、益母草、王不留行、泽兰养血活血通经;侧柏叶、墨旱莲、白茅根、侧柏叶等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乌贼骨、藕节,蒲黄、血余炭、花蕊石、失笑散、焦山楂化瘀收敛止血;柴胡、绿梅花疏肝理气。平抑肝火;蛤壳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3)月经期。月经期即行经期活血通经,平抑肝风,润肺下气止咳。凉血止血。常用桃红四物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证。桃红四物汤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桃仁除活血祛瘀外,又可止咳平喘,牛膝、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泽兰活血化瘀;失笑散祛瘀止血,石决明平肝息风,滋阴潜阳,除热,具有养血补五脏,既能平抑上逆之肝气.还能安神,收敛止血。牡丹皮、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以防凉血以留瘀。百部、浙贝母润肺下气止咳;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
4典型病案
  嵇某,女性,30岁,已婚,因“经期咯血1年余”于2011年6月18日初诊,16岁初潮,平时月经周期尚准,周期35 d左右,经期7 d,量中等,近1年来量减少,色暗,周期延后,为40-50 d左右,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6月16日,月经量少,经色暗红而黏稠,婚育史:孕l产0,2009年9月孕7月畸胎引产。1年前开始每值经期有咯血,时感咽痒、胸中气塞,持续整个经期。初次咯血患者疑有肺疾遂在本院呼吸内科就诊,作过相关检查均未发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异常,予抗炎、止咳、止血药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待下次月经来潮,症状再发,如不治疗,待月经来潮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下次月经期,上述症状复现,又请西医妇科会诊,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遂转中医治疗。追述病史,2年前畸胎引产后,精神抑郁,时有焦虑。形体瘦削。就诊时精神抑郁,头晕耳呜,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近日胃口尚可,便秘。中医诊断:经行咯血.辨证为阴虚肺燥型。治以滋阴降逆,润肺清火,佐以凉血止血法,处方:熟地黄、南沙参、北沙参、鲜石斛、墨旱莲、赤芍、白芍各12 g,太子参、炒玉竹、乌贼骨、炒杜仲、侧柏叶各15 g,麦冬、蒲黄、血余炭、焦谷芽各10 g,花蕊石20 g,白茅根、藕节各24 g,绿梅花5 g,连服7剂。2011年6月25日2诊,经净1 d,经期咯血消失.夜寐欠安,予滋阴润肺清火,扶正调理,处方:前方去侧柏叶、蒲黄、血余炭、乌贼骨、焦谷芽、花蕊石、白茅根、藕节、女贞子、狗脊、川续断各12 g,生黄芪、太子参、炒枣仁、炒杜仲各15 g,淮小麦30 g,菟丝子、覆盆子各20 g,仙鹤草24 g,连服12剂。2011年7月9日3诊。近日便溏,夜寐好转,治以益气健脾,处方:太子参、生黄
芪、乌贼骨、侧柏叶各15 g,杞子、茯苓、牛膝、生地黄、熟地黄各12 g,牡丹皮、白及片各10 g,白茅根、淮山各20 g,生甘草5 g,煅石决明、煅白石英各24 g,连服7剂。2011年7月16日4诊,测基础体温上升4 d,周期第31 d,拟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处方:赤白芍、留行子、柴胡、丹皮、失笑散、乌药、黄芩、焦山楂各10g,炒莲房、泽兰、侧柏叶各15 g,牛膝、荷叶、鲜石斛12 g,生蛤壳、益母草、蒲公英、煅石决明各24 g,生甘草、艾叶各5 g,白茅根20 g,服5剂。2011年7月21日5诊,基础体温已升9 d,咽痒,予2012年7月16日处方基础上,加侧柏叶15 g,百部、浙贝母、泽兰各10 g,艾叶3 g,桃仁、红花各10 g,服5剂。2011年7月30日6诊,末次月经2011年7月23日来潮,首日少许咯血,较前略减少,月经量少,口咽干燥,夜寐欠安,今月经量少未净,养心脾调理,处方:太子参、党参、淮山、炒扁豆、南北沙参、墨旱莲、麦冬、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鲜石斛各12 g,阿胶珠10 g,五味子9 g,生甘草、绿梅花、川连各5 g,夜交藤30 g,藕节24 g,花蕊石20 g,连服7剂。月经干净后,继续予前方周期调理.随证加减,调理2个月后,2011年10月29日复诊,诉末次月经2011年10月24日,月经量较前增多,经期咯血已除,舌红苔薄脉细,准备近期怀孕,继续中药调理3个月,症状未发。2012年3月20日复诊,患者停经62 d.B超检查宫内早孕、活胎(见胚芽15 mm,可见原始胎心搏动)。2012年4月23日复诊,B超检查宫内中孕、单活胎。随访,2012年10月已顺产一正常男婴。经行咯血未再发。
作者: 姜萍 傅萍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